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自行車不是簡單的自行車問題

2021-01-16 中國交通新聞網

上世紀90年代,深圳人戲稱:沒丟過幾輛自行車,就成不了深圳人。當年自行車曾是深圳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就連深南大道這樣的主幹道也具備完整的自行車道。2004年,深圳取消獨立自行車道,在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將道路資源讓位給了機動車。只是,近兩年來,隨著共享單車迅猛發展,深圳市交通方式發生結構性改變,市民自行車出行的大量增加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不完善、停放空間緊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交通的本質,不是為了解決「車」的出行問題,而是為了解決「人」的出行問題,所以,城市交通公共資源分配,本應遵循市民交通出行結構比例。但遺憾的是,多年來我國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以優先保障機動車路權為主,不重視行人路權、基本上沒有考慮非機動車路權。現有非機動車道多是原人行道擠壓改造而來,造成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均十分狹窄,狹窄空間內非機動車與行人混合通行,本身就存在交通衝突,交通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以深圳市為例,截至2018年6月10日,深圳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機動車保有量331萬輛,其中小汽車306萬輛。假設306萬輛小汽車每天出行,解決500萬人出行需求,也只佔深圳人口總量25%左右,意味著75%左右深圳市民交通出行,仍然需要通過綠色出行方式來解決。相比之下,城市道路資源分配比例,與市民出行結構嚴重不協調:目前深圳小汽車佔全市道路資源比例超過50%,公交專用道佔8%。自行車道僅佔6%,且大部分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混合使用。隨著綠色出行理念不斷深入,以及共享單車、外賣、快遞業的快速發展,現有的道路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非機動車交通方式需求。這也是城市涉自行車道路交通事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市政府有一支務實高效的交通運輸規劃管理隊伍。2018年深圳兩會期間,有深圳市政協委員呼籲「讓自行車道回歸,給自行車更多空間,讓綠色出行落到實處」,深圳市政府辦公廳書面回函,明確將其採納為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民生實事之一。深圳市交通委馬上牽頭並會同各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為緩解市民自行車交通出行需求與設施供應間的矛盾,提升市民生活和出行品質,大力重構連續成網、便捷接駁、環境友好的自行車交通網絡。

深圳市要求,全市新建及改擴建道路必須100%設置自行車道,自行車道原則上避免與人行道共板設置。計劃至2020年全市新建及改擴建自行車道不少於1006公裡。按照「應設盡設」原則,完善路側帶自行車停放區設置,逐步增加停放區設置密度,在城市重要商業區域、公共運輸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遊景區等場所周邊道路路側帶劃定停放區,2018年計劃完成不少於8000處。推動自行車智能停放設施建設,結合政府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監管平臺實現精細化車輛投放、預警調度、故障車或殭屍車等車輛停放管理。試點自行車立體停車設施建設,著手研究在公共運輸站點、交通樞紐、公園景區等騎行流量大的場所,探索採用地上自行車停車樓、地下自行車庫等多元立體停車設施建設,解決自行車過度集中停放問題。深圳交警堅持政府、企業、社會共管共治發展思路,由深圳交警聯合各共享平臺運營商,組建並創設了全國交警系統中首個「共享交通聯合調度指揮中心」,通過政企合作、協同共治,逐步規範相關行業內部車輛管理,提昇平臺運營服務水平,引導共享交通駕駛人文明出行,安全駕駛。

獨立自行車道回歸,給自行車更多空間,將綠色出行落到實處,核心要解決的,是城市公共資源分配問題,包括道路資源分配和車輛停放資源分配。目前,城市道路資源分配比例尚有數據可算,車輛停放空間資源分配比例基本無從知曉。應該在城市建設規劃審批階段,就像標準配建小汽車停車位一樣,配置自行車停車位。加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像重視小汽車停放一樣重視自行車停放問題,是建設綠色出行友好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共享單車問題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自行車騎行的時候是如何獲得平衡的呢?要如何解釋自行車的平衡原理?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在直線行駛時,當你發現自行車有想左傾倒的趨勢時,你會自動向左轉動車把,這時車瞬間向左做圓周運動(曲率半徑很大,不易察覺),此時車體由於慣性會向右擺。而後車體重心投影又落回兩輪接地點的連線之上,這次平衡算是基本恢復了。再說說無人狀態下自行車自動平衡的原理。
  • 空氣自行車,空氣動力自行車
    Felt擁有很長的生產低風阻的鐵三車和TT車的歷史,他們意識到並不是每個周末騎士都能駕馭一個速度機器,Felt工程師也理解並不是一輛公路車加上一個空氣動力車把就能轉變成計時賽車或鐵三車。提升空氣動力學性能最簡單的五個方面:1、使用空氣動力學車把:可以降低騎行時軀幹的高度,同時前臂和手肘靠攏,降低正面投影面積,使身體更具流線型。
  • 自行車,恰到好處的「智能」
    這是個好話題,也正好可以引出我們對於「智能」的定義與界定,而不是一哄而上的大躍進式的狂熱。「智能」,英文作intelligence& ability,簡單地說即是「智慧+能力」,智=從感知、記憶到思維的過程,能=將思維的過程與結果通過語言或行為表達出來,二者結合,就是我們理想中的「智能」了。
  • 騎自行車太費力?給自行車裝風帆,藉助風力騎自行車省力了不少
    平常的時候騎自行車太費力,於是有老外就想在自行車上 裝一個帆,利用風力來為自行車的前進提供動力,於是 CycleWing自行車就產生了。CycleWing是由兩位軟體和 機械的工程師共同研究開發,但是這個自行車並不能在擁 擠的街道當中使用。
  • 2015 ,自行車2.0元年
    根本就是偽命題自行車需要智能,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它能解決騎行者許多實際的問題。我從沒有回應過這個一度很火的話題,因為我覺得過多的爭論毫無意義。碼錶數據無法同步到手機、無法分享;手機GPS數據不準確,續航能力差,發熱量高;自行車盜竊現象嚴重等等,這些都是許多騎友能切身體會的問題,BiCi解決了這些問題,你能說這是偽需求嗎?
  • 用樂高自行車實驗來解釋自行車的腳輪效應和陀螺效應
    經過150年的演化,自行車絕對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它甚至發展出美學意義,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但是令人詫異的是,時至今日,科學家們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文章用事實證實了陀螺效應對於自行車行駛的穩定性不是主要的。駿斯的辦法是,在普通自行車前輪邊上,再增加一個平行的輪子,這個輪子通過傳動與前輪旋轉方向相反,旋轉速度相同,這樣從整體上說就抵消了前輪的陀螺效應。儘管這樣,這輛自行車,仍然能夠行駛自如沒有任何困難。
  • 一根銅鋁線10分鐘編自行車 王健銅絲編"自行車王國"
    原標題:銅絲編出「自行車王國」  王健和他的「自行車王國」。  一根再普通不過的鍍銅鋁線,他僅用10分鐘就能編製成一輛造型奇特、構思巧妙的自行車。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已創作出包括自行車、摩託車、電線人、衝鋒鎗、人物造型等十幾類幾萬個品種的銅線編織工藝品。
  • 自行車被盜案須100%受理
    晨報訊 (記者 夏晶通訊員公宣)即日起,對群眾自行車被盜的報警,公安接警單位必須100%受理和登記,並向報案群眾出具受理憑證。昨日,省公安廳再次強調加大打擊盜竊自行車的力度,對提供偷車線索者,最高獎5000元。
  • 全球最貴自行車,十大全球最貴的自行車排行榜
    每輛自行車價格為6.7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7萬元)。據報導每一輛自行車都是工廠工人用純手工打造,自行車手柄選用高檔皮革,通過人工縫製而成,棕色車座也是精心製作,讓顧客有種懷舊的感覺。此外生產公司的名稱被雕刻在自行車橫槓上,自行車的型號標識利用金葉嵌入一塊皮革上,粘貼在自行車的前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黃金自行車全景圖。
  • 碳纖維自行車要多少錢 碳纖維自行車的缺點與用途
    碳纖維自行車(Carbon Bike)主要是中高檔的競賽用自行車,價格比較敖貴,一般在3W左右,作為新興材料,碳纖維主要應用於車架(碳架)、前叉
  • 電動自行車速度與裡程表的設計
    從保護環境和經濟條件許可等因素綜合來看,電動自行車目前乃至今後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速度表和裡程表都是機械的,看起來不夠直觀與方便。如果能用LED直接顯示出來裡程數或速度值,就可節省用戶的時間及精力處理自行車行進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 自行車不會倒?這個問題困惑了科學家兩百年!至今無解!
    結構如此簡單的這樣一種交通工具,騎行過程中為什麼不會倒呢?關於它的穩定性原理,時至今日尚不得而知!不僅如此,當人們在平地上把一輛自行車推行到一定速度後撒手,自行車也會無控制地穩定前行一段,即使中途擾動一下,它也能夠恢復穩定。
  • 騎自行車為什麼不倒?困擾了200年的問題至今無解
    本版統籌/梁力□陸成寬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恐怕要數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了,自行車騎得雖爽,但是研究自行車的科學家們卻有些「不爽」。因為這麼一個結構簡單的交通工具,時至今日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
  • 回憶童年,學自行車的經歷,痛苦並快樂著,自行車都有哪些結構
    在童年時代,自行車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使用簡單、造型優美的交通工具。自行車最棒的地方莫過於它的高效。騎自行車比走路或跑步不但快得多,也更節省體力,騎車下坡時感覺會更明顯。自行車另一個設計簡潔之處,對自行於那些對機器和機械感興趣的人來說就是,自行車的每一個工作部件都完法全展現在我們面前。
  • 中國自行車品牌大全世界十大自行車品牌排行榜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曾經衣食無憂的人們卻日益被自身的健康問題所困擾。由於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量,高膽固醇的攝入和長期缺乏合理的健身運動以及無規律生活方式,帶來了諸多負面的不健康安全隱患。
  • 二手自行車市場亟需規範
    自行車仍是大多數市民上班或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對於自行車失竊,「騎車族」再熟悉不過了,而最終,這些丟失的車子大都流向了二手自行車市場。近日,記者從買車到賣車,對省城的二手自行車市場進行了暗訪。  自始至終,店老闆始終未向記者問起車子有沒有發票的問題。附近一個攤點麻利地以35元的價錢就從一小夥那裡收到了一輛半成新的車子,店主也沒向小夥子索要車子的發票等票據。  利潤豐厚催生二手市場  花35元錢買進的車子經過刷洗、噴漆後便煥然一新,十幾分鐘後店主剛剛收進的自行車便排在了擺賣的自行車裡面。記者上前問了一下價錢:80塊錢,還能商量!
  • 自行車為什麼採用鏈傳動?看似平常簡單,卻有很多道理
    自行車為什麼採用鏈傳動? 生活中看似平常簡單的東西,仔細分析還是有很多道理的。 就像自行車,(關鍵時候掉鏈子)大家都有遇到過自行車鏈條脫落窘境吧,那麼為什麼自行車要使用鏈條作為傳動方式?難道不好像汽車那樣,使用軸傳動嗎?或者使用同步帶傳動?
  • 選購電動自行車認準CCC認證標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春林 通訊員胡志慧)9月是全國「質量月」,廣東是電動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省,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行情況如何,消費者該如何選購?9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湯武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節目,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應。
  • 舊夢新願自行車
    緘默不語的自行車,見證了幾乎每個中國家庭的酸甜苦辣,每個人成長的憂愁和喜悅。與四個輪子的汽車比,兩個輪子的自行車曾是中國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員。    1951年9月29日,一輛自行車從北京某產院接回了一個男嬰。父親推著自行車,後座上母親懷抱中的嬰兒被取名為王文瀾。長大後,他成為中國著名的攝影記者,用鏡頭記錄了30年間這個自行車王國的人文景象。
  • 騎起來的自行車為什麼不會倒?
    這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自行車不倒之謎。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從來不會倒。,在操作者與各種力的作用下,才能夠呈現出這種獨特的狀態,看似簡單的動作以及自行車各個部件之間的配合,其實需要眾多理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