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應在股市,尤其是國內股市非常常見,這種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我們需要在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羊群效應是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技術面等) 下, 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並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 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羊群效應在股市中的表現尤為強烈, 是我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的顯著特點之一。分析研究股市中的羊群效應, 對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和投資者的不斷成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金融學理論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 並且能夠對證券做出合理的價值評估。然而隨著行為金融研究的不斷深入,「理性人」的假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因此很多學者開始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投資者, 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及其對市場的影響上,「羊群行為」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說過:"假如你在絕望時拋售股票,你一定賣得很低"。
當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時,其實正是進行投資布局,等待未來高點收成的絕佳時機。不過,由於大多數投資人存在羊群效應的心理,當大家都不看好時,即使具有成長前景最佳的投資品種也無人問津;而等到市場熱度增高,投資人才爭先恐後地進場搶購,一旦市場稍有調整,大家又會一窩蜂地殺出,這似乎是大多數投資人無法克服的投資心理。
避免成為群羊中的一隻羊,辦法就是在別人瘋狂的時候你冷靜,對別人爭搶的東西你暫時迴避。
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投資的思路,股市投資的本質,是「低買高賣」。而羊群效應的一個結果,常常造成股價與其真實價值存在偏差,出現價值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情況。
所以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以是否從眾為判斷依據,而應該以布局「價值被低估」的票作為自己的擇股標準!
同時,要把握市場趨勢,趨勢一但形成,很難改變,目前要將投資重心放在成長股上。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