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中羊群效應的動因分析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羊群效應也稱為從眾效應,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在行為或信念上和群體的規範、立場或標準保持一致,廣泛存在於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當中。朝正確方向發展的羊群效應往往有利於事態的發展,朝錯誤方向發展的羊群效應常不利於事態的發展,對此需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對不利的羊群效應要遏制與防範,對有利的羊群效應則應發展與優化,最終使之能夠服務於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羊群效應一旦形成並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將形成巨大的趨勢性力量,對於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基於羊群效應去實施各種重大戰略具有目標導向明確、系統性、循序漸進等優勢,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學者們更多著力於羊群效應存在性的研究,較少研究如何有效遏制不利的羊群效應或者促成有利的羊群效應,這就需要深入剖析羊群效應的心理動因,從理論上為遏制或促成羊群效應提供支持。

  目前的研究認為,從眾的動機主要包括信息性和規範性兩大類,對此加以細分則包括了權威服從、群體參照、群體壓力和責任分散四類因素,也就是說羊群效應的動因包括權威服從、群體參照、群體壓力和責任分散四個方面。

  權威服從是「對權威的服從」的簡稱。美國學者西蒙指出,下級人員對上級人員的決策不做審查而直接服從其指導,就是服從權威。有學者把這種來自於上級的強制性壓力稱作服從(廣義從眾)的壓力,也就是說對於權威的服從會導致從眾。此外,群體當中公選出來的領導會導致群體內部成員更易於為了滿足領導的期望而產生從眾動機,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就通過他的經典權威服從實驗告訴人們個體存在服從權威的基本傾向。廣義的權威服從實際上可以源於任何對受眾個體產生重要影響的某一種信息。

  群體參照是「對群體行為的參照」的簡稱,指的是信息的有限性導致個體在情境不確定時聽從他人(群體)的意見或參照他人(群體)的行為以便可以正確認識現實世界,這正符合社會比較理論,即情境不確定時他人(或群體)的意見(或行為)最具參照價值。這種從眾動機實際是個體基於信息性的動機「對於群體行為的參照」。此外,遵守規則、傳統等行為也說明,參照群體行為包括群體的規則可使得行為個體獲得安全感。

  群體壓力是「來自群體的壓力」或者「對偏離的恐懼」的簡稱,是指由於偏離群體可能會遭到群體的排斥,這令個體感到恐懼、焦慮,為避免懲罰最終只好選擇與群體行為一致。有研究將這一壓力分為三類傾向:為了正確反應的傾向(例如多數人更正確),為了維護良好人際關係的傾向(例如為了表示友好),為了避免懲罰的傾向(例如為了避免責難)。

  責任分散是「責任分散效應」的簡稱,指的是當由群體共同去完成任務時,群體中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轉而由眾人共同分擔責任。在金融市場當中,基金經理為避免獨立決策一旦失敗可能導致的風險,寧願選擇跟隨大多數基金經理或業內權威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而忽略自己的信息與方法。這種基於聲譽需要而導致的從眾心理的好處是,即便投資失利也不會由自己獨立承擔責任,因為大家都失利了,其原因可以推卸到外部客觀環境上。

  具體到金融市場中的羊群效應,已有研究大都是從信息相似性、信息不完全、委託代理三個方面進行解釋,其中委託代理又包括代理人報酬和代理人聲譽兩類,這些因素均可促成上述羊群效應的四大動因。信息相似性指受眾接收到同樣的信息而做出同樣的行為反應,其心理動因的本質在於廣義的權威服從;信息不完全指礙於信息甚至是高質量信息較高的獲取成本,弱勢群體往往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推測其背後潛藏的私有信息進而採取行動,甚至直接模仿他人的行為,其心理動因的本質在於權威服從或群體參照;代理人報酬指代理人為獲得私人報酬寧願選擇從眾以保證自己所管理的資金至少獲取與市場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收益,其心理動因的本質在於群體參照或責任分散;代理人聲譽是指代理人為保全自己的聲譽寧願選擇從眾,其心理動因的本質在於權威服從或責任分散。

  上述羊群效應的四個心理動因的理論,在金融市場與企業管理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金融市場中可藉助於羊群效應及其心理動因理論,有效引導金融對於高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也可有效引導金融資本服務於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目標的實施。譬如,資本市場當中可基於這些心理動因,面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和教育。針對機構投資者可採取更為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其報酬和聲譽更多與業績掛鈎,這不僅有利於提升其資金管理水平,也有利於避免或遏制其形成非理性的羊群效應加劇資本市場的波動,維護金融穩定;針對個人投資者,則可從四個心理動因層面加強投資者教育,既可以提高其投資理財素養,也可以防止他們陷入羊群效應的藩籬,與機構投資者合力推動市場的暴漲暴跌,以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再比如在企業當中,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應。高管人員在投資決策當中出現從眾行為時,易導致企業投資效率低下,行業投資過剩,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此,可以針對企業高管人員進行羊群效應相關理論的培訓,尤其要使其認清羊群效應的心理動因,儘可能地避免他們在投資決策當中的盲從與非理性。EAP即員工幫助計劃,是基於專業角度將心理學與組織管理融合的新模式,世界五百強企業絕大多數都建立了EAP。員工心理援助專家可專門針對從業者的權威服從、群體參照、群體壓力、責任分散等各類從眾心理因子進行測試、調整,將原有的負向心理效應消除或者調整轉換為正向心理效應,從而提高其創新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劉學文,系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16CKJJ16〕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武曉娟)

相關焦點

  • 股市大幅震蕩 四大動因誘發"黑色星期二"
    一部分清倉或者空倉的股民希望市場可以再跌一跌,但跌幅不要太大,不希望出現象2008年的走勢,他們認為跌幅如果過大,會相對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一旦投資熱情降低,投資參與度減少,市場不可能出現「賺錢效應」,他們也是希望在市場確認底部後進行補倉。
  • 王漢生:如何捕捉金融市場中的「黑天鵝」︱學術光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漢生教授與合作者們研究提出的一種模型,對於探究複雜金融系統中的風險傳播鏈條,以及捕捉金融市場中的「黑天鵝」有著重要意義。研究組充分利用網絡結構,提出了一種尾部事件驅動的網絡分位自回歸模型(Network Quantile Autoregression Model)來捕捉動態的分位數行為特點,並對金融風險在金融網絡中的傳導效應進行估計。研究組將該模型應用於分析A股市場,發現市場波動程度越高,風險基於金融網絡的傳導效應越大。
  • 2019年金融專碩部分院校回憶版真題匯總
    行為金融中羊群效應   全面風險管理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   (忘了一個)   三、計算10   回收期淨現值   四、論述(20\'×3)   利率管制與利率市場化   IPO折價原因和IPO改革   信貸資產證券化
  • 秀英區打造金融產業聚集區 金融資源集聚效應顯現
    乘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中海油南方總部、招商局集團總部第二總部、海口國際免稅城等優勢項目在海口西海岸片區聚集增效,國金證券海南分公司、海南省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結算)、義安保險等企業也相繼落地,海口秀英區西海岸片區的金融聚集區初現雛形,金融資源集聚效應初顯。
  • 2020年中國碳金融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TanJinRongHangYeFenXiBaoGao.html  第六節 碳金融交易發展前景第二章 2019-2020年國際碳金融發展態勢分析  第一節 2019-2020年國際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場發展分析    一、碳金融源起及經濟學分析    二、國際碳金融市場交易體系    三、全球主要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體系及交易所
  •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圖源/Pexels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根據當時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初,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摩根大通的市值則縮水了14%,同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同時美國股市暴跌。
  • 論企業報表粉飾行為產生的動因及建議
    以廣大投資者為例,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會誤導投資者,造成投資者巨大的經濟損失,從經濟市場角度出發,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會掩蓋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增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誤導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判斷。因此財務報表粉飾所產生的動因以及影響正受到高度的關注。   ST達爾曼(西安達爾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788)成為中國第一個因無法披露定期報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
  • 區域性金融高地迸發「虹吸效應」
    「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增速連續4年穩居南陽市前列,去年貸款餘額增速位居南陽市第一;以牧原股份融資超百億元和6家上市(掛牌)企業為標誌,直接融資規模位居河南省前列;以招商證券、鄭州銀行等一批域外金融分支機構入駐等為標誌,縣域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南陽市各縣區第一;以去年縣級財政收入超10億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為代表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首先,當前國內關於普惠金融的相關文獻大多從定性的角度研究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實證分析的文獻較少,其次,金融科技發展相結合的文章也較少。因此,本文在利用數量經濟學實證分析普惠金融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探討普惠金融的供給改革建議,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 ...虹吸效應對外不對內 金融科技巨頭上市將會吸引更多場外資金
    昨日,財聯社直播節目「金融雲會議」《金融科技巨頭登陸科創板 IPO激增之下如何投資?》中,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這些金融科技巨頭的上市並不會給A股場內帶來風險,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市。金融科技巨頭上市會對場外資金產生虹吸效應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認為,這些金融科技的龍頭企業上市,並不會對市場產生很大衝擊,相反,A股市場迫切第需要更多的像螞蟻金服這類企業進來。「未來是科技股作為權重股,銀行註定很長時間會維持相對和平的震蕩。」胡曉輝認為,如果沒有新的力量去帶動A股走出來,未來A股將會很長時間繼續震蕩。
  • 遏制經濟下行引發金融「馬太效應」
    而令人擔憂的是,即便現在已屬買方信貸市場,但因銀行信貸投放風險偏好,加上中小微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在我國生活中實際也形成了範圍不斷擴散的金融「馬太效應」。所謂金融「馬太效應」,即經濟落後地區、盈利能力弱的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少;而經濟發達地區、盈利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尤其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多。
  • 2021-2027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第一節 國外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第二節 國外主要國家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現狀調研  第三節 國外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第四章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16-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行業規模狀況分析    一、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情況分析
  • 金融市場學複習資料
    不要說初學者,即使是從事金融市場研究的專家,也因分析方法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有截然不同的定義。比如有人認為金融市場就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場所;有人則認為它是金融資產交易和確定價格的機制;更有人認為它是對金融工具的「任何交易」;等等。在我國,金融市場的恢復和發展雖然只有短短十多年,但對金融市場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
  • 2020年版中國貿易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貿易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對貿易金融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貿易金融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貿易金融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貿易金融技術標準、貿易金融市場規模、貿易金融行業潛在問題與貿易金融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貿易金融行業投資價值
  • 投資情緒才是金融市場永不改變的鐘擺運動
    金融異象驗證了投資者的「非完全理性」在過去的歷史中,金融理論的發展被分為了三個階段:通過研究分析財務報表等會計信息的時代稱為第一階段「舊時代金融」。即當投資者情緒反應與市場波動趨勢一致時,會加劇股市波動的幅度,引發股市共振現象。而這一信息又會反饋給投資者,引發其更大的情緒反應,進而構成了一個相互強化、循環往復的「投資者情緒強化型閉環」,最終致使股市出現非理性的巨幅震蕩。因此,股市的非理性波動源於投資者情緒溢出效應,投資情緒才是資本市場永不改變的鐘擺運動。
  • 2020-2026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及增速  《2020-2026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在多年消費金融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消費金融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調研預測與標杆企業分析報告(2020年)
    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和金融創新的深入,銀行間競爭不斷加劇,各商業銀行紛紛加快金融產品的研發,以新型授信技術和客戶關係管理模式爭奪中小企業市場份額。  《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調研預測與標杆企業分析報告(2020年)》在多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供應鏈金融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供應鏈金融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動因體育:青少兒的體育教育應該是多緯度,多樣性的
    動因體育建議不要讓體育成為孩子被迫學習的技能,保持好的長期運動的習慣才能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幫助孩子全面成長。 隨著體教融合、中考體育的相關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報名一些中考體育班、體育特長班等,疫情後,體育培訓市場明顯呈增長趨勢
  • 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 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春季躁動「虹吸效應」明顯,言大牛市開啟為時尚早。市場持續上漲,但整體仍呈現為存量資金下「虹吸效應」,並未顯著表現出「熱度擴散」狀態。我們認為經濟與金融出清是2018-2019年宏觀主題,經濟小周期下行疊加金融監管進一步明確可能會形成市場N字形第二筆的驅動主因,但經濟強韌勁下結構性超預期、 「穩中求進」基調下金融監管穩步推進好於預期,行政去產能疊加行業內生出清,系統性風險好轉,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下新經濟超預期將為市場上行提供支撐,市場由業績驅動逐漸轉向業績與估值雙驅動。
  • 考慮市場治理體系的銀行債權治理及其效應研究
    研究對肯定市場化改革成效,堅定市場化改革取向,進一步發揮銀行債權治理效應,形成協同高效的市場治理體系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內部治理是市場治理的內生性制度安排,市場治理在整個公司治理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林毅夫等,1997),它通過產品市場、經理人市場、公司控制權市場及金融市場等起作用(王滿四和邵國良,2007),因此分別稱為產品市場機制、經理人市場機制、控制權市場機制及金融市場機制,它們構成市場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