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接警員陳淑君接警中。 中圖:值班長鄧富輝正實時處置警情。 下圖:指揮大廳,副指揮長馮磊調動警力處警。
「喂!您好,這裡是110,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電話剛剛響起,接警員陳淑君就接了起來。這樣的動作和話語,陳淑君一天裡要重複無數遍。
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記者來到中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探訪,感受這個被稱為城市公共安全「神經中樞」的「節日氣氛」,並採訪了3名「指揮員」:指揮中心副指揮長馮磊、指揮中心值班長鄧富輝、接警員(輔警)陳淑君。他們代表著中山公安指揮體系中的3個重要環節——統籌決策、警情處置、接線處警。
聽得到的微笑 看得見的溫暖
打電話報警的是一位女士,說聯繫不上哥哥了。按屬地管理原則,女士應該向哥哥工作所在地的警方報案。陳淑君耐心地指引,但該女士不分青紅皂白,一通亂罵,不等解釋就直接掛斷了。
警察節受到如此委屈,陳淑君心裡也有些窩火,但沒有表現出來。當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時,陳淑君又投入到接警中,聲音仍舊甜美。
細細的一根電話線,牽連的是百姓與公安的魚水情。2006年,通過招聘輔警程序,陳淑君成為一名接警員。連續接聽報警電話的15年裡,她至少接過10萬個報警電話,但從來沒有因為服務態度或質量問題導致投訴。「電話一接通,實際上你就與老百姓建立起信任關係,要讓老百姓覺得,你的心是和他們在一起的,因此,接警員的聲音和態度非常重要。要始終相信,你的微笑對方能聽得到,你的溫暖,對方能看得見。」 作為老接線員,陳淑君時常這樣與同事共勉。
一個深夜,陳淑君接到一名女子報警:「有人要殺我!」然後就掛線了。話越少,事情可能越嚴重。多次回撥手機號,但一直無人接聽。技術民警趕緊分析情況,查找報警人信息,遺憾的是查不到報警時的準確地點,只查到其哥哥的電話號碼。立即撥打,但對方說很少跟妹妹聯繫,也不知道具體情況。陳淑君繼續撥打報警人電話。兩小時後,終於有人接聽:「我和男朋友在睡覺,剛才發噩夢,沒什麼事,我現在很安全!」聽到這個結果,陳淑君既好笑又好氣,但還是忍住了:「安全就好!安全就好!」
「如果因為我們處警不及時,報警人真的遇害了,怎麼辦?所以接到電話後,大家都很急!可是,半夜一群民警忙了兩個多小時啊,該怎麼說呢?」陳淑君說。
出警救人一命 他很開心
為了把寶貴的警力資源用在刀刃上,科學合理地處置和分配警情成為指揮中心工作的要點。
採訪時,剛好鄧富輝輪值處警班長。「接警員接到重大突發警情,比如有人跳樓、突發火災等,接警員就會一邊接電話,一邊舉起左手。這個時候,我們處警組的民警就會趕緊跑過去,一邊聽,一邊用對講機調度一線路面民警,趕赴現場處置。實際上這比要求的一分鐘處警更快!」 鄧富輝說,當日,記者來訪之前,沒有收到一起重大突發警情,否則,大家會忙得不可開交。
鄧富輝說,目前,指揮中心執行的是「一級接警,一級處警」指揮體制。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全市的任何位置撥打110報警電話,直接就到了市局的110接警中心。而指揮中心統一接到警務後,值班長通過對講機可直接安排全市任何位置的巡警就近處置警情。遇到緊急情況時,放下電話,指揮中心的值班長就立即通知就近的120、119實現聯動,確保民警、醫生或消防人員最快到達現場。
鄧富輝說,自己入警已經28個年頭,到指揮中心也工作了16年了,處理了很多的警情,有些細節已經忘了,但有一件警情卻讓他刻骨銘心。
5年前的一個下午,有人報警說自己和同伴到長江水庫岸上的山林遊玩時,同伴被馬蜂蜇到了額頭,人已處於昏迷狀態,請求救援。遇到這種情況,按說直接通知轄區派出所民警前往就可以了,但這次鄧富輝親自前往救援。原因很簡單,鄧富輝知道事發地一帶的特殊情況,如果派一位沒有經驗的民警,本身安全就有危險,別說救人了。
鄧富輝通知了當時的長江派出所,要求他們趕緊與長江水庫管理所聯繫,準備好快艇,隨時出發;通知120救護,立即趕到附近,準備救治傷員。當日天氣陰暗、悶熱,但水庫的風卻比較大。為了救人,艇也開得很快,被風颳得來回晃動。好在兜了兩圈,總算看到揮舞紅色衣服的求救者,鄧富輝跳下快艇,鑽進山林,趕去求救地點。快艇則返回,接急救醫生。
靠近時,許多馬蜂還在嗡嗡地亂飛。鄧富輝有些害怕,但沒有別的選擇,硬著頭皮找到了昏迷的傷者,而後幫其脫掉上衣,做通風散熱處理。急救醫生很快趕到處理,昏迷者慢慢甦醒。
看到人得救後,鄧富輝心中突升一股暖流,處警、出警,想想整個過程,都很危險,但他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開心的事。
引入大數據、雲計算 提升指揮處置能力
1月10日當天暫沒發生大的突發事件,包括涉案財物、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作為副指揮長的馮磊說感覺很好。從當日早晨8點半開始,他要連續值班24小時,一直到次日上午8點半。
2002年1月馮磊開始參加工作,到2014年任副科長之前,一直在接處警崗位做帶班民警,現在連續6年做副指揮長。他說,指揮崗位就像人的大腦指揮身體的器官,對四面八方傳來的信息,不僅要感知、記憶、傳遞、還要綜合判斷,發出指令。做指揮長,馮磊說你的統籌決策,分析判斷思維必須準確、清晰,遇到重大突發警情,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警力,許多機會稍瞬即逝,容不得重來。
中山人多、樓多、車多、大型活動多、地下空間大的特點十分明顯,這些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軟肋。如果光靠民警人力工作,顯然是杯水車薪、事倍功半。
近年來,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最大限度融合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手段,圍繞視頻監控、警用地理信息、社會治安態勢等要素,持續加大硬體設備的投入和軟體信息系統的開發力度,充分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動警務指揮模式的轉型升級,大大提升了指揮處置的效能。
據了解,2020年全市共接處警情197萬起,警情平均到場時長為7.65分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公安機關依託110報警服務臺,接報涉疫警情8353起,第一時間開展情況核查、人員轉移、隔離處置等工作,為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時間和主動。
文/圖 本報記者 盧興江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劉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