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金晃晃的銀杏美景了。在武漢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拍攝銀杏美景的,後面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賞銀杏的地方。說到銀杏大家可能對其了解得比較少,銀杏這種植物是我國「孑遺植物」中代表性的植物。
什麼是孑(jié)遺植物呢?就是這種植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而且還有化石存在,現在的樣貌和化石中的樣貌基本相同。
相關研究表明這銀杏就起源於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為現存種子植物中最為古老的孑遺植物。雖然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到處都有銀杏樹,但是原種的樹木存活於世的真的非常稀少,這也是中國各個地方的人都喜歡種銀杏樹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出去旅遊幾乎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有銀杏樹,比如:寺院、祠堂、學校、名勝景點等。中國人喜歡種銀杏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生命力旺盛,而且長壽,它被人們視為一種福樹、神樹,當然很多僧人也會把他們視為佛樹,佛樹這個稱呼說明在僧人眼裡銀杏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同時銀杏樹結的果子(白果)藥用價值非常高,也被稱為聖果。
自古以來,很多大文學家都吟詠過銀杏樹,比如:歐陽修的《梅聖俞寄銀杏》,李清照的《瑞鷓鴣·雙銀杏》,楊萬裡的《銀杏·深灰淺火略相遭》,乾隆的《銀杏王》等等。其中比較有趣兒的地方就是,關於銀杏的叫法有很多種,比如:鴨腳、佛指甲、公孫樹、千扇樹等。
我們來看看歐陽修的《梅聖俞寄銀杏》中的叫法:
鵝毛贈千裡,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問予得之誰,詩老遠且貧。霜野摘林實,京師寄時新。封包雖甚微,採掇皆躬親。物賤以人貴,人賢棄而淪。開緘重嗟惜,詩以報慇勤。
歐陽修曾經以銀杏為禮物,贈給梅堯臣,於是寫了這首詩來記述二人的友誼,後來梅堯臣寫了《答友人》作為回謝。此外銀杏還被稱為「公孫樹」,是因為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複姓公孫,而銀杏的存在比軒轅更早,所以就有了公孫樹這個稱呼了。好了,說得再多都不及大家親自去看看銀杏,去拍拍銀杏樹的照片。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武漢可以賞銀杏的地方:
(1)武漢大學(地圖搜索)
大家都知道武漢大學的櫻花,但很少知道武漢大學的銀杏,武漢大學老圖書館旁邊就有一片銀杏樹,據說有百年歷史。
(2)華中農業大學
作為農業大學,怎麼能夠沒有幾片銀杏樹,賞銀杏請前往華中農業大學逸夫樓前。
(3)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因為植被茂密,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森林大學」,森林裡怎麼能少了銀杏,請前往西十二樓北側賞銀杏。
(4)武漢園博園
園博園內種植了非常多的銀杏,大家可以在園博園南區的長江文明館附近賞銀杏。
還有很多地方就不細說了,比如:月湖公園我曾經就在那裡拍過銀杏,晴川閣景區內也有銀杏......
寫在最後:
秋天已經來臨,很快就又可以賞銀杏了,大家到時候別忘了拉著你最親的人、最喜歡的人去賞銀杏,同時也別忘了給他們介紹介紹這銀杏的相關文化,最後再美美地拍個照打個卡,人生的幸福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