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在地球表面分布著眾多的物種,形成了海洋和陸地兩大生態系統,我們人類也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一分子。當然,生物物種在地球陸地上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總體而言物種種類由赤道地區往兩極地區遞減。我們以陸地自然帶為例,地球表面的自然帶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
植被從森林、草原到荒漠的變化,指示著水分條件的不斷降低,所以凡是「荒漠自然帶」分布的地區,都是氣候十分乾旱,降水稀少的地區,荒蕪的地表,沙土裸露,長年累月,通常會形成「沙漠景觀」。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達906萬平方千米,由於北回歸線在撒哈拉沙漠中部地區穿過,使得該地區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廣布。
在世界上類似撒哈拉沙漠成因的地區還包括亞洲的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西部沿海的智利中北部地區、北美洲美國的西南部地區以及非洲西南部地區等緯度在20°至30°之間的大陸西部地區,也多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也分布有大片的沙漠,這些沙漠多屬於「熱帶沙漠」。除此之外,地處亞歐大陸內部的中亞地區,包括我國的新疆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十分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也分布有大面積的沙漠。
比如,我國新疆天山以南的塔裡木盆地中就分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盆地地形導致地形封閉,水汽更加難以進入,從而形成了我國面積最大的「溫帶沙漠」。也就是說熱帶沙漠的形成多是由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而溫帶沙漠的形成多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而形成,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位於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亞沙漠,其成因就十分特殊。
我們知道南美洲的大陸形態呈現一個三角形,越往南部緯度越高陸地東西跨度越小,巴塔哥尼亞沙漠就位於南美洲的南部,緯度大約從南緯37°一直延伸到南緯51°左右,屬於溫帶地區,這裡的沙漠屬於「溫帶沙漠」。但是,巴塔哥尼亞沙漠所在地區,並不是深居內陸,恰恰相反,這裡離海洋距離很近,可以說就是沿海地區,巴塔哥尼亞沙漠東臨大西洋。為什麼明明地處沿海地區,但是降水卻如此稀少呢?
我們知道,世界上也有一些沿海地區,氣候十分乾旱,往往是由於海洋中寒流的降溫減溼作用的影響,比如撒哈拉沙漠往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就與沿岸的加那利寒流有關。不過,巴塔哥尼亞沙漠東側沿海中,分布的洋流是巴西暖流,所以並不是洋流在起作用。從地形上來看,我們發現巴塔哥尼亞沙漠西側是南美洲的脊梁,呈南北走向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而這一緯度又常年受盛行西風帶的控制。
這樣一來,巴塔哥尼亞沙漠剛好地處盛行西風帶的背風坡,西風帶所攜帶的大量太平洋水汽,在山脈西側迎風坡,受地形抬升,產生了大量的地形雨,而等西風帶翻越安第斯山脈,到達山脈東側地區時,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已經十分稀少,而且隨著海拔的降低,空氣溫帶升高,形成又幹又熱的風,降水更加難以形成,稱為「焚風效應」,因此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區雖然地處沿海,但是地處盛行西風背風坡的「雨影區」,降水稀少,形成了巴塔哥尼亞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