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2020-12-08 騰訊網

《黑客帝國》慢鏡頭裡的那些子彈,仍在不少人的腦海裡飛行,這種電影技術被稱作「子彈時間」。

《黑客帝國》裡的「子彈時間」

不過,特效始終是特效,手槍子彈在無風條件下的速度也不過每秒數百米。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陳烽領導的飛秒雷射微納製造實驗室,卻以突破性的解析度和幀頻,真實地將光的運動過程記錄了下來。

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雷射雜誌社近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陳烽團隊的「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CUST)作為基礎研究類成果入選。

通俗地理解,這等於是一臺每秒4萬億幀的超快相機,光譜解析度達到了亞納米級(1米=10的9次方納米),刷新超快成像記錄。

利用CUST記錄的飛秒雷射直線傳播、自聚焦以及反射的超快過程影像。

傳統的飛秒化學技術,以距離間隔來製造時間間隔,雖然也能分解定格微觀世界裡原子、分子的快速運動,但每次「按快門」只能截取一個片段,幀數難以提高,過程還原也就大為受限。

「把時間信息轉換為空間信息的技術已經達到了極限,」3月25日,陳烽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新的思路。」

他找到的新思路,是以光的不同「顏色」(頻率)來標記時間信息。為此,陳烽需要一束神奇的雷射,「顏色」從頭到尾如彩虹般變化,一次曝光就能獲得過程中的所有信息。

以空間換時間

以空間信息換取時間信息的拍攝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個「無聊」辯題:馬在奔跑的過程中,四蹄會否同時離地?

1878年,英國攝影師邁布裡奇在賽道上攔了12根線,每根線連著一臺相機的快門。這樣,雖然單臺相機的快門速度趕不上賽馬,但奔跑的馬匹會依次觸發12臺相機,馬蹄的運動過程由此分解出來。

邁布裡奇憑這組賽馬照片成為快速攝影鼻祖

不過,靠這種方法不可能無限細分下去。所有的電子器件探測器的速度都存在一個物理學極限,稱為電子學瓶頸。「電子學有很多物理效應,使得時間解析度不能超過納秒水平(1秒=10的9次方納秒=10的15次方飛秒),要到納秒以下,只能通過光子的能力。」 陳烽介紹道。

1980年代,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艾哈邁德 澤維爾(Ahmed H. Zewail)基於抽運-探測(Pump-probe)技術提出了飛秒化學,使人們對於超快過程的研究延伸到了飛秒尺度。

澤維爾的抽運-探測「相機」,拍下了化學反應過程

抽運-探測的原理,可以理解為將那匹賽馬換成了一束雷射,讓它重複跑上多次,攔在跑道上的只有一根「線」,每次都移動納米級別的距離,用光速來除一下,正好對應著飛秒級別的時間間隔。

我們想像把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分成100份,在一個電動平移臺上,每次移動一定的微小距離,拍攝100次,就能拼接成一個時間光譜圖像。

用這種方法,人類首次像看足球慢鏡頭回放一樣,看到了化學反應中原子和分子的運動。澤維爾憑此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者的阿拉伯裔科學家。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發展到今天,飛秒化學還是依賴著相同的原理,已經出現了技術瓶頸。

陳烽將這瓶頸概括為兩方面。

首先,就是一個事件能截取的幀數很少,可能漏掉關鍵的中間信息。

其次,一次一幀意為著想要得到多少幀,就必須重複多少次一模一樣的實驗。拋開做實驗本身的資金和時間成本不論,這個假設也充滿限制,在科學上是難以嚴格成立的。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陳烽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科學上解釋,就是分子可能出現簡單的線性吸收,只吸收1個光子就被激發了,它下次可能要吸收兩個光子、三個光子才激發起來,存在一個概率問題,無法保證每次都相同。

此外,如果抽運-探測所用的雷射在第一次探測時就可能會改變、甚至破壞樣本結構,那下次探測時出現就並非重複的結果,而是累加的結果。

「所以一般情況下,飛秒化學主要用於液體,因為液體可以循環、可以補充。」陳烽總結道。「但是固體樣品就不太適合了,固體樣品不同區域之間可能不均勻,必須要反覆去『打』同一個區域。」

如鳥鳴一般變化的光

當幾十年的技術走到極限,陳烽開闢了一條岔道:用頻率信息轉換為時間信息,從時空變化走向時頻變化。

要理解時頻變化,我們首先要認識一種名為「啁啾脈衝」的特殊雷射。

光是有不同的頻率,對應著不同的波長。更直觀一些,可以理解為不同的顏色,如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可見光就是頻率依次增加,波長依次變短。

假設有一束光,從頭到尾,從短波到長波,從紫到紅,呈現一個均勻的變化。可以想像,把這樣一束光打到物體上,必然是短波先到達,隨後長波才跟上。

這與鳥的啁啾聲具有相同的頻率結構:開始時頻率高,結束時頻率低。

「啁啾脈衝」的頻率隨時間變化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與奇妙的「啁啾脈衝」相關。不過,諾獎研究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啁啾脈衝」先從時間上展寬,放大後再壓縮,將單個雷射脈衝的功率放大到超過全世界所有發電廠的總和。

同一把「金鑰匙」,陳烽想到的是用它來標記時間。

既然一束「啁啾脈衝」的「顏色」表現出先來後到的區別,那麼不同顏色的光就對應著不同的時刻。例如紫光是1,藍光是2……

「這樣好處是什麼?曝光一次就能記錄下所有的信息。」陳烽說道。

剩下的,就是利用一種已有的壓縮感知技術,在CCD(電荷耦合器件)上壓縮空間、光譜和時間信息,最後通過算法來解壓縮獲得信息,將一幅二維的CCD圖像重建成具有空間和時間維度的多幅超快圖像。

超快時間、寬光譜地記錄飛秒影像,就此成為可能。

解析度改變認知

陳烽團隊的這套設備,目前在形態上還很難說是一臺「相機」。

在一個頗具規模的平臺上,堆放了很多光學透鏡、稜鏡、光柵之類的部件,需要懂超快光學原理的人去調節。

為了讓更多領域的科研人員也能上手超快相機,陳烽團隊計劃將其集成到一個機箱裡,外觀上像是真正的相機,功能最好能通過軟體操作。

「我們嘗試在未來2到3年內,把它變成一個比較穩定的儀器。」他說道。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工程問題,比如器件材料隨溫度變化後產生了輕微的形變,該如何解決。

每秒4萬億幀,到底能「解鎖」什麼樣前所未有的圖像?

以陳烽本人長期從事的超快光子學研究為例,用飛秒雷射和材料進行相互作用後,材料可能會變化,呈現新奇的特性。

比如金屬材料,有些變出抗生鏽的能力,有些出現荷葉一樣的超疏水現象。科學家們可依此製作尺度很小的功能性表面或器件。

知其然,使其然,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則可能拍下其中奧妙的變化過程,讓我們知其所以然。

在生物學領域,超快相機還可用來記錄神經元中電信號的傳播過程等。

「我們現在的未知世界,一邊是極端宏大的宇宙,一邊是極端小的微觀世界。而對微觀世界的了解還不如對宇宙的了解。」陳烽說道。「很關鍵的是,微觀的過程一般都是超快的過程。」

電子的行為甚至達到了亞飛秒、阿秒(比飛秒還要小1000倍)級別,時間解析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在空間解析度上,光學鏡頭能看到微米以上的結構,無法看到納米結構。空間解析度對於晶片等信息器件的關鍵性,不言而喻。

陳烽認為人類對於解析度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從本質上,解析度令我們看到未知世界,許多技術革命從這些新打開的微小縫隙上萌發。

相關焦點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黑客帝國》慢鏡頭裡的那些子彈,仍在不少人的腦海裡飛行,這種電影技術被稱作「子彈時間」。《黑客帝國》裡的「子彈時間」不過,特效始終是特效,手槍子彈在無風條件下的速度也不過每秒數百米。通俗地理解,這等於是一臺每秒4萬億幀的超快相機,光譜解析度達到了亞納米級(1米=10的9次方納米),刷新超快成像記錄。利用CUST記錄的飛秒雷射直線傳播、自聚焦以及反射的超快過程影像。
  • 每秒4.4萬億幀!這樣的高速攝影太恐怖-高速攝影,4.4萬億幀,每秒...
    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速攝影時,其拍攝頻率(幀/秒)必須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速率達到同步,變化越快的運動會要求越高的拍攝頻率。值得一提的,閃光在高速攝影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高速攝影就是靠速度為1/2000秒的閃光拍攝出了「靜止」的運動畫面,此外,2008年美國人塞勒所拍攝的子彈穿過香菸的照片,雖然其使用的尼康D90相機快門速度最高只有1/4000秒,遠遠跟不上300m/s左右的子彈的速度,但是操作者通過先將快門提前打開一秒,藉由子彈觸發雷射束點亮
  • 超快紫外線攝影相機,每秒可達0.5萬億幀 | OE NEWS
    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國家科學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以下簡稱INRS)Jinyang Liang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超快相機
  • 瑞典發明世界上最快相機 每秒拍攝五萬億張圖像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展示了一款能夠每秒拍攝約五萬億張圖像的相機。這不是每秒五萬億個離散幀,為了精細地分割時間,相機從單個幀中拉出幾張圖像,當「快門」打開時,幾個不同的雷射燈照射對象。每個雷射閃光燈被視覺編碼,因此可以使用解密密鑰將其與幀中的其餘信息分離。這款相機和東京大學之前的「世界上最快相機」記錄持有者非常相似,它每秒處理4.4萬億幀圖像。
  • 深圳大學刷新超快高空間解析度成像記錄:每秒15萬億幀有效幀率
    在15Tfps的單鏡頭模式下記錄的超快旋轉光場的四幀圖像高速相機可以快速連續拍照。由於閒置器的移動方向不同,因此,當信號光束向OPA級聯的下一階段移動時,可以使用傳統的電荷耦合器件(CCD)相機來捕捉它。就像水在瀑布中下降一樣,信號光束到達隨後的OPA,由同一雷射源產生的泵浦光束將其激活。這時,一條延遲線使泵浦光束晚了一步到達,導致第二級OPA旁邊的CCD相機晚了一步拍照。
  • 每秒100萬億幀!人類拍到了電子隨原子起舞的珍貴「電影」
    領導該工作的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沈志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個發表在上周的《科學》期刊上的成果:「我們相當於給原子和電子們拍了一段每秒100萬億幀的視頻,同時空間解析度達到頭髮絲的十億分之一。而好萊塢影片一般是每秒60幀。」
  • 《黑客帝國4》猜想:尼奧重新在矩陣中醒來|Diu
    於是這期播客,我們大膽猜測了《黑客帝國4》的劇情。 還記得《黑客帝國1》中,尼奧剛從矩陣裡醒來嗎?那時候他是沒有眉毛的。
  • 光的速度可以看見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出事世了!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 17億美元票房背後,《黑客帝國》的幻覺製造者
    在激昂的過場音樂中,「最佳視覺效果獎」得主出爐:「John Gaeta、Janek Sirrs、Jon Thum、Steve Courtley,《黑客帝國》」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禮堂的銀幕上回放著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一幕:男主角 Neo 仰身躲避槍擊,子彈減速、時間變慢,畫面上是幾乎靜止的 360°全景場景和清晰的子彈運行軌跡。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 俄製成每秒拍攝20萬億次的全息數位相機
    新華社莫斯科7月12日電(記者欒海)為揭示微觀世界的某些連續物理變化和生命活動,俄羅斯研究人員最新研製出一種每秒拍攝20萬億次、可立體顯示被研究對象動態的全息數位相機。  全息攝影是指當某種光波透射一個物體或被其反射後,記錄透射及反射光中所有光波振幅和相位的照相技術。
  • 基努裡維斯:《黑客帝國4》是一個美妙的故事
    本文轉自【3DMGame】;本周三剛剛度過56歲生日的基努裡維斯近期談到了《黑客帝國4》電影,他表示《黑客帝國4》是「一個美妙的故事」。基努裡維斯參加了周二的脫口秀主持人安迪·科恩的節目SiriusXM秀。
  • 《黑客帝國》與《盜夢空間》哪部電影更勝一籌?
    因此,人們經常拿《盜夢空間》和《黑客帝國》進行比較,許多人把《盜夢空間》比作「2010年代的《黑客帝國》」,這種說法顯然有些過於籠統,過去10年來,一直有影迷在計較這兩部電影那部更經典。下面將對比兩部影片的各個方面,最終評判出這兩部一流的科幻動作片究竟哪一部更勝一籌。
  • 《黑客帝國4》北美定檔 《超感獵殺》女演員加盟
    《黑客帝國4》北美定檔 《超感獵殺》女演員加盟 時間:2020.01.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豬豬 分享到:
  • 《黑客帝國4》片場照和新視頻曝光
    《黑客帝國4》正在美國舊金山熱拍,近日有更多片場視頻和片場照曝光。凱瑞-安·莫斯飾演的Trinity穿黑衣騎重機車上狂飆。基努·裡維斯飾演的Neo坐在她身後,他穿大衣沒帶墨鏡,雙手搭著Trinity肩膀。
  • 每秒1000億幀的超高速3D視覺相機,有望破解更多物理學謎團
    加州理工學院光學成像實驗室汪立宏(Lihong W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之前開發了一種被稱為壓縮超快攝影(CUP)的動態成像技術,該技術不使用任何機械或光學掃描機制,而是利用一種條紋相機進行快速二維成像。
  • 《黑客帝國4》明年上映,這些熟悉面孔回歸,最終反派或許在其中
    《黑客帝國》海報今天跟大家聊一部「有生之年」系列電影的最新進展——《黑客帝國4》(The Matrix 4)。《黑客帝國4》的導演名單只有拉裡·沃卓斯基一人。雖然莉莉·沃卓斯基並未參與此次《黑客帝國4》,不過據說本次的《黑客帝國4》是下一個三部曲的開篇之作,所以我們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看到拉娜·沃卓斯基與莉莉·沃卓斯基一起合作新的《黑客帝國》系列電影。尼奧(Neo)回歸
  • 《黑客帝國》:永遠的經典,不朽的科幻
    《黑客帝國》三部曲分別上映於1999年3月、2003年5月和11月。現在回看,這屹立於世紀之交的經典作品,幾乎已經成為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預言書》。當初影片上映時最大的賣點便是以假亂真的特效,和炫酷異常的打鬥場面。雖說現在這些幾乎都已經成了大片的標配,即便是全CG的精良製作也不會讓影片在搶奪票房的混戰中贏得絲毫優勢。
  • 《黑客帝國》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幻電影,電腦控制人類,這腦洞太大
    大家好, 我是帶你們看電影的,樹懶看看~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黑客帝國》,一部非常酷非常經典的電影。這部電影由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的系列動作片,該片由沃卓斯基兄弟執導,基努·裡維斯、凱莉·安妮·莫斯等主演,這部電影到目前已經上映了三部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99年出品的這部《黑客帝國》。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名年輕的網絡黑客尼奧,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總的來說就是一場人類與機器的戰爭。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速度,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