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7日,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承擔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項目——「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課題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部、國家審計署等部委領導及技術專家、財務專家等近20人組成課題驗收組的驗收。
為此,儀器信息網的編輯(以下簡稱Instrument)採訪了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選培先生,陪同接受採訪的還有該公司項目經理蘇巖松先生。
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選培先生
東西分析建立的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生產裝配線
Instrument:日前,貴公司承擔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課題順利通過驗收,請談談該課題的相關情況,以及貴公司在質譜研發項目上共投入多少資金與人力?
李選培:東西分析2006年研發出了第一臺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即3100型氣-質聯用儀)樣機,同年11月承擔了科技部的項目,即「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課題。
該課題旨在以實際行動推動色譜-質譜聯用儀的國產化事業,並在小型化、專用化、便捷化上尋求突破,以3100型氣-質聯用儀為基礎開發出了車載氣-質聯用儀(即3110型氣-質聯用儀),建立了一條氣-質譜聯用儀的生產組裝線,年生產能力在150臺以上。
5月7日,該課題通過了科技部以及國家質檢總局的驗收,在場領導及專家對該生產線評價很高。質檢總局科技司候玲林司長說:「東西分析在本課題中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在質譜方面走在了國內前列,關鍵是實現了國產質譜儀器從「無」到「有」的突破,從而迫使同類進口儀器大幅降價,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資金。希望東西分析在『十二五』中繼續把本課題質譜產品的後續工作做得更好,要高起點的把企業做大做強,做成民族儀器的知名品牌。」
事實上,中國質譜儀的研發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就開始受重視,1962年,中國就研發出了第一臺質譜儀。文革爆發,質譜研發被迫中止,此後也一直未受重視。直到1990年以後,質譜研發才被重提。我在國外參加博覽會發現:質譜相關產品在分析儀器中所佔比例相當大,而中國的質譜研發基本空白,太落後了。於是東西分析決定自主研發質譜儀,但在當時得不到理解。
當東西分析在2007年1月召開質譜儀產品發布會時,我們終於得到了肯定。同時,我們承擔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中-- 「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課題,得到國家210萬的專項資金支持,用於質譜產品的產業化項目。在國家的支持下,東西分析建立了這條質譜儀生產線,向實現質譜儀器的產業化邁進了一步。
東西分析在質譜儀產業化這個項目上投入700多萬,此前還投資1000多萬,加上研發人員方面的開銷,加起來大約2000萬人民幣。我們有相對獨立的研究所,80多專職人員,其中30多人專門研發質譜,以後會考慮大幅增加這方面的研發人員。
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蘇巖松先生
Instrument:早在2006年初貴公司推出了3100型氣-質聯用儀,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臺質譜儀器,目前該儀器銷售和用戶反饋情況如何?「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相對於3100氣-質聯用儀在技術上有何差別,其具體應用領域是哪些?
蘇巖松:目前為止,3100型氣-質聯用儀銷售近30臺,估計2010年至少可以銷售10多臺。該儀器基本能滿足來自化工、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客戶的需求,使用情況和反饋還不錯。客戶提出的一些改進建議對後續研發有較大作用。
東西分析生產的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
李選培:「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與3100氣-質聯用儀在技術上有很大地連續性。東西分析的氣-質聯用儀現有兩個型號:3100型為小型臺式,供實驗室內研究使用;3110型為車載式,應用較廣,適用於各類應急檢測場合。後者是將前者經過複雜的三級減震處理後實現了「上車」,但就儀器本身而言是類似的。據我所知,目前能讓質譜儀器「上車」的企業很少,東西分析在做車載類儀器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我們早期推出的車載色譜在煤炭行業廣泛使用,市場佔有率很高。
中國幅員遼闊、事故多發,再加基層儀器裝備比較落後,所以車載類儀器對我國非常適用。一旦災害發生,車載質譜儀能迅速開到現場,快速測定,非常便捷。
Instrument:貴公司如何推進「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的「產業化」?
李選培:氣-質聯用儀很尖端,既具備色譜的高分辨能力,也具備質譜對質量數的準確、快速的檢測能力,集二者優點於一體。我們預計:小型臺式以及車載應急氣-質聯用儀的應用領域及市場需求將擴大。因為我國質譜研發還處於起步階段,好多用戶對國產產品的可靠性有所質疑,信任度不高,所以東西分析主要在基層及基礎生產線做工作,拓展一般用戶群體,譬如在地市級的檢測機構推廣我們的質譜儀。
Instrument:質譜研發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貴公司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希望獲得來自政府的哪些方面的支持?
李選培:質譜儀的研發進展得非常艱難,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包括資金、人才、政策、技術等多方面。
(1)資金投入不足。與國外企業的大投入相比,我們的研發投入不夠大,東西分析的經濟實力有限,所以,資金是需要國家幫助解決的首要問題。
(2)研發人才匱乏。我國質譜應用人才多,但研發設計人才少,而我們目前急需的是後者。現在大學培養的儀器類人才數量有限,且是「全面」培養但不精專。我們也考慮引進一些國外的中國留學生,但難以如願,要麼是我們養活不起,要麼是他們的作風、技術水平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3)國家政策支持較少。目前很多數額巨大的政府採購的主要獲益者都是國外儀器企業,國內企業中標較少。
(4)技術壁壘難以攻破。我們沒有實物研究對象,只能通過展會、資料、國外樣本及參觀別人購買的儀器來把握儀器發展新方向,這樣難度大、進展慢。
我們特別希望政府能在以上這四方面給予更大支持:比如頒布類似於家電下鄉的政策,購買國產儀器給予補貼;比如出臺一個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中央或地方的政府採購在基本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優先考慮國產儀器;比如建立一個儀器通用實驗室,不單為質譜儀也為其他精密儀器的研發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等。
Instrument:貴公司是如何解決質譜儀器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四極杆加工裝配、真空度檢測、離子檢測器的穩定性、整機的穩定性等問題?中國質譜研發的突破口在哪裡?您怎樣看待中國自主研發質譜儀器的前景?
李選培:我們的質譜儀的大部分部件包括四極杆都是自己加工的,但有三個部件是購買的,即分子泵、真空檢測器以及倍增器。
四極杆的選配很關鍵,不太可能一次加工後安裝上就能成功,一般需要多次測試、精修、調整。質譜儀的穩定性不僅僅是個加工的問題,還包括組裝與性能測試。質譜儀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眾多,因此整機的穩定性需要逐步調整控制。
中國的質譜研發基礎弱、起步晚,更多地還處於模仿階段,在現階段談「突破」是不太合適的,沒有「走」好,就不要想著「跑」。當前我國質譜研發難有突破,研究出新的離子源、檢測器等原理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基本不可能的。
質譜儀是分析儀器中比較「高端」的儀器,但就這個「高端」儀器,東西分析走「中低端」路線。現階段,我們要踏踏實實將基礎工作做好:做好中低端質譜儀,牢牢佔領國內的大部分中低端市場,滿足國內對質譜儀的基本需求,服務好基層,能做好這些已經很不易。四極杆質譜儀是目前很經典的質譜儀,東西分析要首先做好這個產品。
Instrument:請談談貴公司下一步質譜研發的規劃?
李選培:現在低檔分析儀器都是「蘿蔔白菜價」,競爭非常激烈,各公司在招標中都是以儀器最低價中標。2009年,東西分析做了戰略調整,將產品研發定位於高中檔儀器市場,質譜儀器將作為重點項目來拓展。
在質譜方面,我們規劃了三個項目:
(1)GC/MS:全力發展,改進車載氣-質聯用儀;
(2)工業質譜:大力研發,滿足國內一般用戶對質譜儀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對流程控制比較嚴格的工業自動化生產線連續分析的需求;
(3)實驗室質譜:以ICP/MS和LC/MS為突破口。公司現在正在研發ICP/MS,在2009年的BCEIA已展出了模型,爭取2010年將產品推向市場。我們也在研發LC/TOF-MS,關鍵技術問題已基本解決,準備花2-3年把它研發出來。雖然結果未知,但我們會盡力。
Instrument:我國儀器市場在很多領域尤其是中高端市場被進口儀器佔據,並且一些著名的儀器廠商已有向中低端市場拓展的跡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您認為國內儀器企業如何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蘇巖松:目前,國外一些儀器廠家將價格降得很低,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東西分析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內企業,而是國外企業。國外質譜儀「高端」,可以用於奧運會興奮劑檢測;我們的質譜儀「中低端」,但可進駐地市級基層企業、機構。我們要跟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競爭,不能硬碰硬。
我們的目標客戶是國內一般基層用戶,因為高級客戶資金充裕,一般不買國產儀器。中國民眾普遍存在一種消費習慣:對國產儀器普遍不信賴,寧願高價去買國外產品,其實產品消費,不只是分析儀器,只要能滿足自身需要就是最經濟的。我們的質譜儀推出後,用戶需要一個了解與適應的過程。至於究竟孰好孰差,用戶會做出評價。這種情況類似於中國汽車市場,好多進口汽車也在做低端車型,但國產汽車也在奮力發展。
李選培:低端市場競爭,國外企業難贏中國企業,原因如下:
(1)我們的企業在中國土生土長,更了解中國國情,更了解國內市場的需求。
(2)在儀器的適用性方面,國產儀器更好。國外儀器的一些高級功能對國內用戶的實際應用意義不大,但價格卻高出國產儀器許多。
(3)國外儀器零配件價格與維修費用昂貴,國產儀器在這方面也有優勢。
採訪現場
後記
採訪過程中,我們仔細聆聽了李選培先生對我國質譜研發的介紹,自主研發意義之大、所遇困難之多、研發進展之慢,這些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西分析能不惜投入、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長期堅持質譜研發實屬不易。
至今,除東西分析以外,國內還有包括舜宇恆平、上海精科、普析通用等多家企業也在大力研發質譜儀,這有利於改善我國質譜儀器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尷尬局面。同時,透過多家國內企業研發質譜儀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質譜儀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國內市場需求正逐步被挖掘出來。
雖然東西分析在質譜儀技術上暫時無法與國外企業抗衡,但他們立足於國內市場需求,依託自身優勢,推出可應急檢測、機動靈活的車載氣-質聯用儀,尋求有別於競爭對手的目標市場,走差異化競爭路線,這種發展思路值得推介。
採訪編輯:楊丹丹
附錄1: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http://www.ewaii.com/
http://ewaii.instrument.com.cn
附錄2:李選培先生簡介
1958年-1988年,在北京分析儀器廠從事新產品研究試製工作,期間主持設計了熱導式氫分析器、熱磁式氧分析器等系列產品,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個核潛艇的空氣保障系統和我國首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產品,1982年被授予高級工程師;
1988年-至今,擔任北京東西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兼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專著及論文:
(1)著有《熱導式分析儀器》(1984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和《過程分析儀器取樣系統》(198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2)曾在《分析儀器》、《分析化學》、《物理實驗室》等雜誌發表論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