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汞體溫計「下崗」 「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2020-12-04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含汞產品存較大安全隱患

「其實不只是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早在2013年,我國就籤署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為防治汞汙染和擴散做出努力與承擔責任。」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副教授孫若愚介紹,禁汞已成全球趨勢,之所以世界各國下這麼大力氣去做這件事,就是避免汞汙染破壞環境,影響人體健康。

「汞是唯一以液態存在的金屬,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正因為如此,汞成為除了溫室氣體之外能夠對全球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的化學物質,也是唯一能夠通過大氣傳輸並作長距離遷移的重金屬汙染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汞列為僅次於PM2.5和臭氧汙染的全球第三大汙染。」孫若愚介紹,進入海洋中的汞,會被微生物代謝為甲基汞,魚蝦通過食物鏈會富集甲基汞,而後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腸胃,侵害腦部和其它身體器官。特別是孕婦吃了富集甲基汞的魚,就會影響胎兒神經的發育,導致嚴重畸形。日本的水俁病事件就是甲基汞造成的悲劇。

如果在密閉的空間內,不小心打碎含汞體溫計、血壓計,那麼這個房間內的大氣汞含量就會馬上提升,就算是通風也無法快速降低其濃度。所以,易碎的汞溫度計、血壓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當人體吸入汞的蒸汽或誤食液態汞後,不僅神經、消化、免疫系統會被損害,腎臟以及肺等器官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腎衰竭、腎中毒等。皮膚接觸到汞,也會嚴重被腐蝕。

「汞中毒主要分為急性汞中毒和慢性汞中毒。」天津泰達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一旻提醒,對於急性汞中毒,一定要立即將患者帶離中毒環境,並向120急救中心呼救;中毒早期,可以用碳酸氫鈉溶液洗胃;而後口服生雞蛋清、牛奶、豆漿等吸附毒物,再用硫酸鎂導瀉。病情穩定以後,立即進行驅汞的治療。慢性汞中毒,也需要注射藥物進行一定療程的驅汞治療。

電子產品技術成熟易操作

如今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很多人對它們的「繼任者」電子產品並不放心,大家一致的槽點就是電子產品「不準確」。電子體溫計和血壓計真就這麼不靠譜嗎?

以電子血壓計為例,汞血壓計採用柯氏音法(聽診法),而電子血壓計目前幾乎都採用示波法。這兩種其實都屬於間接法測量血壓。通過用聽診器聽柯氏聲來判別收縮壓、舒張壓,易受醫生的情緒、聽力、環境噪音、被測者的緊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在家自行操作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更是不可能。

「示波法測血壓則通過建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與袖套壓力震蕩波的關係來判別血壓。」九安醫療血壓計技術負責人徐春旭介紹,因為脈壓震蕩波與血壓有較為穩定的相關性,因此實際家庭自測血壓的應用中,利用示波原理測量的血壓結果與柯氏音法同樣準確,更重要的是容易獨立上手操作。

「目前示波法測量血壓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之所以老百姓產生電子血壓計不準的觀念,是使用場景和用戶體驗的問題。」徐春旭解釋。

電子產品應注意規範操作

「目前大中型城市已進入電子血壓計淘汰汞血壓計的階段,電子血壓計基本已經普及了。醫院的門診急診都是大量使用電子血壓計。」徐春旭介紹,在各大電商平臺的血壓計大類裡,銷售量前二十名全是電子血壓計,已經幾乎找不到水銀血壓計的身影了。

電子體溫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被廣泛地應用於大範圍人員體溫測量。家庭測溫場景中,特別是給兒童測量體溫,家長們幾乎也都願意選擇更加安全的電子體溫計。

「除無汞無毒,無環境汙染外,電子體溫計和血壓計還具有更多優勢。」陳金磊介紹,比如電子體溫計測量時間更短,水銀體溫測量時間相對較長。而汞血壓計不僅操作起來繁瑣,對使用人員技術要求比較高,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汞洩漏。不像電子血壓計,便捷、快速,還有記憶和存儲功能,把數據傳到系統平臺,還能進行數據分析,節省人力物力。

「微小的誤差不會影響醫療診斷,可以忽略不計。」陳金磊強調,普通老百姓在家自行操作電子體溫計的時候,要注意操作規範。

「有時候測量不準確都是操作不當人為造成的。比如電子血壓計綁袖帶的位置不準確肯定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在醫院,醫務人員測量血壓都會在同一時段、同一體位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多次測量,測出的數值也就更加準確。」陳金磊說,「像額溫計更是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比如外界空間溫度、氣流、表皮是否有汗和油脂等。因此使用電子體溫計時,要注意測量時間和測量位置,以減少對最終數值的影響。」

「此外,大多數電子血壓計的袖帶是橡膠材質,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而老化,此時膨脹係數就會出現變化,導致袖帶漏氣,造成準確度出現偏差。」陳金磊表示。

相關焦點

  • 含汞體溫計「下崗」「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 含汞體溫計「下崗」,「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 大連華訊:含汞體溫計要下崗,繼任者靠譜嗎?
    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要和我們說拜拜了。大連華訊投資上海富禧投資諮詢分公司注意到,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2026年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 近年來,雖然電子體溫計、血壓計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始終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擔心。
  • 含汞體溫計將說再見 電子產品成熟易操作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含汞體溫計「下崗」 「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含汞產品存較大安全隱患「其實不只是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早在2013年,我國就籤署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為防治汞汙染和擴散做出努力與承擔責任。」
  • 含汞體溫計迎來至暗時刻,電子體溫計迎來春天
    近日,國家藥監局官網下發通知明確提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每年大約生產1.2億支含汞體溫計。突然下發的通知讓生產水銀體溫計的企業看不清前進的路,失去市場之後,應該如何生存?不得不禁的水銀體溫計眾所周知,水銀,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重金屬,對人體危害極大。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4-2.0g。
  • 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將成絕版
    據國家藥監局部門官方網站透露,根據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以下簡稱38號公告),《關於汞的水俁公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水銀洩露有什麼危害
    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為貫徹落實《汞公約》和38號公告,做好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註冊和生產有關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已經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原註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有效;註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註冊,但限定其註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已經按照醫療器械受理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繼續按照醫療器械進行審評審批,準予註冊的,發給醫療器械註冊證
  • 國家藥監局: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據了解,汞俗稱水銀,是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大量應用於各種產品和工藝中。汞及其化合物的產生、使用和排放會造成環境汙染,嚴重時引起人類和哺乳類動物神經、免疫、生殖系統的機能紊亂,尤其對胎兒和孕婦有較大影響。
  • 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八成家長不知的體溫計知識了解下
    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體溫計的發展也有很多歷史,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水銀體溫計是最早出現的體溫計,後來科技發達,還發明了更多類型的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智能體溫計等窮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和選擇。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摔碎溫度計的緊急處理方法你必須...
    》(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   原標題: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摔碎溫度計的緊急處理方法你必須知道    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八成家長不知道的體溫計知識都在這
    ,還發明了更多類型的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智能體溫計等窮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和選擇。 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但你們知道嗎,最早的體溫計其實並不叫體溫計,是由溫度計衍生而出來的產物,剛開始的作用也不是用在醫療體系中測量人的體溫的。
  • 一支來自上海的無汞玻璃體溫計
    8月16日,《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正式生效,我國作為128個籤署國之一,公約規定,到2020年1月1日將全面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產品。含汞產品離日常生活並不遠,家庭必備的水銀體溫計就是其中之一。隨著2020年的臨近,生產不含汞的新型體溫計成了製造商競逐的市場藍海。這片藍海中,嘉興福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逐漸嶄露頭角。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哪個準
    電子體溫計是電子顯示的,是靠電子元件來感溫的,即由溫度傳感器,液晶顯示器,紐扣電池,專用集成電路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組成。電子體溫計的優勢和傳統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讀數方便,安全無毒,測量時間短,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的優點,尤其是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水銀體溫計又是玻璃外殼,一旦玻璃破裂,溢出來的水銀會對人體有害。因此,水銀體溫計慢慢地不那麼受青睞了。
  • 國家為什麼要禁止「水銀體溫計」?電子的不是不準嗎?
    本文共 1000 字 閱讀約需 2 分鐘 前些天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 自2026 年的1 月 1 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 水銀危害大,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你換電子體溫計了嗎?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於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這宣告著曾經走進千家萬戶的水銀體溫計將成為歷史。在過去水銀體溫計由於價格親密、結構簡單、測量準確。因此水銀體溫計成為中國市民家中常備的測溫設備。此項"禁產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表示:一方面認為水銀體溫計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對市面上其他測溫產品能滿足使用需求表示擔憂。
  • 寶寶體溫計,到底哪種最靠譜
    作者:寶寶知道 什馬都是浮雲寶寶容易發燒,家裡備上一支體溫計可以隨時監測寶寶的體溫狀況。但是,體溫計的類型也分好幾種,到底哪種最靠譜呢?玻璃水銀體溫計優點:玻璃水銀體溫計利用的是水銀熱脹冷縮的原理。並且玻璃水銀體溫計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是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的體溫計。缺點:玻璃水銀體溫計易碎,給寶寶用有一定的危險。而且,水銀體溫計測量時間較長,很多寶寶不願意配合,用起來比較費勁。在讀數上也不太方便。再加上汞對環境的汙染,因此國外很多發達國家早就禁止使用水銀體溫計。我國也承諾從2016年起逐步淘汰水銀溫度計。建議:為了寶寶的安全,建議不要購買和使用水銀體溫計。
  • 水銀體溫計被「禁產」你家還有嗎
    藥店內的各種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仍在藥店內正常銷售。汞,俗稱水銀,是一種有毒物質,釋放到環境後將長期存在,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會造成不利影響。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體溫計是居家常備物品之一,水銀體溫計被貼「禁產令」,對藥店及市民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 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有不少網友稱水銀體溫計是「童年回憶」:使用水銀溫度計的「習慣姿勢」是先把體溫計甩一下,讓刻度到36度以下。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誰更準?那就比較一下
    所以最近體溫計特別暢銷。體溫計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家用呢,選購前要了解哪些?下面就以問答的形式,說說選購體溫計產品時,應該要知道的必備常識。Q:體溫計常用的有哪些呢?A:水銀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依然是目前最常用的體溫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