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一般由沿海往內陸遞減,那為什麼有些沿海地區卻出現了沙漠?

2020-12-05 地理沙龍號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積都是被海洋所覆蓋,全球海洋總面積超過了3.6億平方千米,海洋的總水量超過13.5億立方千米,佔地球總水量的97%。巨大的海洋不僅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海洋生態系統,而且廣闊海洋洋面的大量水汽蒸發是陸地降水的主要來源,所以在世界降水分布上有一條重要的規律,那就是「降水一般由沿海往內陸遞減」。

沙漠居然與海洋為鄰

也就是說,因為海洋是水汽的主要提供者,所以沿海地區通常離海洋較近,降水一般較多,氣候溼潤,而越往內陸,距離海洋距離越來越遠,降水不斷減少,氣候趨向乾旱。這一規律在世界很多區域都十分吻合,比如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降水由東南季風帶來,所以我國的降水由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地區遞減,符合由沿海往內陸遞減的規律。

分布在沿海的荒漠自然帶(部分)

但是,這一降水分布規律也不是絕對的,凡事都有例外,我們在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區觀察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不少地區,雖然地處沿海,但是氣候卻十分乾旱,降水稀少,形成荒漠自然帶,從地表景觀來看多分布沙漠,形成了「一邊是大海,而另一邊是沙漠」的奇特現象。那麼,為什麼明明離海洋那麼近,為什麼就是沒有降水呢?

撒哈拉沙漠

我們來總結此類現象的分布情況,我們發現還是有一些共同的規律,出現沿海就直接是沙漠的地區,一般都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沿海地區」,具體來說包括非洲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撒哈拉沙漠西部),非洲南部的大西洋沿岸(納馬誇蘭沙漠),澳大利亞大陸的中西部沿海地區,北美洲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區(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地區),南美洲智利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區(阿卡塔馬沙漠)。

世界氣候類型和洋流分布圖

這些地區之所以出現沙漠,很顯然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不能獲得近在咫尺的海洋水汽,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地處南北回歸線的緯度位置,導致這些地區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多盛行下沉氣流,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其次,這些地區沿海的海洋中都分布有寒流,寒流流經,對沿岸地區帶來降溫減溼作用,更加減少了降水量。

智利港口城市伊基克位於太平洋和阿卡塔馬沙漠之間

再次,該緯度地區幾乎沒有什麼風從海洋往陸地吹,給陸地帶來降水,反而有可能出現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主要是東北信風或者是東南信風。我們把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稱為「離岸風」,這種風向不僅不能帶來海洋的水汽,而且還會使海洋水汽遠離陸地,使得陸地地區降水概率更小。

乾旱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相關焦點

  • 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亞沙漠,為什麼地處沿海卻氣候十分乾旱?
    當然,生物物種在地球陸地上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總體而言物種種類由赤道地區往兩極地區遞減。我們以陸地自然帶為例,地球表面的自然帶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地處沿海的巴塔哥尼亞沙漠植被從森林、草原到荒漠的變化,指示著水分條件的不斷降低,所以凡是「荒漠自然帶」分布的地區,都是氣候十分乾旱,降水稀少的地區,荒蕪的地表,沙土裸露,長年累月,通常會形成「沙漠景觀」。
  • 揭秘世界上唯一的沿海大沙漠!
    我們知道,降水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水汽,而這些水汽的主要來源就是海洋。而這些沙漠所分布的地理位置的最大特點就是遠離海洋,使得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上空的水汽難以抵達,從而導致降水偏少。根據我國氣候的狀況,可以得出我國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由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
  • 同樣是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為什麼福建的年降水量比廣東和浙江少?
    第一個條件是「要有充足水汽」,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大氣中水汽含量很少,那麼也很難產生降水,陸地表面廣闊的大洋洋面就是大氣水汽的主要來源,而在內陸地區那麼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就很少,所以一般來說沿海地區降水會多於內陸地區。第二個條件是「要讓水汽冷卻凝結」,大氣中的水汽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要形成降水,就需要想辦法讓水汽冷卻,從而出現水汽過飽和而凝結成小水滴,最終形成降水。
  • 同樣是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為什麼福建的年降水量比廣東和浙江少?
    第一個條件是「要有充足水汽」,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大氣中水汽含量很少,那麼也很難產生降水,陸地表面廣闊的大洋洋面就是大氣水汽的主要來源,而在內陸地區那麼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就很少,所以一般來說沿海地區降水會多於內陸地區。第二個條件是「要讓水汽冷卻凝結」,大氣中的水汽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要形成降水,就需要想辦法讓水汽冷卻,從而出現水汽過飽和而凝結成小水滴,最終形成降水。
  • 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地處沿海卻氣候乾旱
    由於安第斯山脈的存在,使得南美洲被分割成了東西兩部分,安第斯山脈西部與太平洋海岸線之間是一個南北延伸的條帶狀區域,寬度較窄,而安第斯山脈東側區域是南美洲的主體部分,從北至南分布的地形單元包括奧利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這些地形單元總體上呈北部靠近赤道附近地區東西寬度大,越往南部東西寬度越窄,到了最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西寬度只有幾百千米
  •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不僅人口密度小,而且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部沿海地區,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會集中分布在這一地區呢?、工農業基礎、開發歷史、政策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通常來說人口分布較多的地區,就會出現更多的聚落,也從而就更容易出現「城市」。
  • 初二地理教學教案:降水和乾濕地區
    〔啟發提問〕為什麼降水會形成這樣的時空分布規律呢?   〔副板書〕   〔講授〕在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的。   因此說,降水的分布與季風有很大的關係。   〔板書〕二、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講授〕什麼是季風?
  • 為什麼非洲東南部沿海地區,並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全球熱帶地區總共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其中熱帶雨林氣候是所有氣候類型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氣候類型,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毫米以上,我們知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是屬於溼潤地區了。
  • 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降水主要是來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呢?
    地球上的水處在不停的循環運動之中,我們稱為「水循環」,包括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水循環和海洋內水循環,其中海陸間水循環是陸地上河流、湖泊等水體更新的重要環節,而海洋是陸地上水資源的主要來源,所以一般來說陸地上的降水總是由沿海往內陸遞減的。雲南省的降水主要來自哪個大洋?
  • 【專題複習】降水的形成條件、四種主要的降水類型及影響因素
    ,人們又稱之為「梅雨季節」;7、8月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東北地區,而此時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季節剛過,出現晴朗乾旱的天氣,這種在伏天發生的乾旱稱為伏旱。  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海洋遠近的影響。
  • 問答 |為什麼非洲東南部沿海地區,並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全球熱帶地區總共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其中熱帶雨林氣候是所有氣候類型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氣候類型,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毫米以上,我們知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是屬於溼潤地區了。
  • 秘魯寒流的強大減溼作用,使南美洲西岸赤道附近出現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的典型特徵表現為「終年高溫乾旱」,具體來說就是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年均溫高,氣溫日較差大,年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多在125毫米以下,有些地區年降水量更是在50毫米以下,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氣候類型。
  • 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中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所以我國年降水量的總體分布特徵為「由東南沿海地區往西北內陸地區遞減」。由於,我國國土面積十分遼闊,所以東南季風難以把水汽輸送到我國西北內陸地區,使得我國年降水量的地區差異十分顯著。在這一區域中,越往東南年降水量越多,其中臺灣島是我國地理位置最為東南的地區,也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省份,臺灣島各地的降水量基本都在1600毫米以上,特別是臺灣島東側地區,由於位於臺灣山脈的東坡,處東南季風的迎風坡位置,降水更為豐富。
  • 【高中地理】降水的九大影響因素和四大類型
    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 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海洋遠近的影響。 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布較廣泛,海洋性特徵明顯。 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乾旱。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我國的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我國的降水空間分布特點:降水量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的空間分部的規律是南多北少。根據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係,我國四類幹溫地區是乾旱地區、半乾旱地區、半溼潤地區、溼潤地區。東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燒寮)和最少(託克遜)的兩個地方。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特點: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海陸位置   一般來水,距海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較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距海遠近的影響。   二.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距海遠近的影響。  二.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乾旱。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
  • 世界氣候的「旱極」:阿塔卡馬沙漠,曾經連續91年滴雨未下
    阿塔卡馬沙漠位置圖說道乾旱的氣候,我們馬上能夠聯想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熱浪滾滾的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位於南美洲,是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位於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一個狹長的區域,南北延伸約1000公裡,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千米。
  • 全球沿海溼地需要向內陸移動:應對氣候變化
    由英國林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這項全球研究表明,如果能夠進一步向內陸遷移,全球沿海溼地(包括潮汐沼澤和紅樹林)的未來可以得到保障地理學家檢查了全球各地有關沿海海拔,潮汐,沉積物可用性,沿海人口和海平面上升估計的本地化數據,以評估沿海溼地是否有足夠的沉積物來增加其海平面上升的海拔高度,或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在內陸建立自己。結果表明,如果超過三分之一的地區有足夠的空間進入內陸,全球沿海溼地可能會增加60%。
  • 為什麼北美洲四面臨海,而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卻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在形成氣候類型的因素中大氣環流中的氣壓帶、風帶因素是最為主要的因素,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極地氣候都是受不同的氣壓帶、風帶或者是季風環流的影響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