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是下一個生命形式嗎?

2020-11-28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專欄作者 胡泳

碳/矽的楚河漢界行將模糊不清。許多人都對非碳生命這一觀念躊躇不前。他們問道:人類的不可言喻的品質怎麼會進入計算機呢?但是,相信非碳生命的人會提出一個有力的反問:如果我們堅持進化止於我們,又怎麼能算是接受進化觀點呢?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科學家們在「人造兒」DNA上寫入4個「水印序列」,使其有別於同類的天然細菌,以及在這種生物的後代中識別它的「祖先」。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

基因控制的意義非同小可。到目前為止,生物智能的發展一直聽命於自然進化力量,但是,當我們對決定著自身肉體和精神特點的分子結構取得了控制權,就有可能修改現有的生物,甚至發明新的生物。到那時,可以通過分子工程按訂單來「培植」大腦,自然智能和人工智慧的區別將會消失。

在生物技術時代,我們將會實現遺傳學與計算機的融合。一方面,計算機將進入人體內,它們不像起搏器和助聽器那樣是外在補綴,而是通過微技術像細胞般被吸收並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們將把越來越多的有機「生命」所具有的品質傳遞給目前我們所認定的無機物。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可能意味著,人類將把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最高地位轉讓給會思想的機器。在科學家當中,有一種很有影響力的意見是,精神和生命都不必限於有機物質。

當然,現在沒有誰說這是一件很快具有可行性的事情,但是,難道我們不可以真的相信,再經過100萬年、10億年、1萬億年的科學研究,上述可能性會成為現實嗎?科學的年齡畢竟只有幾百年,經歷未來漫長的革新階段,機器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不能夠做到、並且是更好地做到人腦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有限的意義上已經發生了。碳/矽的楚河漢界行將模糊不清。碳基有機物將發揮半導體那樣的功能,而矽基無機物將具備生物腦功能。計算機會是下一個生命形式嗎?有些人認為是的。智能進化研究者羅伯特·傑斯特羅博士下結論說:「地球快進入碳化學生命紀元的盡頭,現在正開始一個矽基生命――不可毀滅、萬古永存、可無限擴展――的新紀元。」

注意這個「可擴展性」。當縮微電子產品演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將會得到一組由人造神經相連的可以互換的器官,這些器官彼此嵌合得很好。在這些電子器官與你的感覺接受器和肌肉的結合處,不斷地會有比特流在碳/矽裂隙間穿過。它們與外部數位化世界連通的地方,也就是你的神經系統與全球數位化網絡接通的地方。那時你將成為一個由標準部件構造而成、可重新予以設置的電子人,具備無限的擴展可能。

當這些電子器官變得日益微型化、與你更加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它們會失去傳統的硬塑外殼。它們會變得更像衣裝--與你的身體輪廓相契合的柔軟的可穿戴物;它們會被做得像鞋、手套、隱形眼鏡、或助聽器一樣合於穿戴。可以把電路織進布匹的紋路裡。微電子裝置甚至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移植。

但你不必擁有你所連接的電子器官,它們也不必近在身旁。想一想簡單的舊式電話服務;需要時你租用通道並接通遠方的設備。隨著數位化網絡的節點密度、帶寬和地理覆蓋範圍的增加,以及不同種類的電子器官的連接,以上的原則會得到推廣。我們都將成為變形金剛一樣的電子人,可以隨時隨地改頭換面――根據需要的不同,在資源允許的範圍之內租用延伸在外的神經纖維和器官,並重新調配我們的空間延伸部分。

在不那麼遙遠的將來的某個晚上,你會是什麼樣?那時可穿戴的、合身的、植入人體的電子器官經由身體網相連,它們將像棉布一樣平常;靠近你身體的基礎設施天衣無縫地把你同繁如天文數字的比特連接在一起,連你的內衣裡都裝有軟體。聰明的褲子告訴你:現在是晚上11點;你知道你的網絡延伸物們今夜都在哪裡嗎?

在「電腦朋克」小說鼻祖威廉·吉布森的筆下,電腦反英雄們若無其事地褪掉他們變慢了的、老化的、維護費用高昂的肉身,而把靈魂軟體轉移到一代代新的硬體上。復活是否簡化到了通過備份而復原?

宗教信徒會認為此種想法大逆不道。許多人都對非碳生命這一觀念躊躇不前。他們問道:人類的不可言喻的品質怎麼會進入計算機呢?但是,相信非碳生命的人會提出一個有力的反問:如果我們堅持進化止於我們,又怎麼能算是接受進化觀點呢?

基因技術賦予了我們一種異乎尋常的參與自身進化的能力。不是我們的祖先創造我們,而是我們創造我們的祖先。

(胡泳供網易科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價值中國網(www.chinavalue.net)總編輯。中國傳播學會常務理事。著有《網絡為王》、《眾聲喧譁》等,譯有《數位化生存》、《未來是溼的》等。

現為網易科技專欄之「網中央」專欄獨家供稿,與讀者分享他眼中的網際網路。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計算機模擬生命形式進化出基本智能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擬的生命形式,使它們在電子世界裡自我複製繁殖
  • 生命的計算機:康威生命遊戲
    既然我們可以無中生有的製造出尿素,那麼生命是否也是以這種形式而無中生有的呢一個星期之後,米勒打開燒瓶,檢測海水裡面的成分,結果令人震驚,燒瓶裡竟然出現了多種胺基酸。生命所需的胺基酸,就這麼無中生有的誕生了。既然生命所需的物質的誕生,是無中生有,是在隨機碰撞中產生,那麼,生命的進化,是不是也就是這麼隨機的無頭亂撞而撞出的呢?否則,為何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命花費了30億年呢?
  • 用電晶體模仿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最終會變成「矽基生命」嗎?
    比起計算機,人腦既輕巧又靈活,在實現同樣的處理速度時,人腦只需要點亮一個燈泡所需的能量,但超級計算機的耗能足以為一棟大廈供電;神經元可以自我斷開並重連,改變自己的物理結構,甚至自我修復,計算機則稍有故障便產生錯誤、死機甚至燒毀。然而,兩者間最重要的區別,同時也是生命與非生命最重要的分野,即是「意識」。意識從何而來?
  • 碳基生命說是宇宙所有生命必須的形式嗎
    最近,NASA下屬研究中心的一名計算機研究人員科倫巴諾,在論文中提出了一些觀點:例如,外星生命也許早就來到了地球,它們可能和地球上的生命完全不同,並不是碳基生物。基於這片文章,很多媒體都開始渲染外星人早已來過地球,潛伏在我們人類中間。
  • 月球上存在生命嗎,這種生命形式是否有別於地球生命方式的存在?
    生命的生存形式多種多樣,如果是以地球生命為藍本,以地球生物理論(水、氧、有機物質等)去辨別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嚴格來說是存在科學嚴謹的紕漏。但是就目前來說,由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局限性,我們只能局限於人類文明的框架下去理論宇宙的種種現象。外星生命的表現形式到底是什麼?
  • 地球以外,有沒有其他智慧的生命形式?
    我們總是被宇宙中其他地方的外星生命所吸引。這個想法為大量的科幻故事提供了基礎,而這些故事僅僅受到我們想像力的限制。但是,其他生物能存在於宇宙的廣袤區域,或其他行星或衛星上嗎?有沒有其他智慧的生命形式,或者我們更有可能找到更簡單的東西?
  • 生命的計算機:不一樣的角度思考生命
    如果僅憑這點(生命表現出計算機邏輯運算的特徵)就說,生命就是一臺計算機,未免會顯得過於草率,但讓我驚訝的是,我不斷的發現生命所展現出來的這種計算機的特徵。幾乎研究了一輩子的演化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螞蟻的大腦裡面包含了一種簡單的行為程序,引導螞蟻在爬行的時候跟著前方的螞蟻走。如果在這種螞蟻爬行時把它們弄成一個圓圈,它們有時候會不停地走啊走,直到死亡為止。
  • 創造新的生命形式
    它們是非常小的,簡單的生命形式,僅由蛋白質殼和基因組構成。病毒通過將其基因組插入其他生命形式的細胞來繁殖。當這些細胞複製時,病毒也會複製。例如,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科學家合成了導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他們已經能夠改變其基因組,使其毒性比其他任何流感病毒高39,000倍!
  • 地球早期生命的形式到底是怎樣的?
    這種想法影響了上世紀中葉的分子生物學家,他們借用控制論的理論,將生命視為是由分子「信息」組成的信號、伺服機構和動態平衡, DNA仍然被稱為「密碼」不是沒有原因的。在20世紀末,不同的科學家也根據混沌理論、熱力學和其他物理過程來定義生命。計算機科學家相信他們能在計算機上產生人工生命。地質學家檢查巖石中的化石能夠通過鑑定生命遺骸的方式來幫助我們理解生命是由什麼構成的難題。
  • 科學分析如果機器人具有人類的思維能力,會成為新的生命形式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瑤瑤談科學,如果機器人具有人類的思維能力,會成為新的生命形式嗎?最近,我剛剛讀了一篇很有意思的長篇文章,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科學作家。聽兩本書的標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作者說,在語言的發明之後,我們的物種本質上不同於其他物種。
  •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地球以外,還有其他形式生命存在嗎?
    ,還是高級的複雜生命,都擁有「可複製」這樣一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屬性?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聖經》中關於上帝造人是這樣描述的:上帝看到海裡的魚、天上的鳥、地上的牲畜和昆蟲,覺得它們需要一個管理者,於是準備按照自己的樣子造人。於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然後將生氣吹進這些人的鼻孔,就變成了有靈魂的人。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叫亞當,他還在東方的伊甸建了一個園子,所有被創造出來的人都生活在那裡。希臘神話裡,創造人類的是普羅米修斯。
  • 生命的計算機:玩跨界的病毒
    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病毒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病毒給人類留下的記憶,幾乎都是痛苦的記憶,它就是一個隱形的狡猾的敵人。從馬丁烏斯·貝傑林克發現第一個病毒至今,已有超過5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 地球外十種在科學上可能存活的生命形式
    土星的衛星泰坦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根據計算機模型,依賴甲烷的生命將能夠存在於極冷的地區以及完全沒有氧氣的地區。該模型顯示,可以構建一個細胞壁,該壁可以在-180攝氏度(-292°F)的液態甲烷中工作。以碳為基礎的生命形式是我們自己以碳為基礎的唯一了解的類型。
  • 人工智慧的下一個飛躍:量子計算機與人工智慧的結合
    我覺得量子計算機應該能夠以量子計算的形式維持多年的運轉,有比特這樣的特性。可以說,量子計算機的計算模型是不同於常規計算機有所不同的模型。我們已經設計出相關的模型,這些模型可以在算法設計的過程中優化量子計算機的性能,從而我們可以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尤其是在工程建設方面。當然這存在爭議,比如到底是退火器還是模擬器更適用於量子計算機?
  • 作為生命活動的形式
    在朗格看來,生命並非亞里斯多德意義上的「自己攝取營養、有生滅變化的能力」,即它不是指有機體的機能,也並非指一個作品能夠「呼吸」和「心臟跳動」,抑或也不能像生物一樣的生育繁殖——「生命的形式」體現在「情感」之中,即包含著情感的事物才是活生生的事物,包含著情感的作品才是活生生的作品。情感的基礎是感覺。
  • 宇宙中存在變形金剛嗎?他們或是鐵基生命,生命形式並不單一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成員,光是一個銀河系就有上千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系內又有諸多行星,如此一來,宇宙中想要找一枚除了地球以外的生命星球還是有可能的。雖然,我們常將水、陽光和氧氣作為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但這前提仍是以碳基生命為主,如果這宇宙中存在不同的生命形式,那麼,這三大要素可能對於它們而言,毫無作用。這種機器人在地球上不會自然形成,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種動畫片和電影,也很羨慕它們有如此多變的身體以及戰鬥力,能夠隨手掰斷鋼筋,踩碎地面。那麼你認為,在宇宙中,會存在「變形金剛」嗎?
  • 矽基生命是什麼形式的?
    許多對外星生命的探索都集中在發現與我們相似的生命跡象——液態水的可用性,或者由碳(地球上生命的基礎元素)製成的複雜化合物的存在。
  • 任何生命形式都可能存在,這麼說對嗎?地球上為何全是碳基生命?
    正是因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以碳作為基礎,所以我們可以在任何兩種不同的生命形式身上找到相似的地方。地球生命是如此,那麼是不是代表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只能如此呢?具體一點來講,是不是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只能以碳作為基礎?是不是任何環境之下都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呢?首先我們就要來看看,為什麼所有的地球生命都是碳基的,這當然不會是一個巧合。生命的基礎是什麼呢?
  • 《最後一個人類》未來的生命形式與機器形態
    前段時間看過《最後一個人類》,作者對人類的未來給出了簡單的預測,並且用了厚厚的一本書寫了下來,例子也有很多。之所以借出來是想看看有什麼高論,但是看了之後感覺很多地方值得探討。全書的結構也很簡單,分為三部分。
  • 太陽系會存在其他生命嗎?間歇泉:內部能量通過介質蒸汽形式釋放
    地球的衛星上會發現其他的生命形式嗎?最近看到美國探測器發現月球上存在水分,那麼很有可能在太陽系中星系中大部分都可能存在水。那麼太陽系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的生命形式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木星的衛星。但從太空上看,發生潮汐時,整個地球的形狀在發生改變,在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被拉伸變寬了,木衛二也是這樣,而且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