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趣說中微子(完結)

2020-12-27 中科院高能所

從泡利提出中微子概念至今已有80餘年,在中微子假說的提出、中微子的發現及研究中微子的過程中一波九折,其中有不少很有趣的故事,使本來就像幽靈的中微子顯得更加神秘。

發現第三種振蕩

2012年3月8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實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這一重要成果是對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一項新的認識,對中微子物理未來發展方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並將有助於破解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4月27日,題為《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電子反中微子消失》的論文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正式發表。中微子第三種振蕩的確認,振奮了物理學界。許多人認為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最重要的實驗物理學成果。

中微子共有三種類型,分別是電子中微子、μ 子中微子、τ 子中微子,中微子可以在飛行中從一種類型轉變成另一種類型,稱為中微子振蕩。這些類型的中微子之間應有三種振蕩模式,可以用三個振蕩機率(即物理學中的基本參數——中微子混合角)來描述。有兩種振蕩模式已分別由大氣中微子振蕩和太陽中微子振蕩測得,但第三種振蕩模式一直未被發現,理論預計其振蕩機率非常小,難以測定,甚至還有理論預言其根本不存在(其數值為0)。但第三種振蕩決定了未來中微子實驗的發展方向,科學意義重大,確定第三種振蕩機率成為國際上中微子實驗的熱點,先後有7個國家提出了8個實驗方案,最終進入建設階段的只有3個。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設想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2003年提出的,旨在利用中國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產生的大量中微子來尋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並制定了實驗和探測器的總體設計方案。由於這一方案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獨到的設計,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支持,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捷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科學家共同參與。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大亞灣,一個實驗廳距大亞灣核電站約2公裡,另兩個實驗廳離核電站約300-400米。實驗通過探測中微子與質子的反應來研究中微子,用在嶺澳近點、大亞灣近點以及遠點三個實驗大廳的8個探測器來獲取數據,用不同距離間的相對測量來抵消誤差。單個探測器為直徑5米、高5米的圓柱形,裡面充滿透明的液體閃爍體,總重110噸。周圍緊鄰的核反應堆產生海量的電子反中微子,近點實驗大廳中的探測器測量這些中微子的初始通量,而遠點實驗大廳的探測器負責尋找預期中的通量減少。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示意圖

在2011年12月24日至2012年2月17日的實驗中,科研人員使用6個中微子探測器完成了實驗數據的獲取、質量檢查、刻度、修正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機率為9.2%,誤差僅為1.7%,從而首次發現了這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此前,日本、美國和法國的實驗室曾測量過這一振蕩機率,但由於誤差較大,無法給出決定性的結論)。

2012年12月20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學突破,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學》雜誌的評價是,「如果物理學家無法發現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麼中微子物理可能會代表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大亞灣實驗的結果可能就是標誌著這一領域起飛的時刻。」

2015年11月9日,被稱為科學界「第一巨獎」的「科學突破獎」2016年度的獲獎名單在美國揭曉。其中,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5個項目和7名領導人為: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王貽芳(中科院高能所)和陸錦標(伯克利);日本KamLAND實驗的鈴木厚人;日本K2K/T2K實驗的西川公一郎;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實驗的麥克唐納;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的梶田隆章和鈴木洋一郎。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未來的突破

正因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第三種振蕩模式,並發現其振蕩機率(1-3混合角)遠大於預期,因此用現有的技術就可以進行中微子質量順序測量和CP破壞的研究,這極大地激發了中微子研究的熱度。展望中微子研究的未來,國際上有多個中微子新實驗被批准或正在申請中,競爭力較強的有:中國的JUNO,美國的LBNE(現為DUNE)、美國在南極洲的PINGU、日本的超超級神岡(Hyper-K),此外還有歐洲的LBNO、韓國的RENO-50、印度的INO,以及美國的NOvA等。可以預期,未來的一二十年中將會有更多的中微子秘密被揭開,各實驗之間也將展開激烈的競爭。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是一個以中國為主、多國參與的大型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合作單位在原來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目前已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62個單位參加,成員達300餘人。JUNO將設計、研製並運行一個國際領先的中微子實驗站,以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並進行其它多項科學前沿研究。2015年1月,JUNO正式啟動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並開始物理取數,計劃運行20年左右。

JUNO位於廣東省江門開平市郊打石山地下700米深處,其實驗大廳是國內跨度和土石方量最大的地下洞室。為了儘可能多地捕獲從核電站飛來的中微子,將建造一個史上最大,12層樓高的空心有機玻璃球,球內充滿2萬噸能與中微子反應的液體閃爍體,有機玻璃球放置在一個直徑40多米、容積5萬立方米的水池裡,水池中將安裝20000隻直徑20英寸的光電倍增管。JUNO實驗裝置總造價約20億元人民幣。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示意圖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示意圖

用於探測極微量光子的高性能光電倍增管是中微子探測的關鍵部件之一,而國際上大口徑高性能光電倍增管的製造被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壟斷。JUNO需要15000隻直徑20英寸的高性能光電倍增管,中國科學家下決心打破日本公司的壟斷,通過自主創新全面掌握核心技術實現國產化。

JUNO光電倍增管的預研早在2008年就已啟動,2011年正式成立了由高能所牽頭,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研製合作組。歷經四年,終於攻克了高量子效率的光陰極製備技術、微通道板、大尺寸低本底玻殼、以及真空光電子器件封裝技術等多個技術難點,研製出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樣管,順利進入工程化和批量生產準備階段。北方夜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國際招標中一舉擊敗長期壟斷此器件的日本濱松公司,競標15000隻20英寸光電倍增管項目成功,濱松公司得到了另外5000隻的合同。2015年12月16日北方夜視與高能所就「20英寸光電倍增管採購合同」舉行了籤約儀式,合同總金額達2億多。

高能所與北方夜視的籤約儀式,會議桌上放著兩個20英寸光電倍增管

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成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有理由相信,JUNO有望在未來的競爭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現,解決國際中微子研究中的下一個熱點和重大問題:中微子質量順序,同時可以進行其他豐富的物理研究,並通過JUNO的建設帶動建立一支國際領先的科研團隊,鞏固中國在中微子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成為國際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參考資料

1. 鬱忠強,從原子到夸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2. 吳有智,倫琴射線是怎樣被發現的?

3. 李海,中微子的發現歷程,《物理教學》35卷第8期

4. 杜正國,a、b、g射線的發現和研究,《物理教學》1991年第4期

5. 邢志忠,挑戰能量守恆定律的玻爾,《科學世界》2013年第2期

6. 曹俊,中微子振蕩是怎樣發現的——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故事,2015年10月16日北京日報 http://www.ihep.cas.cn/kxcb/kjqy/201510/t20151016_4439812.html

7. 劉宏葆、何亞平,王淦昌與中微子的早期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年06期

8. 知乎網/粒子物理學/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228948

9. 著名中微子實驗盤點 http://www.ihep.cas.cn/dkxzz/juno/kpyd/201308/t20130802_3908048.html

10. 神秘的粒子物理 http://www.ihep.ac.cn/kejiyuandi/zhishi/071129-hep/index01.htm

11. 邢志忠,從克格勃間諜到中微子教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719117.html

12. 邢志忠,破解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79&do=blog&id=8334

13. 中微子研究四獲諾貝爾獎,日本科學家「無心插柳」獲重要發現 http://news.163.com/15/1008/12/B5DF0APV00014AED.html

14. 曹俊,超級神岡:想的是A,看到的是B,做的是C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183&do=blog&id=926950

15. 湯雙,中微子趣史,《博覽群書》2012年09期

16. 中微子研究回顧和一些進展 http://wenda.chinabaike.com/html/20103/q1313489.html

17. 中微子研究http://www.66test.com/Content/3170338_9.html

18. 中微子探測的一萬隻「眼睛」的故事 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51123A02J7500

19. 曹俊,日本T2K實驗觀察到新的中微子轉換現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183-455775.html

20. 詳解之不靠譜的「中微子超光速」 http://yule.sohu.com/20111205/n327959480.shtml

21. 曹俊,大亞灣與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國科學》2014年第44卷第10期

22. 粒子探測器「冰立方」:藏在南極的中微子「捕手」 http://www.wokeji.com/qyts/1_qykj/201312/t20131205_598372.shtml

23. 南極「冰立方」探測到超高能中微子 http://tech.qq.com/a/20140416/005851.htm

24. 「宇宙信使」的中微子在南極冰立方的穿越中留下萬物理論的神奇信息 http://spirittravel.home.news.cn/blog/a/010100002B580D0F88AEBFD7.html

相關焦點

  • 【連載】趣說中微子(一)
    中微子無所不在,它不帶電、質量近於零,它穿透力極強,比較形象的比喻是:在1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常人拇指指甲蓋大小),每秒鐘約有650億個太陽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呼嘯而過。中微子是宇宙中僅次於光子的數量最多的粒子,它們從人體穿過,從地球穿過,幾乎不與其它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人類對其性質卻知之甚少。
  • 【連載】趣說中微子(六)
    神岡探測器最初探測質子衰變的目標一直沒有實現,但因在探測質子衰變的過程中,需要去除中微子的影響,中微子可能與水中的氫和氧原子核發生反應而產生一個電子,這個電子可引起微弱的切倫科夫輻射閃光(高速帶電粒子在介質中穿行時,如果粒子速度大於介質中的光速,會產生具有明顯方向性和強偏振等特點的特殊光輻射),探測到這種微弱的閃光就可以證實中微子的存在,可以用於探測來自太陽、地球大氣和
  • 【連載】趣說中微子(三)
    為了與查德威克1932年在實驗中發現的不帶電中性核粒子——中子相區別,費米(E. Fermi)將泡利假說中的新粒子改稱作「中微子」(neutrino)。1933年12月,費米提出了β 衰變理論,他認為自然界中除了已知的萬有引力和電磁力以外,還存在第三種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力。在β 衰變的過程中,原子核中的中子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為質子,同時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 【連載】趣說中微子(五)
    1920年,英國的愛丁頓(A.S. Eddington)提出了恆星的能量來源於核聚變的觀點,圍繞這個問題的辯論一直持續到1939年貝特(H.A. Bethe)等人提出完整的恆星能量生成理論機制(他因此獲得196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連載】趣說中微子(四)
    一個電功率為百萬千瓦的核反應堆每秒可產生6x1020 個中微子。如果探測器足夠大且性能好,那就極有可能探測到中微子的信號。1956年,美國加州大學的萊因斯(F. Reines)和柯溫(C.L. Cowan)在美國喬治亞州的薩瓦納河工廠建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他們以核反應堆為中微子源,氫核(質子)做靶核,閃爍液體作探測介質,兩個裝有氯化鎘溶液的容器夾在三個液體閃爍計數器中。
  • 【連載】趣說中微子(七)
    第三種中微子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保羅內(V. Paolone)和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倫德博格(B. Lundberg)1994年提出了建造「τ子中微子直接觀測器」的構想。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上的實驗說明中微子有三種類型。至此,自然界存在的三種類型的中微子已全部找到,完善了標準模型中三代中微子的框架。
  • 【連載】趣說中微子(八)
    2001年,根據K2K所獲數據,中微子質量存在的概率提高到了99%,經進一步的理論驗證和整理,實驗結果在2002年得以正式發表。K2K於2006年停止運行,長基線中微子振蕩實驗轉移至位於茨城縣東洋村的J-PARC進行,稱為T2K(東洋到神岡)長基線中微子振蕩實驗。
  • 趣說中微子
    中微子無所不在,它不帶電、質量近於零,它穿透力極強,比較形象的比喻是:在1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常人拇指指甲蓋大小),每秒鐘約有650億個太陽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呼嘯而過。中微子是宇宙中僅次於光子的數量最多的粒子,它們從人體穿過,從地球穿過,幾乎不與其它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人類對其性質卻知之甚少。
  • 《無限之住人》19年連載即將完結!
    根據昨天發售的《月刊Afternoon》11號(講談社)顯示,算上本期在內,漫畫家沙村廣明的名作《無限之住人》還有4回就將完結!等到今年12月25日發售2013年2月號時,《無限之住人》長達十九年的連載終將落下帷幕。此外,為了紀念即將完結的《無限之住人》,本期的《月刊Afternoon》還收錄了《無限之住人》角色和劇情脈絡的入門介紹集。  《無限之住人》是著名漫畫家沙村廣明從1993年連載至今的古代劍俠漫畫(因初篇獲得「四季大獎」而連載化)。
  • 均訂四萬,晨星LL的封神作《學霸的黑科技系統》宣告完結!
    5月18日,大神作者晨星LL的代表作《學霸的黑科技系統》正式完結了!這本小說從2018年2月28日開始連載,到2020年5月18日完結,歷時兩年三個多月,最終寫了447萬字。這是晨星LL的第三本小說,也是他的封神作。
  • 《約定的夢幻島》正式完結,JUMP四天王剩《新石紀》還在連載
    相信最近不少漫迷都知道人氣漫畫《約定的夢幻島》宣布完結。 《約定的夢幻島》這部作品是白井海宇原作,出水明日香作畫,於《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少年漫畫,該作品主要講述一群孤兒院的小孩在某天發現自己竟然是鬼所養殖的食物
  • 海賊王完結時間確定 尾田前幾天接受採訪給出了準確的答覆
    關於海賊王的完結時間,一直是海迷最關心的問題。 因為海賊王已經連載了22年,而從劇情上來看,並沒有看到要完結的影子,各種未解謎團也沒有解開。 先前關於完結時間,尾田也給出過回答,比如: 1.在2016年劇場版《gold》上映時,尾田接受採訪,說已經連載了70%,於是海迷根據單行本的連載情況,推測還有8年。 2.而在前不久,尾田接受著名主持秋刀魚到家專訪,尾田說已經連載了80%,於是海迷推測海賊王總共有1200話左右,剩餘不到6年。
  • 「神薙」漫畫迎來完結,其作者武梨繪裡將在冬天開新連載!
    「神薙」漫畫迎來完結,其作者武梨繪裡將在冬天開新連載!178ACG ▪ 2017-07-25 10:37:33 即將在7月27日發售的 Comic REX 9月號中,漫畫「神薙」正式迎來完結
  • 原作漫畫「薔薇少女」連載完結
    原作漫畫「薔薇少女」連載完結 2014-01-22 16:02:48 動漫
  • 跨越了整整12年的傳說:《進擊的巨人》漫畫連載將於4月9日完結
    由諫山創所著的知名漫畫《進擊的巨人》,今日宣布將於今年4月9日發售的別冊少年Magazine5月號中迎接最終回的連載,而完結單行本第34集(日文版)也預計將於6月9日在日本上市。原作漫畫家諫山創對此表示,為了能夠讓每一位追隨這部作品的作者讓大家覺得都覺得是值得的,目前正在抓緊創作,朝最終回努力邁進。
  • (連載二)
    今天接續9月30日(連載一)的內容介紹,說說活塞式發動機的另外幾種類型的航空發動機: 二、直列式發動機 西銳SR20飛機(下圖5)和羅賓遜R22直升機(下圖6)是常見的空中遊覽機型,均使用水平對置活塞發動機,經濟可靠。
  • 長篇連載(1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全方位博覽
    J.Alter)、查爾斯·萊斯(Charles M.Rice)和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因在C型肝炎病毒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榮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位科學家能夠獲獎,應該感謝一位科學家和一家製藥公司:這位科學家,就是頭條號《奇雲空間》上期(連載9)介紹的、被譽為C肝治療「神藥之父」的麥可·索非亞(Michael Sofia)。
  • (連載三)
    今天接續10月2日(連載二)的內容介紹,本期要說的是航空噴氣式發動機的系列內容:二、噴氣式發動機系列(一)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是使用燃氣爆燃膨脹後,直接向後噴出做功的一種發動機(中國航發黎明老科協畢鑑信科普宣傳工作室)
  • (連載一)
    本期先從活塞式發動機系列說起:活塞式航空發動機與現在常見的汽車發動機原理一致,依靠燃氣在氣缸內爆燃,推動活塞做工,所有活塞式發動機都依靠此原理。(圖1)(圖2) 星形發動機自1903年就被使用在飛機上。
  • 歷史連載——地球生命演化歷程(1)
    大叔我之前寫過一些關於人類早期歷史的連載,在這裡打算再發幾篇關於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文章,作為之前連載的補充。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關於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的一些情況吧。形成生命並維持其存在與發展的條件非常嚴苛,地球能滿足這一系列的條件是極難得的偶然事件,而相對於整個宇宙龐大的星球總量來說,這種偶然可能又成了必然發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