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計是家家戶戶都不會少的東西,特別是家有小孩的家庭,更是常備幾個以上,分為不同種類的體溫計。
體溫計主要用來檢測人體是否發燒,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免疫力抵抗力都是比較弱的,經常會出現發燒的現象,需要經常用到體溫計來檢測溫度狀況。
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體溫計的發展也有很多歷史,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水銀體溫計是最早出現的體溫計,後來科技發達,還發明了更多類型的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智能體溫計等窮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和選擇。
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但你們知道嗎,最早的體溫計其實並不叫體溫計,是由溫度計衍生而出來的產物,剛開始的作用也不是用在醫療體系中測量人的體溫的。
體溫計的歷史長河
其實,溫度計早在1593年就面世了,它是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的,他的第一支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1612年,伽利略的朋友Santorio Santorio,他把伽利略的溫度計改造了一下,改成封閉式的溫度計,玻璃管帶泡的一端可含進嘴裡,他用這個測定人體的溫度變化,算是世界上第一個體溫表。
1713年,Daniel Fahrenheit在溫度計上放上了刻度,有的時候用酒精作為表示溫度的液體,但後來他選擇了水銀,以後這個溫度計的上限訂到了水沸騰的點,212度。這個就是英國美國使用的華氏度。
1742年,瑞典的天文學家Anders Celsius把這個順序倒了過來,就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攝氏度。
1867年,託馬斯·艾爾伯特(Thomas Albutt)爵士發明了第一臺用於測量人體溫度的可攜式醫用溫度計,長度僅為6英寸,講取體溫也只需幾分鐘,就跟我們現在使用的水銀體溫計的形狀是差不多的,後面就廣泛用於醫療方面。
Theodor H. Benzinger博士於1964年發明了耳溫計。當時,他了解到體溫調節中心下丘腦與耳朵的鼓膜靠近,並且由同一血管供應血液,所以本辛格這才打算用鼓膜溫度來估計核心溫度。
1984年,大衛·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發明了紅外線額溫槍。他改進了本辛格的耳溫槍,他把紅外線感測組件裝到耳溫槍的內部,通過檢測鼓膜所發出的紅外線強度就可以測量耳溫,這比傳統的體溫測量更為準確。
水銀體溫計的工作原理
水銀體溫計到現在,依然是依據熱脹冷縮的原理,由玻璃製成,內裝水銀,當測量體溫時,隨著溫度的升高,裡面的水銀受熱體積膨脹,直到熱平衡後,水銀柱穩定,就能清晰測量出人體的體溫。
水銀體溫計的準確度非常高,又便攜,一直受著眾人的喜愛和青睞,到目前為主,很多醫院都傾向於使用水銀體溫計為主,精準測溫更好把握病人的體溫。
但水銀體溫計都是用玻璃製作而成,這就造成了這種水銀體溫計,如果不小心摔在地上或者磕碰到桌面,就會破碎掉,使裡面的水銀洩漏出來,如果不小心觸碰到或者食入則會帶有潛在的隱患。
什麼是水銀?
水銀一般指汞。汞是化學元素,元素符號Hg,元素周期表第80位。
2017年8月16日起,《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對中國生效 。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汞和無機汞化合物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2019年7月23日,汞及汞化合物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
水銀的危害
汞是一種劇毒非必需元素,被人體吸收,排出慢,汞在體內不易分解,由於其分子結構中有碳-汞鍵不易切斷,是高神經毒劑,多在腦部積累。
像平時水銀體溫計破碎之後,散落在地面,具有揮發性,在空氣中可以形成汞蒸氣,很容易導致汞中毒。而且汞中毒,分為急性和慢性,作用期非常漫長,慢慢侵蝕著人體的身體,而且症狀跟其他病狀很像,比如說神經異常、齒齦炎、震顫。
一名2歲小患者,因吞服了水銀體溫計裡面的水銀,相城區漕湖人民醫院放射科,檢查後發現孩子的中腹下部有一些圓形高密度異物影,經檢查,孩子腹中確實有少量水銀,考慮到這種液體的特殊性,該院醫生立即對孩子進行搶救。根據其腹中水銀的含量,醫生讓孩子飲用了大量的牛奶,以此來中和汞的毒性。
水銀的處理
水銀體溫計打破後,裡面的水銀會像球體一樣滾落得到處都是,這個時候,要降溫防止水銀揮發,開窗開門通風透氣,避免吸入汞金屬。
戴上手套口罩,用小鏟子把水銀收集起來,如果沒有小鏟子,可以使用硬紙板鏟起來,也可以用膠帶粘起來,皮膚不要接觸到水銀,收集好後,深埋或在上面撒些硫磺粉末硫,硫磺粉末硫和汞反應能生成不易溶於水的硫化汞,危害會大幅降低。
對於接觸過水銀的地面、桌面,也要反覆擦拭乾淨,垃圾要單獨處理,弄好之後,要反覆多洗幾次手。最好是全家人去外面待幾個小時再回來,等待殘餘的水銀揮發出去,這個期間,窗戶一定要開著通風透氣才行。
水銀體溫計的使用
玻璃水銀體溫計是好用,就是在測體溫時時間較長,需要5~10分鐘的時間,並且要夾在腋下,或者口腔、肛門裡面,很多寶寶都不喜歡使用這種,並會對這種體溫計有恐懼症。
除了這個不方便之外,但它還是測體溫的好手哈,雖然其他體溫計很靈活很方便,但有時不會操作,或者失靈就會測錯溫,水銀體溫計簡單易懂,還精準,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用它,平時家用還是不錯的,但為了方便,還是備上幾個不同的體溫計,用於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需求最好啦。
使用水銀體溫計的注意事項
家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使用水銀體溫計就要特別注意,以免水銀體溫計破碎之後吸入汞金屬,雖然水銀體溫計裡面的水銀量少不致命,但也影響著身體健康,使用水銀,還存在有交叉感染的風險。
平時最好在家長的監督下使用,不要讓孩子碰觸到水銀體溫計,就怕破碎之後,玻璃割傷孩子,一些好奇心比較重的孩子,很可能會把水銀吞進肚子。
如果實在擔心這個水銀體溫計不安全,你也可以購買質量高,精準性高的測體溫產品。
比如現在普遍使用率較高的耳溫槍,耳溫槍有操作簡便、測溫快速、精準的優勢,還有貼心的記憶功能,方便媽咪們對比量出來的溫度數值,還是比較多人喜歡用的。
體溫計的種類
現在市面上的體溫計已經非常多,而且基本功能很完善,甚至有一些手錶、儀器裡面都含有測體溫的功能。不過,最常見的還是這些體溫計: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溫槍、耳溫槍。
這些年,電子體溫計漸漸取代了其他,隨著疫情的到來,基本上使用起了紅外線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也就家用或者醫院在用,紅外線體溫計,無需接觸人的皮膚,隔著距離就能測出人的體溫,衛生又快捷。
電子體溫計的選擇
電子體溫計,分為一種跟水銀體溫計差不多形狀的電子體溫計,這種小巧玲瓏便攜易用,帶有尖端,用法跟水銀體溫計一樣,夾在腋下計溫,但它不同的是,帶有LED顯示屏,更好讓人讀數,但它因為是內嵌小電子提供電量的,有使用時限,電量不穩定或者其他出問題時,就會出現不準確的情況。
紅外線體溫計,雖然好用,但也要注意它的一個問題,就是帶不帶輻射,有些不合格的產品,會讓人擔憂它的輻射問題,輻射對人體有影響,最好還是選擇正規的產品購買,不要貪小便宜,購買到性價比不夠,質量沒保障的產品。
當家長們對體溫計有了一定了解的時候,在藥店或者是網上選購體溫計的話,也就心裡有數了;建議每個家庭最好是備上幾個體溫計,以備不時之需,時刻掌握孩子的正常體溫。當測量到孩子體溫過高的時候,就是發燒的症狀,退不下來就要帶孩子去看醫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