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我,今天要寫一篇野採文章~教教新手如何野採。
這樣,當你們去海邊遊玩的時候,帶著媳婦和孩子的時候,也能抓到一些可愛的小生物,全家一起分享大自然的樂趣。
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沒有野採過、也很少去海邊的新手,教大家一些最簡單、最基礎的野採方法。
讓完全不了解海邊的你、拖家帶口的你、只會用一個小小抄網的你,也能抓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生物。
我的經歷
大家知道,我是在深圳長大的,從小就熱衷去各種各樣的海邊、湖邊野採。
我野採的光輝事跡也有很多:
小時候,曾經徒手抓大海龜(抓完就放生了),
曾經智鬥小烏賊、勇擒大水母,當然,身上難免被水母蜇的一道一道紅印;
各種蟹,不管能吃不能吃的;各種魚,不管是弱雞小鯔魚還是靈活的多指馬鮁都是我的座上賓;
還曾經天天去湖邊,蹲守跟蹤了一個多月,終於抓到了一條野生的大財魚,當天晚上就變成了酸菜魚;
每年最期盼的就是深圳來颱風,不僅不用上學,還能把附近的湖水攪渾,俗話說「渾水摸魚」,正是每年抓野生鯽魚的最佳時間。
當然了,我覺得野採最厲害,還是我爸。他人生中的技能點,一大半都給了「敏」。
有一次和他在湖邊走著,我爸忽然抄起一個不知哪裡來的木棍,狠狠往湖心一擲——就叉中了一條魚……
我爸說,他小的時候,經常用叉魚、偷瓜、摸蓮藕的方式給貧窮的家裡改善夥食。
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叉魚技巧,來自極度調皮的童年經年累月的練習,我是達不到的。
今天我也不教大家這麼難的野採,只教大家一些簡單的、徒手的、或者用小抄網就能完成的野採。
野採所需設備
小抄網(標配)
最普通那種就行了~
小鏟子(標配)
小桶(標配)
手電筒(標配)
頭燈(選配)
大褲衩(選配)
野採基礎方針
我國的海岸線很長,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濱海環境、不同的原生物種,造就了不同的野採方法。
但是總結來說,有幾條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管你在深圳還是連雲港、在廈門還是北戴河,都通用的野採核心思維,請掌握好:
1、退潮總比漲潮好
大家知道,大海每天漲潮兩次、退潮兩次。
漲潮期間水位很高,退潮期間水位很低。那麼野採應該啥時候去呢?
退潮總比漲潮好。
為什麼呢?
漲潮的時候,水位高,海水水面廣闊,無數的小生物就隱藏在茫茫大海之中,你去哪裡抓它們啊!
魚遊的那麼快,水又那麼深,抓得到嗎?
所以,我們要等退潮的時候去抓。
那時候水位低,魚想逃就沒那麼容易了。
更何況,海水退潮之後,有時會在灘涂、礁石上留下無數的小水窪,許多小魚小蝦會困在水窪裡,乖乖地束手就擒。
2、晚上總比白天好
雖然在我們魚缸裡,許多魚都是白天精神晚上睡覺。但是在海邊,更多的原生物種是晝伏夜出的。
尤其是小蝦小蟹,晚上是它們絕佳的覓食時間。再加上晚上遊客都走了,海邊更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
所以,如果能晚上去,就最好別白天去。當然,這也要考慮自己是否方便,和家人的意願。
綜上所述,最好的野採時間到底是什麼什麼時候?
比如我今天去了連雲港,我們到底應該什麼時間去海邊野採呢?
打開百度,輸入:「連雲港 潮汐時間」
很輕鬆就能找到連雲港當天的潮汐時間表(隨便以某一天為例):
我們看見當天有兩次水位最低點,一個是半夜3點左右,一個是下午4點左右。
所以最佳的野採時間就是半夜1-3點,其次就是下午的2-4點。
如果實在沒法晚上去(比如媳婦強烈反對),那麼就退而求其次,找到白天的退潮時間點,就可以了。
相信我,對的時間,是野採成功的80%。
3、人少總比人多好
這是肯定的,海濱浴場,人山人海,和下餃子一樣,哪條魚哪個螃蟹會不長眼地跑出來玩?
人少的地方肯定比人多的地方好。
但是話又說回來,你剛到某個城市,人生地不熟,其實也不好去找特別偏僻的海邊。既不熟悉,又不安全。
深圳的海岸線很長,經常有魚友第一次來深圳,問我去哪個海邊好玩。
既然完全不了解深圳,我也不好給他推薦離市區特別遠、特別難找、特別偏僻的海邊,所以我一般還是建議他去路程近、又安全、大家也都去的海濱浴場。
這些地方,比較難免的就是兩個字:人多。
就拿深圳最著名的海濱浴場大梅沙、小梅沙來說,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已經怕了呢?
在這麼人山人海的海邊,哪裡能抓到小動物呢?
在眾多的「餃子」中間,當然抓不到任何東西,但是也不必灰心哦。
雖然遊人如織,但是往往在一片海灘的左右兩端,是遊客相對較少的。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往兩側走,在那裡你將會找到可愛的原生生物。
野採最佳位置
1、礁石區
雖然海濱浴場通常是平坦的沙灘,但是兩側往往會有一些礁石。
礁石區就是小生物最喜歡的地方了~
——在礁石的石縫裡尋找小螃蟹、小海葵、寄居蟹、螺
礁石的石縫裡通常是上述生物的天堂,有許多品種的螃蟹、寄居蟹、螺。
還有我國沿海的明星品種:縱條磯海葵、櫻花海葵和其他漂亮海葵,都喜歡棲息在潮漲潮落的礁石石縫裡。
螃蟹用手抓就行了,你應該有這個勇氣。
寄居蟹和螺更是簡單,直接撿起來。
至於縱條磯海葵和櫻花海葵,我建議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去抓它們了,因為海葵的吸附能力非常強,強行捕捉,往往會造成損傷。
所以,近距離看看這種美麗的小生物,不要傷害,不要打擾,就很好了。
——在礁石的根部尋找太平洋長臂蝦和蝦虎
在礁石接觸海水的根部,常常會住著小型魚蝦。
你不需要看到它們,只需要迅速拿起小抄網,從礁石的根部開始,沿著礁石抄起來,往往能收穫幾隻我國沿海最常見的太平洋長臂蝦。
運氣好的話,還能收穫一條蝦虎魚。
——在礁石的水窪中尋找小魚小蝦
大海退潮之後,會在礁石區留下大量水窪,這裡面困住了許許多多小生物。
仔細看看,就能輕鬆找到。
2、泥濘灘涂
泥濘灘涂也是野採的絕佳地點——但切記要在退潮之後。
退潮之後,灘涂上會留下無數水窪,這些水窪困住了許多小魚小蝦,和一些特有的灘涂生物,抓它們毫不費力。
灘涂上留下的小洞,也是一些螃蟹的居所,用小鏟子挖開就能輕易捉到。
3、沙灘與海邊
不得不承認,雖然海濱浴場多半是沙灘,但是相比礁石區和泥濘灘涂,沙灘擁有的生物多樣性是最差的。
一望無垠的平闊,無法提供給生物們太多屏障與保護。
除了一些能隱藏在沙子中的生物,比如梭子蟹、勝利黎明蟹、比目魚,其他生物都沒法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
魚群雖多,卻往往是過客,捕捉難度相當大。
不過,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些有趣的小玩意。
每當一朵浪花退去,仔細查看被浪刷過的沙灘上,往往能看見正在拼命往沙裡鑽的小貝殼。
在下一朵浪花打來之前,你必須眼疾手快地抓住它,否則它們將會隱匿無蹤。
不到一會,就能抓到一小捧——這些會鑽沙子的活著的貝殼,可比岸邊那些死去的好玩多了。
如果你也自認為技能點都給了「敏」,同樣可以嘗試在平闊的海水裡撈烏賊、花身鯻、針亮魚等等。
當然,平闊的沙灘與海洋,除了野採,也能帶來其他驚喜。
我永遠不會忘記,清晨5、6點的深圳大梅沙,一天伊始,晨光熹微,擁擠的遊客尚未湧來。
我站在大腿深的海水裡,看清晨的碧波,看啼叫的海鳥,看幾萬條甚至幾十萬條銀色的幼年鯔魚,形成了黑壓壓的一片。
浩浩蕩蕩的銀色魚群,從我的膝蓋前逡巡遊過,魚群之長,久久不絕,我一時看花了眼。
那時我就想,或許我們太小看海洋了。
你永遠想像不到,在這麼人聲鼎沸的旅遊區,在白天連腳都下不去的海灘,當人潮褪去,復歸寧靜,居然會有這麼龐大的魚群前來覓食。
就在你眼前,就在你膝蓋之前。隨手一個抄網下去,就連稚童也能撈上來一百來條。
寫在最後
今天教大家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礎的野採方式。
那種需要長途跋涉、需要更多裝備、更專業知識的野採,並不在本篇之內。
我寫這篇文章的標準,就是「哪怕你們只有個小抄網、哪怕帶著小孩子也能輕鬆快樂地野採」。
未必能抓到特別稀罕的物種,但是我國沿海的常見原生物種,這樣就能抓到很多了。
抓到之後怎麼辦呢?除了極少數可以帶回家飼養,剩餘的希望大家放回海洋。
這樣,在許多年之後,我們或許還能再次捉到那麼多的生物,還能看見浩浩蕩蕩的鯔魚遊過膝蓋,再一次,被自然打動。
野採,一方面是好玩,一方面是學到一些知識,幫助認識中國的原生物種。
每次野採之後,留下照片,找懂的朋友請教品種、請教習性,百度一下相關的知識,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至於採來的小動物本身,就讓它們回到海洋,回到自己熟悉的棲息地。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垂釣。如果你也垂釣的話,應該知道垂釣圈特別討厭一種行為:電魚。
雖然在一些外人看來,釣魚也是獲取魚,電魚也是獲取魚,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作為休閒娛樂的垂釣,其實和「團滅」性質的電魚有著本質的差異。
同理,我也一樣。
經常刷抖音或者快手的朋友,會看到一些野採主播。
我特別討厭很多野採主播的那種方式:
沒有絲毫技術含量、沒有絲毫野趣和知識科普、而是機械地重複地把小魚小蝦的祖宗十八代全都抓光。
其實,每個品種抓那麼幾個,了解一下外貌與習性就足矣了。剩餘的,就讓它們仍然自由徜徉在大海裡吧。
如果真的想吃,去市場買更加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