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國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陸基飛彈出現的最早。於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民兵」系列洲際飛彈,至今仍是美軍唯一一的陸基戰略飛彈家族,其性能之穩定強悍,稱得上世界最先進的洲際飛彈之一。然而鮮為人知的,就是這樣一款對美國至關重要的戰略重器,它的誕生還有一名中國人的功勞。

青年時代,作為清華大學「尖子生」的林樺剛剛畢業,他優秀的學習天分得到了國家的重視。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急需在軍事科技上追趕對手。因此,基於培養、儲備人才的需要,林樺被公費派到美國深造。
來到美國後,承載著家國希望的林樺果然一鳴驚人,甚至讓美國的專家和同學都十分折服。結業後,正當所有人殷切期望林樺能歸國效力時,他卻做出了留美的驚人決定。

事實上,自二戰後,為了籠絡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美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林樺這樣的頂尖人才,很早就吸引到美國波音公司的注意力。兩者一拍即合,林樺轉身成為波音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以背叛祖國為代價,林樺享受著高達30萬美元的年薪。
波音給林樺的任務非常簡單:研製出新一代陸基洲際飛彈。最終,林樺參與設計的「民兵飛彈」成功拿下美國軍方的訂單,為波音公司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而他自己也賺了個盆滿缽滿,過上了豪車別墅,揮金如土的生活。

其實,當年與林樺一同赴美深造的,還有一位同學,他就是梁啓超先生的兒子梁思禮。新中國成立後,獲得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梁思禮毅然回國,負責起中國運載火箭的長遠規則。
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禮成為錢學森院長手下的10個室主任之一,專職負責飛彈控制系統的研究。
在今後的幾十年裡,梁思禮曾領導並參加多種飛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為中國航空航天、東風飛彈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嘉獎無數。

而談起當年的老同學林樺時,梁思禮坦誠,在留學期間雙方關係甚好,但在結業後討論歸國與否的選擇時,兩人出現巨大分歧,關係急劇惡化。最終,抵擋不住高薪資待遇的林樺選擇留美發展,梁思禮則選擇歸國效力。梁思禮還「恨鐵不成鋼」地感慨:他幹的飛彈是瞄準中國的,我幹的飛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