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自然的品質是什麼

2020-12-05 小康雜誌社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尊重自然才能獲得自然的回饋,而要想尊重自然,就要知道自然的品質,自然品質就是天道人心,懂得天道,需要科學;學會涵養人心,就會滋生善待萬物之心,讓人成為自然的一分子。

喝茶的人都知道,茶之別,除了茶的種類,就是地域、時段和加工工藝的差別了。同樣是一種茶,在山腳、山中和山頂,味道都是不同的。地域差別大的茶,茶色就不一樣。至於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也很明顯。現在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開發冬茶了,冬茶的味道當然和其他幾個季節的會有明顯不同。清晨採茶和一天其他時間採茶,茶湯的味道會不一樣。從加工工藝而言,有經驗的老茶農和新手相比,加工製作的茶就好喝一些。一款好茶,需要這幾方面的統一。能讓嗜茶者領略到好茶的品質,也需要這幾方面的統一。說穿了,好茶的品質,其實就是自然的品質,與天性和人心相統一的品質。

自然的品質是什麼?是天道。符合事物的成長規律,在事物成長的不同階段,就要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遵循自然規律成長的茶樹,其味道會滋生天然的味道;而違背天道成長的東西,就會給人另外的味道。

筆者在雲南工作時,深知老茶樹和臺地茶的區別。即使對能泡出綿軟厚重味道的老茶樹上的茶葉而言,如果過度採摘,你也會感覺到那種不倫不類的味道。當下,城鄉餐桌上的肉食雞,已經沒有了那種經過幾個月養成的農村笨雞的香味了,有些催熟的西紅柿也少了獨有的那份清香。這些難以入口的食物,有相當一部分是違背了天道的結果。天道是自然之道,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讓萬事萬物遵循一定的規律運行,人類沒有必要去打破這種「道」。人類對自然的尊重換取的是自然的生長,否則會連累了自己。

自然的另一種品質覆蓋到人身上,就是人心。人心的自然,其實是自然之樸素的折射。一個有著自然之心的人,會以善良的心境對待周圍的自然之物,會以理解、愛憐之心對待人類自身,也會以自然之心對待一切。同樣是做茶,以寬厚、平和之心,製作出來的茶,就會有敦厚的味道;而以焦躁之心製作出來的茶,就會飽含焦躁之氣,飲茶者能感覺到茶湯之中的澀滯。

所以,有什麼樣的人心,就會製造什麼樣的茶葉。愛人者,人恆愛之,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自然的品質就是樸素的品質,就是平淡的品質,是原生態的品質。任何的改變都會對自然帶來損害。

自然界的萬物運轉起來需要正常的軌道。違背了這種規律,就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人對待自己的身體,一般能做到百般呵護,而對自然之物,就難以保持這種耐心了。當然,這也許與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關。有時人類出於好心關心自然界的萬物,最終自然界的一切卻不領情。小時我喜歡抓鳥,卻總是養不活。大人說,鳥是被氣死的。自由飛翔的靈魂,不可能囚禁在一個娃娃的籠子裡。人類在實施環境保護時,貌似像我捉鳥一樣充滿關愛,其實自然界的動物更需要我們尊重它們的自由。

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永遠是探索不完的話題。而要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關鍵要改變「人類是自然的主宰」的觀念。尊重自然才能獲得自然的回饋,而要想尊重自然,就要知道自然的品質,自然品質就是天道人心,懂得天道,需要科學;學會涵養人心,就會滋生善待萬物之心,讓人成為自然的一分子。

作者:戴榮裡

傾向於城市建築的作家

動情於哲學思考的工程師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導)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9年12月下旬刊

相關焦點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保證。要紮實做好生態文明宣傳普及工作,引導全社會形成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的共識與自覺。
  •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有一種認識,認為為了顯示和展示人類的力量,人類應當「主宰」自然,成為自然的「統治者」,而自然是被使用者,給人類提供資源。人類或許可以改變自然的外貌,但卻無法改變絕對的自然規律。即使這些改變也是要在遵守自然規律之上進行,否則也終將是害人害己。
  • 自然的人化:自然與人之間產生和諧統一的關係
    人,還不能理解風雲雷電、高山大海等自然現象的神秘。在人類的早期,自然並不是作為人類審美的對象而存在,是作為人類誠惶誠恐的對象而存在的,為了生存,自然界成了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人類早期的圖騰崇拜,巫術活動,都是自然膜拜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係完全像動物同它的關係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力。」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應把握契機,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場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應該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會的一課。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得這種肺炎?」
  • 人與自然:透過語言看自然
    反思的話語,在語言長河裡微乎其微,持這種見識的人,越來越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人是依附自然而生的動物,但人一直有擺脫自然控制的願望,所以一生都在改造自然,世世代代都在與自然相抗衡。科技的發達,並不能改變這種悖論,語言的變化,顯示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古時代的勞動,是單純性質的為滿足口腹之慾的勞動,人們的進化十分緩慢。
  • 為美好而來,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為美好而來,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020-11-26 09:57:46|來源:北京樓訊
  • 人與自然:自然與科技該如何結合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戴榮裡人用自己的善,藉助科技之力,逐漸使人和自然達到新狀態下的和諧,才能讓人類生活一代更比一代強。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鄉村振興中更加強調農業多功能性的發展。如何讓我國古老的農耕文化得以智慧性的傳承,需要充分考慮自然和科技的完美結合。大地上的村莊之美,既是農民祖祖輩輩繁衍生存的發展成果,也為城市人休養生息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後花園。把握大地的自然生態美感的延續,是農民日常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是城市人對休閒家園的期待渴望。在傳統農業社會,農業多功能性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發生著變化,這種緩慢,誕生了自然界讓人謳歌不已的美麗田園。
  • 人與自然《自然發現 與猛獸同行》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法字含有依據的意思,不僅僅是效仿,或以什麼為標準。2、「人法地」的地,還指大地上生存的萬事萬物,不僅僅是土地。所以人法地,實質是指人要觀察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尋找其中的規律,或者學習萬事萬物能夠生存下來的本領,並以此為法。3、地法天。天要下雨,對大地有影響,要颳風,對山脈有影響。所以古人最初的那種樸素的認識讓他們認為天決定地,地服從天的安排。<<道德經>>第一章又說:「無,萬物之始;有,萬物之母。」
  • 愛,讓教育自然發生
    愛,讓教育自然發生 ——《要相信孩子》讀後感 (作者:葉東輝,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教師) 教育是什麼?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人是至高無上的?別天真了!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熟悉,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神秘,生命中還有許多我們仍未了解到的領域。在這2020年裡,大家的生活出現了各種災難出,就像是大自然正在對人類的行為進行無聲的控訴與強烈的反抗。這讓小編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電影,宮崎駿老爺爺早在1997年用自己的方式繪畫出《幽靈公主》這部電影來帶大家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 什麼是搜尋引擎自然排名,如何提高自然排名點擊率?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主,當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全新網站的時候,特別是想要獲得搜索流量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網站推廣員,談論搜尋引擎自然排名。那麼,什麼是搜尋引擎自然排名,如何提高自然排名點擊率?根據以往搜尋引擎優化的經驗,蝙蝠俠IT,將通過如下內容闡述:1、什麼是自然排名?簡單理解:所謂的搜尋引擎自然排名主要是指在搜索結果中,通過搜尋引擎內部的算法,綜合評定,給出的搜索結果。它與競價排名有著明顯的區別,後者主要是利用付費的策略,進行快速的排名,而自然排名則是通過網站優化,在特定周期內提高網站排名。
  • 新交互時代:自然用戶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科幻電影中,經常會出現計算機模仿人的語音與用戶進行交流的場景,有時計算機甚至會模擬人的形象,以虛擬助手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上或現實世界中。無疑,這樣的擬人化界面可以讓用戶與計算機交流就像與他人交往一樣,很多情況下的確會感覺更為自然和親切,甚至有可能在人與計算機間建立情感上的聯繫。
  • 福慶木本豆淨康板丨品質源於專注,健康源於自然
    生態板產品外觀自然、美觀,具有實木的木質感與自然紋理,有回歸大自然的樸實感覺,可通過不同的設計形態,設計出符合現代建築美感和材料設計美學的獨特效果。實木生態板對生產工藝要求很高,福慶堅持自主製造,用進口的生產機械、先進的工藝技術、嚴苛的質檢環節,產出高品質有保障的好板材。天然木材中本就含有甲醛,但樹種、環境、品質不同甲醛含量也不一樣。福慶定製家精選質地優良的原木芯材,原材均產自氣候雨量、空氣相對溼度、健康指數等多維度達標的綠色採購基地,天然生長、未被工業汙染,甲醛含量低。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從外灘到靜安雕塑公園,上海自然博物館在150歲生日將近之際,悄然完成了從古老樸實到趣味時尚的轉變。本周日,自然博物館新館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對於期待已久的市民、遊客來說,這不僅僅代表著一座新館的落成,更意味著上海這座城市又有了一處全新的歷史、文化地標;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一架動力十足的引擎。
  • AUM·吾愛自然|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
    #建議橫屏觀看,體驗更佳#將生活紮根於土壤聽自然的歌,學自然的事從自然中認知世界,讓成長在探索中天然發生#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Put your life into the soilListening songs
  • 成慶:自然的日常,日常的自然
    我到了很多年之後才知道雞毛菜是長什麼樣子,因為我一直覺得那個就是那個而已。那麼反過來我問一個問題:「 我們是不是要擁有很多知識,才能夠保護自然?其實他們都在回到一個東方文化的語境當中,代表的是,我們其實在慢慢地遠離西方從十八世紀以來給我們傳播的,人跟自然一定是二元化的對立,一定要去徵服它、控制它、改造它的一種思想。02 我個人的經驗是什麼呢?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 新時代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價值意蘊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重大現實意義。
  • 靜坐冥想:自然的養生之道,被科學實驗證明了的自然療法
    作為人,無論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還是僧侶、道士、行者,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才可以好好地生存下去。然而,生老病死,各種生活之苦,總是形影不離。為了追求長生之道、解脫之道,各種各樣的人、那些先賢聖哲們進入森林,在惡劣的環境中艱難地生存。看著自然萬物健康地生長,於是模仿自然萬物的形態,演變成瑜伽體位Asana。我國的太極、「五禽戲」與瑜伽體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自然的魅力:人的智慧,種子的本性
    自然的魅力:人的智慧,種子的本性人類對自然的認知,是通過人的智慧,經過漫長的、反覆的過程後得到的。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就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而令人嘆服的是,一粒種子對自然卻存有天然的本性。種子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輪迴,有著自然的特質,不管它飛到什麼地方,不管它安身於那塊土壤,只要它應時躺下了,不需要人們去喚醒,它自然就是發芽開花成長成熟。大地是種子的母親,生生不息,並回饋著人類的智慧。可能說,種子是證明自然力量的最神奇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