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導
隨著銀聯商務啟動科創板IPO,一批支付概念公司藉此風口加快衝擊資本市場腳步。
日前,上海證監局官網披露的《中金公司關於上海收錢吧網際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情況報告公示》(以下簡稱《公示》)顯示,國內頭部聚合支付商上海收錢吧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收錢吧」)擬在A股創業板上市,相關項目輔導已於2020年12月開始。
聚合支付是指通過一個二維碼或APP聚合不同的支付渠道(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在網聯出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支付機構與支付機構之間不可「直連」,聚合支付趁勢而起。
不過,隨著支付行業嚴監管持續、巨頭補貼縮水,銀行和第三方支付自營的聚合支付入場,聚合支付商正在迎來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一次重大檢驗。針對如何應對補貼縮水以及持牌機構自營業務競爭等問題,收錢吧方面表示暫不便接受採訪。
多路資本雲集
上述公示顯示,收錢吧成立於2013年6月,定位數位化門店綜合服務商。根據官網信息,收錢吧目前累計服務人次達200億,日交易筆數達近3200萬,擁有超400萬商戶,覆蓋超660個城市。
多位市場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收錢吧目前已是聚合支付領域最大的服務商,近兩年一直在為上市進行籌備。據記者了解,公司創始人陳灝為支付行業「老人」,曾先後任職於拉卡拉、上海卡驛、卡友、銀聯商務海南分公司等機構。在拉卡拉期間,曾被創始人孫陶然評價為開疆破土式的人物之一。
2015年到2019年間,公開消息中,收錢吧共進行過5輪融資,除了拉卡拉系的考拉基金,還包括恒生電子、中金資本、灝源資本等。
2020年年中以來,收錢吧動作頻頻。8月,公司註冊資本由約1030.6萬元增至約2.4億元,增幅達2231.78%。公司原投資人之一的杭州有贊科技有限公司等退出,新增的多位投資人中,包括拉卡拉支付等。同年12月,公司註冊資本進一步由2.403億元增升至3.675億元,增幅達52.93%,企業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收錢吧也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變更。其中包括,來自德同資本、思偉投資等機構的董事退出,新增董事包括來自熊貓資本和匯納科技的人士。這也被業界視為進入衝擊資本市場的最後階段。
根據天眼查信息,收錢吧創始人陳灝為公司法人和大股東,持股比例31.01%;上海喔噻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比例為13.23%,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東還包括SVVIHK I LIMITED持股7.97%、杭州中金鋒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股6.99%、北京考拉昆略網際網路產業投資基金持股6.81%等。
聚合支付行業在鼎盛時期,市場曾一度存在數萬家平臺,這一概念在2017年、2018年左右備受資本追捧。但與此同時,一些小平臺利用「管」外之地為賭博、詐騙等平臺提供服務,也引發了監管嚴厲關注和行業洗牌。有牌照併購人士透露:近兩年來,已有50%的聚合支付公司退出市場。
2020年9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發《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收單外包服務市場管理,將聚合支付在內的外包機構正式納入監管。包括收錢吧在內的60家機構成為首批通過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