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VIP客戶、兩桶油重要合作夥伴、令二手車商顫抖的汽車品牌......想必每一個關注汽車圈的朋友,都或多或少聽過這些段子,而現在,停產一年多的段子製造者開始走向了末路。
日前,有媒體報導,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已經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臺灣媒體報導納智捷將要退出大陸市場。不過,根據東風汽車相關人士披露,此次破產清算的只是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而擁有製造基地、生產資質等更多資產的東風裕隆並沒有破產的計劃;此外,東風裕隆也做出了回應,表示納智捷還沒有退出大陸市場,同時也表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只是一家空殼公司,以前沒有註銷,現在註銷了。
雖然官方回應納智捷暫未退出,但以目前的情況,納智捷退市只是時間問題。
回望東風裕隆十年曆程,雖然趕上了中國車市騰飛的十年,但東風裕隆並沒有完全搭上這趟高速奔馳的列車。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東風裕隆在2015年銷量達到了頂峰,不過全年只有6萬輛的銷量。自此之後,東風裕隆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進入2019年,東風裕隆全年銷量僅為1947輛。而在今年的前九個月,其銷量更是跌至77輛,在車市的存在感已基本為零。
作為海峽兩岸合作成立的首個汽車品牌,東風裕隆承載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使命,如今的失敗,不免讓人感到唏噓,但是,從其產品布局以及內部情況來看,結局早已註定。
成立於2010年的東風裕隆,由東風汽車與臺灣裕隆汽車以50:50的股比組建,生產裕隆旗下的「納智捷」車型。而為了更好地銷售產品,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於2013年再次以50:50的股比成立了東風裕隆銷售公司。
2011年,東風裕隆納智捷亮相上海車展,並首次展示了全球首發的電動概念車Neora,同年9月,納智捷大7 SUV正式上市,在那個SUV匱乏、「豬都能飛」的時代,納智捷憑藉合資品牌的配置、自主品牌的價格,迅速搶佔了SUV市場先機。而在隨後的兩年,東風裕隆先後推出納智捷MASTER CEO、納智捷大7 MPV和納智捷5 Sedan等車型,銷量也得到了穩步提升,不過,隨著第一波產品進入生涯末期,東風裕隆的產品布局就開始滯後,並且產品質量問題也不斷凸顯,更是成為了網友調侃的對象。
而伴隨著產品危機的凸顯,股東之間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到了2017年,東風汽車將管理層撤出了東風裕隆,僅保留了投資方的身份。
到了2018年,東風裕隆痛定思痛決定改革並發布了全新戰略,並在同年的廣州車展上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車型——納智捷U5 EV。根據計劃,這款車型將在2018年底上市。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其上市的信息。
此外,2018年正是中國車市開始下行的一年,已經力不從心的東風裕隆顯然是無法應對這種糟糕的環境,也就註定了其離開的命運。或許正如古人所言,成功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根據臺灣媒體的報導,裕隆集團如今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納智捷的退市,也將極大緩解其壓力,並能將更多精力放在與鴻海共同出資155.76億成立的合資公司上。
結語:隨著中國車市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優勝劣汰的步伐也開始加快,如東風裕隆等品牌必將永遠定格在中國汽車歷史長河中,所以,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車企們必須要及時適應並作出相應的戰略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最後,筆者也想對東風裕隆說一句:即便退出江湖,但江湖依舊會有您的段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