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揭生物睡眠的奧秘 無腦無脊椎生物也需睡眠

2020-12-02 環球網旅遊頻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24日報導,最近,一項針對沉睡海底的原始水母的研究告一段落,科學家在揭開生物睡眠奧秘的道路上取得新的進展。該研究表明,睡眠非常重要, 即使是沒有大腦的生物也需要它。

仙女水母屬(Cassiopea)是生活在海底的無腦、無脊椎生物。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它缺乏生理活性,但是仍然需要睡眠。原始水母與人類的睡眠方式十分相似,科學家對這一最具進化性的遠古生物的夜間睡眠狀況進行了觀察,進一步揭開了生物睡眠的奧秘。

9月21日,一位名叫拉維(Ravi Nath)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論文中表示:「水母會睡覺,這似乎並不會令人驚訝——畢竟,哺乳動物會睡覺,其他無脊椎動物,如蠕蟲、果蠅等也會睡覺。」 「但是水母是進化史上已知的最最古老的睡眠動物。這一發現隨之引發了更多疑問,比如睡眠是神經元的特性嗎?或者一個更牽強的疑問: 植物會睡覺嗎?

水母有神經元, 但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當它落在海底時,鐘形身體大約每隔一秒鐘就會發生一次脈衝, 以使水流通過它的身體, 帶來食物、帶走廢物。科學家發現,水母在夜間會有一段脈衝次數較少的時期,每分鐘只有39次,而白天則是每分鐘58次。

科學家還測試了剝奪這些生物的睡眠是否會對其機體產生不良影響。科學家通過不斷向水母噴水,強迫其保持清醒,然後在第二天觀測這些水母的活動。研究發現,水母在被剝奪睡眠後,生理活性降低了17%左右。科學家稱,對這樣一個古老而簡單的有機體的睡眠狀況的研究表明,睡眠需要早在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以前就已經進化出來了。(實習編譯:甘桂林 審稿:田瑞哲)

相關焦點

  • 先有的大腦,還是先有的睡眠?科學家似乎找到了答案……
    小到線蟲、節肢動物,甚至是無腦動物水母,大到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睡眠行為廣泛存在於動物世界中。然而,對於漫漫進化過程中睡眠的起源及其調節機制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謎團之一。因此,有一個燒腦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即:到底是先有的大腦,還是先有的睡眠?
  • Science子刊解謎:先有的大腦,還是先有的睡眠?
    小到線蟲、節肢動物,甚至是無腦動物水母,大到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睡眠行為廣泛存在於動物世界中。然而,對於漫漫進化過程中睡眠的起源及其調節機制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謎團之一。因此,有一個燒腦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即:到底是先有的大腦,還是先有的睡眠?
  • 生物必須有大腦才會需要睡眠嗎?
    Nath正在利用秀麗隱杆線蟲研究睡眠,但是每當他在研究會議上展示他的研究時,其他科學家卻對這種簡單動物會睡覺的想法嗤之以鼻。這不禁讓Nath思考:動物的神經系統要多簡單才會失去睡覺的能力?Nath的熱情很快感染了他的朋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Michael Abrams與Claire Bedbrook。
  • 睡眠與覺醒——神奇的生物密碼
    每一種多細胞動物都有睡眠與覺醒的晝夜節律。如果被剝奪了睡眠,我們會感到難受。為什麼像人類這樣活躍的動物需要花上其生命中1/3的時間睡覺呢,為什麼嬰兒的睡眠和成年人有如此的不同?這是新手父母們常常提出的疑問,因為這樣的不同,常引起他們的焦慮,讀一讀《生物心理學》,我們可以從觀察自然的有趣角度開啟對動物和人類睡眠的探索。
  • 睡眠銀行創新"超級睡眠晶片"將顛覆你的失眠症-生物信息睡眠療愈...
    而睡眠銀行所採用的生物信息睡眠療愈技術,則是研發團隊結合人體自我療愈的機能、世界能量物質轉化理論、中國道家傳統理論等精心研發出的創新技術研發出世界第一款「超級睡眠晶片「,只要帶在身邊便可以實現走到哪睡到哪的黃金睡眠深度睡眠效果。
  •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論文—科學網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無腦水螅揭示睡眠機制在大腦發育之前就已形成   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反應就越慢。
  • 您可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先有睡眠還是先有大腦?
    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微小的生物儘管沒有大腦也能進入類似睡眠的狀態,這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動物如何演化出睡眠需求和能力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該研究背後的團隊發現,導致人類嗜睡的化學物質對尋常水螅具有相同的影響,儘管我們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表明該物種之間存在生物學聯繫。「我們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動物必須先獲得睡眠才能獲得大腦。」
  • 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點擊藍色字,關注「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生物需要睡眠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 諾伊曼床墊化身「睡眠精靈」,用心呵護你的脊椎健康
    久坐不鍛鍊,加上頻繁使用電腦、手機,很多人都逐漸進化成了「久坐黨」、「低頭族」,進而引發四肢酸痛、脖子僵硬、腰背不適等脊椎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一生都為各種各樣的脊椎問題所累。同時,有資料顯示,中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9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疾病;而在40歲的人群中,有40%的人脊椎不健康。  面對脊椎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 這種生物沒有大腦,卻需要每天睡覺!
    作者 | 卡麥拉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水螅是一種小型無腦生物,然而研究人員稱水螅存在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這似乎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即人類大腦需要通過睡眠才能正常工作,但事實證明,一些生物的睡眠並不一定是為了滿足大腦,睡眠機制或許比大腦組織進化更早。
  • 日本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原標題:日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科技日報東京2月20日電 (記者陳超)最近,日本東京大學池谷裕二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睡眠中大腦海馬神經電路冷卻的機制。該研究闡釋了控制腦電路功能的睡眠的作用,明確解答了生物為何需要睡眠這一根源性問題。
  • 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
    但是,我們人類乃至其他生物為什麼一定要睡覺呢?這從進化上來說挺詭異的: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睡上一覺。匈牙利的研究人員發現,狗也會由於白天的積極或消極經歷影響到其晚上的睡眠。睡前經歷過負面或糟糕體驗的狗,夜間更容易醒來,這也就意味著它的睡眠壓力越大。
  • 腦電波揭開睡眠的奧秘
    一些上班族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等,都會引發睡眠障礙,最常見的就是失眠。但人們對於睡眠障礙的認識還不足。在門診中,很多失眠的患者雖是第一次就診,卻有著長達數年的用藥史,直到吃藥仍不見好才想到去看醫生。事實上,正是患者自己無形中增加了治療失眠的難度和周期。在今年的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將中國主題確定為「健康心理良好睡眠」。
  • 為什麼螞蟻之類的生物不需要睡眠呢?專家:拿命換來的
    大家都知道,睡眠對一個人來說真是太重要了,一個成年人正常睡眠要保證在7個小時以上,才能夠重新恢復精力,保證第二天的工作順利完成。如果長時間的熬夜,缺乏睡眠,十分容易引起許多疾病,甚至是猝死,所以睡覺是恢復生命體力一種最重要的方式。但是為什麼螞蟻之類的生物不需要睡眠呢?
  • 為什麼螞蟻之類的生物不需要睡眠呢?
    人和動物都需要靠食物來補充身體營養,需要靠睡眠來恢復體力,曾有人調侃說人在一天之中,一半是醒著一半是睡著,而我們所見到的各種動物,它們也是血肉之軀,也同樣有睡眠的需求。只是為什麼螞蟻之類的生物不需要睡眠呢?
  • 睡眠銀行:讓你回到小時候睡眠狀態 的好物分享之超級睡眠晶片
    很多人都多麼想能重新回到小時候,這對於年輕態的渴望,不單單只是想擁有那時候的精力、青春、年華、活力四射並擁有無限可能的青春少年狀態,多少還有那一覺到天明的酣暢孩提式睡眠渴望。青春慢慢逝去,年輕時充沛深沉的睡眠漸漸難求。如何找回睡眠,恢復自身睡眠「年輕態」,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公共問題。但好消息是,藉助專業技術和專業的睡眠健康管理師的幫助,可以讓我們重回小時候的睡眠狀態,重新解鎖年輕態。
  • 先有大腦還是先有睡眠?
    在小鼠和恆河猴的脊椎中注射STING激動劑,可以起到明顯的疼痛感知遲鈍現象,而這一現象是通過一型幹擾素信號實現的,即一型幹擾素信號可以顯著抑制小鼠,恆河猴和人類感覺神經元的活化。作者的這一項工作證實STING-一型幹擾素信號軸是機體疼痛感知的關鍵性調節因素,並且也很可能是治療和緩解慢性疼痛的靶點之一。
  • 生命的支柱:無脊椎海洋生物
    撰文、攝影/蘇珊·米德爾頓(Susan Middleton)翻譯/春平在大海的萬頃碧波之下,在人們的視野之外,生活著一群多姿多彩的生物。它們是一群數量龐大的沒有脊椎的海洋生物,作為自然中最精緻優美的創造,它們仿佛自然界的時尚先鋒、海洋生物中的「高級定製」。
  • 無脊椎生物水族箱裡,海葵與珊瑚需注意些什麼呢?了解一下
    在無脊椎生物比較多的水族箱裡,如果沒發生什麼意外、不改變活巖石的配置的話,海葵與珊瑚就會順利地成長。飼養資訊活體1、魚體:眼斑海葵魚(公子小丑),皇后神仙,火焰神仙,六點範式塘鱧(六點蝦虎),醫生蝦(清潔蝦)。2、軟珊瑚:紫點海葵,短指軟珊瑚。
  • ICA專家親臨金可兒快閃店 詳解兒童護脊與睡眠要義
    「中國兒童學習壓力較大,睡眠不足情況較為嚴重,因此更需要重視睡眠產品的選擇」,羅伯特J迪波尼斯先生表示,ICA專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從寶寶一出生,父母們就應防微杜漸,注重對孩子脊椎的保護,防止出現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健康的脊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