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降水主要是來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呢?

2021-01-09 地理沙龍號

地球上的水處在不停的循環運動之中,我們稱為「水循環」,包括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水循環和海洋內水循環,其中海陸間水循環是陸地上河流、湖泊等水體更新的重要環節,而海洋是陸地上水資源的主要來源,所以一般來說陸地上的降水總是由沿海往內陸遞減的。

雲南省的降水主要來自哪個大洋?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太平洋,雖然我國只瀕臨四大洋中的一個大洋,但是我國的降水卻不僅僅只得到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實際上,我國可以得到來自所有四大洋的水汽,由於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從而使得我國東部地區形成了「季風氣候」,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水汽。

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我國的西北地區,特別是我國的新疆北疆地區,由於地形向西開口又地處中緯地區,通過盛行西風帶,會帶來少量大西洋的水汽,另外也會有少部分水汽來自北冰洋。我國的青藏地區,由於海拔高度很高,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很難進入青藏高原,不過雅魯藏布江谷地成為了一個水汽的通道,源源不斷的把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通過西南季風送進來。

我國降水量分布圖

很明顯,來自太平洋的水汽是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所以我國降水的總體分布特徵是:「從東南往西北遞減」。位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省區,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水汽的來源也不同,比如新疆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西藏的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黑龍江、山東、臺灣、海南、廣東等省份的水汽主要來自太平洋。

我國西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

那麼,你知道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其降水主要是來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呢?雲南省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位於雲貴高原,雖然是高原地形,但是平均海拔大約為2000米左右,南接中南半島,並沒有大量阻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所以雲南省的降水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也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

雲貴高原位置圖

從地理位置來看,雲南省明顯更靠近西南季風的影響區域,雲南省總體上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更大,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更多,特別是夏季的6月、7月期間,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遠遠大於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到了8月份時,來自太平洋的水汽貢獻率開始逐步超過來自印度洋的水汽。不過到了冬季,由於盛行來自內陸的冬季風,雲南省降水偏少,多有「冬旱」發生。

雲南洱海風光

相關焦點

  • 由於西南季風帶來的強降水,使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地區洪澇嚴重
    當然,作為一個地理自媒體,今天主要探討的還是地理專業知識,我們知道我國多旱澇災害是有潛在的氣候原因的,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降水本身就具有季節變化大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今年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的水汽所產生的降水遠超常年平均水平,這是造成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
  • 我國氣候中的「降水」分布特點是怎樣的?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一個要素。我們通常用年降水量來衡量一個地區降水的多少,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就是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就是乾旱地區。
  • 長江中上遊地區持續降水形成洪峰,長江三峽首次開啟十孔洩洪
    長江三峽開啟十孔洩洪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區,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我國擁有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季節,我國主要盛行東南季風,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水汽,降水從東南往西北遞減,此外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也會給我國帶來部分降水。冬季季節,我國主要盛行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來自亞歐大陸內部的蒙古西伯利亞地區,表現為寒冷乾燥,我國冬季降水較少。我們通常把夏季風能夠影響到的區域稱為「季風區」,以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為界,這條線以東及以南的區域就是「季風區」。
  •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 氣候專家稱氣溫異常偏高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 李威報導5月17日,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實況顯示,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東北、黃淮、江淮、西南等地出現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吉林、雲南部分地區出現特旱。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侯威對氣象乾旱實況以及氣象乾旱成因與趨勢展望等進行解讀。
  • 讀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圖,尋找我國地震災害風險較低的地區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區,兩大地震帶對於我國都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地區就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經過的區域,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在南北方向上碰撞擠壓,形成一系列呈東西走向的地震斷裂帶,以及橫斷山脈地區南北走向的地震斷裂帶。與此有關的地震帶包括喜馬拉雅地震帶、青藏高原地震帶、西北地震帶、南北地震帶、騰衝-瀾滄地震帶、滇西地震帶和滇東地震帶。
  • 西南印度洋海底尋寶記
    我國大洋科考主力船「大洋一號」執行大洋34航次任務,搭載我國首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向陽紅9號」執行大洋35航次任務,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兩條船共同在這片海域進行科學考察,這是我國大洋科考史上首次出現的景象。  西南印度洋究竟蘊藏著什麼奧秘?我國探秘深海海底,近年來又緣何頻頻鎖定西南印度洋?
  • 【氣象科普】西南暖溼氣流
    西南暖溼氣流也叫孟加拉灣暖溼氣流,中國的兩個主要降水水源之一(另外一支是太平洋暖溼氣流),因來自中國西南方向的孟加拉灣而得名。
  • 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塔爾沙漠,為什麼西南季風難以影響到這裡?
    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是形成沙漠的最重要原因。塔爾沙漠了解了沙漠的形成原因主要源於氣候乾旱,我們就可以來看看位於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塔爾沙漠了。印度河是南亞地區的一條大河,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主要流經巴基斯坦,總體流向從東北向西南流動,注入阿拉伯海。
  • 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中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東南季風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部地區,東臨太平洋,在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形成了顯著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從而使得我國東部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來自太平洋的水汽。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西北部,面積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如圖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氣溫分區圖。讀圖,回答1~2題:1.青海省東南邊緣降水較多,其水汽主要來自(  )A.大西洋 B.北冰洋C.太平洋 D.印度洋2.根據年平均氣溫分布狀況,將青海省劃分為Ⅰ、Ⅱ、Ⅲ三個溫度區。
  • 世界十大海洋平均深度排名|海洋|西北太平洋|亞洲地區|印度洋|...
    1、太平洋(3939.5米)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最大深度11034米,平均深度3939.5米,是世界上最深大洋,也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最深處是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海洋的最深處,是由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相互碰撞產生的結果。
  • 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在調製華南冬季降水對兩類El Nino響應差異中的作用獲揭示
    研究表明,兩類El Nino對華南冬季降水的影響差異顯著,這主要與低空反氣旋異常環流的位移密切相關。當發生東部型El Nino時,低層異常反氣旋性環流在西北太平洋/菲律賓群島盛行,其左側的西南風異常抑制了東亞冬季風,並將更多的暖溼水汽帶到我國南方地區輻合,導致我國南方地區冬季降水顯著增多;當發生中部型El Nino時,低層異常反氣旋性環流和下沉氣流向西偏移,控制著廣闊的中國南海地區,並引起南海北部和華南地區的水汽輻散
  • 為何西南季風未能阻止沙漠的形成?
    塔爾沙漠實際上題主所說的印度西部的大片沙漠處在南亞西北部印、巴邊境的塔爾地區(主體部分位於印度境內),故而名為「塔爾沙漠」,也被稱之為印度大沙漠,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公裡(折合3億畝,這裡雖然距離東邊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必經之地非常的近,但降雨卻異常的稀少。關於塔爾沙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
  • 氣候專家解析我國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 今年汛期,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華南地區4月20日入汛,較常年偏晚。入汛以來,我國降水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夏季風爆發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其背後有哪些原因?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
  • 未來十天江南西南多降水 高溫伏旱將明顯緩解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王希、於文靜)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未來十天,我國南方大部降水頻繁,高溫天氣與雨水形成此消彼長的趨勢,江南、華南等地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有望暫時結束,但29日以後江南、華南等地還將出現較大範圍的高溫天氣。    據預計,未來十天,我國主要雨帶位於淮河流域、漢水流域、江南地區北部、華南地區西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
  • 西南印度洋,這裡的熱液生物不一般
    印度洋中脊熱液生物認知程度較低周亞東向記者展示了全球已發現的70餘處發育有典型生物群落的熱液區,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周邊和北大西洋,印度洋其次,南大洋有少量發現,北極圈內雖有熱液區但還沒有發現典型的熱液生物。熱液生物區域特徵顯著。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在電影《不見不散》中,葛優飾演的劉元做了這樣一個設想:保留世界屋脊,給喜馬拉雅山炸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風穿過,氣候環境的改變就會讓當地一改貧瘠面貌,變成魚米之鄉。真的會這樣嗎?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國雄 採 訪 人: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張藝博主要觀點:歐亞大陸與青藏高原兩個逆時針環流嵌套,疊加合成很強的南風,帶來了溫潤的水汽,由此給亞洲帶來了季風性降水。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