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的關係

2021-01-13 VedaLife韋達生活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有一種認識,認為為了顯示和展示人類的力量,人類應當「主宰」自然,成為自然的「統治者」,而自然是被使用者,給人類提供資源。人類或許可以改變自然的外貌,但卻無法改變絕對的自然規律。即使這些改變也是要在遵守自然規律之上進行,否則也終將是害人害己。人既然不是這物質自然的操控者,那真正的操控者是誰呢?人與自然的真正關係是什麼?

人類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站在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工業革命不斷發展進步,科學技術讓我們更加直觀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外太空,了解基因密碼。人們可以通過生態模擬進行各種自然環境下的科學實現,也可利用現代機械手段改變自然面貌。我們不斷忙著進步,強調發展,享受安逸。不斷從自然索取,不斷開採,利用自然資源。但可悲的是,人類的無意識行為,導致大自然在不斷的 遭到破壞,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許多的動物正在悄無聲息滅絕,土地沙漠化不斷增加。人類宣布了主權,毫無節制的濫用。可終究是遭到「反噬」。

人類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只是不同的歷史階段反映出人對自然的認知,人與自然關係的不同認識。2020年已到尾聲,這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截止目前依然無法得到完全控制。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打亂人們的生活節奏,影響工作,甚至失業等因為無知,人們在面對病毒造成的死亡面前唯有恐懼,焦慮。因為恐懼,開始反思,開始對自然產生敬畏。

人類從來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謂「天人合一」,強調「天人合一」的共為一體。人與自然萬物的生存是休戚相關的。人類必須認識自然,順應自然,遵照自然規律行事。同時既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體,人既然站在生物鏈頂端,就有責任和義務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既然人作為地球最聰明的生物,更應該深刻認識自然,認 識 萬物,認識生命。了解這一切之間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自然的人化:自然與人之間產生和諧統一的關係
    人,還不能理解風雲雷電、高山大海等自然現象的神秘。在人類的早期,自然並不是作為人類審美的對象而存在,是作為人類誠惶誠恐的對象而存在的,為了生存,自然界成了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人類早期的圖騰崇拜,巫術活動,都是自然膜拜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係完全像動物同它的關係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力。」
  • 人與自然的關係(作文素材)
    在治水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所謂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指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關係的平衡與協調。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係,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對待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降低水汙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儘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幹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係,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作者:王雨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  庚子年發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類要恢復對自然的敬畏,進而真正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上述缺陷使得以現代性價值體系為指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實踐沒有給人帶來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僅造成了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和唯科學主義盛行,而且造成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異化和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啟蒙理性的「祛魅」走向了它的反面,即從擺脫對自然和宗教的束縛,走向了商品拜物教崇拜,西方現代化實踐的結果是工具理性的現代化和效率的提高,但也是物的價值的上升和人的價值的下降。
  • 人與自然關係的「三個改變」
    改正觀念,牢固樹立人與自然構成生命共同體的意識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態度和意識。新冠肺炎疫情在敦促我們調整和改變對待野生動物行為的同時,也在敦促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關係。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在人類認識、利用、改造和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前進,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
  • 三種關係: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
    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人與物質的關係,有一些人對物質的要求非常低,但是如今大部分人在經濟和社會的催促之下,都變得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思考購買一件物品是否是真正需要,是否可以用的比較長久,而是考慮是否能夠買得起。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人與自然關係」
    問:為什麼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答: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思想源泉。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應把握契機,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場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應該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會的一課。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得這種肺炎?」
  • 曹文軒新作反思人與自然關係
    它是自然的無聲嘆息和憤怒咆哮,是當人類一步步侵吞自然的領地時,自然所劃清的與人類的界線。  犬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小說《瘋狗浪》將犬擬人化,用全知視角展現著人格化的動物的理性、情感和意志,藉由沫沫、黑風和狼臉等不同性格、處境的犬只,描述犬這一物種與人類關係的幾種不同形態:依賴於人、脫離人獨立存在或介於這二者之間。
  • 恩格斯論人與自然關係的三重維度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蘊含著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及其方法論原則的豐富闡述,尤其是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生命、系統和社會三重關聯,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基本面貌與根本原則。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關鍵詞】科技異化   人與自然關係異化   技術理性   科技自發性 【中圖分類號】B82-057    【文獻標識碼】A技術化生存是當代主流國家社會的真實寫照,而當科技時代與生態危機加重的時代並存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反思,到底是什麼引發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而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中,作為現代社會最強大的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到底在起著什麼作用。
  • 馬克思的眼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怎麼樣的呢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始終要處理的一個重要問題。但這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它在不同的社會生產條件下有不同的表現。在農業社會時代,它表現為人受外在自然界的奴役,人類始終在生存物資貧乏狀態下艱難度日。
  • 從傳統文化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2003年,我們也曾因「吃野味」引發SARS而付出了沉重代價。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們無節制貪食野味、忽視敬畏自然所招致的惡果。因此,我們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在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往往通過「天」表示出來。天有多重含義。
  • 用法律的力量協調人與自然關係(感悟)
    30位代表主動聯署這份議案,讓我感動,也讓我由衷地覺得,善待野生動物,妥善處理好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迫切而重要。作為人大代表,今年是我第二年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去年我曾提出制定《反虐待動物法案》的建議,旨在呼籲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不受虐待。之所以連續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護,因為我一直是「自然之友」,身邊還有著一群以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為使命的專業人士。
  •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內容提要】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內涵極其豐富,是一個由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形成的認識論前提、人與自然關係的辯證統一性、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衝突及其和解路徑等多方面內容構成的有機整體。  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現實生活中日益凸顯的人與自然關係異化問題普遍關切,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重新回歸學者的視野,成為學界關注和聚焦的問題。
  • 疫情之下和孩子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科學家對病毒怎麼從動物傳播到身上的描述,把人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關係呈現於我們的眼前。於是,有的人詆毀蝙蝠,有的人譴責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在許多禁止和指責的言論中,我們讀到是人們對自然的恐懼,以及徵服自然的野心。人類越來越把自己圈養於城市之中,人類和自然的脫節愈演愈烈。
  • 幾乎所有人都不懂物質關係不能產生一點自然感情交流關係
    第四章,幾乎所有人都不懂物質關係不能產生一點自然感情交流關係我分析任何事物都用正道與詭道的關係,分析真善美假醜惡,有正道關係的詭道是真善美,沒有正道的詭道就是邪道假醜惡。我說的正道就是道德經講的道,因為道德經中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正就是正道,奇就是詭道。
  • D3 | 馬原高頻分析題考點【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我們作答馬原分析題的時候,當它的材料當中,出現了與自然有關的說法,或者與自然有關的故事。例如,生態失衡;自然災害;人的某些行為汙染了環境,自食其果;人的某些行為改善了環境,享受到了很好的生態……出現了諸如此類的故事,那麼下面這些文字就是我們用來作答的核心得分句。(《背誦筆記P13)(1)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是構成人類社會客觀現實性的自然基礎。
  • 關於人與自然和宇宙的關係之論
    關於人與自然和宇宙的關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一個深奧的話題,也是人類長久以來苦苦追尋和探索的。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什麼來?難以回答。在回答和論述這些問題之前,我先把現在人類公認的幾個觀點拋出來,如果你接受了這些觀點,接受我的觀點就會很容易,否則,你肯定覺得我是胡說八道,妄想幻想。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又發現自己咬著呀走了很長的路。在《老人與海》中,為了捕到這條大魚,老人聖地牙哥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他在除去忍受孤獨的同時,還要忍受被魚線勒出血痕的痛,以及多日的食不果腹。在茫茫大海上,他無依無靠,要捕到這條魚,是他作為一個漁夫他的職業,更是賴以為生的手段。縱然,他已不再如往日那般強壯,但他仍要去抗爭。
  • 【戰「疫」說理】人與自然關係理論對戰勝疫情的啟示
    事實上,早在17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曾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整體性存在,社會是人與自然共同構成的完整統一體。儘管實踐「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但人類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脫離自然界憑空創造一切;離開了自然,人類不僅無法證實自身的客觀現實性,而且無法從事任何意義的改變或創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