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岸的魚在哪裡?

2021-01-20 政事堂裙聊

在今年,我為你解讀了一個主題:本土時代的生存策略。我想要告訴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本土時代。你過去熟悉的打法可能不靈了,但沒有關係,你依然可以找到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我們介紹了一個基本策略:網中網,以及三個行動策略:變形金剛、領跑員和自己人策略。我們也討論了,在成長的過程中,該如何去面對偏見和歧視。

一路學習下來,你可能會有一種體會,雖然我講的很多東西,看似顛覆了你過去的認知模式,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這些道理你原本都已經知道。這些道理,要不然就是小時候,父母曾經告訴過你;要不然就是你在成長的過程中,親身經歷、親身體會到了。這些生存策略背後的邏輯,說穿了,都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找到的演化算法。

那既然你原本就知道,為什麼還需要我來告訴你呢?記得《納尼亞傳奇》的作者,著名作家C. S.劉易斯曾經說過,好的導師,從來不會發明什麼新的法則。要是有人宣揚的都是新的法則,那他十有八九是個騙子。可是,既然都不是新的,為什麼還需要導師呢?劉易斯說,這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斷被提醒。,就是用我的提醒,去喚起你的感悟。

好,最後一講,我要給你報告一下,在今後這一年,我會關心什麼問題。為什麼要說這件事呢?特別簡單,因為我要關注的,其實就是你要關注的。


我在發刊詞裡講過,與其去看海裡的魚,不如去觀察第一批上岸的魚。雖然第一批上岸的魚,看起來還很笨拙,生存條件也很惡劣,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但它們是新物種,它們將建立一套新的生態系統。2021年,我要去幫你尋找這些新的物種,看看第一批上岸的魚。同樣,你也應該去找一找這些新物種。那去哪裡找呢?

1.關注產業

首先,我推薦你看產業的變化。我們在有生之年,將會經歷一次重大的新技術革命,而這次新技術革命,從量級上講,將會大大超越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網際網路革命。這個新技術革命不是一曲獨奏,而是一部大合唱。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生命科學、航天……都會參與進來,不僅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還會改變人類的生產活動。

當然,這些新技術還在適應新環境。我在今年的裡講到鴻蒙系統,鴻蒙系統的目的不是替代安卓或是iOS,而是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其實,在這條路上跑的可不僅僅是華為,像谷歌、亞馬遜這些科技巨頭,都在這條路上狂奔。我也問過華為的朋友,你們擔心不擔心有競爭對手?華為的朋友非常豪氣地說,不擔心。有人跟你賽跑,就說明你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那麼,鴻蒙所開闢的新的生態系統,在未來一年又會演化成什麼樣子呢?我會為你繼續跟蹤報導。和鴻蒙系統類似,像5G、量子計算、基因工程,都在尋找落地的場景,它們會在哪裡生根發芽,這也是我想去了解的。


有了場景,就會引發技術的加速變革。有了場景,也會影響到技術演進的路徑。舉個例子來說吧,自動駕駛已經從實驗室裡走出來,到了城市的道路上。自動駕駛的計程車、公交車,已經可以讓大家去體驗一把了。

我也注意到了,中國的自動駕駛很可能會走出一條跟西方國家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因為西方國家是只研究車子怎麼自動駕駛,而像中國,已經同時著手規劃未來的道路和未來的車輛。當這個技術出現了突破之後,你可以想像,整個工業體系,以及整個城市管理體系,都會出現巨大的革命。在明年的報告裡,我會在這些革命到來之前,為你提前報信。

2.關注商業的變化

第二,我推薦你看商業的變化。2021年,既會發生聚變,也會產生裂變。最近幾年,很多不受關注的行業,一直在發生靜悄悄的變化。比如說一些傳統產業,像紡織、造紙、水泥,好像已經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這些行業在過去十多年,經歷了一輪一輪的洗牌,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競爭力都很強大,這些行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大企業、龍頭企業會更有競爭優勢。這就是聚變。

可是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卻面臨著另一種挑戰。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壟斷地位,已經引起監管者的關注,監管者擔心,網際網路企業會無節制地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損害更弱小的競爭對手的利益,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但如何去監管網際網路這個特殊的行業,還是一個新的挑戰。

有個建議,我推薦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其實,企業做得有多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做企業。

2020年,像瑞幸造假、海航破產等事件,都在提醒我們,那種靠槓桿取勝,靠資本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一個企業要考慮的是怎麼找準自己的生態位,怎麼擴大自己的市場縱深。流量不重要了,蓄水量才重要。那一個企業怎麼才能擴大市場縱深呢?還是連接、協作和發動這三招。


2021年,我要再幫你去調研一些成功的企業。我不會去找那些個頭最大的企業,而是會去找那些跑得最穩的企業。比如說吧,B站這樣的企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底盤扎得穩,總會有驚奇。它用的是什麼戰略呢?我會向這些企業請教,並和你分享我學到的智慧。

3.去看城市的變化

第三,我推薦你去看城市的變化。我們已經講過,未來,中國的經濟版圖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過去看中國的城市,很簡單,好的城市都在長三角、珠三角。可是,這種觀點已經落伍了。這幾年,發展速度最快的是一批內地城市。這個變化趨勢,我們原本並沒有料到,現在也沒有真正關注。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去過一趟內蒙古的烏蘭察布。烏蘭察布的朋友告訴我,他們想搞大數據產業,我心裡想,這麼偏僻的地方,怎麼可能搞大數據呢?事實證明,我太小看烏蘭察布了。

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你,貴陽要變成大數據中心,合肥要發展高科技產業,銀川要搞網際網路醫療,鄭州的野心是成為長江以北第二大城市,呼倫貝爾會成為年輕人最嚮往的旅遊勝地,你會相信嗎?

就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祖國各地,正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新變化。這些新變化,也是我特別想去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和得到的同事一起搞一個「十城巡迴公益演講」活動。我們要選十個城市,貢獻十場公益演講。


我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十個城市,不包括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我要到二線,甚至更小的城市去,感受那裡的經濟脈搏和生活氣息。如果你就在這樣的城市,如果你看到了身邊的變化,如果你想邀請我到你的家鄉,歡迎在留言區留言,給我提供線索。

4.關注政策的變化

第四,我推薦你關注政策的變化。這一年的政策導向,會影響到未來數年的經濟走勢。保增長和防風險,是理解這一年經濟政策的主要線索。2021年,中國經濟還會繼續復甦,但外部的風險並沒有消失,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好,那我們如果一門心思,只顧保增長呢?財政花出去的錢會更多,央行發出去的錢會更多,銀行借出去的錢會更多,這就有可能讓中國的債務負擔更重,銀行的壞債更多,所以說,2021年的經濟政策,難就難在要保持微妙的平衡。

可是,不要忘了,中國是個大國。大國的騰挪空間更大。小國可能束手無策,大國卻能從容應對。我們在談到政策決策的時候,會提到丁伯根法則。丁伯根法則說的是,政策工具要比政策目標多,你才能應付自如。一個小國,有兩口水缸,卻只有一個蓋子,那肯定是蓋不過來的。一個大國,有100個水缸,有90個蓋子。它可以讓這90個蓋子,來回倒騰,哪個水缸最需要蓋蓋子,先保證能蓋得上。


2021年,我還會為你去看地方政府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會去探究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我會去記錄和觀察這場債務和增長的賽跑,看看誰能跑贏。

5.關注人生的變化

最後,我推薦你關注人生的變化。人口是個慢變量,它會影響到社會的未來。有些變化,你知道它遲早是要來的,卻沒有認真考慮它會怎麼來,來了又該怎麼應對。比如說吧,我們都知道中國會遇到老齡化的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對我們自己意味著什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2021年,我打算找一家養老院,住一段時間,親身體驗一下年老之後的生活,觀察一下中國養老行業的現狀。我還要去採訪更多的年輕老人。什麼意思呢?你想,假如未來我們都有百歲人生,那從60歲到100歲這40年,該怎麼過呢?這可能是我們40%的人生。那同樣,如果你關注未來經濟的走勢,也應該去關注這些問題。我們一起看,一起探討。

好了,新的一年到了,我就要背上行囊,出發了。我會隨時向你報告,也感謝你的支持。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還島南洞庭|離島上岸 靠代代相傳的烹魚手藝從新生活
    11月末,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漁村開始搬離,漁民離島上岸,還島於湖,有不舍、有躊躇、有期盼。紅網益陽站特開設「還島南洞庭」欄目,記錄這一變遷,敬請關注。曾經的南洞庭沅江漁民石仲芳正在自己魚館前晾曬魚乾。相關連結:還島南洞庭|沅江:為何要搬離洲島紅網時刻記者 劉志雄 通訊員 黃擁軍 益陽報導「我們世代是漁民,做魚的手藝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 近下大雨,成千上萬的魚跳上岸了?這是什麼魚?
    一段廣東潮州市上千條魚跳上岸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是地震的前身。很快,潮州市應急管理局和地震局等有關單位人員前往現場進行調查,原來池塘位於潮安區域東鳳鎮龍甲村。據村書記和村民說,這池塘是一個水質差的死水池,池塘大部分是野生的巴毛魚。中午,池塘的魚因天氣和環境原因成群結隊跳上岸。現場檢查時,池塘魚沒有跳上岸,池子裡沒有氣泡,周圍其他家禽也沒有異常。經市地震臺核實,無區域內記錄。
  • ​上岸的魚(微詩劇) 作者:王德雲
    雲歌導讀:一群群上岸的魚欣喜狂跳,一雙毒手竊喜,一會兒魚兒都沒了呼吸,死不瞑目啊,個個怒目圓睜.作者簡介:王德雲,男,民族漢,1965年陰曆9月初四生。1985年11月入伍南海艦隊,參加3.14海戰,在部隊期間報學北京詩刊87屆刊授,退役後從事餐飲工作,寫一些不成文的小東西上岸的魚(微詩劇)作者:王德雲人物:魚  網   魚鉤   一雙毒手道具:河與岸序河水在靜靜地流淌
  • 兩年巡河13萬公裡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回訪長江禁漁後的四川上岸...
    和肖玉南一樣,有些漁民上岸後,從打魚人變為護魚人。而有些漁民離開長江後,又重新做回了「漁民」。瀘州市合江縣望龍鎮四合山村的王正明在長江打魚40年,如今和朋友合夥承包下交公灘水庫,在這裡養魚。「今天要送一百多斤魚到縣城,水庫裡還有3萬多斤『瘦身魚』,在這裡養魚就是我上岸後的生活。」王正明說自己一輩子都捨不得離開水。
  • 近日暴雨導致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這是什麼魚?
    這不,5月18日,廣東潮州市一處池塘出現上千條魚跳上岸的視頻,就引起了網友熱議,有人害怕地認為,這是地震的前兆。很快,潮州市應急管理局和地震局等相關單位人員就前往進行了實地考察,原來這處池塘位於潮安區東鳳鎮龍甲村。據村書記和村民反映,這處池塘是死水池,水質較差,池塘裡大多是野生巴毛魚。18日中午一場雷陣雨後,池塘裡的魚由於天氣和環境原因才成群跳上岸。
  • 要想魚上岸,抄網必常帶!3方面解析:抄網對釣魚的重要性
    比如:現在很多魚竿廠家都針對黑坑釣友生產出19調的超硬魚竿,然後釣友再搭配比較結實的線組,直接飛魚上岸,或者飛抄,就是把魚拎飛起來用抄網接住,甚至是飛磕,就是將魚拎飛起來,直接磕在擋針上,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減少溜魚的時間,以更加高效的上魚,使得最終的魚獲更多。
  • 天舒年度重磅奉獻:上岸的魚,就再也不是魚了!
    上岸的魚,就再也不是魚了!
  • 此地大量魚跳上岸,網友擔心:地震前兆?官方回應了
    近日,一個「大量池魚無故跳上岸」的視頻在朋友圈流傳。事情發生在廣東潮州,許多池魚跳上岸出現在路面上,這讓街坊們有所擔心「會不會是地震來臨的前兆?」昨天(5月22日)潮州應急管理局就這件事情發布調查情況,「魚兒成群上岸」非地震前兆是天氣炎熱和池水水質差所導致的以下為情況全文關於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安某地池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調查情況2020年5月19日下午,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州市潮安區彩塘鎮華美管區池塘裡的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事情。
  • 農村池塘千條魚上岸是否地震前兆?兩大因素解惑
    5.18日下午潮州市潮安區東鳳鎮龍甲村,村民發現該村一池塘中的魚紛紛上岸,村民感覺異常,因此擔心會是地震前兆,如今答案來了。而在考察時,池塘裡再沒有發生魚跳上岸的現象,周圍別的家禽都無異常,經核對該地域近日並無小震記錄。考察時有村民告知,這個池塘屬於死水,因此:水質特別差,加上發生魚上岸那天中午下了一場雷震雨,估計池塘缺氧嚴重,池塘中那些過山鯽受不了才紛紛上岸。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村民擔心的千條魚上岸,是不是地震前兆?
  • 魚群體跳上岸,村民疑為地震,結果是一場虛驚
    ▲上千條黑魚「跳上岸」狂彈!村民瘋傳大地震前兆。(圖/翻攝微信)廣東潮州市驚傳上千條魚群「跳上岸」的奇觀,黑色滑溜的魚身在陸地彈來彈去,不僅讓居民驚呼連連,網友也懷疑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當地政府緊急出動應急管理局、地震局等人員調查,結果報告顯示,該區域暫沒有小地震記錄,疑似因天氣炎熱、池水水質太差導致,初步排除震前宏觀異常。
  • 上千條魚跳上岸滿地爬,原來是這麼回事……
    5月18日,廣東潮州市某池塘裡上千條魚跳上岸的視頻,引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這是地震前兆。5月20日,潮州市應急管理局和地震局等相關單位人員,進行實地考察。經地震臺調查,近日該區域內沒有小震紀錄。5月21日,潮州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調查結果,魚成群上岸是天氣炎熱和池水水質差所導致,排除震前宏觀異常。調查結果全文關於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安某地池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調查情況2020年5月19日下午,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州市潮安區彩塘鎮華美管區池塘裡的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事情。
  •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時間:2015-10-05 22:17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浙江漁民捕獲巨型魔鬼魚 用裝載機運上岸----來源:齊魯晚報 昨天中午,據網友@@洞頭鄭武 發微博說,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在10月3日下午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
  • 釣上岸的魚也能"跑"了?
    有一句俗語叫貓愛吃魚卻不會遊泳,魚愛吃蚯蚓卻不能上岸,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魚都是這樣。有的魚兒離開水竟然可以生存,有七種令人驚異的魚生長出能使它們從空氣中抽取氧氣的器官,上岸行走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有人還把魚牽出來遛,有沒有覺得這個鏡頭很滑稽呢?此「溜」魚非彼溜魚呀!
  • 魚能上岸還能行走
    有一句俗語叫貓愛吃魚卻不會遊泳,魚愛吃蚯蚓卻不能上岸,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魚都是這樣。
  • 網友問:魚是人類祖先,為什麼魚類不可以上岸呼吸?
    魚類上岸是生物進化最關鍵的一步在魚類中有兩大類,其中之一像現代的草魚、鰱魚等,它們被稱為輻鰭魚類,另外一種是肉鰭魚類,在它們的肉鰭中藏有軟骨,這可能支持它們爬上陸地。但這都發生在大約3億多年前,陸地上的環境變好部分肉鰭魚類爬上岸尋找食物,久而久之變成了兩棲類動物。
  • 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是什麼原因?與地震有關嗎?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變化可以說非常強,而最近關於「廣東潮州市某池塘裡上千條魚跳上岸的視頻」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不少人對這個視頻的出現感到擔心,很多人就開始擔心是否是地震前兆,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回事情?我們先來看看具體的情況說明。
  • 岸上新生活丨從野生魚館到曬魚長廊 六門閘上岸漁民撐起新產業
    在隔壁的自家後院裡,劉靜的父親劉平帶領3個上岸漁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剖魚、醃製、晾曬等各項風乾魚工序,母親則在門店口招待往來遊客選購商品。遊客們現場選購漁民製作的魚乾。今年58歲的劉平,在2019年底正式終結了30年的漁民生涯,靠著出色的風乾魚手藝,每天早上到海鮮市場購買新鮮魚,開始了新的「曬魚人」生活,女兒也從外地回家當起「網紅」。
  • 你從沒見過活著的魚,一旦被捕後,上岸就會「自殺」
    你從沒見過活著的魚,一旦被捕後,上岸就會「自殺」。魚,是我們生活中所常見的生物,很多人家也都喜歡吃魚,我們在菜市場上通常都能看到商販賣的魚都是活的,然而有一種魚,不管在哪個地方看的,它一直都是以「死」的狀態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
  •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氧氣是很多生物生存的條件之一,一些魚類在水裡生活的時候也會不斷地從水中吸取氧氣。如果魚被擱淺在岸邊的話,活不了很長時間就會缺氧而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特別的魚。
  • 全球「最有骨氣」的魚,被抓上岸就「自殺」,有錢也難買到活的
    在海洋之中有著數量眾多種類各異的魚,其中有不少都作為食物出現在了人類的餐桌上,而人們在買魚的時候一般都會買新鮮的活魚,但是卻有一種魚被捕就會「自殺」,即便是有錢也難買到活的。這種魚就是我們常見的帶魚,它是一種生活在深海中的魚類,體型扁平細長,外表呈現顏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