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 | 飛羚

2021-01-21 小小說微刊

這大山,下半山裸著,上半山溝壑縱橫,雜草叢生。讓人稱奇的雜草中有一群飛羚,將這裡當作王國。


秋天來了,山野紅衰翠弱,山下的水稻已經收割,飛羚便開始下山尋食。


一天,飛羚正啃著水稻的秸稈,來了一個人。他對飛羚熱情地招呼,嗨,朋友,請跟我走!村莊前有一塊綠洲,長著青青的草……


頭羚即刻騰空而起,其它飛羚緊隨其後。它們輕鬆地越過一處溝壑,轉眼便沒了蹤影。


飛羚在半山腰的草叢中停了下來。有的飛羚感到不解:人類是飛羚的朋友,為我們種植了一塊綠洲,這是多大的誠意。我們為什麼要避開?


頭羚提醒道:不要貪婪,天上不會掉餡餅。無事獻殷勤,我們還是留點心眼兒好。


山上缺少草料,飛羚們眼看著就要斷炊,而山下的那塊綠洲,正綠得發亮,很具誘惑力。


果然,沒有多久,便有飛羚偷偷下山,有意無意地走出頭羚的視線……


頭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醒大家。


有一天,半山腰來了一個人,是穿裙子的女人。她隔著一道溝壑呼喊,嗨,朋友,跟著我走吧!別再固執了,你們看到那塊綠洲沒有,那裡已經有飛羚在享受美餐。


頭羚很警惕,它一個起伏,便往更高的山崖跑去。其它飛羚稍稍猶豫,最終也一前一後地躍起。然後,沒了蹤影。


也有的飛羚愈發不解,人類圖我們什麼?要不是朋友,怎麼可能幾次三番地邀請?那個女人多麼善良,走了那麼遠的山路,荊棘都劃破了她美麗的裙擺。


不要被假象蒙蔽了。頭羚指著那塊綠洲說,那是一塊兒誘餌,說不定人類正在磨刀呢!


飢餓讓飛羚們難以忍受,幾天後,有的飛羚已經不管不顧了,陸續下山。它們來到村莊,很快,綠洲成了它們的新王國。


飛羚們沉浸在美好的生活當中,當然,它們偶爾也涮一把頭羚。因為它們覺得,頭羚過於迂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的甚至說,這樣的首領,罔顧民生,實在不足以承擔首領的重任。


頭羚在山上,是孤家寡人了。在無數個夜裡,它借著月光,對影成三人。它想了很多,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錯了?但是無論如何,它都不敢忘記前頭羚的叮囑——人類與飛羚,永遠都是獵與被獵的關係。它相信,今天的飛羚家族文明史,是飛羚家族趟著血與淚過來的。


它決定必須把族員們帶回來。一個夜裡,頭羚做出決定。它越過一處溝壑,很快消失在黑夜裡。


它來到村莊,在村口便被一道高高的柵欄攔住,它沿著柵欄走,突然有人在說話,是熟悉的聲音。


男的話裡透著怨氣,做了那麼多的準備,等了這麼久,最後還是沒能讓它挪個地兒,我真想上山一槍崩了它!


誰跟我說過太平無象?一個女的聲音嬌嗔道,不差這麼一小會兒,它的族員都讓我們用柵欄圍了起來,就等著請君入甕呢。


男的怪笑起來,咱不動聲色地就用一塊綠洲換來一座金山銀山!


頭羚聽出一身冷汗,它往前走幾步,果然看到一個洞開的大門,黑漆漆的……它嚇得掉頭就跑,從此人間蒸發了。有許多傳聞,有的說,它老去了;更多的說法是,它餓死了。


飛羚家族悲傷了一陣兒,很快,它們就在那塊綠洲上舉行了新首領上任儀式,人類也來了許多人,還送來賀詞——友誼之樹常青!


飛羚新首領上任後的第二天,施工隊就迫不及待地將一條柏油路鋪到山腳下。緊接著就是車來車往,他們近乎瘋狂地剖開山體,再削平了山頭,要將這裡開發成獵場。


綠洲漸漸地被飛羚消滅了,而柵欄外的農場、山野,正在春回大地。沒了草兒的飛羚開始奄奄一息。


一個夜裡,月亮將野外照得一覽無遺。頭羚來了,月光將它的身影拉得長長的。它聽到山裡槍聲響個不停,而山下是寂靜的,它知道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好機會。這是決定飛羚家族命運的關鍵時刻,它必須將家族成員成功地營救出來……


柵欄多了一道門,柵欄裡飛羚們在哀嚎,頭羚顫抖了下開始用頭撞擊柵欄,裡面的飛羚也行動了起來。柵欄的門開了,它們沿著柏油路拼命地往山上跑,跟警車擦肩而過。


它們跑到山上,一道溝壑壁立眼前。怎麼辦?頭羚毫不猶豫一躍而起,其他飛羚也沒有猶豫,它們毅然決然地跟了上去……


第二天,工地的工人在崖底發現了飛羚,它們橫七豎八地躺在挖掘機旁。不知誰說了一句,飛羚自殺。

相關焦點

  • 飛羚駕校獲「五星級駕校」稱號
    繼12月6日,飛羚駕校獲評「省文明交通進駕校先進單位」之後,今天飛羚駕校又獲殊榮,被江蘇省駕培協會評為「五星級駕校」。
  • 南師附中飛羚合唱團 放歌維也納金色大廳
    南師附中飛羚藝術合唱團在金色大廳演出。  中國江蘇網訊:「祝賀南師附中飛羚藝術合唱團演出成功!歡迎你們再來維也納參加演出!」南師大附中飛羚合唱團的第一首作品《茨岡》歌聲剛結束,奧地利觀眾立刻報以長時間熱烈掌聲,在5首曲目、長達18分鐘的表演中,指揮李曉暉老師多次謝幕。隨後,組委會更是發來了熱情洋溢的祝賀信:「來自古都南京的南師附中飛羚合唱藝術團是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年學生藝術團隊。該團演唱風格清新純淨,音色純正,聲部和諧,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給現場觀眾和組委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 面世27年 臺首輛自產車飛羚近日完成環島旅行(圖)
    原來它是27年前,第1輛臺灣自產車——裕隆飛羚,很多人可能以為,這麼老的車會不會只是一堆破銅爛鐵,但車主Sunlight在這個月25號才開著這臺老飛羚環島1周,車主把飛羚環島過程發布在臉書(facebook)上後,立刻引起網友迴響。
  • 飛羚電氣:從智能電錶組件到無線鋰電吸塵器整機的轉型之路
    日前,記者走進寧波飛羚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章仁法信心滿滿,目光堅定。面對記者,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寧波普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位於庵東鎮工業園區的寧波飛羚電氣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專業從事電能計量、防竊電技術研究及計量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民營企業。其子公司寧波普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則專注生產中高端無線鋰電吸塵器、手持無線吸塵器。
  • 飛羚集團公司應急預案聯合演練
    飛羚集團以「民生杯」夏百賽活動為契機,緊扣「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主題,開展2019年應急預案聯合演練活動
  • 東風裕隆吳新發:追逐華系車夢想的臺灣人
    事實上,作為一個有著汽車理想的人,從80年代的飛羚101到威利微客,再到今天的納智捷系列,吳新發已經在自主品牌這條路上走了30年了。有故事的人祖籍山東的吳新發,出生在臺灣桃園縣。1981年,從臺灣四大名校之一「國立成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吳在兵營服役兩年,之後就直接進入到裕隆汽車公司工程中心。
  • 泰州靖江飛羚科目三考場考試視頻專業教程必過全部路線最新詳細講解秘籍攻略
    泰州靖江飛羚科目三考場考試視頻專業教程必過全部路線最新詳細講解秘籍攻略
  • 人與自然:自然的品質是什麼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尊重自然才能獲得自然的回饋,而要想尊重自然,就要知道自然的品質,自然品質就是天道人心,懂得天道,需要科學;學會涵養人心,就會滋生善待萬物之心,讓人成為自然的一分子。說穿了,好茶的品質,其實就是自然的品質,與天性和人心相統一的品質。自然的品質是什麼?是天道。符合事物的成長規律,在事物成長的不同階段,就要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遵循自然規律成長的茶樹,其味道會滋生天然的味道;而違背天道成長的東西,就會給人另外的味道。筆者在雲南工作時,深知老茶樹和臺地茶的區別。
  • 人與自然:透過語言看自然
    反思的話語,在語言長河裡微乎其微,持這種見識的人,越來越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人是依附自然而生的動物,但人一直有擺脫自然控制的願望,所以一生都在改造自然,世世代代都在與自然相抗衡。科技的發達,並不能改變這種悖論,語言的變化,顯示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古時代的勞動,是單純性質的為滿足口腹之慾的勞動,人們的進化十分緩慢。
  •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有一種認識,認為為了顯示和展示人類的力量,人類應當「主宰」自然,成為自然的「統治者」,而自然是被使用者,給人類提供資源。人類或許可以改變自然的外貌,但卻無法改變絕對的自然規律。即使這些改變也是要在遵守自然規律之上進行,否則也終將是害人害己。
  • 自然的人化:自然與人之間產生和諧統一的關係
    人,還不能理解風雲雷電、高山大海等自然現象的神秘。在人類的早期,自然並不是作為人類審美的對象而存在,是作為人類誠惶誠恐的對象而存在的,為了生存,自然界成了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人類早期的圖騰崇拜,巫術活動,都是自然膜拜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係完全像動物同它的關係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力。」
  • 人與自然:自然與科技該如何結合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戴榮裡人用自己的善,藉助科技之力,逐漸使人和自然達到新狀態下的和諧,才能讓人類生活一代更比一代強。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鄉村振興中更加強調農業多功能性的發展。如何讓我國古老的農耕文化得以智慧性的傳承,需要充分考慮自然和科技的完美結合。大地上的村莊之美,既是農民祖祖輩輩繁衍生存的發展成果,也為城市人休養生息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後花園。把握大地的自然生態美感的延續,是農民日常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是城市人對休閒家園的期待渴望。在傳統農業社會,農業多功能性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發生著變化,這種緩慢,誕生了自然界讓人謳歌不已的美麗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