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了,民間天文愛好者,發現北極光的新形勢,非常好看!

2020-10-18 博科園

芬蘭業餘天文愛好者與太空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極光形式,這一現象被這位天文愛好者命名為「沙丘」。在新發表的研究中,沙丘的起源被追蹤到中間層及其邊界,即中層頂內形成的波導。這項研究還假設,這種新的極光形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研究高層大氣條件的新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AGU Advances》的第一期上。

就像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未知的指紋,赫爾辛基大學計算空間物理學教授明娜·帕姆羅斯(Minna Palmroth)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世界上最精確的近地空間和空間天氣模擬,這些天氣會導致極光產生。太陽釋放穩定的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到達地球上的電離層,即電離層,它們通過激發大氣中的氧和氮原子產生極光發射,激發態以極光的形式釋放。每一種極光形態都像一個指紋,僅代表極光地帶的某種現象。

在分類過程中,天文愛好者指出,某一極光形式不符合任何預先存在的類別。帕姆羅斯把這些不同尋常的形式放在一邊,留待以後考慮。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天文愛好者們再次看到了這種不同尋常的形式,並立即通知了帕姆羅斯。形狀看起來是一種略帶綠色的均勻的波浪圖案,類似於沙灘上的條紋雲幕或沙丘。天文愛好者馬蒂·赫林說:我們研究合作中最令人難忘的時刻之一,就是在那個特定的時間出現了這種現象,我們能夠實時檢查它。

極光新揭示的波浪

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已經啟動,業餘天文愛好者的觀察和科學方法結合在一起來解釋這樣的極光波浪。這就像拼湊拼圖或進行偵探工作,每天都會發現新的圖像,想出新的點子,最終,我們找到了真相。這一現象是在芬蘭西南部的萊蒂拉和羅韋西同時拍攝,在這兩張圖像中,極光發射中觀察到的細節相同。Palmroth團隊的博士後研究員馬克西姆·格蘭丁(Maxime Grandin)確定了發射背後的恆星。

並在天文學軟體程序Stellarium的幫助下,確定了恆星的方位和高度。這使得在計算極光現象的高度和範圍時可以使用恆星作為參照點。格蘭丁發現,極光沙丘出現在相對較低的海拔100公裡處,位於中間層的上部,測得波場波長為45公裡。芬蘭業餘天文學家協會(URSA)維護的「太陽觀測」(「天空觀察」)服務進一步確認了總共七個類似事件,相機記錄到了相同的均勻波浪圖案。

未勘探區域

地球電中性大氣與太空邊緣相遇的極光帶部分,對衛星和其他空間儀器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它是地球上研究最少的地方之一。由於難以測量發生在80至120公裡高度之間的大氣現象,有時被科學家稱這一區域為『無知圈』。沙丘是在極光帶那個特定區域被精確觀測到的,這種觀察到的現象將研究人員引導到了大氣研究和空間研究之間的中間地帶,因為通常的空間物理學方法論無法單獨解釋它。

沙丘波的亮度差異可能是由於來自太空不帶同電粒子的差異,或者是底層大氣氧原子中的波造成,研究最終提出沙丘是氧原子密度增加的結果。接下來,研究小組必須確定大氣中氧原子密度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如此均勻而廣泛的波場。通常在研究高度,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重力波在不同的波長、不同的方向傳播,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不容易形成沙丘所表現出均勻波場的原因。

這項研究表明,所討論的現象是一個中間層鑽孔,這是一種發生在中間層的罕見且鮮有研究的現象,湧潮現象是許多河流共有的一種波浪,潮汐沿著河道逆流而上,各種類型的重力波在大氣中產生,然後上升。在極少數情況下,重力波在中層頂和中層頂下方間歇形成的逆溫層之間上升時會被過濾。逆變層使濾波後的波發生彎曲,使它們能夠在沒有衰減的情況下通過通道進行長距離傳播。當鑽孔中的氧原子與沉澱到大氣中的電子相撞時,它們就會被激發。

將重點放在大氣層上

當釋放這種激發時,它們會產生極光。這就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是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中間層鑽孔)偶爾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原因。在此之前,在極光帶沒有觀測到中間層鑽孔,也沒有通過極光發射對它們進行研究。由於極光輻射削弱了用於識別中層鑽孔的技術,所以在針對鑽孔的研究中,極光區作為一個整體通常會被打折。傳統上,專門研究大氣和空間的研究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獨立地調查他們感興趣的主題。

這是因為在沐浴在帶電粒子子中的電離層和中性大氣之間只有幾種已知的相互作用機制。在芬蘭氣象研究所操作的測量設備的幫助下,發現沙丘極光的同時出現,並且位於源自空間的電磁能量轉移到無知層的同一區域。這可能意味著從太空傳輸到電離層的能量。可能與中間層逆溫層的形成有關,就物理學而言,這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因為它將代表一種新的、以前從未觀察到的電離層和大氣層之間相互作用機制。

博科園|研究/來自:赫爾辛基大學

參考期刊《AGU Advances》

DOI: 10.1029/2019AV00013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天文愛好者用小型天文望遠鏡發現新星雲[圖]
    東方網2月27日消息:天文愛好者發現一個新的星雲——麥克尼爾(McNeil)星雲是它的發現者的一個非同尋常的發現。   在一個擁有極大的基於地面的望遠鏡,聰明的機器人天空掃描儀和強大的軌道天文臺的時代,我們銀河系中只有很少的深空天體逃過專業天文學家的注意。所以,當一個天文愛好者用他的小小的後院望遠鏡發現一個新的星雲時,使人感到極為驚訝。
  • 或許你會對天文現象感興趣?那這七個北極光觀址你一定需要
    這種天文現象出現在我們的遺願清單是有原因的,他們是自然的饋贈,如此奇妙的景觀你不想去看看?這裡有七個地方能滿足你對北極光的所有幻想,而且這裡不僅僅有北極光,各種慶祝活動和美食、神奇的星座佔卜。德納裡國家公園,阿拉斯加北極光,讓人而難以捉摸,但能夠看到他們最可靠的地區之一是德納裡國家公園。 這裡的優點之一就是行動秘密,偏僻的地方沒有人群擋住你的視線。
  • 天文愛好者,既漲知識又好看的《BBC宇宙三部曲》來了!
    而在眾多的天文學圖書裡,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的一套《BBC宇宙三部曲》近日火熱上市,引發了國內天文愛好者的關注。該書用BBC最擅長的紀錄手法,講述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和故事,讓讀者理解科學的本質內涵還有思維方法。
  • 2021年迎天文愛好者「饕餮盛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李建基2020年12月30日,廣州市五羊天象館將2021年內廣州地區可看到的天文現象向媒體通報。根據通報內容,2021年廣州地區的天文愛好者,可「品嘗」多次「天文美食盛宴」。作為「美食」的主菜,廣州市民有望在本地看到兩次月食。
  • 本世紀最長月全食現身 福州天文愛好者全程觀測
    福州新聞網7月2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28日凌晨,福州一些天文愛好者前往平潭,順利觀測到本世紀最長月全食的全過程。  前晚,省天文學會會員和天文愛好者20多人,前往平潭觀測月全食。省天文學會秘書長潘小清介紹,27日深夜觀測者們就開始守候。剛開始時,天空有一點淡淡的雲,很快整個夜空就一片晴朗,非常有利於觀測活動。
  • 北極光的完整指南:在何處,何時以及如何發現它們
    北極光的完整指南:在何處,何時以及如何發現它們由Independent Digital News&Media Limited提供他們是大自然中最令人驚嘆的景點之一 - 橫跨北極天空的壯觀天體舞蹈,其中包括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旅行者的清單。
  • 津天文愛好者薊縣成立觀測基地 可拍攝深空目標
    他們是一群熱愛天文的夥伴,由於天文觀測需要避開燈火通明的市區,所以每次觀測,他們都要驅車幾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到荒郊野外,套用時下的流行語——「穿過大半個天津去看你」是他們熱愛星空的真實寫照。從昨日起,這群小夥伴有了自己的「家」,他們在薊縣成立了天文基地,有了固定的觀測點。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我高考的時候,全國開設天文專業的還只有四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於發揮不太理想,加上當年這些院校的天文專業在河北省招生名額很少,崔辰州在高考中與「天文夢」失之交臂,來到了如今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河北工學院。這所當時河北省唯一的「211」大學坐落在天津。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我高考的時候,全國開設天文專業的還只有四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於發揮不太理想,加上當年這些院校的天文專業在河北省招生名額很少,崔辰州在高考中與「天文夢」失之交臂,來到了如今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河北工學院。 這所當時河北省唯一的「211」大學坐落在天津。
  • 天文愛好者必看,彗星記,世紀會星
    世紀彗星C/2020 F3完全就是這個月天文圈乃至於攝影圈的大熱,亮度一度超過北極星,在環境較好的地方可以目視彗尾,即便是在蕭山市區,我們也可以在晴天的時候(當然最近真的沒有晴過)通過一般的雙筒望遠鏡發現淡淡的尾巴(在環境好的地方可以看到它綠色的彗核)。
  • 香港天文愛好者拍攝天文奇觀
    香港天文愛好者拍攝天文奇觀 (5/6) "← →"翻頁
  • 欣賞北極光,瑞典是最好的一個國家,這有離北極光最近的地區!
    欣賞北極光,瑞典是最好的一個國家,這有離北極光最近的地區!導語: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遊客到瑞典去旅遊,因為在這裡或許你可以看到北極光,但其實在這個地方夏天的時候也是比較好的,因為這裡無論夏天或者冬季的景色都是這裡的特點。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瑞典風景秀麗的地區。
  • 天文愛好者拍攝天文奇觀
    7月28日凌晨,兩大天文奇觀
  • 民間達人手工打造天文望遠鏡 可看月球環形山
    (李劍供圖)別以為天文望遠鏡只能由專業廠家生產,錫城民間達人可以自己純手工打造!10月16日晚,這位達人就邀請記者用他自造的天文望遠鏡一起賞月。自製天文望遠鏡可看月球環形山16日晚天晴,有薄雲,月亮十分明亮。
  • 北極光
    你看見過北極光嗎?」知道北極光是很早前讀張抗抗中篇小說《北極光》,老實說《北極光》給我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小說的名字可能已經扎進我們這代人的記憶。小說講的是女主角未婚夫是個知識分子,戴眼鏡、斯文、體貼,屬溫文爾雅型,可惜的是未婚夫並不知道北極光,也不屑於知道。
  • 一晚上能看110個天體 天文愛好者迎來「馬拉松」
    前段時間天氣晴朗,不少天文愛好者就抓緊一年中轉瞬即逝的窗口期玩了一把「梅馬」。  天文粉絲腦洞大 數星星也成比賽  「梅西耶天體馬拉松」之所以讓人如此趨之若鶩,跟這些天體本身的魅力或多或少有著關係。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是個彗星搜索者,為了把天上形似彗星而不是彗星的天體記下,以方便尋找真正的彗星時不會被這些天體混淆,他編寫了一個《星雲星團表》,這裡邊的天體就是「梅西耶天體」,也就是天文愛好者常說的「M天體」。可能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發現彗星的成績似乎沒有太得到後世的認同,反而是這份星表以他的名字流傳了下來。
  • 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如何入門?
    這裡是說成為天文愛好者,而不是成為天文學家。閱讀對象是成年人隨著城市發展,天文科普和各種天象的洗禮,越來越多人想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欣賞星空的震撼。但是如何不走冤枉路,更好地更快更省錢地入門,很多人還是比較迷糊。這裡根據中國國情來寫一下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1,入群加入自己本地的愛好者群體,加入他們的QQ群。
  • 【記者即時播報】天文愛好者昨夜今晨守望天龍座流星雨
    受到觀測條件限制,一夜下來,他們看到了10顆左右流星,但其中有一顆亮度約為-4等的「火流星」,它的瞬間爆發亮度超過了金星,仍讓這些天文愛好者們大呼過癮。天龍座流星雨是在1900年被天文學家發現的,運行周期為6.61年。在上世紀初,天龍座流星雨還一直默默無聞,直至1933年和1946年迎來了兩次特大爆發,才成為20世紀最燦爛的流星雨之一。
  • 中國天文愛好者:夜色中的寂寞巡天人
    天文愛好者詹想網上「曬」出了自己的「足跡」。「9:04。我在泰山火車站,出發去威海。」山東泰安市的孫霈源跟進發布。這一幕發生在金星凌日「上演」的前一天。中國天文愛好者查好天氣,收拾行囊,從各地出發。飛機、火車、自駕車……或扎堆或獨行,他們背著沉重的行囊,追逐著天空星月的軌跡。「22:04。我在小雲農家飯莊!抵達觀測地點!」
  • ...玫瑰星雲 天文愛好者 馬頭星雲 天文攝影 狐狸座-上海頻道-東方網
    杭州灣北岸,上海奉賢的海堤上,  集聚著這樣一群人,  他們腳踩土地,卻時刻仰望星空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  為了拍好一張星空照片,  徐衛斌攝  這是一張來自5000光年外的天文照片,拍攝對象是麒麟座中最美麗的天體——玫瑰星雲,如今被刊登在最近一期的《天文愛好者》雜誌上。  玫瑰星雲在獵戶座的左側,位於冬季大三角上右側大約三分之一處,一般只有冬季才可能拍到。而且拍攝玫瑰星雲,往往要累計曝光20小時以上才能勉強看清星星點點。上面這張玫瑰星雲照片十分驚豔,那種獨屬於星空的深邃、絢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