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專欄作者 胡泳
碳/矽的楚河漢界行將模糊不清。許多人都對非碳生命這一觀念躊躇不前。他們問道:人類的不可言喻的品質怎麼會進入計算機呢?但是,相信非碳生命的人會提出一個有力的反問:如果我們堅持進化止於我們,又怎麼能算是接受進化觀點呢?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科學家們在「人造兒」DNA上寫入4個「水印序列」,使其有別於同類的天然細菌,以及在這種生物的後代中識別它的「祖先」。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
基因控制的意義非同小可。到目前為止,生物智能的發展一直聽命於自然進化力量,但是,當我們對決定著自身肉體和精神特點的分子結構取得了控制權,就有可能修改現有的生物,甚至發明新的生物。到那時,可以通過分子工程按訂單來「培植」大腦,自然智能和人工智慧的區別將會消失。
在生物技術時代,我們將會實現遺傳學與計算機的融合。一方面,計算機將進入人體內,它們不像起搏器和助聽器那樣是外在補綴,而是通過微技術像細胞般被吸收並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們將把越來越多的有機「生命」所具有的品質傳遞給目前我們所認定的無機物。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可能意味著,人類將把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最高地位轉讓給會思想的機器。在科學家當中,有一種很有影響力的意見是,精神和生命都不必限於有機物質。
當然,現在沒有誰說這是一件很快具有可行性的事情,但是,難道我們不可以真的相信,再經過100萬年、10億年、1萬億年的科學研究,上述可能性會成為現實嗎?科學的年齡畢竟只有幾百年,經歷未來漫長的革新階段,機器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不能夠做到、並且是更好地做到人腦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有限的意義上已經發生了。碳/矽的楚河漢界行將模糊不清。碳基有機物將發揮半導體那樣的功能,而矽基無機物將具備生物腦功能。計算機會是下一個生命形式嗎?有些人認為是的。智能進化研究者羅伯特·傑斯特羅博士下結論說:「地球快進入碳化學生命紀元的盡頭,現在正開始一個矽基生命――不可毀滅、萬古永存、可無限擴展――的新紀元。」
注意這個「可擴展性」。當縮微電子產品演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將會得到一組由人造神經相連的可以互換的器官,這些器官彼此嵌合得很好。在這些電子器官與你的感覺接受器和肌肉的結合處,不斷地會有比特流在碳/矽裂隙間穿過。它們與外部數位化世界連通的地方,也就是你的神經系統與全球數位化網絡接通的地方。那時你將成為一個由標準部件構造而成、可重新予以設置的電子人,具備無限的擴展可能。
當這些電子器官變得日益微型化、與你更加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它們會失去傳統的硬塑外殼。它們會變得更像衣裝--與你的身體輪廓相契合的柔軟的可穿戴物;它們會被做得像鞋、手套、隱形眼鏡、或助聽器一樣合於穿戴。可以把電路織進布匹的紋路裡。微電子裝置甚至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移植。
但你不必擁有你所連接的電子器官,它們也不必近在身旁。想一想簡單的舊式電話服務;需要時你租用通道並接通遠方的設備。隨著數位化網絡的節點密度、帶寬和地理覆蓋範圍的增加,以及不同種類的電子器官的連接,以上的原則會得到推廣。我們都將成為變形金剛一樣的電子人,可以隨時隨地改頭換面――根據需要的不同,在資源允許的範圍之內租用延伸在外的神經纖維和器官,並重新調配我們的空間延伸部分。
在不那麼遙遠的將來的某個晚上,你會是什麼樣?那時可穿戴的、合身的、植入人體的電子器官經由身體網相連,它們將像棉布一樣平常;靠近你身體的基礎設施天衣無縫地把你同繁如天文數字的比特連接在一起,連你的內衣裡都裝有軟體。聰明的褲子告訴你:現在是晚上11點;你知道你的網絡延伸物們今夜都在哪裡嗎?
在「電腦朋克」小說鼻祖威廉·吉布森的筆下,電腦反英雄們若無其事地褪掉他們變慢了的、老化的、維護費用高昂的肉身,而把靈魂軟體轉移到一代代新的硬體上。復活是否簡化到了通過備份而復原?
宗教信徒會認為此種想法大逆不道。許多人都對非碳生命這一觀念躊躇不前。他們問道:人類的不可言喻的品質怎麼會進入計算機呢?但是,相信非碳生命的人會提出一個有力的反問:如果我們堅持進化止於我們,又怎麼能算是接受進化觀點呢?
基因技術賦予了我們一種異乎尋常的參與自身進化的能力。不是我們的祖先創造我們,而是我們創造我們的祖先。
(胡泳供網易科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價值中國網(www.chinavalue.net)總編輯。中國傳播學會常務理事。著有《網絡為王》、《眾聲喧譁》等,譯有《數位化生存》、《未來是溼的》等。
現為網易科技專欄之「網中央」專欄獨家供稿,與讀者分享他眼中的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