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荒蕪黃沙漫漫,佔陸地總面積約20%的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10 騰訊網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其中「荒漠自然帶」是指氣候乾旱區的地貌總和,包括巖漠、礫漠、沙漠、泥漠和冰漠等等,其實就是代表降水稀少,植被很稀疏的地區。

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

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沙質荒漠」,沙漠地表多覆蓋有沙丘或者是沙灘,沙子是沙漠裡最不缺的東西。沙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而且面積也很大,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約為1.62億平方千米,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地區屬於荒漠地區,而大約有20%的面積屬於沙漠,比如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其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906萬平方千米。

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沙漠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其中在自然原因中形成沙漠的根源應該是「氣候原因」,也就是說「沙漠」作為荒漠自然帶的一種,基本上只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特別是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區,有些沙漠地區的年降水量只有幾十毫米。所以,「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是沙漠形成的最重要自然原因。

我國沙漠分布圖

一個區域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地表植被覆蓋率就低,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就很弱,風力作用就會增強,地表裸露的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等作用下,最終逐漸變成細小的沙粒,並逐漸形成沙漠,然後就呈現了地表荒蕪、黃沙漫漫的場景。那麼,為什麼某一地區會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呢?這裡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區域,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容易形成沙漠,由於地處熱帶地區,形成的沙漠就稱為「熱帶沙漠」。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智利北部、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北美墨西哥西北部地區多分布有熱帶沙漠。

撒哈拉沙漠衛星地圖

其次,在大陸的內陸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從而降水稀少,容易形成沙漠,比如亞歐大陸的內陸中亞地區、我國的新疆、內蒙古等地的沙漠多屬於此類成因,由於地處溫帶地區,形成的沙漠就稱為「溫帶沙漠」。比如我國塔裡木盆地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而形成,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塔裡木盆地衛星地圖

再次,還有些地區,比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沙漠,是由於位於盛行西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從而形成沙漠。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處南美洲南部的東側,東臨大西洋,但是此處地處盛行西風帶控制,攜帶來自太平洋暖溼空氣的西風帶,受到了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使得安第斯山脈西側地區,位於迎風坡,降水豐富,而東側地區降水稀少。

巴塔哥尼亞沙漠的形成原因

在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中,氣候是核心要素,但是地形、洋流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氣候,從而對沙漠形成產生影響。除了自然原因之外,沙漠的形成還和人類活動對於植被的大量破壞和水資源利用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據研究南亞地區的塔爾沙漠的形成,就和古代印度長期對當地植被破壞,以及大量利用印度河水源灌溉有關係。

巴基斯坦塔爾沙漠

相關焦點

  • 黃沙漫漫地表荒蕪,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約20%的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其中「荒漠自然帶」是指氣候乾旱區的地貌總和,包括巖漠、礫漠、沙漠、泥漠和冰漠等等,其實就是代表降水稀少,植被很稀疏的地區。
  • 漫漫黃沙變寶地——新疆打造多元沙漠產業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題:漫漫黃沙變寶地——新疆打造多元沙漠產業新華社記者 顧煜、白佳麗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庫木塔格沙漠三大沙漠等10片沙漠分布在天山南北——新疆,曾飽受沙漠之苦。
  • 非洲「撒哈拉沙漠」和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原因相同嗎?
    沙漠是指地表完全被沙子覆蓋,植被非常稀疏,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屬於「荒漠自然帶」中的一類。所以,形成沙漠的最重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在乾旱的環境下,地表植被難以存活,植被稀疏,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巖石逐漸碎裂,形成風化殼,最終形成沙漠。
  • 世界排名前十大沙漠,中國塔克拉瑪幹沙漠排第八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極度稀少、空氣極度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全世界的陸地總面積約為1.62億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30.3%,其中約1/3(4800萬平方千米)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區,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而沙漠面積已佔陸地總面積的20%,佔荒漠總面積的67.5%。
  • 實拍撒哈拉沙漠罕見雪景 漫漫黃沙披上潔白外衣
    1月16日報導,7日,撒哈拉北部「門戶」、阿爾及利小鎮艾因塞弗拉凌晨降下近40年來第三場雪,漫漫黃沙仿佛披上了白色的外衣,白雪與黃沙交相輝映十分壯美。艾因塞弗拉堪稱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之一。不過,7日氣溫為1攝氏度,「沙漠雪景」得以保留一陣子,積雪直到下午5時左右才開始融化。
  • 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著遠古的文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秘密。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為932萬平方公裡,綿延整個非洲北部,西邊緊鄰大西洋,北部是地中海,東部延伸至紅海,再遠就是印度洋。覆蓋到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許多國家,與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不是撒哈拉,一起報復著人類
    ——李頎《古從軍行》佔全球陸地總面積五分之一的沙漠,在世人眼中一向是悲涼荒蕪的存在,黃沙、烈日和狂風。從非洲的撒哈拉到新疆的阿拉善再到北美沙漠,人跡罕至的沙漠散布在地球各處,像是偵探,偵察著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刻準備侵蝕土壤。
  • 【測繪科普】全球30米地表覆蓋數據 (耕地) 佔全球陸地表面總面積1/7的耕地養育著70億人口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為了更好地提供GlobeLand30數據服務,建成了首個全球30米地表覆蓋信息服務平臺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Chinese/GLC30Download/index.aspx。
  • 欲將沙漠變成綠洲,卻不知沙漠是棵「搖錢樹」
    一提到沙漠,大多數人會想到一片一片的沙海,或者一群騎著駝隊獨自走在炎熱的沙漠海洋上。的確,自古以來,沙漠一直是荒蕪與狂暴的象徵,這裡的生命幾乎已在絕跡,其實沙漠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種,不僅炎熱而且可能寒冷,南極洲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沙漠。
  • 沙漠變綠洲,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彰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奮
    世界上有許多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等等,這些沙漠就像是地球上的傷口,逐年在惡化,侵蝕和壓縮著人類的生存空間。沙漠氣候炎熱乾旱,地面被大片黃沙所覆蓋,植物稀少,降雨量極低,是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的荒蕪地區。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沙漠形成之後,很難再恢復,只會在惡性循環中,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
  •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也會下雪?
    由於地球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所以生長的生物也各不相同,從而形成了類型多樣的「陸地自然帶」。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陸地自然帶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主要是隨著水分條件的不斷降低,自然帶不斷更替,荒漠自然帶分布區是世界上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
  • 中國把黃河水引進沙漠,誰知出現了神奇的一幕,各國驚嘆:太逆天
    我國也是沙漠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由於我國氣候環境的多樣性,乾旱地區的產物沙漠造就了我國西北及其他地區的荒蕪地帶。沙漠在地球上形成較早,再有人類活動之前就有了沙漠。「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就是形容大漠地區的惡劣環境,如遇狂風起,呼嘯而至,空氣中瀰漫著塵土,飛沙走石,連天色都遮蔽的太昏暗了。
  • 撒哈拉沙漠的沙子有多深?挖開沙子以後下面是什麼?
    我們知道,沙漠是地球陸地的主要地形之一,約佔到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在沙漠地形當中,撒哈拉沙漠聞名世界,一個撒哈拉沙漠的面積就有932萬平方公裡,幾乎跟我們的領土面積差不多大了。撒哈拉沙漠裡,自然都是大片大片的沙子。
  • 世界上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
    造成了植被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 全世界的陸地面積約為1.62億平方千米,而面積佔據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3的事乾旱和半乾旱荒漠地區,而且沙漠以每年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擴大著。而沙漠面積已佔陸地總面積的20%,還有43%得土地正面臨沙漠化威脅。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一說到荒漠,其實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沙漠」,沙漠可以說是荒漠自然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我國最大的沙漠是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多江蘇省的大小,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沙漠。塔裡木盆地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離海洋十分遙遠,加上周圍高大山脈,如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等山脈的阻擋,水汽更是難以進入,這裡是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 沙漠地區的氣候是不是都是高溫炎熱的,沙漠地區的冬天寒冷嗎?
    我們地球的陸地表面由於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類陸地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荒漠自然帶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類型,沙漠地表完全被沙子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表荒蕪地區。
  • 風與黃沙的傑作
    風總是由高氣壓處流向低氣壓處,在流動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和地表下墊面的影響,改變方向和風力的大小。颱風發生在熱帶海洋,經常移動登陸到大陸縱深處。颱風風力達到12級(32.7m/s)以上,颱風中心有時超過100m/s,颱風和夾著暴雨危害極大。大陸上的強風:主要是強冷空氣活動帶來的區域性大風、強對流系統帶來的大風、以及地形狹管效應帶來的局部地形性區域大風。海面和廣大戈壁表面光滑風力較大。
  • 澳大利亞珀斯以北沙漠內,矗立著數千根石柱,被稱為「尖峰石陣」
    地貌是指一個地區地表的面貌,有別於地形而言,地貌是更為具體的地表形態狀況,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在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這裡的內力作用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板塊運動、地震活動等等,而外力作用包括各類外力的實施者,包括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生物、光照、溫度變化等等,所施加的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斷的塑造著我們的地表形態。
  • 沙漠是怎麼樣形成的,在沙漠地區生活的人們怎樣獲得水資源?
    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也就是沙質荒漠,沙漠的形成主要是氣候原因,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是形成沙漠的重要原因。由於水分不足,導致植被難以生存,缺乏綠色植物其他他生物也無法生存。沙漠地區地表十分荒蕪,巖石裸露在地表,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大塊的巖石最終變成粉末狀的風化產物,這些物質就是沙漠中沙子的來源。沙漠在地球表面分布十分廣泛,全球陸地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地區都被沙漠覆蓋,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地區、中亞地區、北美洲中西部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的智利和巴塔哥尼亞地區都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
  • 撒哈拉大沙漠下面,埋藏著什麼"秘密"
    提到沙漠,讀者們可能會立即想到一望無垠的漫漫黃沙,這裡缺雨少水,一片死寂之氣。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沙漠並非都如想像的一般,相反,在它的下方,還是另一派&34;的場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沙漠的形成,多是由於地球氣候大幅度變化的結果,世界上的沙漠地帶有很多,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3左右,由於沙漠地帶荒涼且無生命,故此也有&34;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