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量膨脹時,旅鼠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科學家:因為害怕

2020-12-03 科普探空使者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聽說過「旅鼠效應」,當旅鼠的數量急劇膨脹的時候,它們就會變得很焦躁,並且不再進食,然之後它們會一直向前遷徙,當它們來到懸崖邊上的時候便會一起跳下去,墜入海中。平時我們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人們跟風隨大流的行為。在股市上,巴菲特也曾用「旅鼠」來比喻證券機構,說明股市所存在的跟風現象。在1958年的時候,《白色曠野》獲得奧斯卡動物紀錄片的金像獎,紀錄片當中出現了大量的旅鼠墜下懸崖的畫面,不過後來拍攝組說明這並不是真正的畫面,而是在實驗室當中布置出來的場景,紀錄片當中旅鼠掉落的並不是真正的海洋,而是實驗室的桌子下面。很多人在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後就誤以為旅鼠會出現大規模自殺的行為,不過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不是事實。

旅鼠作為北極最為常見的動物,體型肥而圓,腿部短小。一般旅鼠的毛髮會有淺灰色或者紅褐色,有時候也可以見到橘紅色的旅鼠。在冬天的時候,旅鼠的毛髮會變成白色,和冰雪融為一體,不利於天敵發現自己。在北極附近,貓頭鷹喜歡抓旅鼠,粗腿禿鷹也喜歡抓旅鼠,北極狐、北極熊和黃鼠狼也會盯上旅鼠,甚至灰黑色的海鷗也喜歡食用旅鼠,可見旅鼠在北極地區很受「歡迎」。

和北極狐一樣,旅鼠也是一種遷徙動物,它們不會一直都待在一個地方。當然,它們的遷徙的原因也是因為要尋找更多的食物。科學家們發現,旅鼠可以在一天之內走10英裡,如果一些旅鼠的身體沒有那麼好,就會落後於大隊伍,最後成為天敵的盤中餐。雖然旅鼠的天敵很多,但是旅鼠的數量也是驚訝的。旅鼠從春天到秋天都可以繁殖,妊娠期只有20天,每一胎可以生下12隻小旅鼠。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雌性旅鼠在3月份繁殖,一年假設可以生7胎,每一胎1隻,那麼一年下來這一隻旅鼠就可以擁有84隻小旅鼠。如果假設這隻雌性旅鼠每一胎雌雄分別有6隻,那麼就會42隻雌性旅鼠。來年這些雌性旅鼠開始繁殖,第三年新的一代旅鼠又繼續繁殖,等到第八代的時候可能就會有16萬隻旅鼠,即使它們因為各種原因死了一半,那還是會有8萬隻旅鼠存在。

旅鼠除了繁殖能力驚人之外,它們的食量也是很驚人的。它們每一餐可以吃下比自己重2倍的食物,而且它們幾乎什麼都吃,草根、苔蘚和草莖都是它們的最愛。據相關數據統計,旅鼠每一年可以吃下45公斤的食物。不過旅鼠並不會持續爆發性的增長,科學家發現一旦旅鼠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有一部分的旅鼠死去。截至目前,旅鼠為何會在數量急劇增加的時候死去也成為科學家難以破解的謎團。

相關焦點

  • 生孩子只服北極旅鼠,一年上萬隻,但數量飽和後為什麼會跳海自殺
    因紐特人將北極旅鼠稱為從天上來的生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更直接,稱它為「天鼠」。這是因為,在特定的年頭,它們的數量會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將,突然而至似的。其實,不起眼的小旅鼠,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哺乳動物。每年3月,當北極狐還在為求偶而發出嘶啞的尖叫聲時,旅鼠早已產下了第一窩幼仔,並在雪中開始為新生子女的撫養奔波了。
  • 旅鼠為什麼會自殺呢?科學家:它們已經深刻地領悟了自然規律
    旅鼠是一個繁殖能力極強的種族,如果把一隻懷孕的旅鼠放在草原,一年之後就會有164萬隻新旅鼠誕生,去掉中途由於氣候、疾病、天敵等原因而死去的,到最後也有80多萬隻。難以想像,旅鼠的繁殖能力是有多強,數億隻旅鼠豈不是在一年後可以霸佔一方天地?事實上,旅鼠的數量並不是人類該思考的問題,而最令人疑惑的是它們為什麼會聚集在一起呢?
  • 1958年拍下的旅鼠集體自殺片段,它們為什麼這樣做?
    早在1958年,就有很多動物紀錄片出現,最著名的就是《白色曠野》,其中旅鼠集體自殺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後來有相關人員承認,紀錄片中有關旅鼠集體自殺的片段是他們藉助特殊的拍攝手段留下的,並不是真正的場景。所有的旅鼠只是進入了一個模型中,跳下去也沒有死亡,桌子下面有充分的保護措施。
  • 旅鼠是什麼樣的生物?苔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是怎麼樣的?旅鼠的數量波動原因?
    如今的生態學家們都還不能建立完備的預測挪威旅鼠種群數量的模型,更不用說過去的當地人看到一大群旅鼠在短時間內突然冒出時,該感到多麼的錯愕了吧。不過,對於依賴旅鼠為生的北極狐、雪鴞等捕食者,突然出現的大群旅鼠,的確是天賜的禮物。甚至生活在北極的馴鹿,在極端條件下也可以吃旅鼠。捕食者也是造成旅鼠種群變動的一大原因。
  • 「被跳崖」的旅鼠,會遊泳、會遷徙,一年能生產8次、一次12隻!
    那所謂的「旅鼠集體跳崖自殺」是怎麼回事?科學家發現旅鼠的數量有個周期性變化,有的年份數量極多,有的年份又非常少見。尤其是挪威旅鼠,種群波動3-4年一個周期。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至今沒有定論,目前推測跟眾多天敵有關。
  • 旅鼠集體跳海,暴露自殺,可能只是我們人類的臆想
    集體自殺17世紀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挪威的某一個地區,旅鼠突然大量出現,人們似乎不知從何而來,於是自然科學家稱旅鼠為「從天而降」的動物。而事實上,這個與旅鼠大規模遷徙有關。每隔三四年,旅鼠的數量就會激增,到達頂峰。當一個地區的旅鼠密度過高時,為了生存,一大群旅鼠就會出發尋找新的家園,由於數量比較大,也就能理解「從天而降」的含義了。那麼旅鼠的「集體自殺」是為了下一代的「勇敢獻身」嗎?
  • 旅鼠全身都是謎團,最喜歡集體自殺
    在北極苔原地區,數量過多和食物缺乏導致大量的旅鼠快速遷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小動物能在一天內遷徙10英裡。對一些弱者來說,這種遷徙的速度太快,而一旦落後就會死亡。旅鼠在春天時會由冬天時的乾燥地區移往夏天的潮溼地區,其數量約三~四年達到族群顛峰,在巔峰那年的夏末或秋季時會由高密度的地區遷往低密度的地區。
  • 旅鼠的啟示
    中世紀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農民把這種嚙齒類動物叫做「天鼠」,這是因為它們的數量會發生神秘的周期性起伏,有的年份裡看不到幾隻,有的年份地裡又會一夜之間憑空冒出漫山遍野的旅鼠,仿佛「從天而降」一樣。這種數量起伏的完整周期一般會持續三到四年。為什麼旅鼠的種群數量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呢?這得從兩方面說起。首先,旅鼠的繁殖能力非常驚人,終其一生都在拼命生育。
  • 旅鼠的故事
    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隨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頓悟了生命的真諦:無須畏懼死亡,因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羅拉格很冷靜地告訴我是旅鼠們「開會」了。他指著草叢中竄來竄去的橘紅色的小動物說:「喏,每當他們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自動把灰黑色的皮變成橘紅色,吸引貓頭鷹、北極狐之類的動物來吃它們,以便自然減員。」我仔細一看,果然,那些皮色橘紅的小動物正是旅鼠,這真是不可思議。它們個個抱頭鼠竄,來來去去仿佛在傳遞什麼重要信息。
  • 闢謠:旅鼠會為了後代延續而集體跳海?跟斑羚飛渡一樣,都是假的
    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另一篇流傳度甚廣的世紀謠言——旅鼠自殺。(下圖為北美棕旅鼠Lemmus trimucronatus)在寫文章之前我特意在群裡問了朋友,大多數都表示自己在網上看過這篇文章,甚至某些版本的中小學語文課內外教材中還摘錄過這篇名為《浩蕩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約》的文章,不少人還被老師要求寫過讀後感。
  • 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隨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頓悟了生命的真諦……
    我們不能因為懼怕這個終點,而消極地浪費生命。此時,我才知道羅拉格和他的夥伴們研究旅鼠已經上10年了。他們說,這種旅鼠過多的現象,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次,這一幕奇怪的現象總在定期重演。羅拉格說道:「這是它們解決數量過剩的方法。」我突然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有些歇斯底裡地質問羅拉格:「你是不是認為癌症病人就是人類中超量繁衍的部份?把我叫到斯墨拉爾來看旅鼠,是不是為了告訴我,我的生命是多餘的?」
  • 旅鼠的遠行之謎
    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
  • 太陽滅亡時為什麼會膨脹?原理是什麼?看看專家怎麼說
    太陽在這麼多年來一直給我們帶來光和溫暖,科學家稱太陽已經活了45.7億歲,現在正值中年期,預計再過50億年就會滅亡了。而在太陽在滅亡之際先會變成紅巨星,再會變成白矮星,當太陽膨脹的同時會發生氦閃,那時的地球會被吞噬,人類也會不復存在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太陽滅亡時會發生膨脹呢?
  • 「旅鼠自殺」的故事是個謠言,卻上了語文課本,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為什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會被「造謠」呢?真相又是什麼?大部分人聽說過旅鼠可能是在一個比喻中——形容一些愚蠢的人,他們會跟隨集體行動進入一個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立場,並根據他們最好的判斷採取行動。但事實上,旅鼠並不容易受到「煽動」,它們只是一群生活在地球北極地區的小型齧齒動物。
  • 「旅鼠自殺」的故事是個謠言,卻上了語文課本,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為什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會被「造謠」呢?真相又是什麼?大部分人聽說過旅鼠可能是在一個比喻中——形容一些愚蠢的人,他們會跟隨集體行動進入一個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立場,並根據他們最好的判斷採取行動。但事實上,旅鼠並不容易受到「煽動」,它們只是一群生活在地球北極地區的小型齧齒動物。
  • 每日一課 丨 行為金融學之旅鼠效應
    聽小鑫跟你講知識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平時他們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數量膨脹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了進食。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
  • 旅鼠的啟示:從進化穩定策略到合作秩序的擴張-虎嗅網
    中世紀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農民把這種嚙齒類動物叫做「天鼠」,這是因為它們的數量會發生神秘的周期性起伏,有的年份裡看不到幾隻,有的年份地裡又會一夜之間憑空冒出漫山遍野的旅鼠,仿佛「從天而降」一樣。這種數量起伏的完整周期一般會持續三到四年。為什麼旅鼠的種群數量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呢?這得從兩方面說起。
  • 每日一課 丨 行為金融學之旅鼠效應
    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平時他們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數量膨脹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了進食。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
  • 旅鴿,旅鼠,旅人
    而旅鼠就更有意思了,它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是北極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但是,其種群一直不大和其繁殖能力不匹配。究其原因,當旅鼠的數量急劇地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改往日膽小怕事,在任何天敵面前它們都顯得無所畏懼,具有明顯的挑釁性,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釋是,它們為了千方百計地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消耗它們,來保持種群數量。
  • 旅鼠:你們以為我想自殺,其實我只是社恐
    原創 Capt.Z 物種日曆北極的凍土地帶生活著一類身材小小、毛茸茸的動物,它的種群數量周期性暴增,增長到了極限時又會突然減少,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它的真身,但這種神鉍的小動物卻因為人類強加給它們的「自殺謎題」而為人所知。它們就是旅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