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自殺我們多會想到的主角是人類,但你知道嗎?動物也是會自殺的。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白蟻的「自殺式攻擊」,出現在遭遇侵略又抵擋不了的情況,它們刻意使背囊破裂,產生小的爆炸,讓毒液流出,為集群利益做最後一次犧牲。
這跟我們認知的自殺不一樣,更像是動物的防禦機制。不過歷史上有幾起動物死亡案例,它們就像曾經歷類似人類的情緒跌宕選擇了自殺。
1845年,《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一隻黑色紐芬蘭犬,上面寫者:「它似乎已經鬱悶好幾天了,表現得昏昏欲睡,直到它將自己投進水裡,儘量讓腿部和腳呈現完美的靜止。」不似一般意外落水的反應,黑狗在水中一動也不動,完全放棄掙扎。旁人看到這幕,趕緊將它救上岸並照料了一陣子。沒想到,有天它又逮到機會,奔跑到水邊,縱身往河裡一跳,最後還是成功自殺了。
極不人道的養熊場,常常傳出黑熊自我了斷的案件。一隻只萎靡的黑熊哀號著,胸口和肚子開上了洞,插進鋼管以汲取膽汁,傷口從來不閉合、也沒痊癒過。許多黑熊最後痛到選擇自殺,將腹部抓得血肉模糊,肝腸內臟全拉出來。後來養熊場為了阻止這種行為,給它們穿上鐵衣,並關在更小的牢籠裡,限制它們的行動,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了。
2007年一部紀錄片《世界盡頭的奇遇》,捕捉到一個奇怪的畫面,成群企鵝向著海洋方向,準備前往捕食;另外幾隻企鵝猶豫了一會,決定返回基地休息。只有一隻企鵝,沒有跟著部隊到海洋,也沒有回到基地,在原地發呆幾分鐘後,逕自前往群山的方向。
生物學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遠離海水對於企鵝來說等於自殺,也許還不到山腳,這隻怪胎就會餓死在途中。於是生物學家決定出手遣送它返回基地,但來回幾次之後,怪企鵝還是義無反顧朝陌生群山走去,仿佛那裡有種魔力,吸引它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
2009年,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短短三天,相繼有28頭牛從懸崖墜落死亡。村民表示,這些牛從百米高的懸崖往下跳,就像在相約「自殺」。警方調查後,未在當地發現大型食肉動物的行蹤,排除「他殺」的可能性。另外有人懷疑是否天氣造成牛群意外摔落,但據村民說明,那幾天並未發生雷暴天氣。最後,還是沒人知道這28頭牛到底經歷了什麼。
2002年夏天,66隻領航鯨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鱈雪角集體自殺。某天下午,在海灘享受盛夏的人類,發現一群領航鯨往岸邊遊來,掀起層層波浪。遊客盡情逗領航鯨玩,但它們卻異常冷漠,使力遊向沙灘最淺的地方﹐甚至有幾隻領航鯨奮力一躍﹐躺到了熱辣的沙灘上,慢慢闔上眼睛,不聽身旁遊客的關切。
幾分鐘之後,人們才意識到領航鯨在「集體自殺」!男女老少趕緊用太陽傘﹑手帕為它們遮陽,併合力將一隻只領航鯨推入海中。在大家全力搶救下,46隻領航鯨重回大海,但仍有9隻在沙灘上靜靜死去。
1960影集《海豚寶貝》一炮而紅,但海豚明星「凱西」卻因無法適應人群,變得焦躁無助。訓練員瑞克・歐貝瑞不明白凱西怎麼了,只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它。直到有天,凱西突然遊向歐貝瑞懷中,雙眼盯著他看,像在道別。接著凱西吸了一口氣,便不願意再呼吸,最後在歐貝瑞懷中斷氣而亡。
歐貝瑞在此事件後深受打擊,他決心成為一位積極的海豚保育人士,奔波全球為海豚發聲,聲討捕捉與撲殺海豚的業者,並堅決反對用海豚進行商業表演。歐貝瑞決定要用下輩子的時間,為凱西的自殺贖罪。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