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諜戰片扎堆是一種旅鼠模式

2020-11-24 搜狐網

  美國著名編劇帕梅拉·道格拉斯指出,電視網的運作方式,是「按照旅鼠的模式來運作的——一同時奔向懸崖,大多數墜落下去。」我們的電影電視領域,普遍存在這種旅鼠模式——旅鼠一般湧向同一題材,旅鼠一般湧向同一熱點,然後等待大多數墜落,小部分留下來。

  在近幾年的電視屏幕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諜戰片。

  《暗算》、《潛伏》(高清在線觀看)、《風聲》、《功勳》、《英雄》、《英雄無名》《天字一號》、《密探》、《密令1949》、《保密局的槍聲》、《梅花檔案》、《國家機密》、《仁者無敵》、《敵營十八年》、《夜幕下的哈爾濱》、《諜影重重之上海》、《冷箭》……還有最新的《內線》和《黎明之前》,不到五年時間,在各大衛視播出的諜戰片,就達上百部之多,因質量問題未獲播出的,應該更多。而這股風潮還在向著大銀幕蔓延,去年年底,號稱中國首部諜戰大片的《風聲》上映後,跟風之作立刻出現。在這種熱度影響下,一些原本和諜戰關係並不密切的老故事,在拍攝新版時,也努力向著諜戰靠攏,7月底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江姐》,大量縮減了獄中戲所佔的比重,而將大部分篇幅放在了曲折離奇的諜戰故事上。

  美國著名編劇帕梅拉·道格拉斯指出,電視網的運作方式,是「按照旅鼠的模式來運作的——一同時奔向懸崖,大多數墜落下去。」——生活在北極苔原地區的旅鼠,有一種特有的行為模式,當它們的數量急劇膨脹,超過一地所能承載時,它們就開始自發地集體遷移,奔赴海邊,前赴後繼地跳進大海。

  帕梅拉·道格拉斯借用旅鼠行為模式所概括的,是電影電視圈共有的扎堆行為。我們的電影電視領域,普遍存在這種旅鼠模式——旅鼠一般湧向同一題材,旅鼠一般湧向同一熱點,然後等待大多數墜落,小部分留下來。

  有段時間,旅鼠行動的目標,是老上海題材,又有段時間,旅鼠們統一湧向古裝武俠劇,然後是軍旅題材,然後是婚戀題材,現在則步伐整齊地湧向諜戰片。造成的結果就是,只要打開電視,某一個頻道,是染了黃頭髮的大俠和插著雞毛的俠女在橫店的街道上行走,就可以想見,下一個頻道,必然有大俠在一片竹林裡咬牙切齒地發功,如果一個頻道裡有女特務在發電報,所有的頻道裡,都有貌似很嚴肅的電報員,在接受重慶方面的電報。而一旦一個題材在電視領域熱到一定程度,緊接著就會蔓延到電影領域,兩者完全同步。

  過分依賴熱點題材的結果,是使電影電視在題材方面形成一種炒股式的板塊輪動,一段時間裡,一個題材會形成一種話語霸權,迫使資金、創作資源,全都湧入一個題材板塊裡,直到透支這個題材,然後奔赴下一個題材板塊,直到將新的題材炒糊。結果就是,內地電影沒有較為恆定的題材脈絡,影人永遠處於一種題材焦慮之中,不得不把自己培育成百變星君,努力適應各種和自己的風格喜好毫不搭界的題材樣式。

  旅鼠模式其實是一種生物本能,跟隨大多數人的行動,是最省心的、最有安全感的,但糟糕的是,結局往往是「大多數墜落下去」,我們最精英的電視人和影人,也嚴格遵循著這種模式,扎堆奔向懸崖,用多數人的毀滅烘託著極少數人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布魯)

相關焦點

  • 諜戰片扎堆是一種旅鼠模式
    美國著名編劇帕梅拉·道格拉斯指出,電視網的運作方式,是「按照旅鼠的模式來運作的——同時奔向懸崖,大多數墜落下去。」我們的電影電視領域,普遍存在這種旅鼠模式——旅鼠一般湧向同一題材,旅鼠一般湧向同一熱點,然後等待大多數墜落,小部分留下來。
  • 從狂歡到式微:諜戰影視劇的「旅鼠效應」
    從狂歡到式微:諜戰影視劇的「旅鼠效應」 除此之外,收視率背後潛伏著的市場訴求、經濟利潤魅惑顯然扮演了諜戰劇扎堆最強勁的推手。「高燒不退」的諜戰劇風潮,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時光倒轉,我們又進入了白色恐怖的戰爭時期。雷同化製造、仿寫化跟風、同質化競爭,顯然成為這股喧囂有年的諜戰劇風潮的致命痼疾。
  • 「旅鼠過洋」的啟示
    旅鼠是一種生活在北歐寒冷地區的鼠類。  一個廣為流傳的悲壯故事是:每隔幾年,成千上萬的旅鼠就會集結成一個巨大群體朝一個方向直線遷移。當它們遇到河流時,走在前面的會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給後繼者架起一座「鼠橋」;遇到懸崖或是深溝,數千隻旅鼠便抱成一團,不顧死活地向下滾去;直到海邊的懸崖峭壁,它們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最終全軍淹沒。  其實,旅鼠自殺只是人們的誤解。
  • 旅鼠的故事
    接著,羅拉格系統地給我講了旅鼠的知識:「在春天的時候,斯墨拉爾草原的旅鼠並不是很多,但是到了秋天,斯墨拉爾就是旅鼠的世界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細菌,就數旅鼠的繁殖能力最強了。一對旅鼠,一年之內可以生7胎,每胎12隻,總共84隻;第一胎的12隻旅鼠在20天後便可進行生育,這12隻在一年內又可以生6胎,每一代的生育呈幾何數字增加。
  • 旅鼠的故事
    旅鼠的故事在北極酷寒的苔原上,生存著這麼一種動物,環頸旅鼠。1 第一年冬天寒風呼嘯,大雪覆蓋了苔原,外面的溫度已經降到了-50℃。但在厚厚的雪層下,旅鼠們卻過的很愜意。和外界相比,洞穴中乾燥溫暖,它們的食譜很廣,所以雪層下的植物都是它們的美味。
  • 旅鼠
    旅鼠是一款畫風卡通的冒險遊戲,遊戲中的玩家化身為一隻呆萌的小松鼠進行冒險,需要穿過各種不同的場景,經歷重重困難,遊戲中遍布著謎題與陷阱,需要玩家細心有智慧,這款遊戲場景十分豐富多彩,帶給玩家很好的遊戲體驗,快來下載吧!
  • 旅鼠的啟示
    姚廣孝    旅鼠之謎自然界有一種可愛的動物叫做「旅鼠」(lemming)。它們長得很像大家經常見到的寵物倉鼠,常年出沒在地球高寒地帶,身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禦寒毛髮,平均塊頭只有15釐米左右。根據測算,如果食物和地盤充足,只要一年的時間,一個旅鼠種群的成員數量就會直接翻10倍。另一方面,旅鼠所分布的挪威、西伯利亞等高緯度地區植被有限,食物對旅鼠來說是一種極度稀缺的資源,數量龐大而又飢腸轆轆的旅鼠們會刨開雪地凍土,把草根也啃得一乾二淨。暴漲的數量加上稀缺的資源,導致種群迅速陷入饑荒,沒有東西吃的旅鼠成批餓死,然後種群的數量又會跌回之前的狀態。
  • 旅鴿,旅鼠,旅人
    比如:對於具有社會群居性同時有遷徙特性的動物喜歡在前面加一個旅字,比如:旅鴿、旅鼠。        旅鴿顧名思義,是一種特別喜歡旅行的鴿子。為近代絕滅鳥類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原分布於北美洲的東北部,秋季東南方遷徙。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旅鴿的悲慘命運和其群體性遷徙特點密切相關,19世紀大量的旅鴿在遷徙途中被獵手所獵殺,最終在20世紀初滅亡。
  • 旅鼠是什麼樣的生物?苔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是怎麼樣的?旅鼠的數量波動原因?
    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長到15釐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兩眼閃著膽怯的光芒,但當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它也會勃然大怒,奮力反擊。北極旅鼠愛斯基摩人稱其為來自天空的動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則直接稱之為「天鼠」。
  • 旅鼠的遠行之謎
    羅拉格告訴我,這裡每公頃草場,起碼有200隻以上的旅鼠。我問,他們一直有這麼多嗎?羅拉格說不是。接著,羅拉格系統地給我講了旅鼠的知識:「在春天的時候,斯墨拉爾草原的旅鼠並不是很多,但是到了秋天,斯墨拉爾就是旅鼠的世界了。
  • 旅鼠全身都是謎團,最喜歡集體自殺
    有一個很神秘的生物,叫做旅鼠,這種動物身上,有著多種謎團,比如一對旅鼠一年就能繁殖到162萬隻,而且,只要它們的數量急劇增長以後,旅鼠就會集體自殺……這種神秘的旅鼠為何會如此,一種都是個謎團,不知如何解釋。
  • 當屬北極旅鼠
    繁殖最快的動物的是北極旅鼠,它們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只是繁殖能力超強。北極旅鼠是北極分布最廣的食草動物,在這小小動物身上呈現出的造化和神秘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北極旅鼠妊娠期20~22天,它們一胎可以產12隻仔,一年能夠產7、8胎。只需要20多天的時間,幼崽就能夠成熟,並且開始生育。計算一下,假設一對旅鼠夫妻從3月分開始生崽,一生中共生7胎,每胎12隻,那麼它們就一共生育了84隻。然後再假設它們每一胎都是6公6母,那麼就是42對。
  • 旅鼠集體跳海,暴露自殺,可能只是我們人類的臆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對旅鼠的「勇敢獻身」賦予了崇高的敬意。這源於一個流傳很久的現象:每隔幾年,成群的旅鼠就會從海邊的懸崖跳下,集體自殺。很多人認為,在旅鼠的繁殖數量增長到不可持續的水平時,是本能驅使它們自殺,是一種勇敢的獻身精神。
  • 被人誤解很深,旅鼠壓力很大
    旅鼠屬有四個物種常年居住在北極圈內:北美棕旅鼠Lemmus trimucronatus),西伯利亞旅鼠(L. sibiricus),弗蘭格爾島旅鼠(L. portenkoi),以及最著名的挪威旅鼠(L. lemmus)。這類個頭只有7到15釐米的毛乎乎、圓滾滾的小傢伙,大約是被人誤解最多的動物吧。
  • 旅鼠自殺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社交恐懼症,壓力太大死掉的
    這種生物就是旅鼠,儘管很少人見過旅鼠的真面目,但旅鼠的自殺之謎卻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尤其是生活在挪威的旅鼠,許多生物都無法經受住這裡殘酷的自然環境,然而旅鼠這種小型的齧齒動物設法戰勝了它。對於旅鼠因為挑戰敵人而被吃掉這一事件,很多人都誤以為是旅鼠為了減少自身的數量,以平衡整個旅鼠種族的發展做出的必要犧牲,其實,很多情況下,旅鼠是因為焦慮而導致精神行為異常,並不是真的想要自殺。
  • 旅鼠集體跳海自殺,是真的嗎?迪士尼曾是謠言的幫兇
    旅鼠電影人使用特效鏡頭,使那幾十隻旅鼠看起來像是有數千隻在遷徙。他們把旅鼠放在積雪覆蓋的轉盤上,拍攝它們奔跑的樣子。他們還拍攝了旅鼠們穿越一條小溪的畫面。這些都幹完之後,他們就用轉盤將旅鼠從懸崖上發射到河裡,使其看起來像是正在發生大規模的旅鼠自殺事件。下一個場景是死旅鼠漂浮在水中。剪輯後得到了完美的紀錄片畫面。
  • 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原標題: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蓋茨基金會主樓入口處鐫刻著基金會一句宗旨:「你若想行得快,獨自走;你若想行得遠,隨群走。」引用的是一句非洲人格言,挺令人鼓舞的。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
  • 從眾而自殺的旅鼠 —— 《巴菲特之道》(連載120)
    投資經典《巴菲特之道》(連載120)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譯者:楊天南旅鼠效應 另外一個心理學的陷阱是投資者從眾行為,無論有沒有意義。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分布於苔原地區,以它們的集體出走直至一同蹈海身亡而聞名。平時,旅鼠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奇怪的事就會發生。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隊伍膨脹到一定程度,旅鼠們就會在黑夜裡開始莫名其妙的大行軍,漸漸地,這支大膽的隊伍白天也開始行進。
  • 要跟隨市場,避免「旅鼠」行為
    要跟隨市場,避免「旅鼠」行為人們將投資者盲目隨大流的行為比喻為旅鼠的成群自殺行為。人們所說的投資中的旅鼠行為是指「無意識地模仿同類的行為傾向,無論這樣的模仿是多麼的愚蠢」。在投資中,許多投資人「以旅鼠般的熱情跟著領導走,現在他們正在遭受旅鼠一般的悲慘命運」。找準「地盤」量力而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投資也是如此。優秀的投資者擅長根據自己的特點在市場尋找屬於自己的「地盤」,在尋找投資地盤之前要劃定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樣才能在投資中實現最大效益的財富收益。
  • 行為金融學——短視損失厭惡、旅鼠效應
    旅鼠效應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分布於苔原地區,以他們的集體出走直至一同蹈海而聞名。平時,旅鼠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奇怪的事就會發生。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他們的隊伍膨脹到一定程度,旅鼠們就會在黑夜裡開始莫名其妙的大行軍,漸漸地,這隻大膽的隊伍,白天也開始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