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撥慢''生命時鐘『』

2020-11-29 沙是渴死的水o

古往今來,懷揣著「長生不老」夢想的人不乏少數,歷史上就有不少王侯將相尋找益壽「仙丹」的傳說。你一定會覺得這些人相當愚昧,世界上怎麼可能存在這樣的

仙丹呢?其實不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對這個橫巨於人類社會文明史的千古夢想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古人們不老的痴夢究竟能否實現?人類真的能夠創造這個重大的生命奇蹟嗎?

導致生命衰竭的「死亡激素」

「人生自古誰無死」,這一千古名句大家一定耳熟能詳,然而死亡究竟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面對這個問題,恐怕大多數人們都只能泛泛而談,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其實不只是普通人,科學家對此也一直未下定論。目前,動物學家通過對章魚的研究,發現了「死亡之腺」的存在,他們猜測,這就是導致章魚死亡的直接兇手。

你一定好奇世界上存在這麼多種動物,為什麼單單選擇章魚作為調查對象呢?

原來雌性章魚的死亡之路非常離奇。雖然它們平時兇殘成性,除了食殺其他魚類外,還經常與同類廝殺,但是從排卵的第6天開始,雌性章魚就一反常態,變得極為溫順,開始絕食,全心全意地孵化魚卵。經過40多天的孵化,這條雌性章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與人類不同,章魚是沒有思想的,因此它不會因為知道自己將要做母親了就變得溫順起來。因此專家們覺得,肯定有某種生理的變化「導演」了雌性章魚在排卵後的死亡之旅,而這或許與人類的死亡也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因此,動物學家對章魚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通過對章魚媽媽進行的大量解剖實驗,科學家終於發現,雌性章魚死亡的奧秘就在它們眼窩後面的一對腺體上。在它們排卵之後,這對腺體就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導致章魚絕食,最後慢慢死亡。生物學家將這對神秘的腺體稱為「死亡之腺」,而它所分泌的奪命的化學物質則被稱為「死亡激素」。

由此,科學家們也猜想:人類是不是也有類似雌性章魚的這種「死亡之腺」呢?

科學家最初的猜想是正確的,這種「死亡之腺」在人體裡也同樣存在。只是人類的「死亡之腺」是長在人腦之中,而不是像章魚一樣長在眼窩後。

那麼,人類的「死亡之腺」又是什麼呢?它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腦垂體。它雖然只有5克重,不如一粒蠶豆大,卻較章魚的腺體更為複雜。因為它不僅僅分泌「死亡激素」,還同時促進「生命激素」的產生。

這裡講到的「生命激素」就是甲狀腺素。科學家們經研究證實,如果缺少甲狀腺素,人就會感到渾身乏力,不想吃東西,症狀和生產後的雌性章魚一模一樣;而一旦停止分泌甲狀腺素,人體很快就會衰竭而亡。

nao'chui't

正如上文所說,雖然腦垂體是促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的重要腺體,但它同時也是人類的「死亡之腺」。腦垂體會定期釋放一定的「死亡激素」,抑制甲狀腺素的分泌;在人體年老時,這種「死亡激素」的分泌量大大增加,從而使人走向死亡。

科學家曾用年老體衰的大鼠做了對比試驗。他們先把它的腦垂體切除掉,同時對其移植人工甲狀腺素,奇蹟出現了:老年大鼠的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系統竟然恢復了青春。

科學家由此推斷,腦垂體所分泌的「死亡激素」,確實能阻礙甲狀腺素的分泌,從而成為促使人類死亡的隱形殺手。

怎樣撥慢「生命時鐘」

找到了死亡的根本,人類延長壽命就有了希望。但是問題出現了,把年老者的腦垂體切除掉,雖然可以杜絕「死亡激素」的產生,但同時也斷絕了人類必需的其他各種激素,這並不是行之有效的益壽方法。

雖然通過控制「死亡之腺」來抑制人類死亡的方法碰到了阻礙,但是一些生物學家從基因入手來抑制人類死亡的研究卻大有進展。

科學家們在尋找導致細胞死亡的基因的研究中,發現了「端粒」的存在。它就像頂高帽一樣,置於染色體的頂端,本身並沒有任何密碼功能。在新細胞中,「端粒」較長;隨著細胞的分裂,其長度就逐漸縮短。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了,這時候細胞也就到了生命的終點。

目前,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細胞的分裂極限為100次,細胞每分裂一次,人類的生命就如時鐘般向前走一格。因此,「端粒」被科學家們視為「生命時鐘」。

然而,在精子和癌細胞內的染色體「端粒」則是個例外,它們都可以長時間不被縮短。這也是癌細胞生命力異常旺盛的重要原因。

但是,它們為什麼會擁有這樣的「特權」呢?

1984年,分子生物學家對單細胞生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能維持「端粒」長度的「端粒」酶。除了人類生殖細胞和部分體細胞外,「端粒」酶幾乎對其他所有細胞都不起作用,但它卻能維持癌細胞和生殖細胞「端粒」的長度,使其無限制擴增。

日前,美國從事「端粒」酶研究的專家正在傾注全力尋找能調控「端粒」酶產生的基因物質,以便研製出延緩衰老和抑制癌細胞增殖的靈丹妙藥。我們與廣大癌症患者一樣,都期待著這一天能及早的到來。

低熱量食物可以延緩衰老

除了基因技術,營養學家也找到了一些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美國的生理學家克萊夫·馬克·凱和他的助手多年前就發現:大量減少老鼠食物所含的熱量,老鼠反而延長壽命1/3,從過去的3歲變成4歲。不僅如此,減少飲食的老鼠看上去顯得年輕,很少患有和衰老有關的疾病。

人們在其他許多動物身上重複了以上試驗,從單細胞纖毛蟲到軟體蟲,從蒼蠅到魚類,其結論幾乎完全相同:低熱量飲食動物的生命往往比高熱量飲食動物長得多。

目前,在人體身上的類似實驗還沒有正式開展。不過事實表明,對老鼠有益的現象對人同樣適合。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日本的衝繩島的居民,他們傳統的飲食習慣為低熱量,高蛋白質,島上百歲和百歲以上的老人是日本其他地方的40倍。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食用低熱量食物對人們延年益壽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一方面,研究者發現,對老鼠從中年起採用低熱量食物,其壽命也將增加10%~20%,且患癌症的可能性也大大減少。因此他們提出,限制熱量可以從中年開始,在童年時代還是應該保證充足的熱量,以防對人體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文章取自相關科學讀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錯誤之處,還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中國合肥科學家企業家講壇《撥慢生命的時鐘》合肥科技館開講
    9月20日,全國科普日期間,中國合肥科學家企業家講壇第245講《撥慢生命的時鐘》在合肥科技館開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銳博士將結合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一一介紹影響人類生命的內、外因素,帶領大家一起探索生命的奧秘
  • 人體內或許存在生命時鐘,撥慢它,讓癌症遠去長壽來到
    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從中悟到更多生命的道理,這世界也許就會由此更美。當代藝術魔法大師達利,是西班牙人,他的超現實主義畫作以非凡的想像力刺激著人們的視覺,達利的畫作充滿了夢境與幻覺。《記憶的永恆》是達利的代表作之一,空曠的海灘上躺著一隻似馬非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個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頭荒誕地組合在一起的人頭殘部;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平臺,平臺上長著一棵枯死的樹。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
    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研究證實,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攝取定量的智敏捷,連續3個月可改善認知和延緩腦衰退,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 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群的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高達6.19%。「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特別提出要「加強老年痴呆症的有效幹預」。
  • 本周日將進入夏令時 時鐘需撥快1小時
    該網站還表示,實行日光節約時間是因為能節約能源,通過防止交通事故和減少犯罪來挽救生命。該機構稱,人們傾向於在日光節約時間外,也就是每年的3月到11月之間,人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外面,這意味著在這8個月裡,他們會減少家用電器和燈的使用。此外,交通部還表示,日光節約的實施可以防止交通事故,因為人們常常會在夜間開車。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與狹義相對論
    時間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時間還會因運動而變慢。這裡所說的時間變慢可能與你對時間的理解並不相同。很多人認為時鐘則代表時間,時間變慢就是說時鐘會變慢,其實二者並不相同。物理學上所講的時間,指的是時間的流逝速度,而時鐘只不過是記錄在一定的時間流逝速度之下總共累積了多少時間。當然,如果時間的流逝速度變慢,那麼最終在時鐘上所累積的時間量必然會相應減少。
  • 美國有一個「末日時鐘」,午夜24時象徵核戰爆發,近年來不斷逼近
    在美國有一個標誌世界末日的「末日時鐘」,它自設定以來,就一直警示著世界距離毀滅的時間,它可隨著當下局勢進行回撥與快撥,以此來警示人們對核戰爭爆發的危機,而此前科學家們首次將全球變暖的危險和核威脅並列,值得人們深思。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研究證實,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攝取定量的智敏捷,連續3個月可改善認知和延緩腦衰退,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 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群的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高達6.19%。「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特別提出要「加強老年痴呆症的有效幹預」。
  • 「末日時鐘」距午夜僅剩2分鐘,核戰恐懼更甚冷戰
    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鐘面,由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如果是12時正,就象徵核戰爆發了!這是在冷戰的核恐怖下科學家們每年一次的預測。《原子科學家公報》應世界局勢,每年的1月25日會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表觀遺傳時鐘——預測衰老、疾病及死亡的個體化生物時鐘
    點擊查看 時間對於生命意味著什麼?人有壽命,樹有年輪,燈塔水母具有不死之軀,而蜉蝣短暫的六小時生命也是一生。也許你聽說過一種流行很廣的說法,「狗一歲等於人七歲」。現在科學家們說——不,有一種更科學的算法!即表觀遺傳時鐘算法。
  • 19年「末日時鐘」僅剩2分鐘,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
    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鐘面,由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如果是12時正,就象徵核戰爆發了!這是在冷戰的核恐怖下科學家們每年一次的預測。《原子科學家公報》應世界局勢,每年的1月25日會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末日時鐘」依舊僅剩2分鐘,警告「世界處於新異常事態中」
    「末日時鐘」依舊僅剩2分鐘,警告「世界處於新異常事態中」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1-26 08:16 來源
  • 機械時鐘,就是這麼有歷史
    時間之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麼一來,如何計時自然也是值得探索的。古人很早就開始研究計時工具,古巴比倫王國發明了土圭,原理我們都清楚,是根據太陽投影長短和方位的變化來判斷時間。我國古代人民也有類似的發明:日晷、漏壺、沙漏等等,漏壺、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獲獎教案:認識時鐘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米尺收縮,時鐘變慢,為什麼相對論不講這些?
    錯誤的邏輯方向也會使人們感到疑惑,為什麼相對論中沒有提到時鐘究竟是如何變慢的,為什麼杆子的長度會收縮;人們也十分詫異,為什麼物理學家對同時取代許多其他理論的狹義相對論總是對其深信不疑。一如往常,當愛因斯坦解釋相對論與大多數理論的不同之處時,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他們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另一個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計時時鐘,預測衰老小鼠的剩餘壽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員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預知小鼠的預期壽命——相當於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準確性在2個月內。  研究人員介紹,他們給兩個模型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懼。
  • 世界末日時鐘設立以來最接近午夜的一次,2020年時鐘再次調整
    末日時鐘是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在1947年設立的,它是一個虛構的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其中時針永遠指向午夜零點的位置,而分針的位置則是不固定的,末日時鐘會在每一年的一月份重新進行一次評估,調整分針的位置,標記我們的世界距離毀滅的距離,當分針恰好和時針一樣都指向午夜零點的時候,也就是午夜零時和象徵著世界末日的來臨,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會根據世界的局勢來判斷,將分針撥近或者撥離子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警示人們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1887年,這兩個人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這個結論之所以驚人,因為跟他們的預想截然不同,這個結論是無論地球如何運動,太陽光的傳播速度完全一致。這怎麼可能呢!當地球向著太陽運動時,太陽光速應該快呀,因為還要加上地球運動的速度嗎?
  • 末日時鐘警示-2020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大家好,我是問號,有問號就有聊 今天我們講一個時鐘,當然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時鐘。 一、末日時鐘 這個時鐘叫「末日時鐘」,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警示末日來臨的時鐘。
  • 關於端粒-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中德雙語)抗衰老系列視頻
    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端粒,就好像我們細胞中的生物鐘一樣,有人也稱它為我們的「生命時鐘」。三位美國科學家,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的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卡羅爾·格雷德、哈佛醫學院的傑克·索斯塔克,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並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19夏令時本周日開始,時鐘撥快一小時
    3月10日(本周日,2 am)起北美地區夏令時將開始,時鐘將將前撥一小時。2019年的夏令時將一直持續到11月3日。在北美高緯度地區,夏天日照時間比較長,為充分利用陽光資源,節約照明用電,實行夏時制(Daylight Saving Time),在夏季到來前把時鐘撥快一個小時,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白天的陽光資源,因此又稱Summer Time。夏令時到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日結束,把撥快的一小時再撥回來,變成冬令時,也就是標準時間(Standar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