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羊群效應解讀 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

2020-11-27 織夢財經

  羊群效應在股市,尤其是國內股市非常常見,這種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我們需要在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羊群效應是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技術面等) 下, 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並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 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羊群效應在股市中的表現尤為強烈, 是我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的顯著特點之一。分析研究股市中的羊群效應, 對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和投資者的不斷成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金融學理論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 並且能夠對證券做出合理的價值評估。然而隨著行為金融研究的不斷深入,「理性人」的假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因此很多學者開始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投資者, 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及其對市場的影響上,「羊群行為」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說過:"假如你在絕望時拋售股票,你一定賣得很低"。

 

  當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時,其實正是進行投資布局,等待未來高點收成的絕佳時機。不過,由於大多數投資人存在羊群效應的心理,當大家都不看好時,即使具有成長前景最佳的投資品種也無人問津;而等到市場熱度增高,投資人才爭先恐後地進場搶購,一旦市場稍有調整,大家又會一窩蜂地殺出,這似乎是大多數投資人無法克服的投資心理。

 

  避免成為群羊中的一隻羊,辦法就是在別人瘋狂的時候你冷靜,對別人爭搶的東西你暫時迴避。

 

  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投資的思路,股市投資的本質,是「低買高賣」。而羊群效應的一個結果,常常造成股價與其真實價值存在偏差,出現價值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情況。

 

  所以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以是否從眾為判斷依據,而應該以布局「價值被低估」的票作為自己的擇股標準!

 

  同時,要把握市場趨勢,趨勢一但形成,很難改變,目前要將投資重心放在成長股上。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

相關焦點

  •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以上對話,反映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的一種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什麼是羊群效應?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如果在羊群中有一隻羊做出了異常舉動,跑向某個地方,那麼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跟著它跑動。羊群效應就是一種從眾心理。
  • 羊群效應,值得一看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中教未來志願者裴婉竹誦讀美文
  • 做一隻特立獨行的羊|投資心理誤區系列之「羊群效應」
    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 羊群效應與基金投資
    前段時間很多投資者問筆者劉格菘的新基金廣發科技創新值不值得參與?筆者都會反問他們是否知道劉格菘的投資風格?結果大多數投資者是不知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投資者在不知道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情況下就敢買這隻基金呢?   最後廣發科技創新的認購確認比例為3.298068%,這一數據使得公募基金行業配售比例再創新低。
  • 用羊群效應破解發展困境
    羊群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可一旦頭羊行動起來,其他的羊就會出奇的一致,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地。這就是羊群效應,又被稱為從眾效應,指的是人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經常受到多數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思想或行為和大眾趨同。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 趨勢是羊群效應
    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中,為什麼指數會一直漲一直新高?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趨勢行情?這背後的原理是羊群效應,又稱從眾行為。在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一」以後,很多學者對傳統有效市場理論提出了質疑,並且主張從心理學層面去觀察投機市場。
  • 羊群效應: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還有這些「不尋常路」
    一、羊群效應究竟是什麼?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看到過羊群?其實羊群是一個非常散亂的組織,平時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是盲目的到處亂撞,而且如果有一隻頭羊動起來之後,那些其它的羊都會跟著一哄而上,根本不管旁邊有沒有狼,也不知道到底是個什麼狀態。
  • 趣味心理效應之動物篇--中國數字科技館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初次與人見面,會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希望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  你是否也曾注意到了這些現象:某個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壓在箱底的稿件全都不愁發表了;提及某個豪爽率真的女生
  • 「羊群效應」在股市投資中水土不服 弘曆軟體幫股民實現穩健收益
    > 近日,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末,我國股市投資者已突破然而,散戶股民的數量雖然在股市中佔了絕對性優勢,在投資收益上卻顯得不盡人意,很多股民都表示,自己在做股票投資時,仿佛被「盯梢兒」了一般,明明看著走勢不錯的股票,結果一買就跌,一拋就漲,甚至很多股民懷疑自己看的K線圖形有問題。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這些場景是否似曾相識?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 羊群中必定有一隻領頭羊,它是怎麼來的?是天生還是人工培養的?
    領頭羊往往都是我們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畢竟至少要在業務上有突出貢獻,並且遙遙領先時才值得如此定義,那麼問題來了,這羊群中的領頭羊到底存在嗎?它是天選之子還是後天培養的?領頭羊確實是存在的一般來說羊群中總會有一隻帶頭的頭羊,出去放牧吃草時,頭羊走到哪裡,羊群就跟到哪裡,大部分時候,放羊的牧羊人只要管住這隻頭羊即可把握整個羊群
  • 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原標題: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    蓋茨基金會主樓入口處鐫刻著基金會一句宗旨:「你若想行得快,獨自走;你若想行得遠,隨群走。」引用的是一句非洲人格言,挺令人鼓舞的。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
  • 金融市場中羊群效應的動因分析
    羊群效應也稱為從眾效應,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在行為或信念上和群體的規範、立場或標準保持一致,廣泛存在於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當中。羊群效應一旦形成並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將形成巨大的趨勢性力量,對於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基於羊群效應去實施各種重大戰略具有目標導向明確、系統性、循序漸進等優勢,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學者們更多著力於羊群效應存在性的研究,較少研究如何有效遏制不利的羊群效應或者促成有利的羊群效應,這就需要深入剖析羊群效應的心理動因,從理論上為遏制或促成羊群效應提供支持。
  • 2013選基——逃離「羊群效應」
    就是「羊群效應」在實際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可能只有第一個朝橋下看的人知道目的是什麼,其他人都是盲從。人們常常跟從大多數人的觀點或者行為,而不考慮事件本身的本質意義。群體的決策性一般都是非理性的,古斯塔夫·勒龐撰寫的《烏合之眾》一書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講述了群體大眾如何輕信、易受暗示等。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在股市博弈中如何擺脫旅鼠效應?(附投資六大原則)
    不過,在股市博弈中,你常常不得不「逆勢操作」——「你若想行得快,隨群走;你若想行得遠,獨自走。」上周末驟然發作的暴跌,令絕大多數投資者臉色發綠。上周四收市後,大家都還在慶幸,行情回穩已成定局,救市舉措似該鳴金收兵了。哪知星期五的市面卻教人(包括諸多專業高手)大跌眼鏡。其中的肇因,論說紛紜,雲裡霧裡。讓我們轉個角度來看。
  • 管理學十大著名「效應」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  5、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群就跟著往哪裡走。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要考慮到所有信息反而不容易做決策,信息出現的背景和心理情境漸漸變成了決定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傳達哪些信息,如何傳達信息,才能讓用戶或受眾認同信息並依言行動。本文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從眾效應,描述實驗設計並分析結果,展示從眾效應在產品設計中如何應用。
  • 領頭羊意外墜崖羊群尾隨跳下 當場摔死44隻(圖)
    當天阿達克在離村莊約17公裡遠的草場放牧過程中,領頭羊從百米高的山崖上看到呼圖壁河乾渠裡有水,帶著羊群準備下去喝水途中,突然颳起了七八級的陣風,領頭羊墜至山崖下,一部分羊也跟著墜到山崖下,造成44隻羊當場死亡,15隻羊受重傷。  雖然在昌吉州住村工作組的協調下,挽回了一些損失,但此次羊墜山崖事件仍讓他們兄弟兩家損失了七八萬元錢。
  • 心理效應|黑天鵝效應
    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政府的決策、還是普通人日常簡單的抉擇中,「黑天鵝的存在」都是無法預測的。9·11事件的發生、美國的次貸危機、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等都證實了這一點。這一發現證明了人類認知的局限性和思維的狹隘性:雖然是在觀察了幾百萬隻天鵝之後才得出了「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但只需要另一個發現就能將它徹底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