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只服北極旅鼠,一年上萬隻,但數量飽和後為什麼會跳海自殺

2020-12-05 shans心理

北極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四肢短而小,身體橢圓,比一般的老鼠稍小,起最高可長到15釐米,尾巴粗而且短,耳朵不大,兩隻眼睛永遠閃爍著膽怯的光芒,但被彼得無可奈何的時候,它也會憤怒,然後奮起反擊。因紐特人將北極旅鼠稱為從天上來的生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更直接,稱它為「天鼠」。這是因為,在特定的年頭,它們的數量會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將,突然而至似的。

其實,不起眼的小旅鼠,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哺乳動物。每年3月,當北極狐還在為求偶而發出嘶啞的尖叫聲時,旅鼠早已產下了第一窩幼仔,並在雪中開始為新生子女的撫養奔波了。一隻雌旅鼠一年可以產6~7窩幼鼠,每窩有9~20隻;幼仔出生後30天便可進行交配(最高紀錄是出生後14天就可交配),經過20天的妊娠期,就可以產下一窩小旅鼠。如此高的繁殖率,使得一隻雌鼠一年竟然可以產下成千上萬隻的後代。

旅鼠不僅數量多,而且食量也驚人。一隻旅鼠一頓可以吃相當於自身重量兩倍的食物,而且食性非常廣,草根、草莖和苔蘚之類,幾乎所有的北極植物都屬於它的食譜範圍之內。

有人計算出,一隻旅鼠一年可以吃掉45千克的食物,所以又有人將它們稱為「肥胖忙碌的收割機」。

大量的繁殖會導致旅鼠的數量在特定的年份急劇增加,達到一定程度後,奇異的現象就會發生了:幾乎所有的旅鼠突然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它們東奔西走,東跑西顛,吵吵嚷嚷,永無休止,並停止了進食,好像要大難臨頭一般!

而且它們還一-改往日的膽小怕事,面對天敵也無所畏懼,甚至還主動進攻。更不可思議的是,它的毛色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昔日的利於隱蔽的灰黑色變成了目標明顯的橘紅,目的是為了吸引天敵的注意,從而吃掉更多的旅鼠。

當然最為有趣的現象也就是「死亡大遷移」:它們先是到處亂竄,接著,就好像由誰發出了一聲命令一般,開始了日夜兼程的向著海邊狂奔。一批接著一批旅鼠從海邊向海中遊去,它們全都是不假思索地向前遊著,直到精疲力竭,體力用盡為止,然後便溺死在海中。可這絲毫不會影響緊隨其後的旅鼠奮不顧身地繼續前進。整個過程結束之後,海上漂浮著數以萬計的被溺死的旅鼠屍體。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它們是集體自殺,而且是這麼大規模的行動,那麼為什麼幾年之後,又會有成片的旅鼠出現呢?」

原來,旅鼠絕不是我們經常形容的「鼠目寸光」之輩,它們在進行這種死亡大遷移之時,總會留下少數的同類呆在家中。這樣,旅鼠不會因為進行大規模的集體自殺而絕種。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平常年份,旅鼠只進行少量繁殖,使它們的數量只是稍有增加,甚至保持不變。只有到了豐年,也就是氣候適宜和食物充足時,它們才開始大量繁殖,所以,旅鼠的數量波動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3~4年,旅鼠數量會劇增,但僅僅持續一年的時間就開始下降。

關於旅鼠集體自殺的原因,科學家們的說法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集體自殺可能和它們的高度繁殖能力有關,因為旅鼠喜好獨居,當它們的數量猛烈增高,密度加大,它們就開始變得異常興奮和煩躁不安,並十分喜好爭吵和打架鬧事。這似乎很好理解,由於繁殖力過強,旅鼠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間,只好奔走他鄉。

但是有一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旅鼠的分布很廣,除了北歐以外,美洲的西北部,俄羅斯的南部草原,一直到蒙古一帶都有分布。但為什麼只有揶威的北極旅鼠有集體跳海自殺的行為呢?

有人這樣解釋:在數萬年以前,挪威海和北海比現在可要窄的多,那時,當旅鼠打算奔走他鄉時,遊到大洋彼岸是完全可能的。可如今的挪威海,由於歷史上的地殼運動,它已經是今非昔比,比過去寬了很多,但旅鼠的這種集體過海的特性已經世世代代地保留了下來,也就是說它們並不知道海水已加寬,只知道保持祖祖輩輩的傳統,直至溺死也不清楚回頭是岸,當然,這種說法仍有很多嚴重的不足。

又有人對上述推測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果旅鼠是因為食物和生存空間受到限制,那麼,為什麼它們在大遷移的過程中,即使遇到食物豐盛、地域寬廣的地方也仍然不停留呢?

於是,前蘇聯的科學家提出這樣的假想,他們認為,許多年以前,地球正處於十分寒冷的時期,北冰洋的洋面上,凍結著厚厚的冰層。風和飛鳥將大量的沙土和植物的種子帶到了這裡,使得每年的夏季都會草木青青,旅鼠是完全可以生活在這裡的。所以,旅鼠數量大增後,向北遷移是可能的。可是到了後來,氣候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冰塊消失,而如今跳入巴倫支海的旅鼠正是習慣性地去尋找昔日的美好家園!

當然這種觀點也並沒有十足的說服力。

總之,關於旅鼠為什麼會集體自殺的看法是多種多樣的,至今沒有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解釋,仍需要人們的進一步探索與解密。

話題:你知道北極旅鼠每年自殺的情況嗎?

#解密旅鼠#

相關焦點

  • 旅鼠集體跳海,暴露自殺,可能只是我們人類的臆想
    最強繁殖力旅鼠是世界上已知動物中,繁殖力是最強的。正是印證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動物若沒有特殊的生存技能,那就會努力繁殖,以免絕後。老鼠兔子都是如此,旅鼠也不例外。它們一年能生七八胎,一胎一般12個仔。幼崽二十幾天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再進行繁衍下一代,繁殖速度驚人,不到半年,一公一母就可以繁殖160萬隻左右的大家族,若考慮環境、天敵等因素,那麼存活下來起碼也有一半,大約80萬隻。
  • 旅鼠會跳海自殺?這是個奧斯卡級別的謊言
    迪士尼工作室在1955年將旅鼠在挪威跳海自殺的場面做成了卡通,放入了史高治叔叔的冒險系列漫畫中。史高治叔叔是誰?他是唐老鴨的舅舅,世界上最富有的鴨子Uncle Scrooge,又叫麥老鴨、史高治•老鴨、或守財奴麥克。就這樣,「旅鼠自殺」以藝術的形象走進了大眾視野,開始被包裝為誤導多數人的文化產品。
  • 「被跳崖」的旅鼠,會遊泳、會遷徙,一年能生產8次、一次12隻!
    但事實上,旅鼠沒有那麼偉大,不會為了下一代而去跳崖跳海,而且它們非常熱愛生活。「被跳崖」的旅鼠,一年能生8次,一次最多12隻!旅鼠(學名:Lemmini),屬齧齒目倉鼠科田鼠亞科旅鼠屬的一種小型鼠。旅鼠達到成熟階段後,一年可生產7、8次,一次最多12隻。而且旅鼠在出生後14到30天就可達到性成熟階段,成為新一輪的生產大軍。用數學模型來計算,一對旅鼠通過指數級繁殖,僅一年就能製造出160萬隻的旅鼠大軍,當然這只是理想情況(不考慮先天疾病、凍死、餓死等因素)。
  • 旅鼠全身都是謎團,最喜歡集體自殺
    有一個很神秘的生物,叫做旅鼠,這種動物身上,有著多種謎團,比如一對旅鼠一年就能繁殖到162萬隻,而且,只要它們的數量急劇增長以後,旅鼠就會集體自殺……這種神秘的旅鼠為何會如此,一種都是個謎團,不知如何解釋。
  • 北極苔原的萌萌居民,旅鼠們真的會去集體自殺嗎?
    整隻旅鼠看上去就像只毛絨絨的球,但是這樣的長相併不是因為會顯得更加可愛,而是為了適應北極寒冷的氣候,密密的絨毛可以使身體有效地保暖,而短小的四肢和耳朵可以防止熱量的喪失。不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夜馬上就要過去,太陽向北回歸線緩緩移動,在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冰雪開始逐漸消融。
  • 世界上繁殖最快的動物是什麼?當屬北極旅鼠
    繁殖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在所有動物中,有繁殖的很快的,也有繁殖很慢的,那麼,世界上繁殖最快的動物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繁殖最快的動物。繁殖最快的動物的是北極旅鼠,它們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只是繁殖能力超強。
  • 「一起讀科普雜誌」旅鼠會集體自殺?
    在北歐民間一直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聞:每隔三四年,當北極旅鼠的數量繁殖過多後,它們就會開始浩浩蕩蕩地遷移,最後跳下懸崖,溺死在海裡。儘管很多人都相信確有其事,但是從沒有人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證實這壯烈的一幕。
  • 闢謠:旅鼠會為了後代延續而集體跳海?跟斑羚飛渡一樣,都是假的
    (以下圖片皆為挪威旅鼠Lemmus lemmus)故事是一名挪威肝癌患者的第一人稱自述,在他絕望之際,他研究動物的哥哥邀請他前去觀賞一幕奇蹟。在草原上,作者的哥哥給他介紹了一種名為旅鼠的小動物,說旅鼠繁殖能力驚人,而且會變色,本來是灰色,但是當種群數量多到失去控制時,那些上年紀的旅鼠會全部把自己變成橘紅色。
  • 旅鼠的故事
    旅鼠的故事在北極酷寒的苔原上,生存著這麼一種動物,環頸旅鼠。1 第一年冬天寒風呼嘯,大雪覆蓋了苔原,外面的溫度已經降到了-50℃。但在厚厚的雪層下,旅鼠們卻過的很愜意。和外界相比,洞穴中乾燥溫暖,它們的食譜很廣,所以雪層下的植物都是它們的美味。
  • 旅鼠是什麼樣的生物?苔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是怎麼樣的?旅鼠的數量波動原因?
    最使人們感興趣的還是旅鼠及其天敵具有周期性的數量波動。每隔3~4年,旅鼠數量會劇增,並且通常僅持續一年的時間便開始下降。調查結果證明,有些年份在北極狐的胃中可發現整窩旅鼠,說明北極狐是從雪下將旅鼠挖出來的。
  • 為什麼數量膨脹時,旅鼠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科學家:因為害怕
    很多人在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後就誤以為旅鼠會出現大規模自殺的行為,不過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不是事實。旅鼠作為北極最為常見的動物,體型肥而圓,腿部短小。一般旅鼠的毛髮會有淺灰色或者紅褐色,有時候也可以見到橘紅色的旅鼠。在冬天的時候,旅鼠的毛髮會變成白色,和冰雪融為一體,不利於天敵發現自己。
  • 旅鼠:你們以為我想自殺,其實我只是社恐
    原創 Capt.Z 物種日曆北極的凍土地帶生活著一類身材小小、毛茸茸的動物,它的種群數量周期性暴增,增長到了極限時又會突然減少,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它的真身,但這種神鉍的小動物卻因為人類強加給它們的「自殺謎題」而為人所知。它們就是旅鼠。
  • 被人誤解很深,旅鼠壓力很大
    它們被人看作是從天而降的,被人看作是會集體跳海自殺的,被人看作「上帝的寵物鼠」,透露著上帝創造生命的某些真理……「天鼠」  居住在西伯利亞的雅皮克人認為旅鼠是來自天空的動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則直接稱旅鼠為「天鼠」。因為它們經常會在北極地區的荒野中突然大量出現,然後又突然神秘消失。雅克皮人認為這些小毛球會隨著風暴的從天上掉下來,直到春草開始生長時死亡。
  • 1958年拍下的旅鼠集體自殺片段,它們為什麼這樣做?
    早在1958年,就有很多動物紀錄片出現,最著名的就是《白色曠野》,其中旅鼠集體自殺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後來有相關人員承認,紀錄片中有關旅鼠集體自殺的片段是他們藉助特殊的拍攝手段留下的,並不是真正的場景。所有的旅鼠只是進入了一個模型中,跳下去也沒有死亡,桌子下面有充分的保護措施。
  • 「旅鼠自殺」的故事是個謠言,卻上了語文課本,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為什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會被「造謠」呢?真相又是什麼?大部分人聽說過旅鼠可能是在一個比喻中——形容一些愚蠢的人,他們會跟隨集體行動進入一個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立場,並根據他們最好的判斷採取行動。但事實上,旅鼠並不容易受到「煽動」,它們只是一群生活在地球北極地區的小型齧齒動物。
  • 「旅鼠自殺」的故事是個謠言,卻上了語文課本,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為什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會被「造謠」呢?真相又是什麼?大部分人聽說過旅鼠可能是在一個比喻中——形容一些愚蠢的人,他們會跟隨集體行動進入一個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立場,並根據他們最好的判斷採取行動。但事實上,旅鼠並不容易受到「煽動」,它們只是一群生活在地球北極地區的小型齧齒動物。
  • 「闢謠」被寫進課本的旅鼠自殺之謎,其實是迪士尼剪輯的謊言
    、毛茸茸的動物,它的種群數量周期性暴增,增長到了極限時又會突然減少,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它的真身,但這種神鉍的小動物卻因為人類強加給它們的「自殺謎題」而為人所知。一般的鼠類顏色黯淡隱蔽,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躲藏——我們常說那是膽小如鼠,可此時的旅鼠遇到天敵或人類時往往不再躲避,甚至會表現出攻擊行為。但是它畢竟是一隻還沒巴掌大的小動物,氣勢洶洶的威脅看起來總有些搞笑,被人類看到了,更加深了對旅鼠的「自殺」的誤解。除了「集體自殺」,長久以來的人們對於旅鼠充滿了其他形式的誤解。
  • 旅鼠為什麼會自殺呢?科學家:它們已經深刻地領悟了自然規律
    歡迎來到探奇怪科學頻道,請打開你們的腦洞世界,即將進入奇異之旅想必大家都看過位夢華的《旅鼠之謎》,最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是旅鼠自殺事件,也成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一個謎。旅鼠是一個繁殖能力極強的種族,如果把一隻懷孕的旅鼠放在草原,一年之後就會有164萬隻新旅鼠誕生,去掉中途由於氣候、疾病、天敵等原因而死去的,到最後也有80多萬隻。難以想像,旅鼠的繁殖能力是有多強,數億隻旅鼠豈不是在一年後可以霸佔一方天地?事實上,旅鼠的數量並不是人類該思考的問題,而最令人疑惑的是它們為什麼會聚集在一起呢?
  • 山鼠自殺尚能理解,幾百萬隻旅鼠每隔5年就自殺,原因至今是個謎
    山鼠自殺尚能理解,幾百萬隻旅鼠每隔5年就自殺,原因至今是個謎自然之大,未解之謎尚多,人有的時候心情不好,抑鬱會自殺,就連老鼠也會這樣。鼠類是讓人很討厭的動物之一。它們會偷吃糧食,繁殖能力相當厲害,一隻落跑鼠,2個月後就會變成一窩鼠。繁殖如此厲害,到底什麼原因會令它們選擇去自殺呢?很多人會奇怪,老鼠也會自殺?是的,在我國生活在小興安嶺的一種深灰色的山鼠,它們就會常在秋天溜到山下農田偷糧食,這種貪吃的老鼠很是招人討厭,不過山鼠對於它們「勤奮」找來的糧食很是珍惜,會把不同種類的糧食進行分類保管。山鼠會在什麼情況下自殺呢?
  • 旅鼠集體跳海自殺,是真的嗎?迪士尼曾是謠言的幫兇
    旅鼠集體自殺,假的,這是一個謠言。那麼這個謠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沒有人確切知道,但迪士尼1958年的一部紀錄片獲得了奧斯卡獎,這似乎使這個謠言變得流行起來。在野生動物紀錄片《白色的荒野》中,幾十隻旅鼠被進口到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這樣就可以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拍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