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時候,你看到一個英語短語, 明明每一個單詞都認識,卻不明白它的整體意思呢?
這時,你很有可能碰到英語成語了。
比如這句話:Now you will have to eat your words。小學生都認識裡面的每一個單詞,但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嗎?
直譯過來一定是錯的。eat your words的意思既不是「食言」(說話不算數),也不是「失言」(無意中說了不該說的話)。
這是一個成語,其特定含義是「承認自己先前所說的話是錯誤的」。
和漢語成語一樣,英語成語的結構是固定的,英語成語是個有機的整體,既不能隨意更換單詞,也不能隨意改變詞序。英語中有成千上萬的成語,使用的頻率非常高,認識並掌握它們,對於英語學習非常重要。
那麼英語成語都有哪些特點呢?
1、英語成語長短不一,也不工整
漢語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例如:欣欣向榮、杯弓蛇影、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四字漢語成語的數量佔全部漢語成語數量的96%以上。總體來看,漢語成語很工整、很規則,也很美。
跟漢語的四字成語相比,英語成語長短不一,可以由2個單詞到8個單詞組成,甚至還有更長的英語成語。下面舉一些例子。
kill time
打發時間
keep good hours
按時作息
play ducks and drakes
揮霍無度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r
完全是另一回事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勇敢面對危險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吹毛求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
殺雞取卵
對習慣了四字成語的中國人來說,英語成語長短不一的特點非常明顯。其實,英語成語長短不一,形式多樣,這也是一種美。就像正步和貓步一樣,走起來各有各的美。
2、英語成語有較多的變體
美國英語、英國英語和澳大利亞英語在用詞方面有差異。
例如美國英語a tempest in a teapot和英國英語a storm in a teacup是同一個意思,都指「小事惹出的軒然大波」,寓意「小事一樁」或「一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單詞storm是「風暴」,tempest是「猛烈的風暴」;teacup是「茶杯」,teapot是「茶壺」。這兩條英語成語雖然用詞不同,但含義沒有區別。
英國人常說的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和美國人常用的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意思也一樣。
不論是hot tin roof(發燙的鐵皮屋頂),還是hot bricks(發燙的磚塊),這兩條成語都用來比喻某人「非常緊張」、「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或「如坐針氈」。
再比如flog a dead horse(浪費精力,做無用之功),其中的flog也可替換為同義詞beat。
當然,英語成語的變體也是約定俗成的,此處的flog既不能用hit替代,也不能用whip或strike替代。
3、源自體育運動和遊戲的英語成語多
非常多的英語成語都源自於體育運動和遊戲。
例如源自撞球的behind the eight ball(處於無法逾越的困難境地),源自橄欖球的move the goalposts(改變規則使人為難),源自拳擊的throw in the towel(認輸)。
還有源自網球的the ball is in someone’s court(下一步就看某人如何反應了),源自賽馬的win hands down(輕易取勝),源自棒球的be way out in left field(不靠譜,不著邊際,大錯特錯)等。
4、英語成語中的單詞通俗易懂
除少數專有名詞外,英語成語中的單詞基本都是常用詞。
例如cross one’s fingers for someone(祈求成功,祝某人好運),know black from white(精明機敏,有判斷力),put the clock back(老腦筋,復舊,開倒車),rain cats and dogs(下傾盆大雨)。
英語成語看似簡單,其中的每個詞都不難,但成語的含義卻不容易判斷。例如His talk is like milk and water。這句話裡的單詞你都懂,milk是乳汁,water是水。那麼,成語like milk and water是「水乳交融」嗎?非也!它是「平淡無奇」的意思。
這也說明,脫離了語境,單純地背單詞,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