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張繪畫完美演繹地球演化新說!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我們生活的地球

是宇宙中一個獨特的星球

具有豐富的演化歷史


超大陸形成

裂解

漂移

碰撞

火山噴發

熔巖溢流

冰河生長消融

碳循環

……

它們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繫?


是什麼力量如此巨大

一直推動著地球

從誕生開始就無休止地不斷演化? 


地球給我們留下了

一系列至今未解的地質之謎。


今天,來點科學(ID:zqbscience)刊發一組體現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由大連理工大學唐春安教授與魯迅美術學院畫師劉爽先生聯袂打造,以繪畫形式,簡述了唐春安近年提出的地球演化新說《地球大龜裂》。


該新說指出地球的演化歷史,就是一部地球在熱驅動下破裂的損傷史,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巖石圈破裂過程中不斷冷-熱轉換和漸進衰變的歷史。

(地球演化過程中的溫度周期)

· 1 ·

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八大行星和衛星時,誕生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神奇地球。

· 2 ·

 

地球形成初期,它只是一個煉獄般炙熱的星球,一個爆裂的世界,被巖漿海完全覆蓋。沒有大陸,沒有海洋,沒有生命。

· 3 ·

時光荏苒。熔巖冷卻成堅硬的巖石地殼,就像給地球蓋了一個「大鍋蓋」

· 4 ·

「大鍋蓋」阻止了地球內熱外洩的進程,地殼表面得以經歷持續降溫,造成大氣中的水蒸氣冷凝降落,最終才有了地球浩瀚的大海。

· 5 ·

早期過度降溫的地球回暖緩慢,地球的前半生幾乎一直在經歷緩慢降溫。直到23億年前,地球進入誕生以來最寒冷的冰凍時期,發生第一次雪球事件

· 6 ·

雪球地球期間,地球幾乎被整體冰雪覆蓋。但是,地球並沒有因此消沉。即使在地球的極寒時期,地表雖是冰天雪地,冰下卻是熱液滾滾。來自地球深部的熱量源源不斷地輸入冰蓋下的海底世界,地球的回暖只是時間問題。

· 7 ·

冰蓋下的海洋受來自地球內部升溫和熱液影響,產生高溫、高壓水汽,並衝破冰蓋噴射到地球表面。海底緩慢升溫,冰蓋逐漸消融,地球進入回暖期。全球性冰蓋的消融,全面恢復了地球的光合作用機能,成為地球演化史上發生兩次富氧事件的重要推手

· 8 ·

地球內部的熱量,除了來自地球形成初期的原始熱,更重要的是來自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熱。這些內部熱能造成地球升溫膨脹、擴容擠壓、抬升開裂,造成超大陸裂解。

· 9 ·

地球大龜裂,就是地球內部升溫膨脹的極端效應,也是板塊構造活動的開端。隨著地球溫度周期的大幅度波動,超大陸經歷聚合-裂解的多次循環,最終造就了今天地球的六大板塊

· 10 ·

地球大龜裂,不僅製造「熱點」、形成火山鏈,也將造成殼-幔邊界的大規模降壓,觸發具有吸熱效應的降壓熔融和具有失熱效應的玄武巖溢流,是控制地球冷-熱周期變化的根本原因。

· 11 ·

巖石圈的封閉和開裂,具有「高壓鍋閥」效應,使得地球內部的熱量產生周期性積累與釋放,不僅調控著地球內部的溫度變化,而且也是地球表面氣候產生周期性冷、熱波動的根源。

· 12 ·

「春江水暖鴨先知」。由於地球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的內部,因此,冰河期結束過程中,最先感知地球回暖的是海底世界。海底熱液區不僅是生命的搖籃,海洋生物也毫無懸念地成為地球進入生機勃勃生命周期的先驅。

· 13 ·

隨著地球變暖從海底延伸到陸地,早期的海洋生物也逐漸向大陸遷徙。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則是地球冷-熱周期變化中生物宜居期的產物。地球演化的溫度周期才是影響生物演化進程的環境驅動力

· 14 ·

全球變暖的最主要原因來自地球內部的熱量積累。火山大爆發則是全球變暖的極端表現。地球的內熱是一切構造運動的驅動力。板塊裂解和漂移、碰撞俯衝和造山,都具有與地球內熱周期的相關性。超大陸聚合與裂解,構成數億年周期的威爾遜旋迴,本質上就是巖石圈對地球熱周期的響應

· 15 ·

地球內部的熱量積累,不僅是地表高溫、乾旱的真正原因,也是海枯石爛、大陸沙漠化的罪魁禍首。蒸發與降雨構成的地球水循環平衡,主要受控地球所處的熱周期狀態。海平面大幅度升降與地球大幅度的冷熱波動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 16 ·

地球內部增溫,波及到地球表面,可加速地熱的蒸發作用,促進全球蒸發巖發育,稱為鹽巖。震旦紀-寒武紀、二疊紀-三疊紀和侏羅紀-白堊紀交匯時期,是6億年以來地球演化史中出現過的三次極端高溫期,造成了全球尺度的蒸發巖省事件(大規模的蒸發巖省出現)。


· 17 ·

地球內部增溫的過程,也是造成地表生物環境劣化的內因。內部升溫必然造成地表氣候變暖和極端高溫環境,誘發大規模火山噴發和巨量玄武巖溢流,造成生物環境的重大災變,是地球演化歷史中多次生物滅絕的根本原因。顯生宙五次生物大滅絕,有四次與超大規模火山噴發事件相關

· 18 ·

地球內部增溫,造成南極4000米冰蓋底部形成了一個世界第七大淡水湖。冰下河道縱橫交錯,冰蓋底部的裂谷,長度遠超科羅拉多大峽谷,成為貫穿地下的重要熱流通道。南極西部冰原的升溫異常,並非與氣候變暖相關,而是與冰蓋底部的火山活動直接相連

· 19 ·

儘管大規模火山噴發可能造成火山灰「遮陽」效應,使地球表面的溫度短暫降低,但與長達數萬年以上的冰河期相比,火山灰停留平流層的時間十分短暫,其遮陽效應十分有限

· 20 ·

真正造成億年周期地球地球變冷的原因,則是超大陸裂解觸發的大規模玄武巖溢流事件。由巖石圈破裂造成的降壓熔融效應,將觸髮長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年的玄武巖溢流活動。熔巖形成過程中的吸熱和溢流過程中的放熱,才是地球變冷的重要機制。


· 21 ·

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地球熱能在巖石圈破裂過程中不斷冷-熱轉換和漸進衰變的歷史。儘管宇宙的寒冷註定了活力四射的地球將最終趨向衰亡,但地球內部以放射性衰變產熱為主的自身產熱,卻是維繫地球生命周期脈搏的原始驅動力,推動著地球從誕生開始就無休止地不斷演化。

唐春安,1958年3月生於湖南安江。1981年畢業於中南大學採礦專業,1988年獲東北大學博士學位,1991-92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現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特聘首席教授。國務院第五屆地礦油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從事巖石破壞機理及其巖石工程災害模擬分析、監測預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00餘篇。著有《Rock-Failure Mechanism》、《巖石破裂過程中的災變》等學術專著六部。近年來,熱心地球科學探索,從龜裂的形成機理入手,基於熱力學、物理學和力學基本原理,提出了以地球自身熱平衡為驅動力的地球演化新假說:地球大龜裂。


相關焦點

  • 浙江的這一「無人村」,完美演繹人類消失後的地球,是這副模樣!
    浙江的這一「無人村」,完美演繹人類消失後的地球,是這副模樣!人類是地球上最特殊的高等生命體,同時也是對地球影響最深的一大物種,強大的繁衍能力使全球人口越來越多,佔領的面積也更大了。有不少衛星在探測陸地時,都發現人類活動的痕跡,人類的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得多。
  • 加彭發現21億年前地球最早多細胞生物化石(圖)
    這些古生物化石有21億年歷史,它們將不僅僅幫助科學家理解高等生物何時出現,還有為何出現的問題。  由法國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7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稱,他們對來自加彭的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生物起源於21億年前。研究團隊由法國普瓦捷大學的阿伯德拉扎克·阿爾巴尼教授領導。據研究人員介紹,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跡象出現於35億年前,是現存生物中最簡單的一群。
  • 人類的演化發展已到達一個歷史新階段並正向這個階段轉進
    (1)科學技術為何會變成毀滅威脅現代自然科學知識已相當豐富,像關於氣象規律的、植物生長規律的、人類生命規律的、地球演化規律的、生物生成與進化規律的等等,其科技能力可以說能上天入地幾乎無所不能。「其它物類」亦包含人類,或者說人與環境萬物基於一個地球整體及其萬物關係法則都是有機的統一體,形象地說人與人及人與環境萬物都是緊密關聯的「命運共同體」,地球毀滅或地球生態活性死亡則意味著人與環境萬物的「共亡」;四是意味著具體人的一生與其它動物類一樣僅是一個生命過程,僅是祖祖輩輩與子子孫孫中的一個連接點。
  • 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億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100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除了極少數的厭氧生物之外,基本上都需要氧氣來進呼吸和生存。而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並不是一直都保持不變,而是在漫長的生命歲月裡,呈現了暴增到不斷下降,最後維持在現有21%左右。 早期在沒有生命誕生的40億年前,地球的氧氣含量是非常稀少的,後來生命是海洋中誕生,這個時候的生命對於氧氣的需求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這些生物基本都是厭氧生物。
  • 地球生命演化的環境之思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對於地球以及地球生命奧秘的探索,一刻也沒有停止,可惜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識還過於膚淺。長期以來,地球被賦予更多的是神話傳說與文學想像,較之其他領域的科學研究來講,人類揭開地球科學神秘面紗的步伐是遲緩的。《地球生命的歷程》這本書中,用簡介精準的文字和直觀生動的圖幅,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進行了全景式的解讀。
  • 地幔的演化可以控制地球大氣層的演化,甚至可以控制生命的演化
    大約在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中,氧氣首先積累在地球大氣中。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是,地質學線索表明,在此之前的數億年前,早期細菌正在進行光合作用並抽出氧氣。一切都去哪了?某種原因阻止了氧氣的上升。對數十億年前的巖石的新解釋認為,火山氣體可能是罪魁禍首。
  • 《地球》發布終極預告 晝夜交替演繹生命魅力
    《地球》發布終極預告 晝夜交替演繹生命魅力 共2張 1905電影網訊 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後來再出現的生物,也在不斷縮小,出現這樣變化的原因跟地球含氧量不斷減少有關。而自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結束之後,地球的氧氣含量也基本維持在21%左右。穩定的含氧量對於地球的生態,尤其是生命的進化演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能有人會說了,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更高的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 諾貝爾物理學獎說了啥?什麼是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獲獎的理由是表彰他們在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這個理由真的是一般人看了一臉懵,今天我們就詳細說說什麼是理論宇宙學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廣義相對論的解中,空間本來就不是恆定不變的,不是收縮就是擴張,通過哈勃的觀測,人們就很容易能得出一個具有開拓性的結論:星系之間不斷產生新的空間,迫使星系相互遠離。也就是說空間在膨脹!這就是廣義相對論對宇宙演化最大的貢獻。
  • 地球地殼的演化可以控制地球大氣層的演化,並可能控制生命的進化
    新的研究表明,在大約24億年前,數百萬年來,這些微生物產生的氧氣開始積聚在地球大氣層中之前,與火山氣體發生反應。有東西阻礙了地球氧氣的上升。對數十億年前的巖石的新解釋發現,火山氣體可能是罪魁禍首。由華盛頓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6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地球生命演化的驚天之謎!
    地球生命在幾十億演化的歷程裡,經歷了怎樣的坎坷與血淚?經歷了多少次命運的轉折?今天,生命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經由人類基因組計劃一一展現世人面前。這些冗餘基因看似毫無意義,後來有很多都丟失了,但仍有一部分保留下來,並被細胞充分利用,擔任了重要的新角色,比如變成了控制基因,它們能夠在身體發育階段控制身體的成長。一般認為,這些基因對內部骨架的演化具有關鍵作用。
  • 《演化之旅》:攝影家克拉克記錄演化視覺盛宴|羅伯特·克拉克|演化...
    內容簡介從億萬年前的化石記錄,到窗前翩飛的絢麗蝴蝶,演化的證據無處不在。《演化之旅》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及人類起源等多種角度,帶領我們探尋演化這一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屢獲殊榮的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通過200張清晰而珍貴的圖像,向我們近距離地展示了演化的過程,讓我們體會地球上生命的多姿,領略自然界生物的多樣,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推動地球上生命驚人多樣性的科學過程。媒體推薦你從未見過的視覺科學讀物!攝影師羅伯特·克拉克用圖片展示生物演化令人驚嘆之處。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 高維時空的演繹(28)太極的宇宙演化與奧秘(下)
    高維時空的演繹(28)太極的宇宙演化與奧秘(下)天 雲圖片來自於網絡1、高維時空簡介依據多維時空的維度演繹的內容,簡單的描述如下:一維的直線向著二維的擴展,而形成平面;二維的平面向著三維的擴展,而形成立體;三維的立體向著四維的擴展,沿著表面實體、晶體、分子、原子、原子核和電子、基本粒子的方向延伸,形成不同材質的實體;並向著星球、恆星、銀河系的宏觀延伸,將微觀與宏觀統一起來
  • 500張圖帶你探索奧秘| 21讀書
    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探索宇宙的奧秘吧。  21讀書  來源丨公眾號:鳳凰新聯i生活(ID:FHlifebook)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思純  圖片來源丨《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  徹底解放人類想像力的就是那浩瀚無垠的宇宙。
  • 新解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關係
    地球科學在經歷了以板塊構造為主要內容的大發展之後,又處於一個新的起點上,既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富有挑戰性的複雜局面,又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發現和突破機會。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協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圍繞「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這一主題,多位來自非地球科學專業的科研工作者發表了許多新觀點。特別是大連理工大學的唐春安教授提出的有關地球演化的「鍋蓋效應」模型,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
  • 地球上一共出現多多少人類?為何有人說,泥土是屍體演化來的!
    2020-04-24 15:21:26 來源: 美美情感說 舉報
  • 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迪士尼樂園的老式照片和繪畫
    迪士尼樂園的老式照片和繪畫展示了它如何從沃爾特迪斯尼的菸斗夢想走向「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的迪士尼樂園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已成為一個標誌性的旅遊目的地。一本關於公園發展的新書說迪士尼雖然在好萊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不得不為說服迪斯尼樂園可以運作的銀行,電視網和城市官員「走出一條路」而奮鬥。第一個公園於1955年開業,是迪士尼在1966年去世前唯一受到監督的公園。六十多年後,迪士尼的願景得到了證實,吸引了超過8億的遊客。迪士尼在公園開業前一年,於1954年在電視上描述了迪斯尼樂園。
  • 21億年前的吃貨細菌,最終演化成人類
    一、21億年前的地球24-21億年前,地球經歷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冰期:「休倫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