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真能改變世界?我們都太天真……

2020-11-23 騰訊網

️ 美國四年一度的「民主」大戲——總統選舉即將揭盅。

一段時間以來,在這場關乎美國未來的「生死時速」中,各路怪力亂神輪番登場,各種花式表演不斷刷新下限。

這些天,在選戰進入最後高潮之際,美國疫情單日新增確診達到驚人的近10萬例,美式抗疫「放棄治療」。

福奇稱受到死亡威脅

連美國「抗疫隊長」福奇也欲哭無淚地說,美國必須採取一些實實在在的抗疫舉措,而整個國家一直都沒有統一和持續的行動。

事實上,這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幕,不過是美國240多年歷史中,被視為「燈塔」的美式民主的一些浮光掠影。

且看少俠起底美式民主的真面目:

「金錢是美國政治的母乳」。「燒錢」早已成為美式民主的標配。說美式民主是「金錢至上的民主」一點都不為過。

以下是最近幾屆美國大選各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開銷:

2004年

民主黨候選人戈爾開銷3.3億美元

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開銷3.6億美元

2008年

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開銷7.6億美元

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開銷3.5億美元

2012年

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開銷12億美元

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開銷10億美元

2016年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開銷13億美元

共和黨候選人川普開銷7.95億美元

單是2008年兩黨在大選中的總開銷就超過20億美元,2012年超過50億美元,2016年更是達到驚人的65億美元。

為了給大選造勢,川普從2019年初至今已經花了8億美元經費,據說還有至少2億美金的缺口!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把競選獻金裁決為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一種「言論自由」,於2010年裁定對企業和團體的捐款不設上限。2014年又裁定對個人競選捐款也不設上限。

所謂「一人一票」已經徹底褪變為「一美元一票」,是赤裸裸的金錢政治、富人遊戲。

據統計,美國69%參與立法的人每人坐擁超過100萬美元資產,91%的美國國會選舉都是由獲得最多資金支持的候選人贏得,其結果便是美國的政策只反映政客及其金主的利益。

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說,美國政府已從「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淪為「1%的政府」,即「1%的人擁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

《紐約時報》前專欄作家阿南德對1980年以來美國社會的收入增長情況調查後發現,佔人口1%的富人階層收入增長了3倍,其中最富有的0.001%收入增長了7倍,而佔人口50%的底層群體平均稅前收入幾乎毫無變化。

沒錢?對不起,那就別玩政治,美式民主是錢砸出來的。

「內鬥」已成為民主黨和共和黨這兩大「冤家」的常態,也是美式民主的代名詞之一。關鍵是,他們鬥來鬥去不是為了國家和民眾,而是為了黨派利益。

君不見,近幾年美兩黨相互諉過推責,吵得不亦樂乎。前有川普罵美眾議長佩洛西「瘋子」,後有佩洛西回懟川普「病得不輕」。近期,川普與拜登在辯論中互撕,成為辯論史上最慘烈「車禍現場」……真是「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

但深陷黨爭的美利堅又是怎樣一幅光景呢?深陷疫情漩渦、到處毀約退群、經濟遭遇重創、種族騷亂頻發……「美式民主」已成衰落凋敝的「催化劑」。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就像兩個人面對一個即將溺水的孩子,誰都嚷嚷著讓對方去救,或者把沒有救人的責任推給對方,結果是讓孩子活生生地溺死。

出現這樣的悲劇,原因也很簡單,競選獲勝才是美國兩黨的最高目標,執政地位才是兩黨爭搶的最佳「戰利品」。什麼國家利益、民眾利益,不過是競選口號。一旦獲勝,所謂許諾就成一紙空文。誰又真的在乎誰?

選舉人團制度起源於1787年的美國《憲法》。在當時的美國,受過教育的人數量很少,為了讓更有見識的人來決定美國的未來及總統人選,美國的開國元勳就制定了選舉人團制度。

事實上,美國總統並不是直接由選民投票選舉的。直接決定誰當選美國總統的只有538張「選舉人票」。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獲得270張以上的選舉人票,就能當選總統。

選舉人團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各州選舉人票數與國會中代表該州的參、眾議員人數相等。全美50個州每州擁有2名參議員,435名眾議員組成則是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再加上華盛頓特區固定的3票,便構成了538張選舉人票。

在絕大多數州,贏得州內普選的候選人會贏得該州所有選舉人票(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州則是按照普選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數)。

這一制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贏者通吃」:比如紐約州有1600萬人、33張選舉人票,如果900萬人投給川普,700萬人投給拜登,那麼該州33張選舉人票都要全部投給川普,也就意味著那700萬人的意見是「廢紙一張」。

也就是說,即便只少1張普選票,一個州內部相對少數派的意見也會被忽視。

2016年共和黨贏得多數選舉人票

美國歷史上已經出現5次總統候選人在全國普選票數落後但最終贏得大選的先例,川普就是最近一位。實際上,這一制度違背了「一人一票、每票平等」的「民主」原則,是對「多數人決定」的破壞。

這種制度還導致了另一種不公平,即可能讓搖擺州(尤其是搖擺州中的大州)的利益挾持了國家政策。為了獲得連任,現任總統往往會在下一屆大選前一兩年就開始給予搖擺州大量的政策傾斜與優惠,而政治傾向穩定的紅州與藍州的許多需求卻遭到忽視。

遊說政治是美國金錢政治的衍生品。前面說過,在美國,有錢才有話語權。哪些勢力集團有錢,就能左右美國政治的立法、決策,真正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美國兩位大學教授曾分析1981年至2002年間1779項政策議題受影響的情況。結果表明,普通民眾對政策的影響極小,甚至根本沒什麼影響。富裕階層則對政策有著重要影響。而有組織的利益集團則對公共政策有著更強大的影響。

可以說,利益集團是美式民主的寄生蟲。在「三權分立」機制中,利益集團抓住各種機會插手政府決策,政府決策則常常因為沒辦法平衡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相互衝突的訴求而陷入癱瘓。

這就導致在很多情況下,精英操縱的利益集團左右政府部門決策,到頭來只顧及那一小撮人的利益,而對公共利益置之不理。

說白了,美式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利益集團的民主,就是沒有平民老百姓的民主。

二戰後特別是近年來,「民主」已逐漸成為美國粉飾其對外推行霸權的「美麗外衣」。

1994年美國《國家安全報告》正式提出「參與和擴展戰略」,確定把「推進民主、維護安全、擴展經濟」作為國家安全戰略三大目標。但表面光鮮的說辭難掩背後的霸權圖謀。

有學者指出,這些年美國輸出民主、「改造」他國,實際是為一己利益打「小算盤」。

一是通過控制中東和中亞各國政權,把控這些國家石油進口的方便渠道,確保美國全球能源主導地位;

二是通過控制東歐和中亞等「心臟地帶」有效遏制俄羅斯、防範中國崛起,以期控制世界;

三是消除恐怖主義威脅,確保美不再重蹈「9•11」的覆轍;

四是按照美國自己的意志推進各國「民主化」,以期成為「民主世界」的領袖。

可見,美國的真實目的是圖謀自身地緣政治利益和戰略利益。只要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通過國家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暗中資助反對派,策動顏色革命、街頭革命。哪裡是真的關心別國人民的自由權利?

敘利亞3歲男童伏屍土耳其海灘

不過,美國對外輸出民主在多數情況下都自取其辱。他們把阿富汗搞亂了,把伊拉克搞亂了,把敘利亞搞亂了,把葉門也搞亂了。真可謂一粒粒「民主種子」撒下去,一陣陣槍炮聲響起來。

現在他們又想來搞亂中國的新疆和香港。當然,這次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和痴心妄想,絕對不可能得逞!

美國常常自詡「民主」和「自由」的「燈塔」,可惜這「燈塔」的基底早已經被銅臭、黨爭、利益集團和不合理的選舉制度所腐蝕,變得搖搖欲墜,又憑什麼去「照亮」世界前行的路呢?

美國對外雖也言必稱「民主」和「自由」,可幹的卻是霸權、霸道、霸凌。但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在「掛羊頭、賣狗肉」,誰在打著「民主」旗號幹著反民主之事,國際社會自有公論,更不會為了美國的自私自利埋單。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結果誰贏了?美國大選實時票數統計
    距離美國大選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然而這場大選卻仍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出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川普還是不肯認輸,川普一直在抨擊美國大選出現了舞弊,是他的對手拜登偷走了他的勝利,因此到目前為止他仍然聲稱自己是才是美國大選的勝利者!
  • 預測不準美國大選,是世界錯了嗎?
    文/孫興傑2020年的美國大選備受關注!川普和拜登之間進行了一場跌宕起伏的選舉之戰,之外還有一場關於選舉的「戰爭」,那就是大選結果的預測之戰。直到開票,我們能夠看到2020年的大選並沒有像之前主流媒體和民調機構所顯示,拜登獲得大勝。恰恰相反,2016年大選的情節在某種程度上重演。川普拿下了非常關鍵的搖擺州,包括佛羅裡達州。
  • 1984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每一次他都預測對了
    他叫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是一位美國歷史學教授。歷來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測有很多,但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能像利希特曼教授那樣,從1984年以來,連續9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都被他預測中。
  • 「美國大選」用英語怎麼說?
    美國大選選情繼續膠著,暫時仍未產生獲勝者。 據報導,當地時間4號,川普競選團隊已考慮針對「搖擺州」的計票問題採取法律行動。同一天,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發表講話,對勝選表示樂觀。
  • 美國大選下半場吃瓜指南
    而川建國同志,今年就親手把一切問題都揭出來給我們看了。 「所有拜登在最近宣布勝選的州,都將因投票欺詐和州選舉舞弊,受到我們提起的法律挑戰。這個有大量的證據,看看媒體報導就知道了。我們會贏!美國第一!」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美國大選誰勝出了?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宣布,拜登(Joe Biden)在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後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競選活動中重點關注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並承諾將團結這個嚴重分歧的國家。此次大選兩位候選人的得票數都創出紀錄。  美聯社在稱拜登拿下賓州後宣布他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
  • 劍撥駑張,美國大選背後的洶湧暗戰!
    英國《衛報》報導稱,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領導人的這場網上聚會上,川普本可以藉此機會向同行告別,並表明在這場與新冠疫情的戰鬥美國支持的態度 。然而,他說的卻是:「很榮幸能和你們一同共事,我期待很長一段時間繼續與你們共事。」這就是歐美主流媒體典型的歪曲報導,其實川普的意思很明顯了,他來參加這個會議就是要告訴全世界,我贏得了大選,我還要再幹四年。
  • 美國大選,預測市場大顯身手
    海外媒體CryptoSlate發文稱,長期以來,美國總統大選一直被視為經濟趨勢的重要催化劑,潛在的權力更迭往往會改變全球市場的走向,比特幣也不例外。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大選的確多次成為比特幣價格走勢的轉折點,而且通常是利好。比如2012年大選後,比特幣進入了拋物線周期,2016年大選後,比特幣進入牛市趨勢。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贏得美國大選,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跨境電商
    據海外網1月7日電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當地時間1月7日,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再次主持國會聯席會議,對2020年總統大選選舉人團的投票進行清點和認證。反誹謗聯盟和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則呼籲徹底暫停川普的社交媒體帳號。 如今美國大選已成定局,隨之動蕩的不止有美國,跨境電商也將受到影響。 基於全方位系統的分析拜登發表的競選宣言來看,或許不難看出拜登當選更利好於川普。 一是拜登若當選或將會嘗試恢復和傳統盟友的關係。美元的貶值得以遏制,從這個角度來看,利好於川普連任。
  • 美國大選搞笑段子集錦,川普一當選,全世界的人都開始吐槽了
    美國大選牽動了全世界的目光。是的,川普當選了。這個髮型詭異、滿嘴跑火車,還性侵女性的男人竟然當了全世界「超級大國」的最高權力領導者,這個消息聽起來並不樂觀,要不,全世界的人也不會卯足了勁兒攢段子嘲笑這件事了,因為大家一邊寫段子,一邊想的都是——講真,小編之前一直迷信我大天朝網友聰明機智,這次才發現,美國人民吐起槽來,那也是技能滿血、毫不嘴軟。
  • 美國大選|在這場膠著的大選中,美國華人選擇了誰?
    事情都有兩面,誰當選都有好有壞。我也不知道拜登領導的美國會怎樣,不過如果他能踐行自己的競選承諾,我覺得也可以接受。我們普通人其實不會很關注大的、國家層面的東西,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過,如果未來出現一種情況的話,我會離開美國,那就是美國的打砸搶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現在市中心的流浪漢越來越多,而警察又不給力。我們居住在藍州,現在警察真的不給力。
  • 【2020年美國大選】當大選遭遇「三重門」:新冠疫情、種族歧視...
    養老院成為美國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場所之一;美國兒科學會和兒童醫院協會近期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暴發以來,美國近80萬兒童確診感染。  面對疫情悲劇,66歲的家具銷售員比爾·貝韋茨憤懣發問:「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  「每一天都像一道新傷口」  大選在即,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傳出的槍聲再次引發抗議和騷亂,讓美國社會種族歧視的頑疾無處遁形。
  • 【美國大選最新消息】拜登勝選,美國大選落敗者如何退場
    【拜登再發表講話:當計票工作結束時,哈裡斯和我將被宣布為獲勝者】據福克斯新聞報導,拜登在講話中稱,「在美國,投票是神聖的,它是人們表達意願的方式,是選民的意願,而不是選擇美國總統之類的其他任何事。」「每一張選票都必須清點,」拜登說,「但這需要耐心。」拜登呼籲支持者「保持冷靜」,「我們對目前的情況感到非常好,我們也毫不懷疑,當計票工作結束時,哈裡斯和我都將被宣布為獲勝者。
  • 專家:不管美國大選誰最後獲勝 勝利者都是黃金
    截至美東時間周二晚間,儘管美國大選還沒有公布最後結果,但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川普,在剩下的幾個州計票中已經明顯領先,沒有意外的話,贏得最後的寶座已是時間問題。  11月4日訊, 今日周三,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正在進入最後的衝刺期。儘管拜登領先20多票,但在後續乏力下基本上已經丟失了希望。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以史為鑑,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伴隨著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那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從一開始就很膠著。兩個主要參選人是彼時任得州州長的共和黨小布希,以及任美國副總統的民主黨戈爾。2000年11月7日美國大選初步開票結果是戈爾贏得267張總統選舉人票,小布希贏得246張總統選舉人票,兩人都沒有達到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佛羅裡達州的25張總統選舉人票歸誰成為了關鍵。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紐約)方焰     2008年02月14日 16:58 原載中國新聞網    美國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共和黨選情趨於明朗,羅姆尼宣布退選後,麥凱恩一馬當先,將哈克比遠遠地拋在後面,將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
  • 解碼美國2020大選:「搖擺」對立之中現新分野
    2020大選的獨特之處是,我們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知道許多問題的答案。」美國民調分析網站「FiveThirtyEight」總結說,「但這屆大選最明顯的結論是,美國仍被兩個根深蒂固的政治聯盟一分為二。」從各州初步選情來看,今年大選與4年前相同的是,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威斯康星繼續「搖擺」,再次成為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州。
  • 美國大選背後,到底誰贏了?
    都「贏」了,那誰輸了?看看美國媒體的失落,就能知道答案。CNN:無論誰贏得了大選,美國已經回不去了。《紐約時報》:不管誰贏,美國深層次的問題都沒有解決。>以往美國大選,即使過程充滿不確定,但是結果是唯一的。而現在的美國大選,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就在大選當晚,西雅圖多地開始暴發示威遊行。
  • 百年不遇的美國大選 難產的總統
    後來又說:「我什麼都不承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再後來又重複了一系列有關大選普遍存在欺詐、某些利益集團一定要把他選下去的陰謀論。再後來是向他的9000萬推特關注者呼籲繼續採取行動,不要讓拜登從他們手中把勝利偷去。當地時間14日,川粉們舉行了一場「MAGA百萬人遊行」(Million MAGA March)。
  • 美國人歷來從哪裡獲取大選信息?
    我們已經無從知曉當時船上乘客的反應,想必用廣播播報政治新聞的方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在匹茲堡成立了KDKA廣播。KDKA在美國廣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美國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廣播站,而且趕在大選前兩個月搭建完成,向公眾報導了1920年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