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火箭是當今人類航天科技和工業的核心技術,是一國航天能力的重要標誌。50年前,美國和前蘇聯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擁有運載火箭的國家。20年前,具有經常性火箭發射能力的只有美國、前蘇聯、歐洲和中國。而今天,自行開展航天發射的國家已是那時的幾乎兩倍。
截至至今,已研製出航天運載火箭的國家有13個,即中國、法國、印度、伊朗、以色列、義大利、日本、朝鮮、俄羅斯、韓國、烏克蘭、英國和美國。俄羅斯著名的運載火箭有「能源」號、「質子」號、「衛星」號、「東方」號、「聯盟」號等。美國擁有「雷神」號、「宇宙神」號(系列)、「德爾塔」號(系列)、「大力神」號(系列)、「土星」號(巨型)等火箭。歐洲空間局著名運載火箭是「阿里亞娜」系列火箭,而「H—2」是日本最大的運載火箭。
(俄羅斯「聯盟號」)
(美國「雷神號」)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徵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1990年7月16日,「長徵-2E」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亮相,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火箭捆綁技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長徵系列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不同類型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並具備無人深空探測能力。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14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達到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達到14噸。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部分中成員)
目前長徵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二號E、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長徵四號乙、長徵四號丙、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和長徵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
(「長徵-2F」)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使用的運載火箭為「長徵-2F」。「長徵-2F」由箭體結構、動力裝置、控制、推進劑利用、故障檢測處理、逃逸救生、遙測、外測安全、地面設備和附加系統共10個分系統組成,是可靠性、安全性俱佳的運載火箭。
截至2020年一月初,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累計執行了 324 次發射任務。從以前的幾個月發射一次,到如今的二十幾天就要完成一次發射。在未來幾年,我國還將發射大約100顆衛星,這對於長徵火箭來說,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也是進入產業化時代的一個新挑戰。
(長徵五號火箭在天津的總裝廠房進行吊裝)
目前國際上運載火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時代。美、俄依靠雄厚的歷史積澱,仍然佔據著明顯的領先優勢。而中國則從民用計劃、商業發射、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發展大推力、高可靠性的運載火箭,並以更高的發射密度,走出自己的高性價比產業化之路。近年來,中國在火箭發射次數上趕超了歐洲,並且「長徵」2F火箭已經與來自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一起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三種軌道載人運載工具。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今年五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太空飛行器,奠定「胖五」家族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在未來,堅信中國將有更多的運載火箭去徵服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