光的速度可以看見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出事世了!

2021-02-15 隔水望伊人

我是誰,我在哪,我看到了什麼,不會是手電筒照射的吧(光移動的時候是在標籤裡面的,所以不可能是手電筒照射的)。

這個就是傳說的中的飛秒拍攝技術

飛秒(femtosecond)也叫毫微微秒,簡稱fs,是標衡時間長短的一種計量單位。1飛秒只有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即1e−15秒或0.001皮秒(1皮秒是,1e−12秒)。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

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

1秒=1000毫秒(ms)

1秒=1,000,000 微秒(μs)

1秒=1,000,000,000 納秒(ns)

1秒=1,000,000,000,000 皮秒(ps)

1秒=1,000,000,000,000,000飛秒(fs)

下巴都驚呆了,這麼多0都夠數半天了

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教授哈羅德·金頓(Harold Eugene 「Doc」 Edgerton)早在1964年的時候,就利用每秒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

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

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

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

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有了飛秒攝影技術,雖然光速依然不變,但是它的運動不再能超出人眼的分辨範圍。

就像來到房間裡打開一盞燈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光先照亮哪裡,然後再照亮哪裡。換言之,光的速度在我們的眼中被「放慢」了。

如果製造一個持續幾飛秒(10−15秒)的雷射,那麼我們就可以創造出一道像子彈一樣的雷射束。這道雷射當然是以光速運動的,它的速度是普通子彈的100萬倍。

現在用這道雷射子彈去射這個可樂瓶,我們會看到什麼呢?

好吧,你剛剛看到的這整個畫面,發生過程不超過1納秒(10−9秒)。

我們看到的,是經過100億倍稀釋後的時間。如果我們用的是普通的子彈來重複這個實驗,那麼我們要花一整年的時間,才能看到子彈從可樂瓶底部移動到瓶口。

而我們看到的光輝,實際上是散射的光,它們不再沿著原來的路線前進,反而進入了我們的眼睛裡(也就是鏡頭裡)。當這粒光線子彈射到可樂蓋上的時候,這個現象尤其明顯,因為有許多光子無法穿越瓶蓋,被強行分散了。

因為水瓶上部有氣體,你可以看到光在那裡彈跳,漣漪倒映在了桌子上。

Raskar 解釋道,因為這種攝影技術已經接近「與光同行」,因此在某些時刻,相機拍攝到的事件「穿越」了,後發生的事件被提前曝光。利用相對論對扭曲的時空進行矯正,我們就可以重新得到時間順序正常的影像。

來源:機械發明愛好者



相關焦點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1,000,000,000 納秒(ns)1秒=1,000,000,000,000 皮秒(ps)1秒=1,000,000,000,000,000飛秒(fs)下巴都驚呆了,這麼多0都夠數半天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教授哈羅德·金頓(Harold Eugene 「Doc」 Edgerton)早在1964年的時候,就利用每秒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速度,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0,000,000 納秒(ns)1秒=1,000,000,000,000 皮秒(ps)1秒=1,000,000,000,000,000飛秒(fs)下巴都驚呆了,這麼多0都夠數半天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教授哈羅德·金頓(Harold Eugene 「Doc」 Edgerton)早在1964年的時候,就利用每秒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
  • 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通俗地理解,這等於是一臺每秒4萬億幀的超快相機,光譜解析度達到了亞納米級(1米=10的9次方納米),刷新超快成像記錄。 以空間換時間 以空間信息換取時間信息的拍攝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個「無聊」辯題:馬在奔跑的過程中,四蹄會否同時離地? 1878年,英國攝影師邁布裡奇在賽道上攔了12根線,每根線連著一臺相機的快門。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黑客帝國》裡的「子彈時間」不過,特效始終是特效,手槍子彈在無風條件下的速度也不過每秒數百米。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陳烽領導的飛秒雷射微納製造實驗室,卻以突破性的解析度和幀頻,真實地將光的運動過程記錄了下來。
  • 超快紫外線攝影相機,每秒可達0.5萬億幀 | OE NEWS
    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國家科學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以下簡稱INRS)Jinyang Liang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超快相機
  • 每秒1000億幀的超高速3D視覺相機,有望破解更多物理學謎團
    CUP技術通過巧妙的計算方法在單次拍攝中捕捉二維瞬態光學事件,它首先使用數字微鏡器件對視覺圖像的空間域進行編碼,然後將信號傳遞到條紋相機上,將光脈衝的時間變化轉化為探測器上的空間顯像。該技術可以有效地「剪切」時間信息,在相機傳感器上壓縮記錄瞬態事件的全部光信號,然後使用適當的算法重建光信號。
  • 新加坡大學開發超快相機 讓汽車無人機視力更好
    最近,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超快、超高對比度相機,如果將這款相機安裝在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上,它們就可以增強「視力」,看路看得更清楚,即使打雷下雨狂風暴雪,汽車處理起來也會更容易。我們現在看到的相機都是光學相機,如果光線太強相機就會「失明」,如果太黑暗又看不清楚。南洋理工大學開發的相機是一款智能相機,它可以實時拍攝最細微的動作,看清小東西。
  • 光子產品:科學CMOS相機:sCMOS相機達到了新的能力水平
    該相機在全解析度下可提供42幀/秒的解析度,在1200×512像素解析度下可提供100幀/秒的速度,適用於活細胞成像等高速應用。 除了顯微鏡和螢光應用之外,Kuro相機還針對天文學中的多種用途,包括自適應光學 , 幸運成像 ,散斑成像,系外行星搜索,追蹤近地物體以及太陽能等等。
  • 新AI相機:通過光子時間差構建3D圖像,單像素成像、每秒可達1000幀
    例如,新系統取像會非常快,可能以每秒 1000 幀的速度工作;而且這種粗略而快速的 3D 成像可能具有多種應用,如用作自動駕駛汽車的攝像頭,以提高尋路的準確性和應急速度,以及用於行動裝置和健康監視器發展 360° 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
  • 每秒4.4萬億幀!這樣的高速攝影太恐怖-高速攝影,4.4萬億幀,每秒...
    總的來說,高速攝影是一種拍攝速度很快,曝光時間很短的一種攝影方法,再依靠「快攝慢放」的技術,最終將快速變化的運動過程放慢到人眼的視覺的時間分辨程度,使人能夠得以觀察。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速攝影時,其拍攝頻率(幀/秒)必須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速率達到同步,變化越快的運動會要求越高的拍攝頻率。
  •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
    打開APP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跟蹤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23 10:36:00
  • 使用世界上最快相機對光學混沌進行實時監測
    這些現象和其他類似現象可以描述為混沌系統,並且以表現出最初可預測的行為而著稱,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隨機。  由於混沌系統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科學家和數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更好地理解它們。
  • 面陣相機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
    幀轉移面陣相機  幀轉移面陣相機的CCD圖像傳感器是由成像區、暫存區和水平移位寄存器這三部分構成的。成像區是由並行排列的若干個電荷耦合溝道組成的,暫存區的結構和單元數目都與成像區相同,暫存區與水平移位寄存器均被金屬鋁所遮蔽。  幀轉移面陣相機的特點就在於其結構簡單、填充因子較大以及勢阱容量較高,但快門速度不快等方面。
  • 如何為我的顯微應用尋找合適的數字相機?
    去拜耳化可能導致插值效應,並且彩色濾光片會降低光吸收效率,特別是在光照條件不佳的情況下。  然而,得益於靈敏度相當高的彩色相機,可以使用較低的光強度實現大量的應用,例如在標準螢光顯微鏡中。彩色相機可以工作在明場與暗場中,非常適合顯微鏡,可以在比對程序和螢光應用中選用。它們也適合使用多波段濾光片同步監控和記錄一些螢光體。
  • 深圳大學刷新超快高空間解析度成像記錄:每秒15萬億幀有效幀率
    在15Tfps的單鏡頭模式下記錄的超快旋轉光場的四幀圖像高速相機可以快速連續拍照。由於閒置器的移動方向不同,因此,當信號光束向OPA級聯的下一階段移動時,可以使用傳統的電荷耦合器件(CCD)相機來捕捉它。就像水在瀑布中下降一樣,信號光束到達隨後的OPA,由同一雷射源產生的泵浦光束將其激活。這時,一條延遲線使泵浦光束晚了一步到達,導致第二級OPA旁邊的CCD相機晚了一步拍照。
  • 【PR教程】多種方法補幀成60幀及解決補幀中的果凍效應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藍光畫質的60幀視頻。畫質之細膩,清晰,流暢讓人耳目一新。但是實際上現在的電影大多都是23.976幀。而頭條上的60幀視頻都是經過後期加工而成。這裡我將介紹一下如果補幀。
  • 光合作用的過程能看見?高性能條紋相機或許能實現
    記者 郭靜原攝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製」順利通過驗收—— 標註時空成像新速度  按下快門,依靠高速攝像機每秒幾百幅畫面的拍攝速率,能夠慢鏡頭回放激烈的體育賽事,看清運動員一呼一吸間的動作差異。
  • 基於MSP430單片機的CCD相機調光電控系統設計
    模擬信號經過伺服放大驅動直流電機帶動密度盤轉動,實現自動調光。這樣的系統,調光精度差,不穩定環節多,調整方法複雜,很難滿足現代高速寬範圍攝影系絨調光要求。  八十年代中期,針對1~200幀/秒,高速寬範圍攝影系統的要求,研製一種新型調光系統。
  • 用相機定量檢測燈光的頻閃
    很多人都知道用手機可以粗略地檢測頻閃。但頻閃到底有多嚴重?手機檢測不到的是否真的就沒有頻閃呢?本文將用相機做出定量的分析。正好手頭有逐行掃描的相機,可以幹這事。因為在交流電的驅動下,光的強度會隨時間變化。市電的波形是正弦波,而其功率可以簡化為正弦波的平方。可以看到頻率是2倍關係。
  • 光流(Optical Flow)算法原理及示例
    光流的概念最早是由Gibson在1950年提出的。它是空間移動物體在像素觀察平面中移動的瞬時速度。是一種計算物體在相鄰幀間運動信息的方法。一般來說,光流(Optical Flow)是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在二維像平面上的投影。它是由物體和相機的相對速度產生的,反映了物體在極小時間內對應的圖像像素的運動方向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