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中國首個城市夜天光保護區

2021-01-18 科學網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從1994年至2007年的14年間,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佘山觀測站的夜天光背景變亮了約20倍,從19星等變亮為15.8星等。現在距離佘山觀測站3公裡內,不僅有路燈、別墅區工地的照明燈,還有周圍星級賓館的泛光照明,由於光汙染的嚴重危害,上海天文臺佘山觀測站已不適宜觀測暗弱天體。上海天文臺的國內第二大、口徑為1.56米的光學望遠鏡,近年來很少能參與世界級的天文觀測項目。

 

考慮到光學波段觀測的需要,早在2001年,上海天文臺就開始在江浙地區尋覓新的觀測點。經過考察篩選,上海天文臺最終選擇在浙江安吉縣天荒坪江南天池建立了新的觀測站。新站位於天目山的餘脈,海拔900多米,設有兩個天文專業觀測室和一個科普觀測點。在這裡,工作人員使用望遠鏡甚至可能觀測到20星等。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光汙染,2009年年初,上海天文臺與浙江省有關單位聯合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江南天池建起了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上海天文臺與當地主管部門達成協議,永久性地保護該地區免遭光學汙染。

 

根據協議,江南天池景區已按照國際夜天光保護協會的標準進行了一年的改造,不但撤掉了朝天燈,還在賓館房間裡採用床頭燈、寫字檯燈等局部照明,並掛上了遮光窗簾,為天文觀測保留足夠的黑暗。

 

夜天光保護區的建成,使上海天文臺獲得了理想的科研觀測基地,他們將有效開展活動星系核光變監測、空間碎片搜索、近地小行星搜索等科研工作。(張然)

 

《中國科學報》 (2012-11-01 A3 深度)

相關焦點

  • 浙江安吉天荒坪 建成中國首個夜天光保護區(圖)
    江南天池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從美國引進大口徑專業天文望遠鏡在安吉天荒坪海拔900米處,有個江南天池景區,大過年的,這裡卻黑燈瞎火,工作人員晚上打手電筒,還得在前麵包上一層紅布。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與浙江省有關單位聯合,近日在此建立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設有兩個天文專業觀測室和一個科普觀測點。打手電筒包紅布就是為了消光。專家稱,此舉是在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留存一片有利於天文觀測的夜空」。夜天光保護是個世界性課題與生態保護一樣,夜天光保護同樣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 我國首個夜天光保護區將在浙江安吉建立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與浙江省有關單位近日籤訂協議,計劃在浙江省安吉天荒坪共同創建我國首個夜天光保護區,並建設兩個天文專業觀測室和一個科普觀測點,以作為常年觀測基地。
  • 僅需下班回家的時間,來夜天光保護區,看全國最美的星空
    天荒坪是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擁有完美視野,可以360度觀測星空。而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安吉天荒坪,成了我國首個「星星避難所」。 夜天光,是指太陽落入地平線下18°以後的無月晴夜,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夜空所呈現的暗弱瀰漫光輝。 區內的天文觀測站3公裡範圍內,所有燈具都要帶有不透明燈罩;安全照明燈配備感應開關,讓燈光最長開啟5分鐘後就關閉;工作人員晚上打手電筒,還得在前麵包上一層紅布……諸多限制,都是為了「調」暗夜空,點亮星星。
  • 江蘇首個!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為落實「人與生物圈計劃」和對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1993年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成立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截至2019年底,網絡成員已增至181家。12月13-17日,「第22屆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大會」在山東煙臺舉行,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被授予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成為江蘇省首個加入CBRN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 城市璀璨星空如何尋找?郊區相隔5公裡,天光亮度差3倍,上海交大學生...
    今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師生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尋找璀璨星空,並且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來分析城市夜空的光汙染情況。 實地觀測城市中心比郊區觀測點天光亮度高出25倍,郊區相隔五公裡,天光也相差3倍。
  • 杭州為城市照明立新規 為何提到「城市黑天空保護區」
    既規定了哪些地方需要安裝功能照明或景觀照明,也明確要守住「黑天空保護區」,避免光汙染。  近年來,杭州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特別是2016年以來,杭州市以峰會為契機,加快城市照明尤其是景觀照明建設,夜景照明已成為杭州的金名片,夜景旅遊蓬勃發展,廣大市民也從中受惠。
  • 全球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中國造」—新聞—科學網
    陸輕鈾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惡劣條件下的STM研製工作,在典型的狹小空間、強振動環境下,近期已研製成功20毫米孔徑連續流液氦恆溫器STM、國際首個乾式(無液氦)超導磁體STM等,均獲得高質量的原子分辨圖像。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日本星空保護區,是現實中的「夢境」
    從古至今,人類就沒有停止對星空探索的腳步,古代中國的更是認為星空之勢影響國運,歷朝歷代都有觀星之人。人們對絕美星空充滿著幻想與期待,而日本更是制定了「星空保護區」,以用於讓人們更好地觀察星空。日本的星空保護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在那裡又能夠看到怎樣的星空呢?
  • 珠海設首個珊瑚保護區 總面積超24平方公裡
    記者昨日(12日)由珠海市海洋漁業局獲悉,珠海首個珊瑚自然保護區——廟灣珊瑚市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獲市政府批准正式設立。  保護區位於在北尖島、廟灣島和灣洲—平洲島沿岸離岸500米以內的水域,總面積24.346平方公裡。據稱,這標誌著佳蓬列島海域的珊瑚及其生態環境將得到有效保護。
  • 觀星|浙江這十個地方最適合看星星,有你的家鄉嗎?
    夜間,也可以看到無汙染的美麗星空。觀星者如果想體驗山野風情的樂趣,也可選擇去農家住宿,包吃包住費用不貴。 2.安吉天荒坪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 ■安吉天荒坪天荒坪是江浙滬一帶的觀星勝地。不過開車上山有點麻煩,除非你開的是性能不錯的越野車。人均幾百塊就能在上西村玩得開心吃得爽了,村子裡有農家樂。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座橋,讓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在這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望夢歸處,我們願盡全力點亮一盞燈,為天南海北、世界各地關心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人們送去微光。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新聞—科學網
    這是全國首個將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被任命為首任院長。 段樹民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加強腦科學和腦醫學人才培養有其迫切性。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
  • 美國國務卿克裡首訪南極洲,將前往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羅斯海
    美國國務卿克裡首訪南極洲,將前往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羅斯海 澎湃新聞記者 沈靚 2016-11-10 21:25 來源: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首個螢光蛙類
  • 科學家發現首個真菌多組分DNA病毒—新聞—科學網
    4月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首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FgGMTV1,這種病毒的寄主是小麥赤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發現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研究員郭立華團隊,利用克隆載體成功構建了該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此前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