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樂起源於動物聲音?

2020-12-08 騰訊網

[摘要]古代人認為音樂的出現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技術發明或美學現象,仿佛由傳說中的第一個樂師或聖人來完成,相反,人們相信音調、節奏、旋律等模式是自然界固有的。

在古代中國音樂理論中,到處可以看到自然界受人類政治的薰陶而發生變化的說法。古代中國思想認為音樂是一種道德力量,聖主賢君精通音樂,就能教化臣民,實現社會和諧。以聲音為中介洞悉紛紜,是一種本領;所謂「聖」,就跟這種本領分不開。「聲」(意為「聲音」、「聲望」或「聲勢」)是「聖」的音訓。音樂還是上通神靈的媒介。祈靈求神的人靠音樂來促進靈界對祭祀的反應,誘導諸神感應賜福。最後,音樂還具有開化的效力,施之於異邦之地、化外之民,就可以移風易俗。「風俗」這個概念包含某個地區的人事、動物、植物、地氣等因素,所以音樂的移風易俗的效力,對人以外的其他生靈也起作用。由於某地氣候可以影響當地居民和動物的性情,而本土的樂風、樂氣又被人看成當地自然環境的標籤,所以音樂就成了特定地區民眾和社會的道德和風俗的體現。

一、古人認為音樂的模式就在自然界

時人以為文化和其他人類技藝的創造開發,離不開對動物的諸多模式(「文」)的觀察;與此相似,戰國兩漢文獻也把音樂和舞蹈的起源跟動物界的聲音模式和運動模式(「文」)聯繫起來。

大家認為音樂的出現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技術發明或美學現象,仿佛由傳說中的第一個樂師或聖人來完成,相反,人們相信音調、節奏、旋律等模式是自然界固有的。靈巧的樂師只是觀察並發現了自然界裡的聲音模式和運動模式,把它們清楚明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這跟聖人把鳥跡轉化成文字,從而把人類從荒野中解放出來是一個道理。既然認為音樂的模式就在自然界,大家就相信旋律和節奏的起源是從觀察動物的聲音和運動中受到了啟發。

華夏樂舞始祖葛天氏

《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傳說葛天氏統治時,人們手執牛尾,踏足而歌,音樂就起源於這個時候。以牛尾為飾的旗杆(「幹旄」)在《詩經》中是王公貴族的標誌。帶羽毛的牛尾(「羽旄」)或作為文舞所用的道具,十二律是根據鳳凰的鳴聲制定的:其中六個音源於雄鳴,另外六個源自雌鳴。鳳凰據說是樂器正音的標準,或說管樂器也起源於鳳凰。「鳳」和「風」是同源字,可見鳳凰為風的化身一說其來有自。還有人說,鳳鳴之聲如簫,如鍾,如鼓。管子》有一段話說,音樂的音調與鳥獸的鳴聲相同。作者把五聲音階跟不同動物的鳴聲對應起來,說那五個音類似小豬尖叫、馬嘶、牛鳴、離群羊的啼聲、雉鳥的清歌。把風聲轉化為樂音,據說與傳說中的顓頊帝(前2514年在世)有關。顓頊命飛龍仿效八風之聲以制樂,又命以尾鼓腹,來指揮演奏。

二、鼓起源於舜的樂師夔?

豈止音調和旋律,擊鼓的起源也跟動物分不開。上述傳說有爬行動物擊鼓的形象,這是將爬行動物的皮革用作鼓面的證據。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遠古中國。山西、山東兩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鼉鼓出土;《詩經》有一首詩,描寫文王苑囿落成時,樂師擊打鼉鼓,隆隆作響,以示慶賀。

水生動物和爬行動物常常與擊鼓或有節奏的運動有關係。雷神據說是「鼓其腹」的動物,有些文獻說它是「龍身而人頭」的複合動物。有人用爬行動物的皮革做鼓面,用兩棲動物的塑像祈求雷雨,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兩棲動物既然棲息於水陸兩地,就能調節燥溼。《山海經》把鼓的起源與夔聯繫起來。

《山海經》書影

夔據說還是舜的樂師,有些傳說描寫夔是神奇的水獸,出東海則有風雨。黃帝取它的皮做鼓,用雷獸的骨做鼓槌。舊說夔為一足怪獸,還有些文獻說鼓聲如雷,或說雷起於海。或說鼓聲如雷,或說雷聲為天鼓。

無論是鼓的起源,還是夔,又都與東方有關,這類說法與「動」源於「東」的舊說合拍。據《周禮》記載,用皮革蒙鼓,在啟蟄之日。鄭玄說,這是因為孟春時節,蟄伏的動物始聞雷聲而「動」,於是人們指望鼓聲在這時產生同樣的施行效果。蔡邕也注意到動物對雷聲始動的反應。他說,季冬,雉應雷聲而鳴;孟春,雷動於地上,蟄蟲應聲而動。擊打獸皮鼓是一種交感巫術(sympathetic magic),大概當時的人認為這樣做足以改變氣候,發動動物或神靈。此外,多種曆書指出,春天是動物從蟄伏中甦醒而始「動」的季節。「春」字常解釋為「蠢」,意思是像蟲那樣蠕動,可見春天與動物活動的聯繫淵源有自。

人們不僅知道動物對雷聲有反應,而且說這種反應有如擊鼓的動作。《夏小正》就說雉「鼓其翼」是雷聲將作的跡象。葛蘭言說「鼓翼之雉」與旨在引發雷鳴的雉舞(可能由女性表演)有關。或說鳥鳴也與豐產有關。動物憑感覺可以預見雷、雨、閃電、地震等氣候現象,這類說法屢見於載籍。如說某些鳥能預告風暴,魚對降雨有預感。這都說明動物能感覺到運動。描述張衡地動儀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據說這件著名青銅器的表面飾有山、龜、鳥、獸,「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果銅丸從龍的口中掉進下面蟾蜍的嘴裡,就說明有地震。製作者選用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來裝飾地動儀的球形表面和實體,大概是因為相信這些動物對運動有感覺,還能傳導震動。

三、動物的運動與舞蹈的起源有關

有的資料記載,組織有序的捕獵活動有時靠擊鼓來驚嚇動物,使它們離開棲身之處。由此也可見人們相信鼓聲可以引起動物活動。據《周禮》記載,有些官吏為了獵捕動物、趕走野獸,或者為了驅邪而使用鼓。如「冥氏」掌管張設網羅、抓捕夜行動物,就是用「靈鼓」把野獸驅趕到陷阱裡。「壺涿氏」負責擊鼓以驅除水蟲,他所敲打的鼓是用焙燒過的土做成的。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也描寫過上林苑裡的狩獵怎樣用鼓來發動攻擊。可見人們一方面把擊鼓的動作跟動物的動作聯繫起來,另一方面又相信鼓聲本身就可以在動物界引起應激性的身體運動(「震蕩」)。

動物鳴叫的聲音與音樂的起源有密切關係,這一點在有關樂器裝飾的美學理論中也得到印證。《考工記》有個段落記述了梓人(木雕藝人)的職責,說到鍾、鈴、筍(懸掛樂器的橫木)、虡(支撐橫木的立柱)上面所雕刻的裝飾性動物圖案。文中首先把「天下之大獸」分為五類:脂者,即有結實脂肪層的動物(如牛羊);膏者,即有柔軟脂肪的動物(如豬);臝者,即裸身動物(指短毛之類,如虎豹);羽者,即有羽毛的動物;鱗者,即有鱗甲的動物(如龍蛇)。後三類便是筍虡上的裝飾圖案。接著,文中列出了樂器和禮器上雕刻的裝飾圖案都是些什麼動物,並按骨架結構、運動方式、發聲方式分了類。其中提到的發聲方式,有用嗓子的(如蛤蟆)、有用口和旁肋的(如蟋蟀)、有用翅膀和大腿的(如蚱蜢),還有用胸腔的。最後,文中還把動物的叫聲與相應的樂器聯繫起來,說臝類動物聲大而宏,適於裝飾鍾虡;羽類動物聲輕而上揚,可以遠聞,適於裝飾磬虡。這段話的意思,是以為樂器所發出的音響應該反映樂器上所雕畫的動物的自然音響。

最後,人們還認為動物的運動跟舞蹈的起源有關係。古代中國的音樂和舞蹈有模仿的性質,從中可見某些動物是舞蹈的模仿對象。例如,有幾種資料都記載了託名為孔子的談話,說從前有一種預告大雨的神奇舞蹈,模仿一足的商羊鳥。

其中一種資料說,小孩跳這種舞時,兩兩相牽,彎曲一足,邊跳邊念:「天將大雨,商羊起舞。」人們還把舞蹈中使用鳥羽的原因跟季節性豐收聯繫起來。劉熙(約卒於219年)就把「雨」字解釋為「羽」,說鳥羽動時,如雨之散。南夷有持羽之舞,劉曉南(1995)認為,劉熙的解釋源於古人把五音之一的「羽」和五行之一的水配對,因為「羽」音原是摹狀水聲的。林巳奈夫指出,在良渚、龍山和殷遺物中,神面頂部的羽毛圖案和祈雨巫術有關,這些圖像中的羽毛,是漢代藝術中身懷羽翼的仙人的前身。這一觀點尚難證實。還有一種求雨的舞蹈,是操縱龍的模型來表演龍舞,可以看作這類具有模仿性質的動物舞蹈的又一例證。

圖書信息

《古代中國的動物與靈異》著者:【英】胡司德 譯者:藍旭 江蘇人民出版社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胡司德(Roel Sterckx),劍橋大學「中國歷史、科學與文明」李約瑟講座教授,克萊爾學院院士。著作有《早期中國食物、祭品與聖賢》(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年出版;主編《論鼎與品味:古代中國宗教與飲食文化》(Of Tripod and Palate: Food,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raditional China),紐約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出版社(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年出版。撰有古代中國文化史及思想、宗教等方面論文及專著章節多種。2013年當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譯者簡介

藍旭,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著作有《東漢士風與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發表過有關漢代文學、唐代文學論文多篇。

(本文內容來自騰訊文化合作方江蘇人民出版社,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先鋒音樂介紹 | 就像是一場聲音實驗
    實驗音樂是對任何推動現有的音樂邊界線和流派定義的一種普遍的分類,像在搖滾,爵士,現代合成或其他的風格。當一個音樂家或作曲家接近一種全異風格的混合物或是合成非正統的,新的,明顯獨特的成分。 實驗音樂,是指一種有別於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新式音樂類型,最早起源於20世紀中後期的北美地區。
  • 音樂Vs語言,誰先誰後?
    盧梭認為,音樂起源於語言。人在說話的過程中找到了一種通過不同音高排列、令人感到舒適的說話方式,這就是最早的音樂雛形。 哲學家、音樂心理學家達爾文進化論談及,音樂起源於人類對自然聲和動物聲的模仿。按此理論,音樂創造的能力不受語言系統是否形成的影響。
  • 科學網—微生物礦化和感磁運動起源於太古代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微生物礦化和感磁運動起源於太古代 地球在太古代是否具有地核「發電機」一直是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過程研究的前沿。趨磁細菌是能感應地磁場並沿磁力線方向運動的一類微生物。對趨磁細菌的研究不僅有助於認識生物(包括人類)體內類似的礦化過程,也可為重建地質歷史時期古地磁場和古環境信息提供重要參考。
  • 《天賜的聲音》熱播,開啟音樂盛宴!
    在這樣一個全球靜寂的寒冬之中,音樂的世界卻依舊溫暖如春、百花齊放。越是艱難之時,音樂就更加能呈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今天小帆帶給大家的這部綜藝,是你安安靜靜坐著、忙忙碌碌轉悠都可以專心聽、隨意聽的愉悅放鬆的一檔節目,沒錯,就是已經播出過第一期的《天賜的聲音》。
  • 聲音/音樂與生命
    聲音是什麼?音樂是什麼?生命是什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聲音是一種物質能量。它是由物質機械運動產生的波動能量。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最簡單的運動。其運動方式最常見的是往復位移,或者理解成:物質狀態呈前後波動、或上下波動。無論是哪種理解,波動就會形成能量。這種機械運動的能量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
  • 方舟子:中國在古代沒有大象,所以「象棋」是起源於印度的
    在古代,甚至還有很多研究象棋玩法的著作,如《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梅花譜》等。可以說,象棋是我們自古以來的文化標誌。01雖然中國古時就流行下象棋,但是象棋的起源卻頗有爭議。一種說法是起源於黃帝,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晃補之在《廣象戲格·序》中記載道: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
  • 聲音是最直接的胎教,「音樂胎教」就是最有效的方式,記得收藏
    通過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了一些胎教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主頁查看,今天我們只討論一種方式-聲音胎教。 沒錯,除了撫摸及情緒調整等來影響胎兒進行胎教外,聲音是最直接的方式。而在諸多的胎教方法中,音樂胎教又是最常見並被認為是較有效的胎教方法之一。能夠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
  • 人類為何痴迷音樂
    科學家們希望從生物學的層面解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研究還導致了一門新學科——生物音樂學的誕生。人們試圖通過研究人和其它動物的音樂行為,了解音樂的本質和作用,許多人甚至認為,人類進化的謎團,就隱藏在這些美妙的音符之中。
  • 聲音頻率為什麼可以療愈身心
    而音樂更直接。所以,古人云: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而古印度人認為,宇宙的本質就是聲音,實相就是頻率。如果用傅立葉轉換,宇宙一切現象,可以解析為周期函數,亦是頻率和波(波的疊加)。音頻療法,可謂天人合一,源遠流長,直達本質,從根源療愈身心。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頻率與振動來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 在音樂的海洋裡體驗聲音的魅力
    小記者認真聆聽講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何洪帥通訊員呂晨雪文圖    在河南藝術中心的中外音樂戲劇文化展上,展覽了西方古今音樂戲劇歷史、中國古代及近現代音樂戲劇發展全景。    11月3日、4日,100名大河報小記者分兩批走進河南藝術中心,在藝術的世界裡尋找音樂的源泉。    在中國音樂戲劇展中,根據歷史時期劃分為華夏笙歌、中華新聲、華豫梆腔三個板塊。講解員告訴小記者們:「迄今為止,發掘出土的文物中,最早的吹奏樂器是七孔骨笛,在我們河南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土。」
  • 自然音樂 《最近的天堂》來自大自然的聲音
    小編個人非常喜歡,一直珍藏,一個人的時候時常聆聽,今天分享給大家,請大家欣賞: 點擊▲上面音頻免費聆聽音樂 本章專輯全套合計20首曲子,因為騰訊官方的限制,一篇文章只能插入一首語音,所以小編選取其中4首音樂合成在一起,有喜歡的可以到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收藏。 動聽的旋律,真實的不能再真實的聲音,讓內心回歸平靜!
  • 《歡樂好聲音》老套的勵志故事,評價很高,音樂是畫龍點睛的存在
    這個季節,音樂和夢想更配 故事的背景是一個動物們居住的小城鎮。並且從電影的名字《歡樂好聲音》中,我們也能夠看出,這是一個和歌曲有關係的內容。 就影片中輪番出現的流行單曲,不僅可以讓影片的節奏加快,整部電影的氣氛活躍起來,讓觀看影片的人隨著音樂的節奏,變化不同的節奏。
  • 生物音樂學家:動物也能用音樂語言來創作音樂
    動物也有音樂細胞  南方網訊 一些生物音樂學家認為,一些動物發出的聲音不僅能使人產生愉快感,而且它們也使用和人類一樣的音樂語言來創作音樂。
  • 如何認識古代動物與人同行的歷史
    具體地說,就是通過鑑定、分析距今12000多年來的考古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遺存,認識古代存在的動物種類和當時的自然環境,研究古代人類跟動物的各種關係以及古代人類的行為。但是,作為具體的動物考古學研究內容而言,卻是極其豐富的。可以概括為四個部分:其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關注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其二,「六畜興旺」,探討家養動物的起源及出現;其三,「民以食為天,食以肉為上」,分析古代人類獲取肉食資源的具體方式;其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研究動物在古代的祭祀與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聲音療法,讓你在美妙聲音中康復和治癒疾病
    應對焦慮聲音療法可以幫助您應對焦慮,躁動,以及鎮靜或安眠藥物產生的不良症狀。3. 自然療愈振動聲學技術是聲音療法一部分,它使用可聽見的聲音振動。諸如聲音之類外部振動會對身體產生內部共鳴影響。這些音樂振動與人體組織器官的振動保持一致。
  • 那是什麼聲音?11種迴蕩在地球內外的奇異而神秘的聲音
    最著名和最強大的水下聲音事件之一,被稱為「Bloop」,是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於1997年錄製的。「Bloop」事件持續了大約1分鐘,並且頻率從低沉的隆隆聲中逐漸上升。它是由3000英裡(5000公裡)外的水下麥克風探測到的,比任何已知動物發出的噪音都大得多。
  • 票房複製「動物城」?「好聲音」得使勁追
    昨天,大鵬(左)和吳莫愁在動畫電影《歡樂好聲音》首映禮上歡樂互動。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本報訊(記者陳濤)由《神偷奶爸》《小黃人大眼萌》原班人馬打造的動畫喜劇片《歡樂好聲音》,明起登陸內地院線。昨天,分別為片中男女主角配音的大鵬、吳莫愁來京力挺影片,鼓勵每個人都要勇於擔當自己的「夢想導師」。
  • 【治癒系音樂】高能量的聲音為什麼能療愈人?
    >《音樂時光》最受歡迎的治癒系音樂平臺 所以,有意識地通過聲音來調節人們的頻率,就會改變粒子振動的軌跡,通過聲音療愈師的精心設計,通過共頻共振的原理,讓我們的每個器官回到自己天然的頻率,提升我們的免疫力。同理,療愈傷痛,讓我們重新體驗到生命本有的喜悅與平靜。每個人都是一段頻率獨特的個體,重點是找到自己的頻率,發出自己的聲音,做真實的自己。 這是聲音療愈的科學原理。
  • 4個常見關於聲音的問題,學音樂的都曉得!
    音即是聲音,就是人的耳朵能夠聽到的聲音。我們能聽到的聲音有許多,例如:風聲、雨聲、雷聲、濤聲、聲、鞋聲、吠聲、槍聲、聲、歌聲、鈴聲、男聲、女聲,等等。這些聲音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自然物體發出的聲音,如動物、植物等發出的聲音;第二類是我們人發出的聲音,如人們說話、唱歌等發出的聲音:第三類是人們製造的工具、用具和樂器等發出的聲音。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 動物高清聲音
    動物高清聲音是由對動物最好的聲音最好的應用。有超過40動物的高清照片和高清的聲音。動物高清聲音的應用程式是由獲得知識的動物likd虎,獅,馬,狗,鷹,猴,鸚鵡和許多動物的souds。的動物高清音頻應用的最佳用途是為孩子們,當他們在學習階段,這個應用程式會教他們關於 動物名稱 高清動物圖片 Animmals的 - 聲音 這包含很多知識和娛樂,以及,免費下載和逗你的孩子。與動物的聲音和高清壁紙教他們不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