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專欄」運載火箭系統

2020-08-26 AZSpace紫微科技

運載火箭是當今人類航天科技和工業的核心技術,是一國航天能力的重要標誌。50年前,美國和前蘇聯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擁有運載火箭的國家。20年前,具有經常性火箭發射能力的只有美國、前蘇聯、歐洲和中國。而今天,自行開展航天發射的國家已是那時的幾乎兩倍。

截至至今,已研製出航天運載火箭的國家有13個,即中國、法國、印度、伊朗、以色列、義大利、日本、朝鮮、俄羅斯、韓國、烏克蘭、英國和美國。俄羅斯著名的運載火箭有「能源」號、「質子」號、「衛星」號、「東方」號、「聯盟」號等。美國擁有「雷神」號、「宇宙神」號(系列)、「德爾塔」號(系列)、「大力神」號(系列)、「土星」號(巨型)等火箭。歐洲空間局著名運載火箭是「阿里亞娜」系列火箭,而「H—2」是日本最大的運載火箭。

(俄羅斯「聯盟號」)

(美國「雷神號」)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徵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1990年7月16日,「長徵-2E」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亮相,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火箭捆綁技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長徵系列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不同類型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並具備無人深空探測能力。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14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達到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達到14噸。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部分中成員)

目前長徵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二號E、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長徵四號乙、長徵四號丙、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和長徵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

(「長徵-2F」)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使用的運載火箭為「長徵-2F」。「長徵-2F」由箭體結構、動力裝置、控制、推進劑利用、故障檢測處理、逃逸救生、遙測、外測安全、地面設備和附加系統共10個分系統組成,是可靠性、安全性俱佳的運載火箭。


截至2020年一月初,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累計執行了 324 次發射任務。從以前的幾個月發射一次,到如今的二十幾天就要完成一次發射。在未來幾年,我國還將發射大約100顆衛星,這對於長徵火箭來說,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也是進入產業化時代的一個新挑戰。

長徵五號火箭在天津的總裝廠房進行吊裝)


目前國際上運載火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時代。美、俄依靠雄厚的歷史積澱,仍然佔據著明顯的領先優勢。而中國則從民用計劃、商業發射、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發展大推力、高可靠性的運載火箭,並以更高的發射密度,走出自己的高性價比產業化之路。近年來,中國在火箭發射次數上趕超了歐洲,並且「長徵」2F火箭已經與來自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一起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三種軌道載人運載工具。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今年五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太空飛行器,奠定「胖五」家族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在未來,堅信中國將有更多的運載火箭去徵服星辰和大海。

相關焦點

  • 「飛船專欄」飛船系統
    1961年4月12日,人類上第一艘飛船「東方」號在蘇聯發射升空,開啟了人類徵服太空的新紀元。於是在過去幾十年,人類對於探索宇宙的腳步逐步加快。俄羅斯和美國已發射了多種型號的飛船,俄羅斯發射了上升號和聯盟號飛船等。美國發射了水星號、雙子星座號、阿波羅號等載人飛船。我國的飛船為神舟系列飛船,雖然起步較晚,但成就卻繁花似錦。
  • 「飛船專欄」著陸場系統
    著陸場系統是太空人安全返回地面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飛船系統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飛船在太空飛行後,從返回艙再入大氣層開始,利用先進的無線電測量系統,對目標進行捕捉、分析和落點預報,然後組織迅速逼近返回艙,並且對返回艙進行處置,且將其安全運回基地。
  • 「飛船專欄」太空實驗室/太空加工廠
    20多年來,人類利用飛船的空間實驗支持能力,進行了大量廣泛的科學實驗、應用研究與高價值加工,開闢了一個新興的領域——太空實驗室/太空加工廠。太空實驗室/太空加工廠已在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天文和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用不一樣的方式將衛星送上太空,科技初創企業「SpinLaunch」獲...
    「SpinLaunch」是一家運載火箭行業的科技公司,旨在利用巧妙的方法將火箭送入太空。「SpinLaunch」利用小型火箭將極小的有效載荷送入太空軌道。該公司沒有採用火箭助推器,而是用了動力發射系統來代替。
  • 「航天要聞精選」快舟11運載火箭首飛失利、以色列發射偵察衛星
    快舟11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據了解,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亞太6D通信衛星作為我國首個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亞太6D通信衛星首次基於東四增強型平臺研製,採用電推進完成全壽命周期南北位保,發射重量約5550公斤,服務壽命15年,最終定點於東經134度。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升空 火箭殘骸都去了哪裡?
    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周四(23日)中午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指,經過2167秒飛行,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展開超過半年的長途旅行,預計會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星際飛船SN8原型將高空首測,馬斯克:關乎人類文明延續
    據他在推特上透露的消息,星際飛船SN8原型機最早可能會在周三進行高空測試。馬斯克希望在建立一個火星城市,他表示:「這是最大限度地延長人類生命的關鍵所在;文明能持續多久。」馬斯克:星際飛船SN8原型將在周三迎來高空首測!
  • 星際飛船SN8原型即將高空首測!馬斯克:關乎人類文明延續
    據他在推特上透露的消息,星際飛船SN8原型機最早可能會在周三進行高空測試。馬斯克希望在建立一個火星城市,他表示:「這是最大限度地延長人類生命的關鍵所在;文明能持續多久。」馬斯克:星際飛船SN8原型將在周三迎來高空首測!
  •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爆炸了
    發生爆炸的是SpaceX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星艦」火箭原型機。這次爆炸事故發生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29號下午1點49分,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Boca Chica的SpaceX測試場。在更早的壓力測試中(不含點火測試),「星艦」火箭原型機已經有過3次失敗的記錄。好在此次事故中並未有人員受傷。是不是明天發射的那一艘?不是明天發射的飛船!不是明天發射的飛船!不是明天發射的飛船!這是SpaceX的Starship火箭的第四架原型機,而不是即將執行NASA載人航天任務的獵鷹9號火箭。
  • 「阿波羅」飛船的推進系統
    「阿波羅」飛船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裝置,它既要有「聰明的大腦」——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隨時告訴飛船處在什麼位置及如何修正其航線,又要有強勁的力量,推動飛船在太空中飛行,而阿波羅飛船「出力」裝置是由火箭發動機、推進劑貯箱、閥門和管路組成的推進系統
  • 短視頻和電商的「618 探戈」、「吸金黑洞」字節跳動以及優衣庫的...
    從 2010 年 12 月 8 日第一代貨運龍飛船試飛成功,再到今天發射的載人龍飛船,SpaceX 十年磨一劍,發射時的震撼場面,彷佛帶我們重回兩年前,獵鷹重型首發現場的熱情澎湃,抑或是 50 多年前阿波羅 11 號發射時的慷慨激昂。
  • 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2020 年 9 月 15 日 9 時 23 分 ,我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通過「一箭九星」將「吉林一號」高分 03-1 組衛星順利送入 535 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吉林一號」高分 03-1 組由 3 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 6 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組成。
  • 星艦先鋒 SN8 上演高空雜技「雖炸猶榮」
    剛剛,全世界網友共同見證了 Elon Musk 的又一次冒險,只不過這一次,縱使「屍骨無存」也堪稱成功!不過,「前輩」們只用了一臺發動機,因此地面測試的高度不超過 150 米;而 SN8 則配備了三臺,每臺發動機推力約 225 噸,試飛高度 12.5 千米,即平流層。
  • 「極目」衛星今成功發射冀破解黑洞及中子星演化謎團
    ,中國大陸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暱稱「極目」的2顆空間科學衛星,今天(10日)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由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來源:遠讀重洋轉載| 矽谷洞察文章已授權轉載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想要儘快奔赴火星,核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 專欄| 神經符號系統:讓機器善解人意
    我們通常說的「語境」也可以被認為是短期知識的一種。簡單來說,「完備的」語義表示需要能夠包含精確知識(如「張三殺了李四」),也需要承載語言中的模糊性、不確定性、程度和情感的極性等問題。同時我們期望語義的表示能夠和其他知識(如語境)進行完美的對接以完成聯合的表示和推理,比如一句「這水挺燙的」,在水的用途是飲用、泡麵、泡腳等不同場景下就可能導致不同的語義(如極性和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