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天下為工》系列第一集:「智能製造」如何改造工廠?

2021-01-08 賽迪研究院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全球任何一種產品在中國都可以找得到,但龐大的工業門類也造成基礎工業粗糙、核心技術空心化等問題需要逐步進行彌補和改善。因此中國提高製造業市場的先進性和智能化水平是行業的必然選擇。

而智能製造也成為實現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

但,它仍處於初級階段,智能製造的發展需要從自動化、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面進行推動,並逐步深化其發展。

目前,國內大多數製造企業仍處於自動化轉型階段,只有部分先進位造企業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實現了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天下為工》紀錄片第一集就針對國內製造業智能製造發展重要標杆案例記錄行業發展的足跡。

《天下為工》紀錄片

《天下為工》紀錄片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指導,賽迪融媒體中心牽頭並製作,聯合院官方、賽迪智庫、賽迪傳媒、賽迪網等多家權威機構共同發布。

《天下為工》採用「微紀錄片+人物訪談志」的形式,以「製造強國」為主線,從民生與行業發展出發,邀請國內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代表性企業的核心人物及行業專家,對重要歷史事件進行經典回顧和成果展示,總結我國工信領域各行業的發展歷程,並解析重點行業的發展趨勢。

第一季共5集,主題分別為:「智能製造」改造工廠,「輕工民生」改造生活,「數字基建」治理改革,「智慧城市」改造社會,「工業網際網路」改造產業(擬)。紀錄片將在工信領域全媒體矩陣定向,旨在增強標杆案例對行業主管部門、產業鏈上下遊及公眾的可見度,助力行業更好發展。

完整內容,請關注公眾號「ccid-2014」

相關焦點

  • 賽迪信息馬鋼原料場智能化改造進入實施高峰
    近日,賽迪信息承擔的馬鋼港務原料總廠智能化改造總承包項目進入實施高峰期。隨著國家在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馬鋼投入巨資對現有料場進行封閉化改造,賽迪上海承擔一次料場3號B型棚環保升級改造總承包,賽迪信息對整個料場控制系統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一個技術先進、裝備一流、生產高效、綠色環保的現代化智慧料場。
  • 每輛車5863個焊點如何做到精確無誤?看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的智能製造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每兩分鐘一輛新車下線是如何實現?每輛車5863個焊點如何做到精確無誤?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原材料如何精準匹配送達車間?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給出的答案是基於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信息化智能生產系統。而這套系統為沃爾沃成都工廠帶來的優勢還不止於此。
  •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行業_智能製造十大未來行業趨勢
    智能製造是生產領域的典型代表。自動化改造是我國製造業轉型與升級的主要方式。 我國製造業升級與轉型應從製造環節開始,自動化改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自動化器械代替人工;二是以智能化器械代替非智能化器械,包括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數控工具機、智能紡機等,是不斷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
  • 《生物製藥廠的未來:開啟智能製造之旅》摘譯
    在最新一期賽迪譯叢中,賽迪智庫消費品工業研究所對該報告進行了全文翻譯。報告分析了生物製藥企業當前面臨的來自四個方面(人員、流程、資產和網絡)的挑戰,對未來智能工廠建設提出了應對策略。>五、結論一生物製藥業面臨挑戰生物製藥製造廠家實現高質量製造面臨四個方面挑戰:雖然單個生產環節實現了高度自動化
  • ...智能工廠「小宇宙」爆發 今年省級層面繼續增加232項智能製造新...
    疫情期間,江蘇智能工廠優勢凸顯,不僅迅速「跨界」轉產,支持了國內外抗擊疫情,產能也快速恢復,危機中「爆發了小宇宙」行情。原來生產針織品的福匯紡織有限公司依託智能化的優勢,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每天生產6萬隻的民用口罩。」
  • 服裝行業智能工廠建設要點探討
    服裝企業紛紛投身智能化改造,服裝企業的裝備水平、信息化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在技術創新、製造升級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具體的成績,一些知名服裝企業已初步建成了智能化生產車間。智能生產是智能製造的主線,而智能工廠是智能生產的主要載體,是服裝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  智能工廠集初步的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技術於一體,主要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網絡化分布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 疫情下的中國製造:「世界工廠」 還好嗎?
    中國製造也經歷了不少波動。  一邊是大量企業迅速轉產、復工復產的「硬核」操作,一邊也有部分企業難以達產,存在訂單交付的風險。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製造企業感到壓力。  疫情之下,「世界工廠」還好嗎?  訂單情況怎樣?
  • 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卡奧斯「中國方案」引領智能製造變革
    在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及其旗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簡稱海爾智研院)賦能下,由海爾智研院、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海爾中德冰箱互聯工廠、海爾中德滾筒互聯工廠、海爾中德熱水器互聯工廠組成的「燈塔基地」——海爾中德智慧園區,獲評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這是該獎項首次花落中國。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 上海製造業已基本完成數位化轉型,建成14個國家級智能工廠80個市級...
    智能製造「一鍵啟動」復工復產  鋼鐵,是一個傳統但特殊性極高的行業。高爐哪怕停工一秒,都會給企業和上下遊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在上海寶山,寶鋼股份的「智能工廠」成為疫情中製造業的一座燈塔,迸發出強勁活力。
  • 英內物聯:啟東智慧工廠投產,RFID天線生產實現智能製造升級
    自從「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兩大概念提出以來,國內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突破傳統製造業的框架,利用技術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以保證企業具備持續的市場競爭力。但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為了「突破框架」要投入的技術、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有些企業的升級也只能局限於硬體、生產設施之類的局部改造,而不能真正實現全方面多維度地向先進位造業轉變。
  • 智能製造峰會|宗申101工廠數位化轉型,為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加「數」度
    我國傳統製造業正在向智能製造轉變,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一大批領軍企業正在崛起。智能製造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成為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推手,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宗申產業集團如何進行轉型升級?
  • 「5G+工業網際網路」讓製造變智造
    「相比傳統的人工巡檢,這套智能化系統能夠幫助操作人員更加立體化地觀察爐內生產環境,及時監控生產狀態,保障設備正常運行,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整體提升企業智能製造水平以及經濟效益。」重慶新興通用傳動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明洋表示,這套設備不僅使公司設備運維效率提高了25%,產品一次性合格率達到98%,還將能耗降低了5%,安全事故發生率也大幅度降低。
  • 總投資15億元,上海發那科中國最大機器人智能工廠三期開工建設
    作者系第一壓鑄網撰稿、編輯:蘭虎義#12月2日下午,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開工奠基儀式在寶山區富聯三路369號舉行。同時,三期項目的建成將會為公司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極大地激發本土智能製造的研發力量,進而促進中國智慧服務中國的目的。公司將繼續聚集智能機器、智能機械、人工智慧等領域,為企業提供高效率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經濟發展作出公司應有的力量。
  • 升級改造,「智慧景區」成新名片!天下第一泉打造精品旅遊品牌
    「智慧景區」成為靚麗新名片智能視頻監控、票務客流數據分析,智能檢票閘機、自助售取票機,人臉識別刷臉入園……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作為濟南標誌性景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遊客為準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堅持「一個中心、三大平臺、多套業務系統」的「三位一體」建設理念,大力推進智慧景區建設。眼下,「智慧景區」正在成為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 3000家單位開展智能改造
    數據顯示,在國家、省、市智能工廠項目帶動下,結合「智能製造」政策引領,東莞市3000多個單位開展了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本屆智博會有何亮點記者日前從東莞市工信局獲悉,本屆智博會定位高端先進機器人專業展,將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展示最新自動化及智能化技術裝備,超300家企業參展。
  • 【國資智庫】上海儀電:智能製造如何「智」
    儀電顯示將在智能製造領域不斷嘗試,並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運營模式。在原有自動化的基礎上建設智能車間已成為公司轉型發展、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來源:上海國資作者:金琳「公司員工數量從2008年的504名下降到現在的約400名,但產銷量卻屢創新高,這就是智能製造帶來的好處」,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的「彩色濾光片智能車間試點示範」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 「智能製造」最原始的驅動力是什麼?
    智能製造的起源是智慧工廠,而智慧工廠的概念最早由IBM於2009年提出,屬於IBM「智慧地球」理念在製造業的應用實踐。隨著智能化成為各國製造業的發展方向,企業管理方式、個人生活理念和國際競爭格局也發生了巨變,智能製造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有望成為未來製造業的新模式,那麼,到底是什麼智慧工廠或者智能製造呢?
  • 一場線上廣交會,到底給中國製造工廠帶來了什麼?丨品牌新事
    如此一來,其實參與線上廣交會做出「全透明」的決定並不容易,這意味著工廠要有足夠的信心來實現「對外展示」,不怕抄襲和模仿,更有底氣應對價格戰。02、工廠怎樣才算完成智能化改造?2017年起,聯想中國區就開始啟動一項名為「日出東方」的戰略,致力於成為中國智能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今年,他們則同全球的合作夥伴一起,打造了一個名為RISE的全域智能化服務生態戰略,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商務、智能製造等多領域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 海能達智能製造的落地縮影:「精工智坊」入駐廠房,發生了這些 |...
    此外,雷鋒網了解到,從2013年開始,海能達的第一條智能生產線就已經投入使用了,目前為止,他們已有超過十條的智能生產線服務於海能達的全球製造基地。通過對工廠的升級改造,現如今工廠的良品率、生產效率已大大提高,在保質保量完成自家對講機、基站設備的生產任務之外,還承接其他電子通信類企業的生產任務。
  • 中國最大機器人智能工廠在滬落地
    (受訪者供圖)  規模更大、研發力量更強、智能化水平更高……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昨天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開工奠基。作為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佔地431畝,建築面積達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8億元,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工廠,將集智能製造、研發、展示、銷售和系統集成中心及服務總部於一身,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