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夢新願自行車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工作會議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明確表示,對於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車道的做法,他深感痛心。他強調說,今後任何城市新建的所有道路(高速環線除外),都應當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以保障老百姓利益。

    手捧白玫瑰的新娘,站在綁在自行車後座的小板凳上,「咯咯」地笑個不停,車把上懸掛著一對手捧帶有「Love」字樣紅心的小熊。新郎歡快地蹬著腳踏板,在30多位學弟學妹的陪伴下,一路歡聲笑語,騎向舉辦婚宴的酒店。

    沒有鋪張的豪華花車隊,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生江泱,用普通自行車,迎娶了自己的嫁娘範曉平。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結婚,一輩子也不會覺得遺憾。」範曉平說。

    江泱則表示,「這種婚禮方式很浪漫。」

    這對新人的故事,今年春天,出現在北京大小媒體上。有關報導所蘊涵的寓意,遠遠超過了自行車上婚誓。它似乎意味著,人們開始反思瘋狂的汽車崇拜,回望漸漸遠去了的自行車王國的甜美景象。

    青春在兩個輪子上飛轉

    「如果說美國人是在汽車後座上長大的,那麼,我們這代中國人就是在自行車後座上長大的,一點兒也不誇張。」北京某影視公司會計師申重說。

    緘默不語的自行車,見證了幾乎每個中國家庭的酸甜苦辣,每個人成長的憂愁和喜悅。與四個輪子的汽車比,兩個輪子的自行車曾是中國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員。

    1951年9月29日,一輛自行車從北京某產院接回了一個男嬰。父親推著自行車,後座上母親懷抱中的嬰兒被取名為王文瀾。長大後,他成為中國著名的攝影記者,用鏡頭記錄了30年間這個自行車王國的人文景象。

    「聽我父親說,接我的那輛自行車是從典當鋪買來的外國貨。1961年,父親終於買了一輛國產加重28型的『鳳凰』自行車,可能考慮到4個孩子都是男孩,加重車抗磨。」王文瀾說。

    這輛「鳳凰」沒有辜負王家的期望。「家裡誰有事誰用。買糧食用它,上學用它,接送幼兒園的弟弟用它,看病用它,當然,約會談戀愛也用它。直到1968年底,我們兄弟4個都長大了,自行車還好好的,就送給了河北老家的親戚,繼續發揮作用,成了他們的生產工具。勞苦功高啊!」這位《中國日報》的攝影記者,幾乎是滿懷深情地回憶著那輛「鳳凰」自行車。在感情上,自行車是他最親密的夥伴。這個夥伴曾和他「行影不離,跟相機一樣」。

    那時,青春就是在兩個輪子上飛轉。王文瀾經常夥同院子裡的一群男女少年,騎著「鳳凰」,到長城或十三陵瘋玩。「騎車下坡時,那陣勢,活像今天的環法自行車賽。現在每次想起來,都還很興奮。」他笑著說。

    後來,自行車又陪伴著王文瀾,在北京的各個胡同穿行。「它是胡同生活重要的組成細胞。磨刀、買豆腐的騎著自行車,談情說愛、走親訪友的也騎自行車。」這時的王文瀾,既是自行車文化的記錄者,又是參與者。

    然而個人擁有一輛自行車並非易事,幾乎跟現在買房差不多。買房還可以貸款,買自行車卻只能靠省吃儉用。光有錢還不行,還必須有工業券、自行車票。申重回憶,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自行車票一般都是單位發的,100多個人才能分到一張,非常搶手。」

    今年52歲的申重對自己當年買自行車的景象記憶猶新。「1973年我買了第一輛自行車。因為沒有自行車票,只好託關係,才買到一輛二手車,花了100多元錢。為這輛自行車,我攢了好幾個月。」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中國人均月工資才30元。

    為了讓這輛二手車安全、好使,申重的父親把工廠師傅請到家,給車閘點油,換零件。為此,「我爸還給人家做飯,還做了只有過年過節才捨得吃的豬肉。那天大家都特別高興。」提起已去世8年的父親當初為滿足自己對自行車的願望所做的一切,她臉上露出了感激而幸福的微笑。

    「那時候的日子相當苦,幸福就顯得特別寶貴和甜蜜。不像現在,買輛汽車也不會有那種感覺了。」申重說。

    自行車如此緊俏,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視為社會地位的象徵。上世紀70年代,「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以及收音機,是很多女子向男方提出的結婚條件,就像現在女方要求未來的夫婿要有車有房一樣。

    由此,自行車承載過許多歡喜冤家的浪漫史。成都大學退休教師劉玉玲和她的丈夫,正是在自行車上完成了他們長達5年的漫長婚約。

    「那時候,我們兩人的住處離得很遠,見面不容易。他有自行車,幾乎每天傍晚,都會從城東騎車到城西來找我。但他不進我家,而是在陽臺下,倚著自行車,用口琴吹蘇聯的情歌『春天裡的花園美麗』。這是我們的約會暗號。一聽到口琴聲,我就立刻衝出去,跳上他自行車後座,他就飛一般地騎到公園去。」59歲的劉玉玲回憶道。

    後來,她的訂婚禮物是一輛紅色的女式自行車。

    西方來的「洋馬」

    王文瀾家的自行車從「洋貨」變成「國貨」,大約可算作自行車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縮影。

    「蹬踏而行,轉動如飛」的自行車,最早是作為西人進貢的禮物,在同治年間進入大清皇室,因而被國人呼為「洋馬」。據說,為迎接這匹歐洲來的「洋馬」,同治帝竟令人把紫禁城的門檻砍掉,以保證自己能一路蹬踏通暢。

    在宮廷之外,權力者對自行車的極大興趣,就表現得更為張揚。有報導說,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街頭邂逅一位騎著高輪自行車的女子,甚感新奇,居然邀她到酒店暢談。

    而在遠離帝都的廣袤鄉間民坊,「洋馬」的景象由那些外出經商的人們口頭傳誦著。販夫走卒、鄉姑村婦未見識自行車真面目時,就已開始憧憬「洋馬」預示著的美好生活。

    此時的中國並未發展出自己的自行車製造業。城市街頭全是地道的「洋馬」——英國「三槍」、德國「藍牌」、法國變速賽車「飛燕」、日本「菊花」和「鐵錨」等。「洋馬」之風行,連李蓮英的一個所謂孫子都在北京城開了車行。由於他身材矮小,還從荷蘭進口了一批特製的「錘手」牌名車。

    1930年前後,中國商人在日本技師幫助下,採用進口部件,「攢」出了兩款最早的國產自行車——「紅馬」和「白馬」。

    國人蹬踏純粹國產的「飛鴿」、「永久」、「鳳凰」而行的宏大場面,要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出現。1950年7月5日,第一輛國產自行車「飛鴿」在天津「孵出」。緊接著,「永久」在上海誕生,「鳳凰」也從上海飛出。

    由此開始,自行車作為新中國第一個普及型的工業品,深刻而久遠地影響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消失的「流動長城」

    曾經,三種節奏和速度——行人、自行車、汽車——和諧共處,是當年中國各大城市的性格,優雅、溫和而安靜。

    王文瀾注意到,「十字街頭,綠燈一亮,自行車大軍有秩序地湧動起來,看上去像流動的長城,氣勢浩大,卻很平和,暗合了那時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有外國記者更是從靈活平靜的自行車洪流中,窺視出中國社會的道德秩序。西班牙《先鋒報》稱:中國真正的寶藏不是領先世界他國的外匯儲備,而是健康的道德秩序。

    然而,秩序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破壞了。破壞來得悄無聲息,沒有預兆。

    「那推著自行車上班下班,約會、親熱、登記、吵架、打架、離異的流動長城,展現社會平等、人情世故的流動長城,忽然間就不知了去向。」王文瀾有些哀傷地說。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2000年城鎮每百戶家庭平均擁有自行車162.7輛,到2005年,下滑至120輛。

    「這是經濟發展決定的。在情感上,雖然我們不願意和自行車告別,但人們已經找到更好的代步工具。」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王鳳和這樣說時,顯出一臉無奈。

    北京市2004年公布的數字表明,北京私家車擁有量已接近130萬輛。按北京常住人口計算,每100人保有9輛私人汽車;按戶籍人口計算,則每100人保有11輛。

    城市擴張使人們的活動半徑拉長,「城中工作城外歇」,成為不少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學的學生小蔡一家,住京城西五環外,3年前買了一輛奧拓汽車。「車對我們來說就是代步工具。我和父母都有駕照,這樣汽車就被充分利用起來了。自從買了汽車,我們家沒人再騎自行車了。」

    無庸諱言,四個輪子已取代兩個輪子,成為經濟實力的標誌。自行車的地位,隨之大逆轉。除了學生,騎車人似乎被烙上了「窮人」的印記。

    然而,「騎自行車和經濟地位,不能掛鈎。」正如王鳳和所言。

    對王文瀾來說,自行車更像是「一個失去的朋友,或親人。從前它是生活的依靠,現在是休閒的工具。流動長城的風景消失了,想起來令人眷念而心痛」。

    「自行車王國」的新呼喚

    對於建設部要求一些城市重新恢復過去幾年裡因給汽車讓道而廢除的自行車道,有外電評論稱,部長將不得不與那些市長們作一番鬥爭,因為在不斷擴大的城市中,轎車遠比自行車更能顯示出市長們的經濟成就和政治地位。

    然而自行車不僅是中國社會現實的存在,也是一筆現實的財富。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統計,中國大陸目前約有5億輛自行車。該協會理事長王鳳和稱,應該對自行車進行再認識。

    今年6月5日,北京市民自發舉行了「為首都多一天藍天,每月少開一天車」的活動。這天,20多萬北京車主承諾在當天不開車,利用公共運輸、騎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曾在北京工作多年,現為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的王巖認為,「儘管路上開車的人越來越多,但自行車在人們心中仍佔有特殊的地位。」他本人幾乎每天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只有周末才會開車去郊區玩。

    他堅信,總有一天,政府和市民,包括有車族,會重新發現自行車的好處。「事實上,」王巖說,「自行車具有很多汽車無法企及的優勢:益於健康、簡單易學、節省能源、經濟實惠、佔地面積小、絕對環保等等。」

    社會學家李楯認為,作為交通工具,自行車的淡出並不意味著消亡。隨著公眾環保意識增強,一些人會重新選擇無空氣汙染、無噪音汙染的自行車。當然,自行車作為一項運動的獨特魅力,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北京翠微大廈自行車銷售部銷售員楊山說,他平均每天能賣出10輛自行車,價格從200元到3000元不等。

    楊山一邊忙著組裝新到貨的車一邊解釋道:「大部分人都買最便宜的,因為自行車總丟。便宜的車,丟了不會太心疼,再買新的。」

    據他介紹,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車,除了「永久」、「鳳凰」這些老牌子外,「捷安特」等新品牌以及摺疊車、電瓶車等,也備受青睞。

    儘管中學生仍是主要消費群體,但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開車人也開始購買自行車。王曉慧便是其中一位。她買了一輛電瓶車,專門接送孩子上下學。

    她說:「以前都是開車接送,路上經常堵車,堵得人心煩。現在騎車比開車還要快。騎車10分鐘的路,如果遇上堵車,開車要開半小時。」

    在楊山的櫃檯,還有一些汽車主人購買摺疊自行車,平時放在後備廂,一旦堵車又趕上有急事,就近找個停車場,停車,然後騎上車就走。

    仍在堅持拍自行車風景的王文瀾,也在自家的越野車裡貯備了一輛摺疊自行車。「騎著自行車去拍照片,會更自由隨意,視野也會更寬闊,沒有遮攔。」他說。

    在國外汽車大舉進入中國的今天,王文瀾把鏡頭對準了歐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亞洲其他國家騎自行車的人。他感慨道:「儘管車的式樣不同,但自行車和人的關係卻基本一致,那就是,在一個家庭中,它是最被人隨心所欲支配的,同時也是最被人親近的。一個家庭無論有幾輛汽車,仍會保留自行車。在這一點上,自行車與人類相輔相成,不會消失。」

    (作者系新華社中國特稿社記者)

    

相關焦點

  • lpl轉會WE3.0非常受歡迎 悲傷舊夢被IG看好
    而在今年的兩個賽季中,以悲傷、舊夢為核心的WE3.0也是慢慢好了起來,兩個賽季都是打進季後賽,雖然沒能進入世界賽,但明顯WE慢慢培養出來的新人開始成為頂梁柱了因此IG同時對於WE的AD選手舊夢也有興趣,如果悲傷和舊夢都離開的話,那麼下賽季WE可能又要著手培養4.0的班底了。
  • 舊夢憶江南
    【舊夢憶江南】作者:清夢星河那一世的江南盡有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之意,人人都在說著江南的好,而我只想在江南慢慢的靜靜的老去,置身於江南的水邊,恍若一眼便是一世,小生前世總為圖得功名傳世,卻不知錯過了多少世俗外的淨幽之美。
  • 5部經典民國文,《舊夢1937》海棠花開了,我又開始想你了
    今天為大家推薦5部經典民國文,《舊夢1937》海棠花開了,我又開始想你了。1.《舊夢1937》 沈魚藻書評:結局HE、久別重逢、民國題材。同時還要向大家強推作者「舊夢系列」的另一部民國小說《舊夢1913》,雖然結局是BE,但是也很好看,前面我也寫過書評的。海棠花開了,我又開始想你了。2.《青山溼遍》 梅子黃時雨書評:結局HE、破鏡重圓、民國虐戀題材。
  • 空氣自行車,空氣動力自行車
    大家都知道空氣動力學,但你們知道什麼是空氣自行車嗎?空氣自行車採用了特殊的材料製作,比普通的自行車輕65%,但卻跟普通自行車一樣堅固。而且這輛空氣自行車是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集團製作,採用了全新的添加劑層製造技術列印而成。另外還有很多空氣動力自行車,將空氣動力學融合進自行車結構,使得自行車可以獲得更高的速度。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 騎自行車太費力?給自行車裝風帆,藉助風力騎自行車省力了不少
    平常的時候騎自行車太費力,於是有老外就想在自行車上 裝一個帆,利用風力來為自行車的前進提供動力,於是 CycleWing自行車就產生了。CycleWing是由兩位軟體和 機械的工程師共同研究開發,但是這個自行車並不能在擁 擠的街道當中使用。
  • 如何對待自行車不是簡單的自行車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深圳人戲稱:沒丟過幾輛自行車,就成不了深圳人。當年自行車曾是深圳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就連深南大道這樣的主幹道也具備完整的自行車道。2004年,深圳取消獨立自行車道,在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將道路資源讓位給了機動車。
  • 自行車的結構
    一、填空題1、自行車上有很多地方都應用了(輪軸)的原理。2、當騎著自行車想改變方向時,只要(扭動)車把,前叉就會帶動前輪(改變)方向。3、自行車是一種常用的(複雜機械)。5、自行車的轉向裝置是由(車把)、(前叉)、前軸、(前輪)等部分組成。二、簡答題1、自行車車把上為什麼要安裝車把套?
  • 中國自行車品牌大全世界十大自行車品牌排行榜
    自行車運動正在全世界不斷升溫,並且愈演愈熱,因為更多的人們都開始意識到,一輛好的運動自行車能夠帶來的,正是大家最渴望擁有的:快樂的心情,健康的身體。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騎自行車的好處?自行車運動是一種最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運動。騎自行車能減肥養生、改善體質、提高免疫、益壽延年已經得到全世界公認。
  • 全球最貴自行車,十大全球最貴的自行車排行榜
    ,一起來看看全球最貴自行車,十大全球最貴的自行車排行榜。每輛自行車價格為6.7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7萬元)。據報導每一輛自行車都是工廠工人用純手工打造,自行車手柄選用高檔皮革,通過人工縫製而成,棕色車座也是精心製作,讓顧客有種懷舊的感覺。此外生產公司的名稱被雕刻在自行車橫槓上,自行車的型號標識利用金葉嵌入一塊皮革上,粘貼在自行車的前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黃金自行車全景圖。
  • 碳纖維自行車要多少錢 碳纖維自行車的缺點與用途
    碳纖維自行車(Carbon Bike)主要是中高檔的競賽用自行車,價格比較敖貴,一般在3W左右,作為新興材料,碳纖維主要應用於車架(碳架)、前叉
  • 二手自行車黑市
    ,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自行車,黑市交易火爆。深圳晚報記者 餘俊傑 梁尹星/文 餘海洪/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會同中宣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的《「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其中表示,將開展公務自行車試點。深圳也正研究出臺公共自行車發展政策,推進「軌道交通+自行車」出行模式,並新增150公裡以上的自行車專用道。
  • VanMoof 自行車專賣店
    荷蘭自行車品牌VanMoof的使命是將荷蘭移動性思維引入世界其他地區,並在此過程中儘可能多地吸引自行車上的城市居民。
  • 霸王龍自行車 土豪研製出恐龍自行車售價2000美元
    霸王龍自行車 土豪研製出恐龍自行車售價2000美元時間:2015-07-12 20:47   來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霸王龍自行車:逆天了!土豪的新玩具 霸王龍自行車來源:新浪科技 日前,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則關於男子騎馬上班的消息,該男子表示,交通擁堵的情況讓他萌生了這一想法,但是,跟騎恐龍出行相比,騎馬簡直弱爆了有木 有。而說到恐龍,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好萊塢     原標題:霸王龍自行車:逆天了!
  • 為什麼有些自行車能變速,未來的自行車又有哪些特點呢?
    你聽說過會變速的自行車嗎?下面小編來給你具體講一下自行車的未來的發展方向!自行車是一種非常便捷有用的短距離個人交通工具,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890年,荷蘭就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車道,被世界上公認為自行車王國。我國人口眾多,擁有1億輛以上的自行車,約佔世界自行車總量的1/4。
  • 野狼disco、蒸汽波與青年亞文化:舊夢難回的抵抗
    只有蒸汽波為我們保留了一個舊夢。逃離消費主義,逃離後工業時代,深陷在軟綿綿的沙發裡,在虛幻的往日浪漫中飄飄然。 2019年夏天,不管你關心不關心嘻哈和說唱,你都一定在各個平臺上看到過「左手畫條龍,右手畫彩虹」的《野狼DISCO》。
  • 自行車,恰到好處的「智能」
    隨著「智能」風潮的蔓延,誕生超過200年的自行車也不意外地成為「智能」進行時的成員之一,僅國內而言,百度、小米、BiCi等公司就正在研發或正在傳出研發智能自行車的消息。作為一名較為認真的騎行了十年的車友,又是持續關注新硬體動向的IT工作者,自行車的「智能」正好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 廣東、天津二家自行車公司召回21餘萬輛自行車
    廣東、天津二家自行車公司召回21餘萬輛自行車 2017-06-06 14:36:00來源:央廣網
  • 碳纖維自行車優缺點
    享受運動的快樂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樂騎隨著科技的發展及人們對健康意識的追求,自行車又開始興盛起來,目前市場上的碳纖維自行車很受大家歡迎
  • 2021中國自行車哪個品牌好十大碳纖維自行車品牌排行榜
    生命在於運動,自行車運動是全球公認的最佳健康運動,經常騎自行車能使身體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增強人體免疫力。很多人管不住嘴,邁不開腿,膘肥體胖,肥胖是導致很多疾病的根源。世界衛生組織長期研究表明騎自行車是最好的減肥方式。特別是年過40歲或有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家族病史者,更應該選擇多騎自行車,通過汗液,尿液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 中國高端牌子的自行車好輻輪王土撥鼠全球知名自行車品牌榜
    本網12月02日訊 騎自行車過程中人的體內會釋放內啡呔,可以使人產生減壓和鎮 靜作用,所以堅持騎自行車會讓你的心情和精神狀態都變好。騎自行車能幫助你調節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情緒,使容易急躁、衝動的弱點得到改善。騎自行車本身能幫助消耗多餘的脂肪,避免肥胖的發生還能減 肥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