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我為你解讀了一個主題:本土時代的生存策略。我想要告訴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本土時代。你過去熟悉的打法可能不靈了,但沒有關係,你依然可以找到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我們介紹了一個基本策略:網中網,以及三個行動策略:變形金剛、領跑員和自己人策略。我們也討論了,在成長的過程中,該如何去面對偏見和歧視。
一路學習下來,你可能會有一種體會,雖然我講的很多東西,看似顛覆了你過去的認知模式,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這些道理你原本都已經知道。這些道理,要不然就是小時候,父母曾經告訴過你;要不然就是你在成長的過程中,親身經歷、親身體會到了。這些生存策略背後的邏輯,說穿了,都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找到的演化算法。
那既然你原本就知道,為什麼還需要我來告訴你呢?記得《納尼亞傳奇》的作者,著名作家C. S.劉易斯曾經說過,好的導師,從來不會發明什麼新的法則。要是有人宣揚的都是新的法則,那他十有八九是個騙子。可是,既然都不是新的,為什麼還需要導師呢?劉易斯說,這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斷被提醒。,就是用我的提醒,去喚起你的感悟。
好,最後一講,我要給你報告一下,在今後這一年,我會關心什麼問題。為什麼要說這件事呢?特別簡單,因為我要關注的,其實就是你要關注的。
我在發刊詞裡講過,與其去看海裡的魚,不如去觀察第一批上岸的魚。雖然第一批上岸的魚,看起來還很笨拙,生存條件也很惡劣,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但它們是新物種,它們將建立一套新的生態系統。2021年,我要去幫你尋找這些新的物種,看看第一批上岸的魚。同樣,你也應該去找一找這些新物種。那去哪裡找呢?
1.關注產業首先,我推薦你看產業的變化。我們在有生之年,將會經歷一次重大的新技術革命,而這次新技術革命,從量級上講,將會大大超越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網際網路革命。這個新技術革命不是一曲獨奏,而是一部大合唱。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生命科學、航天……都會參與進來,不僅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還會改變人類的生產活動。
當然,這些新技術還在適應新環境。我在今年的裡講到鴻蒙系統,鴻蒙系統的目的不是替代安卓或是iOS,而是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其實,在這條路上跑的可不僅僅是華為,像谷歌、亞馬遜這些科技巨頭,都在這條路上狂奔。我也問過華為的朋友,你們擔心不擔心有競爭對手?華為的朋友非常豪氣地說,不擔心。有人跟你賽跑,就說明你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那麼,鴻蒙所開闢的新的生態系統,在未來一年又會演化成什麼樣子呢?我會為你繼續跟蹤報導。和鴻蒙系統類似,像5G、量子計算、基因工程,都在尋找落地的場景,它們會在哪裡生根發芽,這也是我想去了解的。
有了場景,就會引發技術的加速變革。有了場景,也會影響到技術演進的路徑。舉個例子來說吧,自動駕駛已經從實驗室裡走出來,到了城市的道路上。自動駕駛的計程車、公交車,已經可以讓大家去體驗一把了。
我也注意到了,中國的自動駕駛很可能會走出一條跟西方國家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因為西方國家是只研究車子怎麼自動駕駛,而像中國,已經同時著手規劃未來的道路和未來的車輛。當這個技術出現了突破之後,你可以想像,整個工業體系,以及整個城市管理體系,都會出現巨大的革命。在明年的報告裡,我會在這些革命到來之前,為你提前報信。
2.關注商業的變化第二,我推薦你看商業的變化。2021年,既會發生聚變,也會產生裂變。最近幾年,很多不受關注的行業,一直在發生靜悄悄的變化。比如說一些傳統產業,像紡織、造紙、水泥,好像已經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這些行業在過去十多年,經歷了一輪一輪的洗牌,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競爭力都很強大,這些行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大企業、龍頭企業會更有競爭優勢。這就是聚變。
可是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卻面臨著另一種挑戰。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壟斷地位,已經引起監管者的關注,監管者擔心,網際網路企業會無節制地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損害更弱小的競爭對手的利益,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但如何去監管網際網路這個特殊的行業,還是一個新的挑戰。
有個建議,我推薦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其實,企業做得有多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做企業。
2020年,像瑞幸造假、海航破產等事件,都在提醒我們,那種靠槓桿取勝,靠資本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一個企業要考慮的是怎麼找準自己的生態位,怎麼擴大自己的市場縱深。流量不重要了,蓄水量才重要。那一個企業怎麼才能擴大市場縱深呢?還是連接、協作和發動這三招。
2021年,我要再幫你去調研一些成功的企業。我不會去找那些個頭最大的企業,而是會去找那些跑得最穩的企業。比如說吧,B站這樣的企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底盤扎得穩,總會有驚奇。它用的是什麼戰略呢?我會向這些企業請教,並和你分享我學到的智慧。
3.去看城市的變化第三,我推薦你去看城市的變化。我們已經講過,未來,中國的經濟版圖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過去看中國的城市,很簡單,好的城市都在長三角、珠三角。可是,這種觀點已經落伍了。這幾年,發展速度最快的是一批內地城市。這個變化趨勢,我們原本並沒有料到,現在也沒有真正關注。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去過一趟內蒙古的烏蘭察布。烏蘭察布的朋友告訴我,他們想搞大數據產業,我心裡想,這麼偏僻的地方,怎麼可能搞大數據呢?事實證明,我太小看烏蘭察布了。
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你,貴陽要變成大數據中心,合肥要發展高科技產業,銀川要搞網際網路醫療,鄭州的野心是成為長江以北第二大城市,呼倫貝爾會成為年輕人最嚮往的旅遊勝地,你會相信嗎?
就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祖國各地,正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新變化。這些新變化,也是我特別想去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和得到的同事一起搞一個「十城巡迴公益演講」活動。我們要選十個城市,貢獻十場公益演講。
我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十個城市,不包括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我要到二線,甚至更小的城市去,感受那裡的經濟脈搏和生活氣息。如果你就在這樣的城市,如果你看到了身邊的變化,如果你想邀請我到你的家鄉,歡迎在留言區留言,給我提供線索。
4.關注政策的變化第四,我推薦你關注政策的變化。這一年的政策導向,會影響到未來數年的經濟走勢。保增長和防風險,是理解這一年經濟政策的主要線索。2021年,中國經濟還會繼續復甦,但外部的風險並沒有消失,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好,那我們如果一門心思,只顧保增長呢?財政花出去的錢會更多,央行發出去的錢會更多,銀行借出去的錢會更多,這就有可能讓中國的債務負擔更重,銀行的壞債更多,所以說,2021年的經濟政策,難就難在要保持微妙的平衡。
可是,不要忘了,中國是個大國。大國的騰挪空間更大。小國可能束手無策,大國卻能從容應對。我們在談到政策決策的時候,會提到丁伯根法則。丁伯根法則說的是,政策工具要比政策目標多,你才能應付自如。一個小國,有兩口水缸,卻只有一個蓋子,那肯定是蓋不過來的。一個大國,有100個水缸,有90個蓋子。它可以讓這90個蓋子,來回倒騰,哪個水缸最需要蓋蓋子,先保證能蓋得上。
2021年,我還會為你去看地方政府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會去探究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我會去記錄和觀察這場債務和增長的賽跑,看看誰能跑贏。
5.關注人生的變化最後,我推薦你關注人生的變化。人口是個慢變量,它會影響到社會的未來。有些變化,你知道它遲早是要來的,卻沒有認真考慮它會怎麼來,來了又該怎麼應對。比如說吧,我們都知道中國會遇到老齡化的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對我們自己意味著什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2021年,我打算找一家養老院,住一段時間,親身體驗一下年老之後的生活,觀察一下中國養老行業的現狀。我還要去採訪更多的年輕老人。什麼意思呢?你想,假如未來我們都有百歲人生,那從60歲到100歲這40年,該怎麼過呢?這可能是我們40%的人生。那同樣,如果你關注未來經濟的走勢,也應該去關注這些問題。我們一起看,一起探討。
好了,新的一年到了,我就要背上行囊,出發了。我會隨時向你報告,也感謝你的支持。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