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識翁帆之前,楊振寧跟杜致禮的愛情故事就像童話裡那樣美好。
那是1949年的聖誕假期,楊振寧在一家餐廳吃飯,一個偶然的瞬間,遇到了杜致禮,這個美麗又優雅的女人讓他一見傾心。主動上去一頓猛烈追求後,兩人很快發展成了戀人關係。僅僅八個月後,楊振寧就跟杜致禮結婚了。
杜致禮出身名門之後,她父親是國民黨的陸軍中將,從小養尊處優的杜致禮並沒有養成嬌生慣養的毛病,反倒是學習優秀,舉止優雅,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好姑娘。高中畢業後,杜致禮考取輔仁大學,到北平求學。
一年後,因為父親病重的關係,杜致禮前往美國,臨行時,父親被蔣介石扣留,而她只能只身前往美國。好在後來杜致禮的弟弟也到了美國,在普林斯頓讀中學。身在異鄉的杜致禮便常常前往普林斯頓看望弟弟。
而他們的緣分,早在5年前就有了苗頭。那是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附中教書,班裡有個漂亮聰明的學生格外讓他留意,這個學生就是杜致禮。那一年,他22歲,她剛剛17歲。一年後,楊振寧去美國留學,他沒想過這輩子還能再遇到她。
一眼相逢,改變了楊振寧的人生路,他原本只想在普林斯頓呆一年,為了能多和杜致禮在一起,他想都沒想就籤訂了5年的合約。他說,一切都是為了她。
我沒有忘記費米的話,也沒有屈服於奧本海默的請求,留下完全是因為杜致禮。
楊振寧有多愛老婆杜致禮呢?
1950年,楊振寧發表的《海森堡表象中的S矩陣》,在闡述複雜理論前,他先當著全世界人的面向杜致禮表了個白。
最後我還是拿定主意留下,因為我正在同杜致禮小姐談戀愛,她正在紐約讀書,我從普林斯頓乘車,到她那裡只消一個鐘頭。
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孩子後,楊振寧並沒有讓杜致禮成為獨守空閨的黃臉婆,他儘可能從繁忙的理論中抽身,帶一家人出去玩,到林中散散步,去城裡購物,吃飯。
楊振寧的愛杜致禮都看在眼裡,在他忙碌的歲月裡,她安靜地陪在他身邊,守護著兩人的歲月靜好。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同獲當年諾貝爾物理獎。杜致禮很興奮,可她依舊像往常那樣,收拾屋子,帶孩子。陪他去林中散步,之後收拾自己的花圃。
1995年,楊振寧跟杜致禮回國,楊振寧要到汕頭大學任教,在接待的人群中,有一個小姑娘緊緊盯著楊振寧和杜致禮,眼中冒出羨慕的光芒。
她就是翁帆,因為這次接待,她認識了楊振寧夫婦,此後多年一直跟他們保持著書信來往。
翁帆或許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跟楊振寧結婚,過上住進象牙塔的生活。
在跟楊振寧結婚之前,翁帆也像其他大學畢業的女孩子一樣,進公司上班,跟同公司的小夥子相愛,然後過上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普通生活。這段婚姻擊碎了翁帆的美夢,讓她感到痛苦,2年後,翁帆跟老公離婚。
2003年,杜致禮因病去世。在葬禮上,翁帆看著傷心的楊振寧,非常觸動,她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又想到楊振寧跟杜致禮的神仙愛情——這世界上,還有誰,能將浮躁的人生過得如此淡雅至極呢?
妻子過世四個月後,楊振寧就向翁帆發出了一起去旅遊的邀請,翁帆欣然答應了。
正如徐志摩所說:想要知道一個人適不適合跟你結婚,帶他去旅遊一次就知道了。旅遊後,原本還為年齡猶豫的翁帆欣然答應了楊振寧的示愛,兩人開始交往。
2004年11月5日,楊振寧跟翁帆在北京訂婚,12月22日,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這一年,楊振寧82歲,翁帆剛剛28歲。兩人的愛情轟動一時,引起吃瓜群眾的千層討論。
關於楊振寧跟翁帆的婚姻,外界的質疑就沒有斷過。
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花般的年紀,嫁給一個年過80歲的老頭,翁帆究竟圖啥。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觀點:
支持的網友是這樣看的:
我絲毫不懷疑這個世界有女人會因為崇拜嫁高振寧哪怕大自己50歲,這是漫長人類歷史中數得出的物理學。
這可是楊振寧啊!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了,能推動世界發展的!這樣的智慧還不夠吸引人嗎?
反對的網友們是這麼看的:
要是楊爺爺只是個村東頭的老頭,翁帆還會嫁嗎?!我不相信這是愛情。
翁帆結婚的是已經第二次結婚了,作為成年女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打死我我也不相信這是愛情。
還有一波網友只想佛系吃瓜:
隨便吧,愛咋咋地,個人自由,別宣揚就行了。
恕我不能理解,但我尊重她的選擇。
在眾多網友的聲音中,大家普遍認同是,楊振寧對翁帆,多半是留戀,因為她的模樣太像自己去世的妻子。
再加上前段時間,楊振寧跟翁帆再次上了熱搜,原因是楊振寧遺產分配不均——
杜致禮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得到了現金財產,翁帆只得到了一幢別墅的居住權。
而楊振寧跟翁帆之間一直沒要孩子,當吃瓜群眾紛紛猜測可能是楊振寧不想讓翁帆利用孩子瓜分財產時,楊振寧還專門站出來澄清。
我想我們不宜要孩子,因為我一直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個人帶著一個或者兩個孩子,那將是很困難的事。
翁帆自己呢,她似乎並不在乎這一切,不在乎錢,不在乎名聲,也不在乎有沒有孩子。
她只是安靜地享受著現在的生活,享受到了象牙塔裡的寧靜。
如果可以,她只想做一輩子象牙塔裡優雅舒適的女人——
感謝楊振寧,讓我一直以來,享受到都是象牙塔般的寧靜生活,我很喜歡這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