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從1994年至2007年的14年間,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佘山觀測站的夜天光背景變亮了約20倍,從19星等變亮為15.8星等。現在距離佘山觀測站3公裡內,不僅有路燈、別墅區工地的照明燈,還有周圍星級賓館的泛光照明,由於光汙染的嚴重危害,上海天文臺佘山觀測站已不適宜觀測暗弱天體。上海天文臺的國內第二大、口徑為1.56米的光學望遠鏡,近年來很少能參與世界級的天文觀測項目。
考慮到光學波段觀測的需要,早在2001年,上海天文臺就開始在江浙地區尋覓新的觀測點。經過考察篩選,上海天文臺最終選擇在浙江安吉縣天荒坪江南天池建立了新的觀測站。新站位於天目山的餘脈,海拔900多米,設有兩個天文專業觀測室和一個科普觀測點。在這裡,工作人員使用望遠鏡甚至可能觀測到20星等。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光汙染,2009年年初,上海天文臺與浙江省有關單位聯合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江南天池建起了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上海天文臺與當地主管部門達成協議,永久性地保護該地區免遭光學汙染。
根據協議,江南天池景區已按照國際夜天光保護協會的標準進行了一年的改造,不但撤掉了朝天燈,還在賓館房間裡採用床頭燈、寫字檯燈等局部照明,並掛上了遮光窗簾,為天文觀測保留足夠的黑暗。
夜天光保護區的建成,使上海天文臺獲得了理想的科研觀測基地,他們將有效開展活動星系核光變監測、空間碎片搜索、近地小行星搜索等科研工作。(張然)
《中國科學報》 (2012-11-01 A3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