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裕隆吳新發:追逐華系車夢想的臺灣人

2020-12-11 網易汽車

車訊網2012年11月13日報導 吳新發是誰?放幾年前,汽車圈不會有很多人認識他。

不過如今,伴隨著東風裕隆納智捷在SUV市場上的異軍突起,伴隨著智能化汽車概念如智能化手機一般正演變成潮流跡象,這個來自臺灣的汽車人,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引發了人們對他、以及他背後的企業的巨大興趣。「發哥本人很有性格」,這是一位汽車記者給吳新發的評價。

十月中旬,東風裕隆在武漢推出了其第二款車:納智捷MASTER CEO,吳新發在會上宣布,納智捷品牌將會沿著智能汽車路線,竭力打造一個屬於兩岸華人的汽車品牌,最終讓華系車走向世界各地。

事實上,作為一個有著汽車理想的人,從80年代的飛羚101到威利微客,再到今天的納智捷系列,吳新發已經在自主品牌這條路上走了30年了。

有故事的人

祖籍山東的吳新發,出生在臺灣桃園縣。1981年,從臺灣四大名校之一「國立成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吳在兵營服役兩年,之後就直接進入到裕隆汽車公司工程中心。彼時的吳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之後的30年時間裡,個人職業生涯會與自主品牌的研發、推廣以及市場緊密相連。

吳記得很清楚,在那個時候,臺灣汽車人整天面對的,是來自德國、日本等國的眾多品牌轎車,作為車身板件設計工程師,他們當時想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自己的品牌在哪裡?因此,裕隆工程技術中心有一個使命寫得很清楚:「就是為中國人裝上自己的輪子」。

當時的政府非常支持自主研發的產品,並按照發動機、車身系統、底盤系統等三大塊來審核給予稅賦優惠。裕隆集團當年投入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產品,是一款名叫飛羚的轎車,除了發動機來自於日產,其餘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因此也有六個百分點的稅賦優惠。

1987年10月底,第27屆東京國際汽車展覽會,裕隆汽車展出自行設計製造的二輛「飛羚」牌轎車,由於是首次參展,又是除了日本以外唯一參展的一家亞洲汽車公司,立刻在展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初期的飛羚擁有許多差異化配備、亮麗的外形和較好的操控,頗受市場歡迎,產品還遠銷到歐洲荷蘭、中南美洲的幾個國家,甚至大陸也有幾個廠家希望引進。

由於當時外銷海外還需要更多驗證、測試,為此,吳新發還專門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來內地,風塵僕僕從海南到襄樊去查看東風的試車場。吳記得當時他們一行人,從襄樊坐了一天的汽車輾轉進入十堰,最後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達武漢。因此,吳新發常常很自豪地說,「其實我是最早與東風汽車接觸的人。」

吳與飛羚的另一段淵源,更令他記憶深刻。

有一次,吳新發酒醉駕車翻了車,在救援人員把車吊起來後,已經酒醒的吳居然發現自己毫髮無上,而且車還能夠繼續開回家。「當然我有綁安全帶,沒綁安全帶肯定就完了,開回家以後第二天早上我老婆說你的前擋風玻璃都沒了,所以那個印象非常深刻,飛羚第一個我自己做出來的車,第二是第一次酒駕翻車救了我一命。」

不過,飛羚命運多舛,由於關鍵部分即發動機來自於日產,技術完全受制於人,加上銷售系統的不合理,飛羚後續發展受到很大制約。裕隆集團最終決定停產這款自主品牌的飛羚汽車。

雖然「飛羚」101和102車系全部只銷售了2萬多臺,但是它的出現充分展示了臺灣本土強大的創造力,也讓吳新發對於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品牌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熱血不敢說,但起碼覺得這種事情做起來比較有使命感,比較有意義。」

在飛羚之後,吳新發繼續在自主品牌的路上行走。裕隆集團與另一個合作夥伴三菱汽車,在臺灣市場共同研發合作了一款轎車叫做威利,吳新發就是項目組負責人之一,他們研發了的微客和微卡,市場同樣非常成功,幾乎在當時的細分市場佔據超過80%的市場佔有率。

有經歷的人

儘管飛羚等自主品牌的開發告停,但作為日產第一個海外CKD合作方,裕隆在本地化零配件開發等方面,積累了非常好的研發能力和生產基礎,而這些經驗都在2000年後東風與裕隆的廣東花都風神項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開發自原日產底盤上的風神項目,在大陸市場賣的風生水起,成為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風神奇蹟」,而那個時候,吳新發已遠赴菲律賓,開拓當地的汽車市場。

上世紀90年代,日產汽車市場非常糟糕,菲律賓公司更是負債纍纍。作為當時日產全球最好的合作方之一,在臺灣這個彈丸之地,裕隆的年銷量在日產全球排到了第六名。因此,日產方面希望裕隆接受菲律賓日產,正開拓海外汽車實業的裕隆欣然答應。

「當時嚴凱泰董事長已經從美國回來參與公司的經營,他對我們的研發、自主技術掌控、品牌的建立,有一個長遠的想法。所以推動了一些集團內汽車管理制度的改變。裕隆也就開始從之前的總經銷,轉成自己布渠道,自己管理,自己去賣。」 吳新發自己也成為第一批幹部被派到了菲律賓。

「當時嚴董說要買菲律賓了,公司需要像你這樣有營銷經驗的人,第二個,你英文比較好,所以是不是請你去。我說謝謝老闆的賞識,我說我回去問問家裡人。」 當時的菲律賓治安不好,一天到晚聽到不是綁架就是搶劫,相比派去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等國家,絕對不是一個好差事。

吳新發心裡左思右想,不知道該怎麼回去跟家裡人講。

「直講肯定會出問題,老闆已經說你非去不可了,我星期天中午請我太太吃飯,我太太也很驚訝,因為我這個人不是什麼浪漫的人,到外面風光明媚的地方吃飯,載她開車到了一個很漂亮風景的俱樂部裡,算是臺灣最好的俱樂部,有山有石,我就跟她提說我要去菲律賓,真是晴天霹靂啊,她沒辦法,你也知道很難接受。」吳新發淡然一笑地說。

因為小孩還在念小學,父母親也都七八十歲需要人照顧,因此商量的結果,是吳一個人背上行囊,踏上了菲律賓。

吳自己心裡清楚,擺在他面前的不僅是一個爛攤子,更是一場兇險的硬仗,不過他本人做事原則則是,一旦決定要做,一定要把它做好,而且要做到有價值以後才能離開,這一點他認為與裕隆老闆嚴凱泰有幾分相似。

吳去了菲律賓之後,除了把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結構做了改變,更加數位化,目標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更邏輯一些之外,做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強調了彼此尊重的一個文化,這是被他認為除了銷售業績之外的一個重要成就。

「我跟我們臺灣的幹部講,你不要以為你有錢你就是老大,我說彼此尊重,只有彼此尊重,人家才會尊重你,不然你表面上罵人家,叫人家做這個做那個,你當皇后,她當丫鬟,這樣背後人家在罵你,肯定罵得比聽到的看到的都難聽。」

「我說你們很幸福,是臺灣人,只是差別在這,有人更幸福當了美國人,你到美國,美國人一樣看不起你,你作何感想,人家歧視華人,你今天歧視人家,你不是跟這些人一樣,你一天到晚罵人家洋鬼子,歧視我們,那你今天也去歧視人家,你不是跟他一樣嗎?」

吳新發認為,自己的這種心態除了來自於自己的家庭教育外,裕隆集團的嚴老闆也是非常尊重人,企業高級領導也是這樣來對待我們,也希望我們以同樣的情況對待我們的部屬,對待我們的周遭。

按照這種傳統文化,吳新發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理念核心。2003年,吳新發又被抽調回臺,彼時,裕隆日產菲律賓公司不僅擺脫困境,而且市場佔有率翻了一番。

 有情結的人

回到臺灣的四年多時間,吳新發主要發力於日產臺灣的市場拓展,直到2008年,在一個並非完美的時刻,嚴凱泰的一個召喚,再次讓這個汽車工程人回到了打造自主品牌的路上。

2008年7月,東風裕隆項目獲得國家審批,進入實際運營階段,吳新發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7月審批過就通知我準備接東風裕隆,9月份我就來了,大概兩個多月。」 吳新發回憶起當年剛到杭州的時候,「這棟主辦公樓還沒建,車間建好了,我們還在那個板房裡面辦公,這些都還是雜草,車間也剛剛完工,還沒驗收,設備還在安裝,人員當時也還沒到。」

事實上,吳新發來到大陸的時間並不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時刻。

到2008年,中國汽車經過多年高速發展,早已群雄並起,八成以上市場已被中外合資如大眾、通用、豐田、本田、現代、福特,以及國產奇瑞、吉利等品牌所佔據,這對於要推廣一款裕隆的自有品牌汽車來說,艱難之情,甚至裕隆老闆嚴凱泰都是心知肚明。

與此同時,受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汽車市場面臨一個明顯的行業調整期。有媒體報導稱,原本快速成長的大陸車市新車銷量從2008年10月起,出現了近10年來首見負成長,一跌就是兩成,年底更甚,到了2012年,大陸汽車市場更是進入了一個微增長的時代。因此,第一款推出什麼車型?價格應該如何定位?如果與競爭對手避其鋒芒而攻其之短?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吳新發以及他的東風裕隆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所幸的是,經過調研之後的嚴凱泰認為國際品牌與大陸本土品牌之間還有落差,兩者之間的差距大約為3至5年,「裕隆集團就是要去卡那個落差,搶在這3到5年內推出納智捷。」

2011年9月底,東風裕隆第一款車納智捷大7 SUV下線並上市,突進高端SUV市場。2012年10月,納智捷第二款車「大師之作 大師之座」 MASTER CEO在武漢上市。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東風裕隆的非常規打法是有其道理的。

首先,面對趨於成熟的轎車市場,各大車企密布,強敵環伺,而納智捷基本上沒有很大機會一鳴驚人;

其次,近年來SUV已形成一個新興領域,市場看漲,而真正的競爭對手卻相對較少,大7 SUV一經推出,大打「豪華和智慧」核心賣點,瞬間在市場形成很強的競爭力。

更令大陸消費者感到親切的是,作為兩岸華人共同開發的納智捷品牌,吳新發高調喊出「打造倍受尊重的華系車」的口號,這讓已經被合資、外資、合資自主等等品牌眼花繚亂的華人,看到了一絲新的希望。

按照此前的產品投放計劃,2013年,納智捷轎車也將和市場見面,以年推1.5款新車的速度,預計在2015年,初步形成四個平臺,八款產品的格局。

吳新發認為,「華系車」的概念就是從企劃、設計到最後的研發、工藝、產出、包括銷售等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這個完整的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自主掌握擁有。所謂的「華系車」,就是不當Follower(跟從者),而是要做潮流的引導者,「不止是在中國大陸市場,臺灣市場,包括其他市場,人家依然對你這部車產生嚮往,產生喜好,產生感動。這樣你才有辦法在世界汽車界形成一個典範或者一個形態。」

對於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熱點話題「合資自主品牌」,吳新發立場鮮明:「嚴格來說,如此的『自主品牌』血統並不純,基因混雜,不能代表中國汽車形象。」

納智捷大7 SUV上市一年來,累計已經超過3萬輛,而納智捷MASTER CEO也已經有不錯的開局。相對於大眾、通用這樣的合資公司,數萬的銷量依然顯得微小,不過對於一個全新品牌的SUV來說,納智捷排名已經進入到SUV前十名。吳新發承認,對於目前的銷量還有更高的期待,但東風裕隆目前需要做的,品牌打造仍然是第一位的,「我希望到時候大家提到它是一個智能的、有前瞻性的,是一個引領潮流時尚的品牌。」

在吳新發的辦公室裡,筆者注意到一幅裝幀秀麗的字畫「雲水自在」,那是臺灣著名佛法大師星雲大師的墨寶。「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也許,在這個變化多過不變的汽車市場當中,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內心,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夠等待到最後的品牌成功、企業勝利。

本文來源:車訊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東風裕隆創建者吳新發申請退休 東風裕隆去留還存多少變數
    [資訊-牛車網]日前從相關信息了解到,被傳退出大陸市場的東風裕隆納智捷,再傳新消息,消息稱作為東風裕隆創建者之一,納智捷(杭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新發確認退休離職。屆時,陳金泉將出任裕隆(中國)汽車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
  • 東風不與裕隆便,誰人還識納智捷?
    7月,東風集團就將從東風裕隆撤出其管理團隊,「撤人」不「撤資」。自此,裕隆集團將全面主導東風裕隆的管理體系。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個先兆,不少人猜測如果東風裕隆繼續要死不活萎靡不振的話,東風也許就要「撤人」又「撤資」,徹底和裕隆集團撇清關係了。那將意味著臺灣最大的汽車企業、也幾乎是臺灣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車企業,在大陸市場徹底敗北。
  • 東風裕隆全系車型尋求智能和品質突破
    作為華系車的代表,東風裕隆納智捷在成為G20峰會官方指定用車之後,不斷尋求產品在智能化和品質上的突破。而隨著2017款 SUV車型納智捷優6 在第十四屆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這種變化越來越被市場和消費者所體驗到。
  • 東風裕隆納智捷,加油,拜拜!(上)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到後來人人都怕買了納智捷變成周圍人的笑柄,你說這車銷量能好嗎?那麼,納智捷當初這個笑話是怎麼來的呢?我估計沒多少人知道。在這納智捷公司破產之際,我就算是舉手之勞,幫這家企業分析一下當年那一小波赫粉到底出自哪裡,為什麼大家偏偏就是不放過納智捷呢?但是,在聊段子出處之前,可能更多的人想問,納智捷到底是啥車?
  • 華晨之後,東風裕隆破產,是時候跟納智捷說再見
    日前,長期「一條腿走路」的華晨集團申請破產重組,無獨有偶,有媒體稱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於近日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個消息並不算空穴來風,早在今年6月,就有臺灣媒體曾報導納智捷將退出大陸市場。納智捷能堅持到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
  • 東風「撤人不撤資」專注大自主 東風裕隆全面轉型業績導向
    東風「撤人不撤資」專注大自主 東風裕隆全面轉型業績導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2 01:11:19
  • 東風裕隆破產清算,中石化、中石油又少了一個戰略合作夥伴
    文丨冬樹童 C東風裕隆,破產了。據臺灣媒體報導,裕隆集團旗下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在浙江法庭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東風裕隆,或許大家還在疑惑,這是一家什麼汽車公司,也沒聽說過裕隆汽車。
  • 東風裕隆申請破產?「油老虎」納智捷退出大陸!二手車貶到白菜價
    資料顯示,東風裕隆成立於2010年,由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生產納智捷品牌旗下車型。2013年,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再度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其實早在6月,中國臺灣媒體就曾報導納智捷將退出大陸市場。不過這一說法隨即遭到了公司否認。「目前納智捷還沒有要退出大陸市場。」
  • 納智捷5 Sedan領銜 東風裕隆全車系亮相
    同時,東風裕隆還開創了業內第一家專席建置計劃,特設VIP專屬服務秘書,為「大師們」提供客服視頻應對以及專屬號碼服務。此外,MASTER BOOK、象徵尊榮身份的車外徽飾和車內銘牌都是為打造客戶尊榮專屬身份精心而設。
  • 東風裕隆擬將「關停退市」,油老虎~納智捷「退不足惜」
    疫情之下,無論是「乘風破浪」的兄弟們,還是「興風作浪」的姐姐們,無數人都明白了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生命誠可貴,活著真是好。 中國車市,半年將至,一地雞毛,很多車企撐不住了。 來自我們寶島-臺灣的最新媒體消息,裕隆集團與東風已初步達成共識,裕隆旗下~納智捷品牌將正式退出大陸市場,目前雙方就東風裕隆納智捷退市細節仍在討論評估當中。
  • 車市迎新一輪深度洗牌 東風裕隆納智捷或迎關停退場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龔夢澤裕隆汽車作為來自中國臺灣的車企,與東風成立合資公司後,曾一度成為東風大自主板塊的領頭羊。然而,隨著自主品牌升級,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納智捷發展嚴重遇阻,2016年至今銷量連續大幅下滑,徹底淪落市場邊緣。
  • 東風裕隆進入破產程序,「油老虎」再見了
    儘管車市在逐漸回溫,但也有不少車企沒經受住疫情的影響,走向了破產的道路。近日,有媒體報導,裕隆集團旗下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在浙江法庭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此外,有臺媒報導,裕隆汽車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退出大陸市場已成定局,兩岸股東正協商退出。
  • 造型前衛性能優越,來自臺灣的裕隆也曾遠銷歐洲
    說車之前,先來聽首歌——https://v.qq.com/x/page/z0535heocd3.html沒錯,這首曾經在1989年央視春晚上唱響的歌曲《跟著感覺走》,曾經作為裕隆飛羚101電視廣告曲出現。說到裕隆汽車,大家比較熟悉的肯定是這家來自寶島臺灣的車企與東風的合資品牌:納智捷。
  • 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破產清算:即便退出江湖,但江湖依舊有它的段子
    日前,有媒體報導,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已經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臺灣媒體報導納智捷將要退出大陸市場。回望東風裕隆十年曆程,雖然趕上了中國車市騰飛的十年,但東風裕隆並沒有完全搭上這趟高速奔馳的列車。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東風裕隆在2015年銷量達到了頂峰,不過全年只有6萬輛的銷量。自此之後,東風裕隆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進入2019年,東風裕隆全年銷量僅為1947輛。而在今年的前九個月,其銷量更是跌至77輛,在車市的存在感已基本為零。
  • 東風裕隆破產,加油站vip納智捷也該送走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於11月13日在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可能還有不少小夥伴不知道東風裕隆汽車什麼來頭,其產品就是那個締造了無數加油站段子的納智捷汽車。
  • 臺灣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罹癌病逝
    繼承父母夢想    嚴凱泰在接受陳文茜專訪時,表示這是他家族的使命,父母在1986年時曾推出第一部由臺灣人主導設計的汽車「飛羚101」,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他仍繼承了父母「為臺灣汽車工業裝上輪子」的夢想,打造「納智捷」。
  • 月均銷量不足10輛 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破產重整
    來源:中國經營報月均銷量不足10輛 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破產重整本報記者/張家振/武漢報導屢陷破產清算傳聞的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裕隆汽車公司」)邁出了傳聞坐實的第一步。這次的主角是「同門兄弟」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裕隆銷售公司」)。
  • 寶島臺灣8月汽車總銷量1.4萬,看油老虎裕隆在臺灣排老幾?
    看到我們祖國臺灣省8月份的汽車銷量,小編想說還不如我們新疆、青海的汽車銷量大,畢竟臺灣市場太小,但出口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是與日系的合資汽車廠,比如裕隆就是與日產合資;中華與三菱合資;基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汽車工業。
  • 東風裕隆5月份只賣車7輛,「油老虎」納智捷退市仍無定論
    東風裕隆將是下一個東風雷諾?2010年9月,裕隆和東風在北京正式籤約,確定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旗下車品牌就是納智捷。這在當時算得上的風頭最強勁的公司,因為就連當時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都來信祝賀,一時間風頭無兩。
  • 廣汽吉奧和東風裕隆在杭州成立
    12月9日和14日,廣汽吉奧和東風裕隆先後在杭州掛牌成立,產品涵蓋轎車、SUV、MPV、皮卡和微型麵包車。文/張瑜廣汽吉奧主打皮卡和微型客車12月9日,廣汽集團與浙江民營企業吉奧控股合資設立的廣汽吉奧汽車有限公司在杭州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