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原標題:南美洲智利的大阿塔卡馬熱帶沙漠緊緊挨著南太平洋,為何年降水量還不足0.1毫米?
感謝提問,實際上不僅僅只有南美洲智利西海岸雖緊鄰南太平洋,卻仍然形成南北狹長的沙漠氣候區,像澳大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模里西斯、納米比亞、安哥拉等國的西部也是臨近大洋,但有的國家沙漠甚至直逼西部海岸線。
關於沙漠的成因,小地在前面很多問答中都有講過,乾旱缺水的氣候環境是主導,人為的不合理則加速了草場的退化。而影響一個地區降雨量的多少,主要由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由於受盛行的下沉氣流和由高緯度向低緯度流經的寒流等的影響,氣候往往十分乾燥,加拉利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亞寒流、加利福尼亞寒流、秘魯寒流等,都對沿岸產生了降溫減溼的影響。
從形狀上來看,阿塔卡馬沙漠就如同一輪彎月,其東西平均橫跨約為100餘公裡、南北縱跨約1100餘公裡,總面積約為18.13萬平方公裡,基本上與我國的河北、湖北、吉林、廣東、貴州等省區的面積相當。
阿塔卡馬沙漠氣候極度乾旱,年均降水量甚至小於0.1毫米,它的形成絕非偶然,同樣由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從地圖上不難看出,阿塔卡馬沙漠地跨智利、秘魯、玻利維亞以及阿根廷4個國家,但主體部分位於智利境內。從經緯度看,它大致介於西經
69°~70.5°、南緯18°~28°之間。從地形上來看,它又處在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脈之間。可以說,阿塔卡馬沙漠是集副高下沉氣流、寒流、離岸風、地形阻擋等各種影響於一身,因此才摘得世界「幹極」的桂冠。
不過儘管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的「幹極」,但並不等於這片熱帶沙漠完全是一片死寂,相反在這片沙漠中生長了約200種特有的花種,它們相繼開放時都有引來一些昆蟲、蜥蜴等動物過來繁殖。
由於阿塔卡馬沙漠中心地帶的秘魯南部地區環境與火星上的沙漠氣候很相似,因此這裡有模擬火星的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