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探訪城市公共安全的「神經中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

2021-01-18 中山網


   上圖:接警員陳淑君接警中。    中圖:值班長鄧富輝正實時處置警情。    下圖:指揮大廳,副指揮長馮磊調動警力處警。

「喂!您好,這裡是110,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電話剛剛響起,接警員陳淑君就接了起來。這樣的動作和話語,陳淑君一天裡要重複無數遍。

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記者來到中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探訪,感受這個被稱為城市公共安全「神經中樞」的「節日氣氛」,並採訪了3名「指揮員」:指揮中心副指揮長馮磊、指揮中心值班長鄧富輝、接警員(輔警)陳淑君。他們代表著中山公安指揮體系中的3個重要環節——統籌決策、警情處置、接線處警。

聽得到的微笑 看得見的溫暖

打電話報警的是一位女士,說聯繫不上哥哥了。按屬地管理原則,女士應該向哥哥工作所在地的警方報案。陳淑君耐心地指引,但該女士不分青紅皂白,一通亂罵,不等解釋就直接掛斷了。

警察節受到如此委屈,陳淑君心裡也有些窩火,但沒有表現出來。當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時,陳淑君又投入到接警中,聲音仍舊甜美。

細細的一根電話線,牽連的是百姓與公安的魚水情。2006年,通過招聘輔警程序,陳淑君成為一名接警員。連續接聽報警電話的15年裡,她至少接過10萬個報警電話,但從來沒有因為服務態度或質量問題導致投訴。「電話一接通,實際上你就與老百姓建立起信任關係,要讓老百姓覺得,你的心是和他們在一起的,因此,接警員的聲音和態度非常重要。要始終相信,你的微笑對方能聽得到,你的溫暖,對方能看得見。」 作為老接線員,陳淑君時常這樣與同事共勉。

一個深夜,陳淑君接到一名女子報警:「有人要殺我!」然後就掛線了。話越少,事情可能越嚴重。多次回撥手機號,但一直無人接聽。技術民警趕緊分析情況,查找報警人信息,遺憾的是查不到報警時的準確地點,只查到其哥哥的電話號碼。立即撥打,但對方說很少跟妹妹聯繫,也不知道具體情況。陳淑君繼續撥打報警人電話。兩小時後,終於有人接聽:「我和男朋友在睡覺,剛才發噩夢,沒什麼事,我現在很安全!」聽到這個結果,陳淑君既好笑又好氣,但還是忍住了:「安全就好!安全就好!」

「如果因為我們處警不及時,報警人真的遇害了,怎麼辦?所以接到電話後,大家都很急!可是,半夜一群民警忙了兩個多小時啊,該怎麼說呢?」陳淑君說。

出警救人一命 他很開心

為了把寶貴的警力資源用在刀刃上,科學合理地處置和分配警情成為指揮中心工作的要點。

採訪時,剛好鄧富輝輪值處警班長。「接警員接到重大突發警情,比如有人跳樓、突發火災等,接警員就會一邊接電話,一邊舉起左手。這個時候,我們處警組的民警就會趕緊跑過去,一邊聽,一邊用對講機調度一線路面民警,趕赴現場處置。實際上這比要求的一分鐘處警更快!」 鄧富輝說,當日,記者來訪之前,沒有收到一起重大突發警情,否則,大家會忙得不可開交。

鄧富輝說,目前,指揮中心執行的是「一級接警,一級處警」指揮體制。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全市的任何位置撥打110報警電話,直接就到了市局的110接警中心。而指揮中心統一接到警務後,值班長通過對講機可直接安排全市任何位置的巡警就近處置警情。遇到緊急情況時,放下電話,指揮中心的值班長就立即通知就近的120、119實現聯動,確保民警、醫生或消防人員最快到達現場。

鄧富輝說,自己入警已經28個年頭,到指揮中心也工作了16年了,處理了很多的警情,有些細節已經忘了,但有一件警情卻讓他刻骨銘心。

5年前的一個下午,有人報警說自己和同伴到長江水庫岸上的山林遊玩時,同伴被馬蜂蜇到了額頭,人已處於昏迷狀態,請求救援。遇到這種情況,按說直接通知轄區派出所民警前往就可以了,但這次鄧富輝親自前往救援。原因很簡單,鄧富輝知道事發地一帶的特殊情況,如果派一位沒有經驗的民警,本身安全就有危險,別說救人了。

鄧富輝通知了當時的長江派出所,要求他們趕緊與長江水庫管理所聯繫,準備好快艇,隨時出發;通知120救護,立即趕到附近,準備救治傷員。當日天氣陰暗、悶熱,但水庫的風卻比較大。為了救人,艇也開得很快,被風颳得來回晃動。好在兜了兩圈,總算看到揮舞紅色衣服的求救者,鄧富輝跳下快艇,鑽進山林,趕去求救地點。快艇則返回,接急救醫生。

靠近時,許多馬蜂還在嗡嗡地亂飛。鄧富輝有些害怕,但沒有別的選擇,硬著頭皮找到了昏迷的傷者,而後幫其脫掉上衣,做通風散熱處理。急救醫生很快趕到處理,昏迷者慢慢甦醒。

看到人得救後,鄧富輝心中突升一股暖流,處警、出警,想想整個過程,都很危險,但他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開心的事。

引入大數據、雲計算 提升指揮處置能力

1月10日當天暫沒發生大的突發事件,包括涉案財物、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作為副指揮長的馮磊說感覺很好。從當日早晨8點半開始,他要連續值班24小時,一直到次日上午8點半。

2002年1月馮磊開始參加工作,到2014年任副科長之前,一直在接處警崗位做帶班民警,現在連續6年做副指揮長。他說,指揮崗位就像人的大腦指揮身體的器官,對四面八方傳來的信息,不僅要感知、記憶、傳遞、還要綜合判斷,發出指令。做指揮長,馮磊說你的統籌決策,分析判斷思維必須準確、清晰,遇到重大突發警情,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警力,許多機會稍瞬即逝,容不得重來。

中山人多、樓多、車多、大型活動多、地下空間大的特點十分明顯,這些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軟肋。如果光靠民警人力工作,顯然是杯水車薪、事倍功半。

近年來,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最大限度融合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手段,圍繞視頻監控、警用地理信息、社會治安態勢等要素,持續加大硬體設備的投入和軟體信息系統的開發力度,充分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動警務指揮模式的轉型升級,大大提升了指揮處置的效能。

據了解,2020年全市共接處警情197萬起,警情平均到場時長為7.65分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公安機關依託110報警服務臺,接報涉疫警情8353起,第一時間開展情況核查、人員轉移、隔離處置等工作,為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時間和主動。

文/圖 本報記者 盧興江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劉小榕

相關焦點

  • 探訪南昌市公安局「最強大腦」:信息化手段護一方平安
    這是全國首個5G+VR智能移動指揮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實現了前端數據採集更實時、更精準,現場指揮調度更順暢、更高效。 劉佔昆 攝   中新網南昌1月4日電 題:探訪南昌市公安局「最強大腦」:信息化手段護一方平安  記者 李韻涵  「您好,這裡是110。」
  • 深圳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揮中心項目封頂
    5月9日,隨著最後一根鋼桁架安裝完成,由中建科工承建的深圳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揮中心項目封頂。深圳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揮中心項目是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管理中心聯合EPC總承包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和全過程諮詢單位廣州宏達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重點項目。
  • 21記者實地探訪南極電商辦公中心:員工正陸續上班,稱經營正常。
    原標題:記者實地探訪南極電商辦公中心:員工正陸續上班 稱經營正常 摘要 【記者實地探訪南極電商辦公中心:員工正陸續上班 稱經營正常】作為電商概念龍頭股,南極電商新年兩個交易日天天出現跌停
  • 凝聚青年力量 勇擔時代重任 天津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領導幹部政治...
    >市公安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全體黨委班子成員以及民警、警輔人員共計30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上,市公安局負責同志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健教授頒發了聘書。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青年民警、警輔人員代表作了表態發言。
  • 吉林市公安局:為「吉馬」打造暢通無阻的「安全賽道」
    吉林市公安局:為「吉馬」打造暢通無阻的「安全賽道」 2018-06-04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地探訪:在中國最南端城市生活 是一種什麼感受?
    中新網記者 馬學玲 攝中新網客戶端三沙6月11日電 題:(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實地探訪:在中國最南端城市生活,是一種什麼感受?距紐約13601公裡,距北京2680公裡,距海口452公裡,距三亞339公裡u2026u2026所以,這是哪裡?對,這裡就是三沙,永興島,中國最南端的地級市。離海南本島都如此之遙,這些島礁上還能愉快地長期生活麼?
  • [視頻]記者探訪日本宇宙發射中心——種子島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不久前,記者遠赴日本列島南端的種子島,探訪了位於這裡的日本航天研究中心和發射中心,這也是中國電視媒體首次走進這座略帶神秘色彩的島嶼。
  • 通訊:「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廣西河池7月24日電 題:「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廣西河池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片淨土」,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近年來,數以十萬計的「候鳥人」慕名湧入此地常住,修身養性、頤養天年。圖為在巴馬百魔洞景區,「候鳥人」在熱情起舞,旁邊不少民眾在觀看。
  • 走進市公安局牡丹分局 共迎首個人民警察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1日訊 (記者 王丹玉) 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警民聯繫,全面展示公安機關的良好形象,1月10日,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組織開展「媒體進警營 共迎首個人民警察節」活動,邀請菏澤新聞媒體記者及部分有影響力的自媒體、社會知名人士等走進警營,深入了解公安工作和警營生活
  • 延安市公安局--延安市人民政府
    繼續圍繞「兩升兩降」目標,積極落實《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建設規範(試行)》對市反詐中心建設的要求,大力加強市反詐中心建設應用。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實施「破小案、暖民心」工程。20.固化完善無線圖像傳輸設備和GPS定位系統,建立現場視頻指揮體系,與市局指揮中心數據共享,各縣區設立無線視頻指揮調度系統,在指揮系統可以清晰看到每個巡邏民警的位置和畫面,實現在指揮系統可以進行遠程多方調度,實現最快命令傳達,最優部署安排,最快捷前後方信息反饋,實施督導每一名民警現場巡邏和處置任務,全面實現「雲督導」全市巡特警隊伍,指揮調度扁平化、「點對點」、「可視化」。
  • 市公安局12345熱線滿意度連續15個月100%
    記者今日從廣州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1至10月,市公安局承接群眾12345熱線訴求近126萬件,來電量佔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來電13%,主要業務訴求有駕駛證業務、戶口業務、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等。群眾對市公安局承辦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滿意度評價自2019年8月以來已經連續15個月達到100%滿分。據了解,市公安局先後將24條非緊急公安服務專線,以及全市公安政務服務諮詢投訴電話,全部歸整由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一號受理,是全市熱線整合話務總量最大、線路最多的單位。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巴彥淖爾市「智慧應急」項目(採用「1+4」架構,即「一個應急指揮中心、四個專題應用系統」)自2019年6月籌備以來,經過前期考察、專題調研、制定方案、專家論證等多個階段,目前建築面積700平米的指揮中心和相關軟硬體建設進展順利,8月底可基本完成建設開始設備調試運行。
  • 海澱城市大腦如何讓城市變「聰明」?記者現場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7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獲悉,海澱城市大腦「人工智慧計算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中心通過對城市大腦接入的視頻、圖片、語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為場景應用提供分析結果、預測預警和決策支持。海澱城市大腦如何使城市變得更「聰明」?
  • 颱風來時誰在指揮?來看看杭州應急指揮大腦如何工作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健隨著颱風「利奇馬」漸漸遠去,城市恢復了日常的樣子。但颱風來臨時,是誰在指揮整個城市的防臺抗臺工作呢?上個周末,記者走進杭州市應急管理局的應急指揮大廳,體驗了一次防臺抗臺的應急指揮大腦。步入應急指揮大廳,16個分屏幕構成的全彩LED屏映入眼前,足足有兩米高左右,大屏幕面前設有54個坐席,供杭州市氣象局、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會商時使用。
  • 澳大利亞雪梨市的城市公共藝術戰略
    雪梨市的公共藝術是整個城市形象的點睛之筆,雪梨市也成為了公共藝術融入城市的典範。雪梨市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規劃角度明確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十年後,雪梨市政府於2008年公布了《雪梨可持續發展2030》,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指導雪梨市未來更長遠的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雪梨市市區排放將減少至70%,確保後代能擁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適宜居住的城市。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近日,人民網記者探訪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銳的帶領下,記者剛來到地下三層的「綜合業務大廳」,還沒看清四周巨大的屏幕的內容,就聽到一陣地震警報聲,本打算介紹業務的值班長,轉身跑步回到值班室,忙碌起來……剛剛結束了24小時值班的張銳告訴記者,這種值班制度是全年實施的,確保在震後第一時間報送地震基本信息,臺網中心還承擔震後震害快速評估、現場聯絡協調、應急響應決策服務等工作。
  • 上海正式啟用新一代接警中心 在全國首創「雙中心熱備份」模式
    昨天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公安部發布命令,授予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馬開軍、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研導科三中隊中隊長陳川和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新天地治安派出所副所長李勇等
  • 蘭州西站聯勤指揮「大腦」啟動
    蘭州西站聯勤指揮「大腦」啟動每日甘肅網7月12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伊曉明 特約記者趙富寧)7月11日,蘭州西站聯勤指揮部指揮調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蘭州市公安局舉行揭幕啟動儀式省公安廳副廳長、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肖春等領導為蘭州西站聯勤指揮部指揮調度中心揭幕。2017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由蘭州市公安局牽頭,與包含武警蘭州市支隊、七裡河區政府等單位和部門聯合組建蘭州西站聯勤指揮部,並籌建蘭州西站聯勤指揮部指揮調度中心。
  • 九龍坡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海量資料庫的「潛泳師」 公安機關的...
    「你好,這裡是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指揮中心。」接警員正在認真接聽、記錄著報警群眾的情況及需求。  作為確保平安九龍的「中樞神經系統」,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指揮中心擔負著反恐指揮、社會公共安全應急指揮和110指揮的職責。110接處警、指揮調度、信息研判、視頻巡查、交通管控,五個崗位相互聯動,迅速完成接收警情、發出指令的全過程,讓基層所隊能第一時間幫助群眾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