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寒流的強大減溼作用,使南美洲西岸赤道附近出現熱帶沙漠氣候

2020-11-25 地理沙龍號

熱帶沙漠氣候是四種熱帶氣候類型之一,另外三種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的典型特徵表現為「終年高溫乾旱」,具體來說就是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年均溫高,氣溫日較差大,年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多在125毫米以下,有些地區年降水量更是在50毫米以下,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氣候類型。

赤道附近的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地區,該地區緯度低,所以氣溫高。從氣壓帶風帶角度來看,該緯度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多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氣。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西側地區。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從上述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地區來看,北非和西亞地區是面積最大的一塊,僅撒哈拉沙漠地區總面積就超過900萬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我國的陸地面積。從分布形態上來看,南美洲的熱帶沙漠氣候最為特殊,首先是南美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只分布在西部沿海狹窄的區域,呈現南北延伸,帶狀分布的特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安第斯山脈的影響。

撒哈拉沙漠

安第斯山脈是由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隆起而形成的巨大褶皺山脈,分布於南美洲西側,與那西部海岸線平行,南北長度超過8900千米,其平均海拔高達3660米。由於安第斯山脈的存在,使得南美洲西部的氣候類型都呈現南北延伸的帶狀形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美洲地形圖

其次,南美洲的熱帶沙漠氣候不僅僅分布在南回歸線至30°S之間的區域,而是明顯的往低緯度地區延伸,甚至延伸到了赤道附近地區。熱帶沙漠氣候出現在如此低緯度的地區,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絕無僅有的,等於說南美洲的熱帶沙漠氣候推進到了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的控制區。那麼,為什麼這些南美洲西部的低緯度沿海地區會這麼幹旱呢?

南美洲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原因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從氣壓帶風帶的角度來看,從30°S以北到赤道附近,主要有盛行下沉氣流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來自南美內陸的東南信風(離岸風),受山地地形影響的赤道低氣壓帶這三者控制,其中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來自內陸的東南信風都是乾燥少雨的。其次,就是沿岸強大的秘魯寒流,對氣候帶來的強烈降溫減溼作用,更加減少了南美洲西岸低緯地區的降水量,從而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

南美洲衛星地圖

相關焦點

  • 秘魯寒流:世界上最強大的補償流,深刻影響沿岸地區的地理環境
    秘魯寒流開始於南美洲南端,南緯50°左右的西風漂流,往北一直流動到赤道附近,總長度超過5000千米,寬度約為370千米,是世界上勢力最為強大的補償流。強大的秘魯寒流,對流經地區的地理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著沿岸地區的人們。
  • 秘魯寒流:世界上最強大的補償流,深刻影響沿岸地區的地理環境
    秘魯寒流開始於南美洲南端,南緯50°左右的西風漂流,往北一直流動到赤道附近,總長度超過5000千米,寬度約為370千米,是世界上勢力最為強大的補償流。強大的秘魯寒流,對流經地區的地理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深刻的影響著沿岸地區的人們。
  • 南美洲西海岸的熱帶沙漠氣候,為什麼呈狹長的分布形態?
    比如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例,這種氣候類型是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成雲致雨,從而形成了「終年炎熱乾燥」的氣候特徵,使得地表植被荒蕪,自然帶以熱帶荒漠自然帶為主,熱帶沙漠氣候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氣候類型之一。
  • 為何很多沙漠緊挨海洋卻寸草不生?
    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這些靠近大海的沙漠之所以乾旱,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副熱帶高壓帶;二是寒流。而從南北緯60度高空匯聚而來的空氣,也在南北緯30度附近匯聚,在空氣的擠壓作用下,空氣在南北緯30度附近下沉在地面形成副熱帶高壓帶。由於空氣下沉,氣溫逐漸上升,不具備成雲致雨的條件,所以南北緯30度附近,氣候極度乾旱。
  • 奇怪的「氣候分布圖」——為何澳大利亞東、西岸氣候不同?
    從氣候分布圖種可以看出(圖1),澳大利亞主要分布著7種氣候,大致關於南回歸線對稱,但是東岸的氣候更加溼潤,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溼潤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岸的氣候更加乾燥,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
  • 科隆群島地處赤道地區,竟然終年氣候涼爽乾燥,秘魯寒流十分強大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吉力馬札羅山地處赤道與南緯3°之間,卻為何棲息和生長著熱、溫、寒三帶野生動植物,究其原因是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加拉帕戈斯群島也不例外。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南極洲才是企鵝的天堂,但是題主所問到的這個加拉帕戈斯群島,雖然地處低緯度的赤道附近,但卻棲息著企鵝等許多的寒帶動物,被人們稱讚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 為什麼地處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會生活著適應寒冷環境的企鵝?
    科隆群島地圖科隆群島地處南北緯2°之間赤道在群島中部穿過,從熱量帶來看屬於熱帶地區,為什麼一個熱帶群島上從常規的角度來看,赤道附近地區終年多會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就像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和非洲的剛果盆地那樣,並分布有熱帶雨林自然帶。
  • 世界氣候—非洲和南美洲氣候分析
  • 每日一圖(世界氣候分布圖)
    大氣環流+地形: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變成西南風,該地位於高原邊緣,西南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4.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成因:地形(高原地形,海拔高,氣溫降低,空氣對流作用不旺盛,降水量較小。)5.
  • 「洋流」就是表層海水的大規模運動,暖流和寒流各有什麼特點?
    位於低緯度地區的信風帶,常年由東往西吹拂,從而形成了由東往西流動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位於中緯度地區常年由西往東吹拂的盛行西風帶,形成了常年由西往東流動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漂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增溼」作用,特別是北大西洋暖流,順著歐洲西部海岸線一路北上,使得位於北極圈以內的俄羅斯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成為了一個不結冰的「不凍港」。
  • 科普:阿塔卡馬沙漠,繁花似錦
    (2)阿里卡位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受離岸風的影響,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流經,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降水稀少,形成「旱都」(3)位於沿海地區,交通便利;四季如春,氣溫適宜;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漁業發達;附近鳥糞、硝石資源豐富,通過該港口轉運;人口數量不多,且有來自安第斯山大量的水源,城市用水充足;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非洲的氣候,南北對稱的氣候分布特徵,面積巨大的熱帶沙漠氣候
    非洲熱帶稀樹草原關於赤道對稱的分布格局,使得非洲的氣候分布呈現了完美的南北對稱分布,在赤道附近,由於常年受到赤道低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剛果盆地是典型的代表。在熱帶草原氣候的南北兩側地區,大概就是南北回歸線控制的區域,由於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終年高溫少雨,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
  • 南美洲這片沙漠環境似火星,雖靠近太平洋,年降雨卻不足0.1毫米
    感謝提問,實際上不僅僅只有南美洲智利西海岸雖緊鄰南太平洋,卻仍然形成南北狹長的沙漠氣候區,像澳大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模里西斯、納米比亞、安哥拉等國的西部也是臨近大洋,但有的國家沙漠甚至直逼西部海岸線。
  • 為何馬達加斯加沒有企鵝而赤道上卻有?因為寒流和暖流的不同作用
    企鵝的活動範圍非常廣,並不局限於南極大陸,而是南太平洋大部分地區,比如澳洲南部、紐西蘭沿岸、南美洲西海岸、大西洋西南部,在非洲南部也有分布,甚至位於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也有企鵝甚至能跨入北半球。下面是企鵝全球分布圖,淡藍色部分就是企鵝分布範圍,可以明顯看到,馬達加斯加島不在其中。為什麼赤道上有企鵝而更靠近南極的馬達加斯加島卻沒有企鵝呢?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溼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溼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類活動。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當地氣候惡化。此外,人類活動還可形成熱島效應等。
  • 世界氣候的「旱極」:阿塔卡馬沙漠,曾經連續91年滴雨未下
    衡量一個區域的氣候狀況,往往用氣候要素來衡量,包括氣溫、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任何一個區域的氣候我們都可以用這些要素來描述。阿塔卡馬沙漠沙漠比如,我們的首都北京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北京的氣候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雨熱同期。
  • 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亞沙漠,為什麼地處沿海卻氣候十分乾旱?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達906萬平方千米,由於北回歸線在撒哈拉沙漠中部地區穿過,使得該地區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廣布。
  • 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加劇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複雜程度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等,全球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