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2020-11-24 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標題: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蓋茨基金會主樓入口處鐫刻著基金會一句宗旨:「你若想行得快,獨自走;你若想行得遠,隨群走。」引用的是一句非洲人格言,挺令人鼓舞的。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

  上周末驟然發作的暴跌,令絕大多數投資者臉色發綠。上周四收市後,大家都還在慶幸,行情回穩已成定局,救市舉措似該鳴金收兵了。哪知星期五的市面卻教人(包括諸多專業高手)大跌眼鏡。其中的肇因,論說紛紜,雲裡霧裡。讓我們轉個角度來看。

  比爾·蓋茨先生素來令我敬仰,兩年前我去西雅圖專門到蓋茨夫婦基金會去朝拜過一番。蓋茨基金會好大一片樓群,主樓入口處鐫刻著基金會一句宗旨:「你若想行得快,獨自走;你若想行得遠,隨群走。」引用的是一句非洲人格言,挺令人鼓舞的。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難道不是嗎?

  眼下流行著一句說辭,股市中有「羊群效應」。Herding,在許多動物——人類依然是動物的一種——狗、貓、角馬、猩猩都有。羊當然是合群的,然而「羊群效應」,未必足以描述股市中人群行為的暴烈強度。羊擠在一塊兒,行動還很溫和平緩,哪能刻畫得出股民的狂躁?準確的表述,應該是「旅鼠效應」。旅鼠常居於高寒極地,是一種小型鼠類,中原地區很少看得到。旅鼠的行為很有特色,在危急關頭,會成千上萬地麇集在一起,衝向威脅的對象,甚至衝向河海,墜入水中,把自己給湮滅。旅鼠的本能衝動,在感知到威脅的瞬間表露最為強烈,從而演變成浩大的旅鼠效應。

  當「投機市+政策市」把人給「極化」時,股民的行為和旅鼠的又有多大差別?旅鼠或有其基因的原委,可人是最高級的理性動物,「萬物之靈長」,為什麼會產生「旅鼠效應」?行為和認知科學、演化心理學等正在探索,謀求解析。而關鍵問題,對你我來說,是「我」如何能解脫旅鼠效應?

  下面來分享幾條原則。其所以僅是原則,因為踐蹈而能見效果從來是極不容易的。

  首要的一條,要認明自己。要制服旅鼠般的本能衝動,必須時時警戒,否則難以為功。所有的經書,聖經、可蘭經、佛經,乃至道德經、論語,以及其他經典在孜孜教誨的,不就是「know thyself」嗎? 在股市博弈中,要明白對手不(只)是熊市或牛市,央行、監管機構、利率匯率,而是我自己。自己固有的本能衝動和偏誤,及其帶來的「自毀」行為,才是我最頑固的敵人。過於相信自己的智力、計算能力、判斷力和執行力,會很有害。

  原則二,投資必須充分地組合,儘可能分解風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股市博弈從來就是不確定的——隨群一窩蜂的做法,就註定遲早會自我挫敗。

  原則三,認清任何事都有其代價。儘管自己的眼睛常常瞄在收益上,視而不見的代價卻如影隨形,忽視代際的結果,償付往往變本加厲。要有付出風險決策成本的準備,不管真實付出時有多痛苦。同時,要控制費用,稅費、規費、手續費、管理費種種,儘可能低。風險決定是在不確定條件下做的,然而費用支出卻總是確定無疑的。

  原則四,須有耐心。讓時間發揮作用——財富是靠時間來「釀造」的。在股市的博弈裡,短程衝刺不能經常,亦難見長效。投資者的心理時間框架是長是短,是投資成功或失敗的主要的分際線。把時間視為投資的朋友而非快樂的敵人,使時間成為財富積累的最有力的槓桿。把時間拓展開來,退後一步,從長計議,旅鼠本能和旅鼠效應的利弊將不難辨認的。

  原則五,須「謙卑」。別以為自己的想法是自己頭腦的產物,其實所謂「我」的判斷往往由他人塑造成,更糟糕的,是出自群體的扭曲。「旅鼠本能」的要害在於群體的極向幹擾,單只旅鼠的影響微乎其微。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縱然有獨立自主的想法,也未見得比其他人高明,至少不可能長期高明。從人的種種不同,風險胃口、財富基礎、背景時代、性向能力,目標追求…… 可比性原本就不高,正是把不可比的網羅到攀比的高壓之下,旅鼠效應才得以大行其道。

  原則六,勿躁動。上面的五條原則歸結在操作層面,是別老想著「狙擊」股市。好比要抓住一把急速滑落的利劍,你不是常有把握抓得到劍柄的。認真對待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並不等於認同它們,而是要對它有清晰的估量。巴菲特常說,「趁別人冒進時收手,別人畏葸時進取,」對於你我,是極難做到的,尤其在A股市場,價值投資老實說還不具備巴翁所享有的基礎前提。記得有一次和巴翁的戰友蒙格先生交流,他眨著眼睛問我,「持有一支股票 (A股),你還能安睡多久?四十年?四年?四個月?四天?」蒙格的話促使我省悟,大概是四個月吧?別太短,可是也不能太長。

  上面所談,只針對散戶投資者。研究個人的風險感知、偏好和決策,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葉航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是個先驅,他們正在利用電子設備和電腦算法,深入觀察和解析人怎樣感知風險,個人的風險偏好如何與環境互動。這個前沿項目的研究成果,將對人們有效克制旅鼠效應提供很好的指引。也可以讀一下朱寧教授的《投資者的敵人》,他的分析很全面,機構投資、基金經理、政府監管,和歷史等各個層面的教訓,發人深省。朱寧在耶魯大學曾師從席勒 ,2012年的諾獎獲得者。席勒教授對市場和人的行為有深邃的洞察,他在MOOC上深入淺出講授的金融市場學,目前免費,且有中文版。

  (作者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美國華裔教授學者協會(南加州)秘書長)

相關焦點

  • 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附投資六大原則)
    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上周末驟然發作的暴跌,令絕大多數投資者臉色發綠。上周四收市後,大家都還在慶幸,行情回穩已成定局,救市舉措似該鳴金收兵了。哪知星期五的市面卻教人(包括諸多專業高手)大跌眼鏡。其中的肇因,論說紛紜,雲裡霧裡。讓我們轉個角度來看。
  • 每日一課 丨 行為金融學之旅鼠效應
    聽小鑫跟你講知識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平時他們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數量膨脹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了進食。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
  • 每日一課 丨 行為金融學之旅鼠效應
    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平時他們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數量膨脹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了進食。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
  • 行為金融學——短視損失厭惡、旅鼠效應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巴菲特之道》第6章:投資心理學,本章講的是格雷厄姆創造出10場先生已經超過60年了,他警示人們應該避免的錯誤依然盛行,市場依然存在非理性,恐懼和貪婪依然充斥股市,愚蠢的錯誤一天又一天的重複。投資者需要知道如果如何保護自己,避開市場先生釋放出來的情緒亢奮,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熟悉行為金融學。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 監管突進A股再現尺蠖效應
    在特停管漲不管跌的選擇性監管和去槓桿去到多頭束手的過度監管的雙重擠壓之下,熊市被人為地延長,「漲跌股民皆苦」的尺蠖效應漸現。  政策過度搖擺增強「尺蠖效應」  過去的一個多月以來,全球股市進入反彈行情,標普500指數本周更是再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A股期盼已久的「吃飯行情」反而夭折,滬綜指仍未走出3000點籌碼集中區的泥沼。
  • 旅鴿,旅鼠,旅人
    比如:對於具有社會群居性同時有遷徙特性的動物喜歡在前面加一個旅字,比如:旅鴿、旅鼠。        旅鴿顧名思義,是一種特別喜歡旅行的鴿子。為近代絕滅鳥類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原分布於北美洲的東北部,秋季東南方遷徙。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旅鴿的悲慘命運和其群體性遷徙特點密切相關,19世紀大量的旅鴿在遷徙途中被獵手所獵殺,最終在20世紀初滅亡。
  • 旅鼠的啟示
    在多輪次的博弈中,這種策略類型會首先假定對方是好人並在初次博弈中向對方伸出合作之手,如果對方合作,自己下一輪博弈也會合作;一旦對方背叛,自己下一輪就會還擊;可對方只要在下一輪裡痛改前非恢復合作,自己在下下輪裡依然會不計前嫌地和對方繼續合作。
  • 坤鵬論:股民瘋狂如旅鼠,巴菲特說其實機構投資者更像!
    但是,只要冷靜地旁觀和審視就會發現,這種相當高科技的探索,其實和以前的技術分析沒有本質區別,都只是從歷史股價中找到並開發出能重複使用的數學模型。結果呢?反正至今為止,還沒有人窺探到股市中混沌結構模型的影子,甚至連根毛都沒找到。
  • 為什麼數量膨脹時,旅鼠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科學家:因為害怕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聽說過「旅鼠效應」,當旅鼠的數量急劇膨脹的時候,它們就會變得很焦躁,並且不再進食,然之後它們會一直向前遷徙,當它們來到懸崖邊上的時候便會一起跳下去,墜入海中。平時我們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人們跟風隨大流的行為。
  • 旅鼠的啟示:從進化穩定策略到合作秩序的擴張-虎嗅網
    在多輪次的博弈中,這種策略類型會首先假定對方是好人並在初次博弈中向對方伸出合作之手,如果對方合作,自己下一輪博弈也會合作;一旦對方背叛,自己下一輪就會還擊;可對方只要在下一輪裡痛改前非恢復合作,自己在下下輪裡依然會不計前嫌地和對方繼續合作。
  • 市場先生和旅鼠效應
  •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擺脫「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是指在一個籃子裡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放幾隻則一隻也爬不出來了,原因就是螃蟹們會互相扯後腿的緣故。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有意無意地,都會受到「螃蟹效應」的影響。生活中,為什麼父母要你考重點學校,最重要的就是獲得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你也會因為從眾或者不好意思的心理跟著學習,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自覺學習,不會出現影響,幹擾別人的事情。
  • 股市中是散戶和莊家之間的博弈?動真格散戶將會成為莊家的提款機
    4、不喜歡空倉很多散戶都不喜歡空倉,不管股市行情如何,只要帳戶上有錢,就總想進點股票。實際上,在股市中真正能夠賺錢的投資者都是非常重視輕倉或空倉的,在股市中能夠學會休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如果散戶死都不交出籌碼,莊家會怎麼辦1、莊家與散戶博弈集中在股本小的公司一般來說,莊家與散戶博弈的場所都是股本小的公司,因為散戶持有的股票較多。莊家要想完成一輪完整的「割韭菜」過程,必須收集足夠的籌碼,這就是所謂的吸籌。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從狂歡到式微:諜戰影視劇的「旅鼠效應」
    從狂歡到式微:諜戰影視劇的「旅鼠效應」 懸疑本身當然是諜戰劇賴以吸引眼球的元素,觀眾從此類影視中可以窺見人性本身的微妙、複雜。除此之外,收視率背後潛伏著的市場訴求、經濟利潤魅惑顯然扮演了諜戰劇扎堆最強勁的推手。「高燒不退」的諜戰劇風潮,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時光倒轉,我們又進入了白色恐怖的戰爭時期。雷同化製造、仿寫化跟風、同質化競爭,顯然成為這股喧囂有年的諜戰劇風潮的致命痼疾。
  • 旅鼠的故事
    病魔襲來初識旅鼠2002年春,我被確認為肝癌。面對癌症這個象徵死亡的字眼,我不敢想像生命將如何被癌細胞殘酷地吞噬掉,那種死亡來臨前的蝕骨的病痛讓我萬分恐懼。我拒絕動手術,我吞安眠藥、割脈,但全都沒有死成。
  • 旅鼠
    旅鼠是一款畫風卡通的冒險遊戲,遊戲中的玩家化身為一隻呆萌的小松鼠進行冒險,需要穿過各種不同的場景,經歷重重困難,遊戲中遍布著謎題與陷阱,需要玩家細心有智慧,這款遊戲場景十分豐富多彩,帶給玩家很好的遊戲體驗,快來下載吧!
  • 全球股市大跌之後 創業板繼續擺脫「地球引力」?
    原標題:全球股市大跌之後,創業板繼續擺脫「地球引力」?資深市場人士對熱門股作出了風險提示。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內,因為新冠病毒疫情(下稱「疫情」)在全球擴散的影響,全球股市大跌,日經225指數、富時100指數,甚至包括恒生指數也一度創出近期調整新低,不過A股創業板依然在高位震蕩,過去一個月徹底擺脫「地球引力」的影響。
  • 旅鼠的故事
    旅鼠的故事在北極酷寒的苔原上,生存著這麼一種動物,環頸旅鼠。1 第一年冬天寒風呼嘯,大雪覆蓋了苔原,外面的溫度已經降到了-50℃。但在厚厚的雪層下,旅鼠們卻過的很愜意。和外界相比,洞穴中乾燥溫暖,它們的食譜很廣,所以雪層下的植物都是它們的美味。
  • 股市中的羊群效應解讀 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
    羊群效應在股市,尤其是國內股市非常常見,這種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我們需要在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羊群效應是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技術面等) 下, 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並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 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