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2021-01-12 網易

  

  自古才子配佳人,常言道:「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的確,一個男人的成功離不開他背後的那個女人的默默支持。只有家有賢妻才能讓奮鬥的丈夫能夠無後顧之憂,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得以成就一番事業。

  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位堅韌不拔、極具天賦的偉大的科學家。他是楊振寧、是科學家,提到他大家看到的是他在科學上的傲人成就,看到他為祖國做出的偉大貢獻。但是,提到楊振寧本人,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他是被授予求是終身成就獎的科學家

  1922年,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小鎮家庭,其父楊武之是一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期間培養了許數學人才,為我國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母羅孟華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父母感情深厚、終生恩愛。

  

  楊振寧四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開始教他識字,許是天賦異稟,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小振寧就學會了三千多個漢字。在他二十二歲那一年研究生畢業,次年其順利拿到獎學金到芝加哥大學學習。

  1957年,年僅三十五歲的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而後,無數成就的楊振寧正式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繼而又被授予求是終生成就獎。

  相濡以沫五十三載,她是他最強大的後盾

  1944年,任教中學的楊振寧結識了班上的一個女學生——杜致禮,一年以後,其前往美國開始自己的留學生涯。但是,這段師生的緣分並未止步於此,四年之後的一次偶然,楊振寧與杜致禮在一家中餐廳偶遇。這一次宛若命中注定般的偶遇,瞬間點燃兩者間愛情電火花,熱戀一年以後兩人在紐約結婚。

  杜致禮是一位很有自己見解的獨立女性,她面容姣好、氣質溫柔。生於軍人世家的杜致禮,從小熱愛文學與音樂,並頗有天賦。婚後,杜致禮將自己在文學和音樂上的熱情專注於家庭,就此展開楊杜二人「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伉儷情深。

  

  楊振寧與杜致禮兩夫妻從青年時期的師生之戀一戀就是攜手整整五十三載的恩愛如初,兩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濡以沫堪稱一段鶼鰈情深的佳話。作為妻子杜致禮無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妻」,嫁給楊振寧以後的杜致禮她操持家事,給他一個溫馨的家讓他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工作。

  她主動承擔起大部分家庭的責任,相夫教子、從不多言、無怨無悔,甚至是一次意外中他們的幼子受傷嚴重,杜致禮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一個人咬牙承擔下了孩子開刀、住院等一系列的事情,時過境遷再提起這件事情楊振寧都十分感激與內疚。

  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的是與楊振寧來說,杜致禮不僅是一個讓他能心無旁騖的投身於科學事業的賢內助,更是一個知他的良人。人生一大幸事莫過於得一知己,楊振寧此生之幸就是擁有杜致禮這個莫逆知己。

  杜致禮除去楊振寧妻子的身份,她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力量的女子,她如水般溫柔細膩卻又擁有強大的力量;有涓涓不息的賢能才華卻又也有其面面俱到、精明果敢的強硬面;最為難得的是她本身還是一個十分低調謙和的人,但是知悉楊振寧的人無一不知其背後有一位如此「能幹」的妻子,都紛紛讚嘆杜致禮無悔的付出。

  

  無解的「楊李之爭」

  提到楊振寧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人,那就是李政道。楊李二人本是情同手足的密友,彼此也是在一起做研究的合作夥伴。但是,兩人卻最終因排序之爭徹底決裂。

  事件的起因是由楊李二人聯合完成的論文署名誰先誰後的問題,二人就此事各有不同的見解,互相說服不了對方的情況下從決裂到再次聯手,最終卻還是跨越不過這道鴻溝徹底分道揚鑣。

  據說,杜致禮本就對李政道心存不滿,杜致禮認為李政道會讓自己的丈夫「吃虧」,故而此前一度試圖勸阻楊李二人的合作。傳言稱,楊李二人最後之所以會因排名之爭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杜致禮的強勢,在背後影響楊振寧導致雙方不妥協、不退讓的對峙。

  這其中的孰是孰非並非是旁觀者能評判的,雖然二者的關係僵化以後時至今日都沒有緩和,但是楊振寧曾經引用古人的詩句「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不了因」來表達自己對這段友誼慘澹收場的扼腕與無奈。

  

  榮歸故裡後再得知己

  楊振寧與杜致禮在攜手半個多世紀以後,杜致禮遺憾身患重病先一步離去。在失去近乎相伴一生的愛妻後,沉浸在悲傷之中的楊振寧孑然一身回到國內,而後不久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個伴侶,開啟了一段驚世駭俗的戀情。

  他遇到了比自己小了五十四歲的翁帆,然而「我生君已老」的現實並沒有成為阻礙兩人的結合。婚後,面對大眾對這段感情的不解和批判,翁帆對外一向未曾多言。更多的時候則是看到她靜靜陪在他的身旁,有許多人甚至惡意揣測楊振寧只是在年輕的翁帆身上尋找杜致禮的影子把她當成替代品罷了。

  

  儘管如此,翁帆從不避諱談到杜致禮,並且對其一直心懷敬意與感激,牢記杜致禮在世時對自己的好,也多次表示自己十分尊敬她。更有甚者,當外界臆測楊李最終走向決裂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杜致禮的霸道時,翁帆毅然為之發聲,當即否認這種說法並表明他們對杜致禮皆是心懷感激。

  杜致禮給了楊振寧五十三載的細水長流,伴他從年少時的怦然心動到遲暮之際的攜手白頭;而翁帆讓楊振寧的心臟因愛情而再一次雀躍。無論世人如何爭論、評判其中的是是非非,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翁帆對杜致禮的敬意相信大家也是一直看在眼裡。

  文/文史旺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楊振寧回顧一生:和李政道決裂是最大遺憾(圖)
    他表示與李政道決裂是今生最大的遺憾…  楊振寧翁帆情事曝光:那一年很特別(圖)  「今生最大遺憾:和李政道決裂」  早報記者石劍峰發自鄭州  楊振寧、翁帆夫婦是本屆全國圖書博覽會最受追捧的「明星」,昨天在「我的生活」演講中,雖然翁帆並未出現,但85歲高齡的楊振寧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楊振寧教授狠批《易經》我們不能把楊振寧教授的出名完全歸功於他娶了個小几十歲的年輕老婆翁帆,而應該說這位老教授似乎對名譽看得比李政道教授更重一些,他也更願意出席各種活動,在各種場合發表言論,刷足存在感。但是,他如今的出名,甚至與李政道教授的決裂,卻也正是因為這些他嘴裡說著不在乎,看不起的東西而引起的。楊振寧與李政道的初次合作楊振寧與李政道是在芝加哥大學初次相識,楊振寧比李政道大四歲,又高兩個年級,自然成了他的師兄。
  • 楊振寧與李政道:物理學界雙子星決裂始末
    這是李政道在接受《科學時報》訪談時所披露的一個細節,這段由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所表達的話涉及到李政道與楊振寧的恩怨往事。事實上,關於物理學界「雙子星」的紛爭決裂,遠不如楊武之所描述的一般簡單。但李政道的夫人秦惠不希望在如此重要的場面鬧出笑話就同意了楊振寧的請求。這件事已讓李政道很不滿,隨後在1962年伯恩斯坦寫的《宇稱問題側記》裡,楊振寧再次對署名順序提出異議,甚至表示杜致禮的名字也需要放在秦惠前面,因為她年長秦惠一歲。李政道認為糾結於此太過無釐頭,於是提出不必再合作了,兩人就此決裂。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一九五七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的貢獻,成為率先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而兩位當代中國大科學家的對撞起因,即在一篇經典性論文的排名先後問題,有關諾貝爾頒獎過程的不同待遇,也種下兩人心結。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20世紀物理學上兩個重大成就是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普朗克),李政道曾在演講中也回憶了上世紀50年代和愛因斯坦的交往。1952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合作寫了兩篇統計力學的文章。文章引起了愛因斯坦的興趣,也促成了李政道與這位物理學前輩的會面。「愛因斯坦提的問題都著重於物理的基本概念,我的回答使他很滿意。」
  • 楊振寧說將來我離開這個世界,你可以再婚,翁帆:我感激這句話
    所有的疑問,時間都已給出最好的答案。16年來,楊振寧和翁帆舉案齊眉,過得非常幸福。而每當他們出席活動,兩個人總是十指緊扣,相依相伴。楊振寧說:翁帆的手給我安全感。而翁帆嫁給自己敬仰的科學家,她說:他是我生命中的帶路人。
  • 楊振寧:我與翁帆是彼此「深入了解」才在一起的
    98歲的楊振寧在翁帆的悉心照料下,依舊身體康健,精神矍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拜和感激翁帆為我們大家守護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02不過,相對世人對楊振寧和翁帆16年婚姻的驚喜之情,楊振寧倒顯得胸有成竹,他早在《楊瀾訪談錄》中說到:我和翁帆彼此深入了解才在一起的,我們有信心一起走很長的路。
  • 「翁帆覺得我很純、很真」
    我相信我們這次結合,最後大家絕對會認為是美好的。  記者:能不能幫您的妻子說句話呢,她愛您什麼?  楊振寧:我們沒有仔細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我猜想,她覺得我這人很純、很真吧,我想這是她主要欣賞我的地方。  記者:您不擔心翁小姐那麼年輕,她把您給騙了?  楊振寧:我想還有更多的人覺得是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是我騙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
  • 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故事
    「爺孫戀」通常不被世人看好,偏見總會左右人們的思維,於是當82歲的楊振寧娶了28歲的翁帆時,各種聲音甚囂塵上。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因此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年楊振寧35歲。
  • 楊振寧翁帆的婚姻
    我現在知道老年人為什麼慢下來,慢下來的原因就是他自己知道,他假如走得太快,出了問題的時候,他反應不夠快。那麼現在有了翁帆,我跟她走路,拉著她的手,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安全感。  ——楊振寧  82歲的楊振寧花了多長時間去決定和28歲的翁帆結婚?楊振寧的兒女們如何看待「楊翁忘年之戀」?翁帆如何看待與楊振寧的結合?
  • 楊振寧與李政道失和之謎
    兩人都受到北大吳大猷教授的指點和引薦,因而有了交集。1946年李政道到美國時,已經當上助教的楊振寧受吳大猷教授委託迎接了這位學弟,並且為他安排了住所。兩人師出同門又都漂泊異鄉,一見如故,成了至交,這份珍貴的情誼也延伸到了兩人的學術研究中。
  • 楊振寧弟妹:翁帆這麼年輕願意照顧我哥哥,很懂事
    也是因為他的美國國籍,楊振寧在國內備受輿論的抨擊,他的心裡也在日日受到煎熬。他曾說「我知道,對於我放棄故國,父親他在心底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這也是楊振寧一生的遺憾。愛人離世,對楊振寧打擊不小,楊振寧常常鬱鬱寡歡,翻看厚厚的相簿回憶往昔。直到2004年,二人書信聯絡的時候,又逐漸熟悉起來。此後二人常常通電話,惹得翁帆的朋友們都連連打趣,翁帆要嫁給楊教授了。翁帆面對這樣的調侃幾番羞得臉都紅了。她也清楚,自己要墜入愛河了。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相信很多朋友是通過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28歲的翁帆而認識他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楊振寧最為傑出的貢獻,即使在大學本科都只是一筆帶過而已,不像牛頓經典力學從初中就要開始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高中大學也會涉及!
  • 楊振寧翁帆的幸福生活
    我現在知道老年人為什麼慢下來,慢下來的原因就是他自己知道,他假如走得太快,出了問題的時候,他反應會不夠快。現在有了翁帆,我跟她走路,拉著她的手,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安全感。這個當然只是一個,也可以說是一個信號。事實上對於我整個人生觀,都因為來了翁帆,有一個轉變。  曾月麗:當你告訴你的孩子你要結婚時,孩子們怎麼說呢?
  • 同樣是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李政道名氣沒有楊振寧大?
    楊振寧和李政道首先,我們知道,在華人世界當中,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最頂級的物理學家。巧合的是,兩個人一起榮獲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獲獎原因就是宇稱不守恆。楊振寧和李政道實際上曾經算是師兄弟關係,楊振寧年長一些,先到美國學習,李政道後到美國,曾經有一段時間,楊振寧都充當著大師兄的角色在照顧李政道,並一起研究宇稱不守恆,拿到了諾獎。後來,兩人交惡直至決裂,具體原因各執一詞,這裡我們不做任何評判。那他們兩個人誰的成就更大呢?
  • 李政道與楊振寧恩怨始末
    中國人的驕傲楊振寧和李政道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天花板,在世界物理學界都有崇高的聲譽和威望,二人在1957年共同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二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他們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並且當時他們的年齡都非常小,楊振寧35歲,
  • 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親密的合作夥伴,為何卻永久絕交?
    話說有一次敵軍的戰鬥機在天空中轟炸,為了逃命李政道只能躲在教室中,不敢隨意出去。時間一長他就想找本書打發一下時間。可那時所有的書本都被毀於一旦,就只剩下一本物理書在講臺下面。在1946年,在吳大猷教授推薦下,李政道遠非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二人同獲獎,名字排序起糾紛來自同一個國家,再加上兩人都有著對物理獨到的見解,在芝加哥大學認識不久後,楊振寧就和李政道便熟絡了起來。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這回楊振寧說起了物理學的誘惑,談起中國人與諾貝爾,甚至為老朋友吳健雄叫屈,卻避口不談「翁帆和我」。然而,86歲的老先生講到盡興處還是說漏了嘴:我24小時保持思考,有時睡到12點忽然像孩子似的對翁帆說我想出來了。翁帆風頭蓋過楊振寧講座定於晚上7點開始,可6點不到,東大禮堂外已經聚集了大批的學生和媒體,因為楊振寧、翁帆是否參加一直是個懸念。
  • 楊振寧:2004年,我向翁帆求婚,她是上帝賜我的最後一個禮物
    有人說:翁帆是為了楊振寧的錢和名2004年,剛和楊振寧結婚時,翁帆年僅28歲,而那時的楊振寧已經82歲的高齡。翁帆如此年輕的女孩,為何要嫁給已經82歲高齡的楊振寧?有人因此推測,翁帆是為了楊振寧的錢和楊振寧的名。
  • 16年了,他們依然十指緊扣,楊振寧:1995年我就認識翁帆了
    後來三個孩子的出生,杜致禮更忙了,但她不想讓丈夫分心,她理解丈夫的工作,科研工作更重要。 1957年,35歲的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回家擁抱妻子,感激妻子為他做的一切。丈夫所獲得的成就,讓杜致禮也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