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號,一部叫做《燃點》的紀錄片即將上映。這部片子記錄了14位創業者、投資人的創業故事,以及他們眼裡的創投江湖。
14位主角來自各個行業,隨便說出一個名字來各位應該都知道,例如在2018年頻繁見諸報端的羅永浩和戴威、活躍在大屏幕和小視頻上的馬薇薇和Papi醬、創業者背後的「守護天使」徐小平和張穎。當然了,這份名單裡有幾個爭議巨大的人物,電影還沒上映就已經瀕臨倒閉或陷入窘境。甚至電影本身也一波三折——一開始說拍攝周期為120天,後來預計2018年10月上映,最終定檔在今年1月,記錄的期限也變為了14個月。
14個月彈指一揮間,要知道,這差不多就是一家中國創業公司的平均壽命。
這部影片的Slogan是「生活很難,但堅持很燃」。據說導演關琇做這部影片的初衷是「想知道何為創業,何為真正的創業成功」,但最後得出的結論卻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情懷是真切的,但現實也能很殘酷。外光錐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就是影片可能沒有告訴你的故事。
「想過自殺」的羅永浩
時光回到2012年,那時人們對老羅的印象還是個愛在網上跟人打嘴仗的胖子。4月的某一天,他突然在微博上宣布要做智慧型手機。彼時,大多數人對老羅的決定都是一笑了之,想著這個愛出風頭的胖子又出來滿嘴跑火車了。
直到2014年5月,第一代錘子手機Smartisan T1下線;2015年Smartisan T1 和 Apple Watch 並列獲得 iF 國際設計獎金獎,也是中國大陸手機首次獲得這項殊榮。這會兒,人們才回過神來,覺得這個滿嘴情懷、理想的科技門外漢或許真能成事兒。老羅也順水推舟給自己貼上了工匠、完美主義的標籤。
可惜,屬於錘子的高光時刻似乎註定是短暫的。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錘子科技都深陷銷量低迷、資金鍊緊張、高管出走、公司被賣的傳言之中。也有用戶詬病其M1手機攝像頭花拍照「朦朧美」、騎共享單車掃不出二維碼、維修找不到客服等問題。
幸運的是,雖然自成立以來錘子總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危機的邊緣老羅似乎總能拉到投資、逢兇化吉。就這樣老羅帶著錘子跌跌撞撞走到了2018。
這一年對老羅似乎格外的不友好,除了子彈簡訊和新品發布的短暫喜悅外,其餘時間的羅永浩都是難過的。
8月10日,錘子投資的子彈簡訊上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當月最火的社交App,佔據各大下載榜單第一。甚至有人看好,「子彈要顛覆微信」。可惜好景不長,9月開始子彈下載量出現斷崖式下跌。10月9日,子彈簡訊被移出蘋果商城,從巔峰到下架僅用了51天,成為2018又一款月拋型App。11月6日,錘子發布了一款手機和三款智能家居產品,被部分業內人士看作是分散研發精力、增加負擔得不償失的策略。不久後錘子科技官網即顯示,新發布的加溼器、多款手機、配件等產品處於缺貨狀態,無法下單。
臨近年末,錘子科技又相繼被曝出大規模裁員、發不出工資、拖欠供應商資金等消息。雖然羅永浩隨後在微博進行了闢謠,但不可否認的是,此刻的錘子科技已是風雨飄搖。
因為資金問題,錘子科技和羅永浩近期陷入不少債務和司法糾紛。根據天眼查最新消息,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近日凍結了羅永浩在成都錘子科技集團的股權,涉及金額1億元。凍結日期自2019年1月3日至2021年1月2日。
電影的預告片裡,羅永浩說自己因為「隨時發不出工資、隨時倒閉、隨時被債主圍樓,那個時候是想過自殺的」。創業艱難,對於英語教師老羅而言,2012年選擇做手機可能就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孤家寡人」戴威
《燃點》這部影片開機宣傳時,正是戴威和ofo小黃車如日中天的時候。2017年7月,ofo拿到了阿里巴巴、弘毅投資、中信產業基金領投的E輪7億美元,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一時風頭無兩。
90後北大畢業生戴威,從白手起家到擁有一家估值過百億人民幣的公司,只花了3年時間,這個速度超過了他的絕大多數前輩。共享單車在矽谷被反覆提及和研究,風投機構認為這是真正源自中國的新模式,是矽谷公司應該學習的中國創新,這裡面有戴威和ofo的一份功勞。
但彼時的ofo已經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上坡」還是「下坡」、是生是死或許就在一念之間。一年多以後,結果已經昭然若揭。
近期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離場」的故事讓很多人又想起了戴威和ofo。事實上,在ofo的發展歷程中,創始團隊有很多機會可以將公司賣出去,但這顯然並不符合戴威的預期,他希望把這項事業做大做強。直到去年下半年ofo陷入水深火熱之時,仍有知情人士告訴光妹,戴威覺得投資方給出的價格太低,不願意出售ofo。此後該公司的身價卻從45億美元跌至10億美元。
眾所周知,2016年當滴滴通過C輪融資首次進入ofo後,雙方圍繞控制權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最終以滴滴入股摩拜告終。相似的情況此前就已經上演過,只是主角換成了騰訊。據稱,當年騰訊有意參與ofo的B輪投資,但戴威過於自信地認為ofo的校園模式基本跑通,希望騰訊等到C輪再進入。結果在ofo拿到經緯領投的B輪融資一個月後,騰訊轉而參投了摩拜。還有一位參與了ofo早期投資的資深投資人,如今談起該公司也是嘆氣搖頭、諱莫如深。這個時候的戴威和ofo,算不算「孤家寡人」呢。
說到底,戴威用情懷帶領ofo「上坡」到了一個蔚為可觀的高度,又「下坡」回到了原點。他有自己面對乃至對抗這個世界的一套邏輯,以不向資本屈服的獨立姿態,收割了很多人的同情,但商業世界並不會因此改變運行準則。九死一生是創業的常態,只把濃鬱的悲情掏出來,缺少擔當。
2018年12月,ofo創始人戴威收到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限制消費令。
天眼查顯示,ofo運營公司東峽大通自2018年12月27日起至2019年1月4日新增7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分別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從11.2萬元至2135.14萬元不等,共計約3342.31萬元。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東峽大通被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可愛又狡黠的角色:投資人
《燃點》裡有14個主角,其中12個是創業者,還有2個是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和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不得不說,關琇導演的選擇很成功。
普羅大眾認識徐小平是因為一部《中國合伙人》,但事實上早在2011年他就已經和另一位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王強一起成立了真格基金,轉行做起了職業投資人。
公眾視野裡的徐小平有著非常鮮明的標籤:熱血,可愛,真誠,笑容滿面,憨態可掬。在知乎上,徐小平的認證帳號一共回答過34個問題,其中關於人生選擇的問題有9個,關於教育的問題有6個,創業相關的問題有3個,投資相關的問題有6個,與真格基金業務有關的問題只有3個。面對創業者和年輕人,他似乎更像一個人生導師,最常講的是夢想而非收益。
雖然眼睛經常笑得眯成一條縫,但仍然不免透出調皮和狡黠之光,這是徐小平的另一面。要為出資人爭取利益最大化,要對創業項目進行精挑細選,這是作為職業投資人的徐小平必須完成的使命。好在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投資者——頂多是一個有「情懷」,而非「感情用事」的投資者。
相比之下,張穎的形象要「兇猛」得多。這兩天朋友圈裡一篇名為《經緯張穎:永不妥協,兇悍執行》的文章廣為流傳,文章也集中體現了張穎對於創業者的態度。
例如,作為投資機構,對創始人真正的好是什麼?張穎是這麼回答的:「第一,簡單、直接、真實、不拐彎。我覺得,對別人最大的尊重就是真實,告訴他們你心裡真實的想法和建議。如果我說出來的讓他們非常討厭,我也能理解,但是我也要說。因為當他們有了與更多機構的交流和比較,一定會慢慢意識到我這裡,才是真正對人好。第二,不折騰、陪伴、有強大的保護欲。要不然就不折騰,要折騰就回擊到底。」
在這個時代,有投資人在朋友圈直接將創業者稱為自己的「衣食父母」,也有創業者對光妹形容和投資人之間的關係是「亦師亦友」。中國創新速度的背後,是資本前所未有的推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