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的魚,就再也不是魚了!
作為另類的偽讀書人,雖然我很喜歡看些閒書,但是還是保持了一種極不正常的讀書取向,那就是牴觸看流行書,所以現在想想把《三體》歸類於小時代小團圓之類的,實在是個錯誤。要不是文曰小強,我差點就錯過了它,這是我的不對。流行的也未必沒有到東西。
對於科幻小說我一向奉阿西莫夫為圭皋,這個俄裔美國人在我心裡的地位就叫做大神。可現在我發現除了大神之外,也有很多不錯的「次神」,比如劉慈欣。這就跟原來一直信奉「黃山歸來不看嶽」一樣的,結果看了別的嶽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各有各的妙處,如若沒有一顆開放的心,這些妙處很容易就會被錯過了,這也是一種傲慢與偏見。
話說回來,說說我為啥開始推崇《三體》。其實我還得羞澀地(不要臉地)承認一件事,我沒功夫拿著書去看,這就是文曰小強對我的意義: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整套書給我介紹一遍,這跟羅輯思維的羅胖功能也是一樣一樣滴。不過就是這段YouTube的片子我看了五遍了,沒準兒我還得繼續看幾回,原因是我喜歡黑暗,確切地說,我喜歡揭開人世間的種種絕望卑劣愚蠢謬誤以及一切負面東西之後還能保留一點希望的那種樂觀主義!這種感覺有點像我拿著鋒利的斧子去劈白菜或者拿著嶄嶄新的手鋸去鋸樹叉的快感。黑暗其實是常態,是最真實不過的,逃開它用風花雪月偽飾它那叫做矯情,能在黑暗中還看到希望這才是坦誠的人生姿態。換句話說,這就相當於「我醜,我胖,可我不服」!秉持這種執拗獲得個把點讚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當然我不是來討論一個聖人教母程欣如何用泛濫的博愛把人類葬送的,我只對裡面有句話感觸頗深,那就是標題這句:上岸的魚,就再也不是魚了!
億萬年前,海裡生存條件迫使魚類離開海水,遷往陸地,成為兩棲動物,比如後來著名的蜥蜴蛤蟆變色龍啥的,這些魚類未必不想呆在溫暖熟悉的海水裡,不知道離開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倉皇間回頭留戀地望一望大海,不知道他們明不明白,自己這一走,就是回不去了,這就是叫做欲歸無從。
對了,有些人一定明白我想說啥了,我想說的其實跟進化論對與不對毛關係木有,跟科幻小說也毛關係木有,我說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有時候在夢裡還以為自己是條魚,可是我們已經離開了大海到了陸地上,我們必須把腮幫子裂開來呼吸,我們必須學著用軟弱的鰭來走路並把它修煉成腳,我們必須忍受酷熱的陽光曬在皮膚上的灼痛,我們得學會建立一種與世界新的關係和邏輯。
如果我們克服了眾多的不適爬到了陌生的環境裡,用自己的堅忍和勇氣解決了生存的問題,回過頭來我們還有資格用魚的身份去討論問題嗎?SORRY我看是不行了,魚和你的關係邏輯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顛覆,想想這還真有點可悲,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往前爬吧,因為這已經是個新的物種了,叫做移民!
關注天舒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