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科學 | NUS 這個用灰燼做出來的柔性機器人厲害了!

2021-02-23 NUS小助手

傳說中,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NUS副教授陳伯彥說:「我們受到了神話中生物的啟發。就像鳳凰一樣,它可以被銷毀成灰燼,重生變得比以前更強大。

近日,NUS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穎的方法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的新型金屬基材料

這種新材料將鉑等金屬與燒過的紙(灰燼)結合在一起,具有更強的功能同時也保持了傳統紙和塑料的可摺疊性和輕便性該新材料的重量是紙的一半,這也使其具有更高的功率效率

這些特性使這種材料成為製造柔韌而輕巧的假肢的強有力的材料選擇,例如使用其材料的假肢重量比傳統假肢輕 60%。這樣的假肢可以提供實時的應變感測,以反饋有關其彎曲程度的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控制和即時信息。同時還無需外部傳感器,也避免了將給假肢增加不必要的重量。

此外,這種新型材料具有耐火性,適合製造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機器人,因為它可以承受大約800°C的銷毀長達5分鐘。

另外一個優點是,這種新型導電材料可按需提供加熱功能。通過該材料發送電壓會使其發熱,這有助於防止機器人在寒冷環境中工作時結冰。這些屬性可用於創建輕便靈活的搜索救援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進入危險區域,同時提供實時反饋和通信。

這種金屬基材料是由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工藝生產的。首先將纖維素紙浸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然後再將其浸入由金屬離子(例如鉑)製成的溶液中。然後將材料在惰性氣體氬氣中於800°C,然後在500°C的空氣中銷毀。

最終產品是一塊金屬薄層,厚度為90微米(0.09毫米),或0.09毫米,由70%的鉑和30%的無定形碳(灰分)組成,其柔韌性足以彎曲,摺疊和拉伸。這一重大研究突破已於2019年8月2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科學機器人》上。

在他們的下一步研究中,團隊正在研究為金屬骨架增加更多功能。其中一個方向是結合電化學活性材料來製造能量存儲設備,從而允許創建自供電的機器人。

陳伯彥教授提到:「我們受到了神話中生物的啟發。就像鳳凰一樣,它可以被銷毀成灰燼,重生變得比以前更強大。」

參考文獻:

Multifunctional metallic backbones for origami robotics with strain sen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Science Robotics

#往期精彩:

相關焦點

  • 機器人太「硬」?「軟萌」柔性機器人了解一下
    說起機器人,大家可能想到的是科幻世界或者電影裡面的機器人,也可能是知名的波士頓動力,或者是Google旗下的Atlas,甚至是新聞機器人主播。但是你知道柔性機器人嗎?這個時候有人可能就會出現問號臉:機器人不都是冷冰冰的「鋼鐵直男」?還有柔軟的機器人?怕不是我對機器人有什麼誤解?實際上,機器人的研發是為了協助或取代人類進行危險的工作,目前大部分的機器人都還是硬邦邦的「硬漢」形象。人們也在拓展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力,去開發像「大白」一樣軟萌的機器人。這種利用柔軟材料來製作的機器人,被稱為柔性機器人,在研究領域頗受關注。
  • 機器人柔性雷射切割替代五軸工具機將成趨勢?
    機器人柔性雷射切割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正變得日益普遍,這與雷射技術的發展和機器人精密軌跡控制技術的完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機器人柔性雷射切割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做成單機器人切割平臺,又可以組合成柔性加工生產線。
  • 外國牛人用硬紙板做的機器人,厲害了我的哥
    奧利尼克受到科幻小說的影響,發揮了靈感,利用硬紙板製作了這款機器人——嗯,確確的說是機器人模型吧。奧利尼克本來是一名平面設計師,不過它忠愛模型設計,作為一個業餘的愛好者能幹得這麼漂亮沒有兩把刷子是做不出來的,造型獨特,主要是它不完全只是模型,它是可以動的,機器人四肢可以移動,輪子可以轉動,奧利尼克甚至將太陽能電池板和小型馬達結合起來,以激活各種組件。看到最後一張圖,你會發現它的眼睛還能發光!
  • 柔性機器人是否是協作機器人的發展趨向?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傳統的機器人總之要用安全圍欄圍起來,每年發生很多的事故,需要大量的成本在安全系統,協作機器人需要和人共同完成生產,必須解決安全性的問題。」總結二者的區別就是,傳統工業機器人是單一的品種,批量大規模的生產;協作機器人是定製化、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所以協作機器人必須滿足幾個特點:易用、安全、低成本。
  • 可怕的柔性!這個機器人抓手竟然可以在水下抓水母?
    目前海洋生物學家水下採樣機上可用的採樣工具,主要是為海洋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開發的,並且更適合於抓住和操縱巖石和重型設備而不是果凍,這種抓手會經常將它們粉碎成碎片,柔性成為海洋機器人抓手必須具備的條件。   現在,由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John A.
  • 這21個經典的科幻機器人形象 你認識幾個?
    我們從來不知道這個小機器人用它的特別聲音說了什麼,但有必要通過「交談」了解它對生活的態度。R2-D2來自納布星,是一個宇航技工機器人。    2、 HK-47   HK-47出現在電子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中。毫無疑問,它是一個傳奇的科幻機器人。作為殺手機器人,HK-47具備出色的作戰技能。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這一材料重量輕(最小僅為 10g),卻能提供很大的力量,用「四兩撥千斤」來形容它再合適不過了。實際上,由於具有與生物肌肉纖維相似的仿生編織結構、與骨骼肌相似的特性,氣動人工肌肉在軟體仿生機器人、變剛度靜水骨骼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外,這類材料在醫學、機器人、軍事、航天、光學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
  • 哈佛機器人研究全景圖:超越想像,完爆科幻
    「科幻小說已經描繪了50年,怎麼這些機器人還沒出現在人們身邊?」工程和應用科學教授Robert Wood說。下一代機器人將廣泛進入現實世界,穿過森林和田野,到達城鎮和家庭。你在網上購買的商品,會由無人機負責配送;你購買的汽車,會自動開到目的地;你不願意幹的家務,會有一個機器人幫你收拾打理。
  • 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第一名校NUS|設計名校申請問答
    又到一年申請季,凱諾君根據多年經驗和最新信息,整理了申請各個設計名校的常見問題,希望對小夥伴們有用~ 歡迎在文末留言給凱諾君提出自己想看到的學校! Coursework,授課型碩士,和我們通常理解的lecture+studio的模式比較像,國內學生申請的主要也是這個項目;Research,研究型碩士,更偏重於研究,畢業時需要通過論文結業,通常想繼續深造讀博的學生會選擇這個。
  • 科學家參透瓢蟲翅膀「玄機」,造新型柔性可摺疊機器人
    智東西1月12日消息,近日,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瓢蟲翅膀得到靈感,設計出一款柔性可摺疊機器人。摺疊可以使機器人結構緊湊、重量變輕,許多研究者都曾做過類似研究。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論文題目為《從瓢蟲得到啟發的柔性摺疊(Ladybird beetle–inspired compliant origami)》
  • 福祉科普|柔性抓取機器人
    柔性抓取機器人可以說是現代機器人產業中的一股"泥石流",和目前機器人最常用的剛性結構不同的是:其具有較多的自由度且結構簡單,不僅需要保證靈活性和柔韌性,還要在不傷害物品的前提下進行抓取。哈佛大學研發的超軟納米纖維機器人抓手,可抓取水下軟體生物,例如水母。又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新型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由真空驅動!
    導讀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可重構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團隊(RRL, EPFL)發布了一種通過真空驅動的新型軟氣動執行器,且製作出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它柔軟、輕量、可執行多種動作。關鍵字柔性、機器人背景柔性,已成為電子產品的重要創新趨勢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機器人系列,機器人真的會統治人類嗎?
    機器人電影,一直在科幻影視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也是目前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機器人通常都具有人類的情感和自我意識,甚至會統治人類。
  • 沒想到類似終結者電影裡T1000的液態機器人在中國誕生了
    一個液態金屬機器人殺手的出現,更是讓無數人目瞪口呆,驚為天人,無數粉絲愛終結者2和液態機器人愛得發狂,怕得要死。所以如果你看過卡神的這個終結者系列電影,那麼一定會對T1000這個液態金屬機器人印象深刻。這個千變萬化怎麼打都打不死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可以說是一種噩夢般的存在,在無數人心目中留下了陰影。
  • HB限時免費領取科幻即時戰略遊戲《奇點灰燼:擴展版》!
    Humble Bundle現在可以限時免費領取科幻RTS遊戲《奇點灰燼:擴展板》,這款遊戲發行於2016年,遊戲的原價為90元,目前在Steam上的好評為78%,處於多半好評的級別。
  • 2018年度10大機器人公布!人造肌肉、DNA摺疊、柔性外骨骼…
    ,也能知道該用什麼姿勢逃跑。」除了機器狗,他們身高1.5米,體重75公斤的人形機器人Atlas,已經可以完成空翻、連跳等各種複雜動作,甚至還能順手做個家務。04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液晶彈性體結合上面說的軟體機器人,會更容易理解這項技術。簡單講就是找到了新方法可以製作軟體機器人的材料,做出來的東西是很有彈性和延展性,跟其他液晶彈性體相比,這次的材料承重能力更強。
  • 科幻——從科學出發,旅行到宇宙盡頭
    文:讀閱評說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曾說過: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擁有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而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最早的「科幻機器人」我國最早的「科幻機器人」出現在《偃師》中,《偃師》是戰國諸子百家經典之一《列子·湯問》中的一篇。傀儡師偃師給風流的周穆王和他的女人展示他製作的「歌舞藝人」。
  • 這個機器人十分柔軟,可以像卷鬚一樣改變自己的形態
    其實,植物也是很厲害的,它們的卷鬚十分柔軟,可以改變自己的形態,因此,科學家們就設計了一款可以像卷鬚一樣捲曲的柔性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的外形並不起眼,看起來就像一截很普通的軟管,而且它的個頭也不大,直徑約為1毫米。你可能會想,這個小的個頭,真的能有那麼厲害,可以像卷鬚一樣改變自己的形態嗎?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專家稱將加快各領域科研進展3D列印正在不斷向新的領域突破。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隻柔性機器人,整個列印過程簡單而且快速。
  • 科幻照進現實:植入納米機器人,人類能像《黑客帝國》中一樣下載信息
    前者的代表是走向神壇的「人工智慧」,其基礎神經網絡研究就是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元,讓機器使用神經元之間處理信息的模式來處理信息;後者的代表是「腦機接口」,用信號加工技術將原始的腦活動轉化為數字命令,這樣你就能用「意念」控制外部世界。相較於「人工智慧」在神經網絡方面已照進現實,「腦機接口」則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