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智庫】上海儀電:智能製造如何「智」

2021-01-21 國資智庫

儀電集團已經制定了智能製造戰略,並打造智能製造板塊。儀電顯示將在智能製造領域不斷嘗試,並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運營模式。在原有自動化的基礎上建設智能車間已成為公司轉型發展、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來源:上海國資

作者:金琳

「公司員工數量從2008年的504名下降到現在的約400名,但產銷量卻屢創新高,這就是智能製造帶來的好處」,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的「彩色濾光片智能車間試點示範」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新對《上海國資》表示,儀電集團已經制定了智能製造戰略,並打造智能製造板塊。儀電顯示將在智能製造領域不斷嘗試,並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運營模式。


據了解,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五代線液晶顯示面板配套彩色濾光片專業生產廠商。隨著電子產品迭代速度逐年上升,大批量的自動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客戶的要求,在原有自動化的基礎上建設智能車間成為公司轉型發展、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金新告訴記者,儀電顯示智能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從自動化,到信息化,最終發展為智能化。目前正在進行第三階段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曾榮獲2016年上海十佳首席信息官的儀電顯示信息部長魏鳳榮表示,滿足市場小批量、個性化的需求,柔性化生產是最佳生產模式。「我們的生產線是全自動化的,這種機械化生產線比較適合工藝穩定的批量化生產。但是,電子產品市場已呈現出個性化、高精專、小批量、多批次的發展趨勢。如何在機械化的生產條件下實現柔性化的生產,是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魏鳳榮介紹,企業生產的產品規模,最小批次在300—500片之間,「小批量生產需要經常切換,一經切換就會損失產能,如果控制不好,一批產品就得全部報廢。」


儀電顯示應用智能定位識別自動生產線、車間智能化倉儲運輸、統一管道供給能源、自動投產與執行管控、以及自動在線檢測和數位化工藝品質管控等智能化生產裝備與手段,實現先進的智能化製造模式。目前,該公司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初見成效,實現每月80多次切換、全天候自動化生產,產量超過原設計能力25%,產品生產周期縮減50%。


「手機屏、電腦屏等液晶屏因為有了我們的彩膜才能呈現出彩色畫面」,金新告訴記者。這樣一片薄薄的彩膜憑藉自主研發技術和創新的柔性化生產方式取得了競爭力,市場佔有率高達40%以上,其終端客戶覆蓋了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在內的幾乎所有知名手機廠商。

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佔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有10個足球場大,總共有23條生產線和上千臺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進入智能車間要經過幾道清潔手續,除了露出兩個眼睛在外面,其他都需要包裹在無塵服裡。現場有23條生產線和一個大型立體倉庫相連接。兩個機械手,一手拿玻璃,另一個拿隔膜一刻不停地將物品搬入倉庫。在沒有人員參與的情況下,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整齊有序地完成自動化搬運和生產工作。


「現在400名員工中,管理人員和操作工各一半,」魏鳳榮說,「我們到日本相關企業去學習,發現環境因素對產品的特性非常重要,為了減少人為對產品的影響,進入車間的工人越少越好。要實現少人化生產,可視化管理是順利生產的重要手段。」

對於生產環境,彩膜的工藝要求也特別苛刻。「潔淨度要求每立方米小於等於0.3微米的微塵顆粒不超過1000個,是半導體加工的1/10,對於一些精密設備,每立方米微塵顆粒含量不超過100個。溫度保持在23度,相對溼度55%,智能車間有大量溫溼度傳感器監測和反饋,還有大量的監控設備實時監測生產現場。」

在綠色環保方面,工廠實現了廢水排放可視化監控。在能源消耗管控方面,其綜合能耗和單片產品能耗成本逐年下降。系統上可以可視化顯示水、電、氣的使用情況,每臺設備的能源消耗情況標註得清清楚楚,自動計算出綜合效率統計數字。


「在平安生產方面,實現了消防設施可視化點檢、消防設備維護有序、化學品倉庫可視化管理。」不僅如此,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工廠效率管理智能儀錶盤和系統對接在一起,生產線上的狀況每45秒就會進行一次更新。一旦生產線出現異常情況,就會啟動自動報警程序。對生產、能耗、質量、設備、成本等關鍵KPI進行一體化整合與展示。同時基於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測生產線狀況,高度實現了工廠整體效率的可視化管理。


工廠效率管理智能儀錶盤將工廠整體的運行情況可視化,工廠管理人員對工廠整體生產狀況進行把握和管理。現在,項目的第一階段已經順利上線並開始運行,並在實際生產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例如,以往通過報表形式進行數據收集與統計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而現在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完成。通過工廠效率管理智能儀錶盤所提供的直觀信息,為今後的生產經營改善提供巨大幫助。

在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實現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的背後,是一個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以能源精益管理為例,儀電顯示選取一條線做試點,對設備端的水、電、氣通過無線物聯網進行採集,整合存儲到大數據平臺上進行分析,形成和生產相關聯的能源綜合分析管理。


在智能維護方面,大數據平臺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建廠已經9年了,按照原先的設計標準,伺服電機早就到了更換期。但是更換一臺設備需要7萬美元。我們希望實現設備利用最大化,就要在零件損壞之前提前知曉。於是我們提取了設備的運行參數,建立模型,並進行預測,提前更換相關零件,以提高生產效率。」


魏鳳榮告訴記者,值得一提的是工廠實施不久的無線物聯網,「剛開始我們心中沒底,無線物聯網沒有在相關工廠應用的先例,這一網絡對我們的現有設備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傳輸信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究竟如何?我們只能一步步試著來,一步步進行驗證」。最後發現,無線網際網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錯,有利於在智能製造領域進行推廣。


除此以外,虛擬工廠項目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相關機構進行合作,首次把建築BIM技術和工業製造領域進行對接。「把所有的生產線進行1:1的建模,可以仿真生產環境。虛擬環境數據和現實環境數據聯接,進行預測和分析。」未來可以先在虛擬工廠模擬測驗,再進行正式生產。」


上海儀電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在智能製造升級轉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3條件產線已全部實現互聯互通、自動上下料、自動搬運、自動特性檢測、自動生產、自動包裝的全自化生產,滿足市場快速切換的需要。不僅實現了大規模定製的柔性化生產,而且良品率大於95%,稼動率接近80%,創造了按單小批量零庫存的生產模式,經營業績不斷創新高。


在這裡,讀懂國資。

相關焦點

  • 我是大牛股|上海儀電激活國資改革:漕河涇否認借殼儀電電子
    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       隨著儀電電子(600602)4月14日因「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其母公司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儀電控股)的國資改革話題再次被激活。
  • 【上海國資雜誌】上海儀電:人才管理機制創新
    自2016年以來,上海儀電集團全面革新用人機制,並頒布人才管理創新體系,其主要圍繞市場導向「選才」、多渠道培養「育才」、多元化激勵「留才」、分層分類「用才」,形成了人才管理體系的閉環,打出了人才管理的「組合拳」,為集團新一輪戰略轉型,打造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和運營商,成為品牌著名、技術領先的一流信息技術產業集團提供有力支撐。
  • 富士通攜上海儀電成立合資公司,儀電佔股51%
    【IT168 資訊】3月9日下午,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與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將合資成立「上海儀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據悉,新的合資公司由富士通中國與上海儀電旗下上海儀電電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管理及運營團隊將由雙方共同擔任。
  • 富士通與上海儀電籤署合作協議
    2017年2月,富士通株式會社(下稱富士通)與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儀電)今日在上海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攜手搭建產業升級創新平臺,推動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通過攜手客戶與合作夥伴,富士通正在全球範圍內,助力政務、交通、能源、水務等多個領域的智慧城市建設。
  • 上海儀電集團副總裁、飛樂音響董事長李鑫一行蒞臨儀電智能電子...
    2020年11月10日下午,上海儀電集團副總裁、飛樂音響董事長李鑫一行蒞臨儀電智能電子進行「十四五」規劃專項工作調研。上海儀電集團、飛樂音響相關領導以及儀電智能電子黨政班子成員參加了本次調研。
  • 儀電B股:收購上海儀電溯源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
    證券代碼:600602 股票簡稱:儀電電子編號:臨2016-040  900901 儀電B股  上海儀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與控股子公司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收購上海儀電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儀電旗下兩公司股權掛牌轉讓
    □本報記者 王小偉  隨著上海市國資改革的推進,相關國有企業旗下公司股權密集掛牌。以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為例,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上海廣電電器有限公司100%股權及轉讓方對上海廣電電器有限公司12269萬元債權7月17日以1.8億元價格掛牌;此外,雲賽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諾基亞通信(上海)有限公司26%股權也於同日以3.3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  盈利狀況不同  本次轉讓的兩家公司成立時間均較長久。
  • 三角輪胎與儀電智能合作開發的植入式RFID輪胎正式發布
    2017年6月28日,三角集團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辦了「全球品牌峰會」,峰會上正式發布了與上海儀電智能電子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植入式RFID輪胎。儀電智能電子提供植入式RFID技術的全套解決方案以及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
  • 上海儀電打造中國科學儀器的「百年老店」
    日前,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舉辦「雷磁」80周年品牌建設系列活動。上海品牌「雷磁」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儀器品牌之一。1940年,電化學分析儀器專家、中國電化學儀器的開拓者榮仁本在上海永嘉路229弄8號設立雷磁電化學研究室,創建「雷磁」,開創了中國電化學儀器的自主研製之路。「雷磁」在滬語中是「能幹、成功」的諧音。如今「雷磁」在售儀器設備170餘型,傳感器200餘款,檢測試劑100餘種,系統解決方案20餘個。
  • 上海國資改革漸入佳境 儀電系兩公司同步停牌
    今日,「儀電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華鑫股份、飛樂音響共同宣布,因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儀電集團」)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開發行股份,兩家公司股票自即日起連續停牌。
  • 儀電系兩公司同步停牌上海國資改革緊鑼密鼓
    ■上證  昨日,「儀電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華鑫股份、飛樂音響共同宣布,因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開發行股份,兩家公司股票自即日起連續停牌。
  • [公告]長江投資:關於全資子公司上海儀電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
    [公告]長江投資:關於全資子公司上海儀電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部分房地產的進展公告 時間:2014年11月18日 20:33:18&nbsp中財網 交易簡要內容: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儀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儀電科技」)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轉讓位於上海嘉定南翔鎮的部分房地產。成交金額為:人民幣11051.91萬元。 . 本次交易未構成關聯交易 . 本次交易未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
  • 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儀電魏樂樵受到黨中央 、國務院表彰
    當晚7時左右,參加完表彰大會的上海儀電全國勞模魏樂樵同志載譽歸來。上海儀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建雄,上海市儀表電子工會主席顧文,雲賽智聯、儀電科儀有關領導等一行前往上海市總工會工人療養院迎接。  吳建雄書記與魏樂樵同志親切握手並送上鮮花,代表儀電黨政和廣大職工向魏樂樵同志表示熱烈祝賀和衷心感謝。
  • 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雲上智造」時代即將到來
    網頁截圖中新網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申冉)雲論壇、雲巡展、雲發布、雲工廠、雲物流、雲銷售……26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拉開帷幕。無處不在的「雲」概念,讓這場大會成為「雲上智造」時代的全景展示舞臺。
  • 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成關鍵詞,第四期青年科學家沙龍在濟舉行
    本期沙龍主題為「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及疫情防控」,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領域的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展開,活動全程進行線上直播。旨在增進青年科學家之間、青年科學家與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思想碰撞,為培養學術思想、闡述理論觀點、激發創新靈感提供一個寬鬆、自由、平等的交流環境,逐步打造增進友誼的橋梁紐帶、匯聚智慧思想的青年智庫、探索科技前沿的交流平臺。論壇邀請了行業學術帶頭人臧恆昌、彭立增及部分省內外青年專家參與交流討論,分享研究現狀、技術瓶頸、研究成果,為我省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提供思路和參考。
  • 微軟與上海儀電「合夥」開培訓班,學員每周需脫產一天,企業還搶著...
    原標題:微軟與上海儀電「合夥」開培訓班,學員每周需脫產一天,企業還搶著送員工去……  30多平方米的教室內,滿滿當當地坐著近  上海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海鴻告訴記者,像李灝宇這樣的「入學經歷」在儀電下屬的企業中非常普遍。由於名額有限,每家公司大多只有1個培訓名額,但報名的計算機工程師們動輒就有十幾、數十人。但與其說是「碼農」們急於轉型,不如說是人工智慧正越來越滲透進各行各業。
  • 「最新」原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副董事長佘寶慶接受紀律審查和...
    市紀委監委今天發布,原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副董事長佘寶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二一大學教師;1977年7月至1978年10月,任上海金陵無線電廠生產科黨支部書記;1978年10月至1983年10月,任上海金陵無線電廠副廠長;1983年10月至1996年7月,任上海金陵無線電廠廠長;1996年7月至2000年3月,任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副總裁
  • 搶佔「智」高點!徐工入選2019年工程機械行業唯一「智能製造標杆...
    在10月17日召開的2019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智領全球發布會上,《2019年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發布,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徐工重型」)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也是江蘇省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 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打造「永不落幕的雲展會」——智能製造,促...
    本屆大會以「智能製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打造「雲展會」,中外「大咖」雲上論「智」,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智能製造應用、數字經濟為製造業賦能。「工業4.0」的提出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工程院原院長孔翰寧通過視頻連線向與會者拋出問題,「『智』意味著智慧,『能』是能力的意思,我們賦予機器智慧、提升機器能力,製造過程變得更智慧和高效,這是智能製造的核心。」在他看來,只有加強與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才能成功解決當今世界所面對的嚴峻發展挑戰。
  • 智能製造如何來提高質量的發展
    打開APP 智能製造如何來提高質量的發展 程春雨 發表於 2019-12-04 13:44:46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多位專家11月30日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智能製造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是創造新動能、打造新優勢,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