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來自上海的無汞玻璃體溫計

2020-12-08 北極星環保網

8月16日,《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正式生效,我國作為128個籤署國之一,公約規定,到2020年1月1日將全面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產品。

含汞產品離日常生活並不遠,家庭必備的水銀體溫計就是其中之一。隨著2020年的臨近,生產不含汞的新型體溫計成了製造商競逐的市場藍海。這片藍海中,嘉興福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逐漸嶄露頭角。

一支體溫計的創新之路

汞,這一重金屬,對人體的傷害因為1956年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而進入公眾視野。由於汞常溫下為液體,揮發後,空氣中濃度達到0.15mg/m3時,就可以引起人體中毒,汞中毒後,會對人的神經系統、腎臟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並且跨越幾代人一直存在於人的身體內。此外,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汙染。

許多家庭常備著水銀體溫計,當體溫計被打破,汞就會形成一個個小圓珠,四處滾落,無法收集。散落的汞會持續揮發,假設在一個15平方米的房間內打破一支體溫計,房間內的汞濃度可上升至0.25mg/m3,遠大於汞慢性中毒的0.15mg/m3標準。

正因為如此,包括中國在內的128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籤訂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到2020年,各締約國將全面禁止含汞產品,而支持採用精確、實惠和更安全的汞替代品。

但是汞的替代品在哪裡?位於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的福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據悉,該公司的創始人潘健武原來是上海鋼鐵工藝技術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獲得者。早在2013年初,他率先開展汞的替代合金、製備工藝以及相匹配的高真空灌裝設備的全產業鏈的開發研究。

潘健武告訴記者,為了研製出能夠替代汞的溫敏材料,他帶領公司的技術人員花費了數年時間,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他們把材料研究、工藝研究、裝備研製結合起來做,解決了許多相互關聯的難題。經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檢驗,其質量的關鍵指標——示值允許誤差遠優於國家標準,國家標準示值允差37℃、41℃分別為+0.10℃、-0.15℃,福寧牌的體溫計示值允差為-0.05℃,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

記者在福寧醫療器械公司內見到了這支無汞玻璃體溫計。從外形上看,它比水銀體溫計更大,呈扁圓柱體狀;從構造上看,它和水銀體溫計相類似,分成前後兩部分,前端裝金屬,後端為刻度;使用方法也相同。據了解,目前公司年產能為200萬支無汞玻璃體溫計,預計2019年可達到500萬支。

從上海轉戰而來的創業「父子兵」

實際上,潘健武今年已經85歲,作為上海的一名資深高級工程師,過去的幾十年,他一直生活在上海。「都這把年紀了,怎麼還會想來嘉善?」周邊的人不解。潘健武呵呵一笑:「為了新產品,也為了人民的健康事業。」他是一位閒不下來的老科學家,他與年輕人一樣正常上班。

潘健武介紹,早在2013年,他的團隊就開始研究無汞玻璃體溫計,立項之初就定下了「三步走」的發展路徑:小規模實驗、批量試製、擴大生產。隨著規模的擴大,上海的用地顯得捉襟見肘。他將目光轉向了上海周邊。而嘉善,對於他來說已非常熟悉,也幾乎是他的第一選擇。

延伸閱讀:

《水俁公約》——中國汞治理的風向標

相關焦點

  • 含汞體溫計迎來至暗時刻,電子體溫計迎來春天
    近日,國家藥監局官網下發通知明確提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每年大約生產1.2億支含汞體溫計。突然下發的通知讓生產水銀體溫計的企業看不清前進的路,失去市場之後,應該如何生存?不得不禁的水銀體溫計眾所周知,水銀,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重金屬,對人體危害極大。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4-2.0g。
  • 【科普知識】一支小小的體溫計,所含的水銀真能導致汞中毒?
    體溫計在這場新冠疫情期間,已成為家中必備之物。雖然現在體溫計種類繁多,但水銀體溫計還是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眾所周知,水銀有毒性。體溫計一不小心打碎了,真的會導致汞中毒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支小小的體溫計。 01 什麼是水銀溫度計呢?
  • 大連華訊:含汞體溫計要下崗,繼任者靠譜嗎?
    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要和我們說拜拜了。大連華訊投資上海富禧投資諮詢分公司注意到,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2026年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 近年來,雖然電子體溫計、血壓計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始終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擔心。
  • 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 今後冷暖如何知?
    水銀體溫計因為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價格低廉而受到無數家庭的歡迎,成為家庭必備醫療器材。這麼「便宜又好用」的水銀體溫計為何要禁產呢?  據悉,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克,被打碎後,外洩的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一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出現汞中毒,可見水銀溫度計的「威力之大」。
  • 打破一支水銀溫度計有多可怕?汞超標1000倍,禁止它的生產是對的
    當時幾乎全國的學校都封閉管理,而且為了嚴控疫情的蔓延,當時還在上學的80、90後,每天都要帶著一支體溫計去學校,上午、下午都需要測量體溫,看看是否有發熱的情況出現。那個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用的體溫計,都是過去很常見的水銀體溫計,小小的一支,細長細長的,裡面裝有水銀。而且除了家用之外,去醫院看病、體檢等,使用的也都是水銀體溫計。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今後量體溫用啥?
    小時候生病,常會聽到來自親人這樣的叮囑。一支「平平無奇」的水銀體溫計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無數個年頭。這麼「便宜又好用」的水銀體溫計為何要禁產呢?  據悉,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克,被打碎後,外洩的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一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出現汞中毒,可見水銀溫度計的「威力之大」。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你會囤一支嗎?
    近日,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根據相關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因為價格低廉、測量準確,長久以來,水銀體溫計都是民眾家中常備的健康用品。「禁產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陷入糾結:一方面確實擔心水銀體溫計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疑惑,其他測溫產品能否達到水銀體溫計的精確度。國家藥監局網站截圖小小的水銀體溫計,隱患有多少?事實上,提到汞(水銀),大多數民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水銀體溫計。
  • 青山不再:水銀體溫計強制退出
    而一個需要和人體密切接觸才能發揮作用的醫療用品,也於近日被公布,將強制退出,這就是水銀體溫計。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其實這次不光針對水銀體溫計,還有水銀血壓計。但對經過了2003年非典洗禮的大眾而言,水銀體溫計極具時代特色。在那個年代,是根本無法保證人手一支的,一般以宿舍為單位共享一支。
  • 無錫體溫計企業為全球抗疫做貢獻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支「水銀體溫計」,一端銀色的水銀泡連著有刻度的玻璃管
  • 無錫體溫計企業為全球抗疫做貢獻_新華報業網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支「水銀體溫計」,一端銀色的水銀泡連著有刻度的玻璃管,感冒發熱,都靠它來監測體溫。  然而,伴隨我們童年記憶的水銀體溫計,即將成為歷史。  最近,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聽起來非常專業,確是影響到千家萬戶。「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八成家長不知的體溫計知識了解下
    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體溫計的發展也有很多歷史,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水銀體溫計是最早出現的體溫計,後來科技發達,還發明了更多類型的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智能體溫計等窮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和選擇。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水銀洩露有什麼危害
    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為貫徹落實《汞公約》和38號公告,做好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註冊和生產有關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已經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原註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有效;註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註冊,但限定其註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已經按照醫療器械受理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繼續按照醫療器械進行審評審批,準予註冊的,發給醫療器械註冊證
  • 水銀體溫計被「禁產」你家還有嗎
    藥店內的各種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仍在藥店內正常銷售。汞,俗稱水銀,是一種有毒物質,釋放到環境後將長期存在,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會造成不利影響。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體溫計是居家常備物品之一,水銀體溫計被貼「禁產令」,對藥店及市民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 含汞體溫計「下崗」「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 含汞體溫計「下崗」,「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 含汞體溫計「下崗」 「接棒」電子產品比想像中靠譜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家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將要和我們說再見了。根據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將在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雖然近些年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業已進入很多家庭,但是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電子產品不如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靠譜」,因此「禁產令」一出,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
  • 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八成家長不知道的體溫計知識都在這
    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但你們知道嗎,最早的體溫計其實並不叫體溫計,是由溫度計衍生而出來的產物,剛開始的作用也不是用在醫療體系中測量人的體溫的。
  • 一家三口汞中毒,竟因為一支水銀體溫計!
    主婦打碎體溫計之後只用拖把拖地結果一家三口汞中毒!一支小小的體溫計所含的水銀真能導致汞中毒?打碎體溫計之後的處理辦法也五花八門有撒硫磺的還有直接用布擦掉的其實都做錯了!我國 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規定環境空氣中汞的濃度限值為 0.05mg/m3,水銀溫度計裡水銀的質量一般是 0.5-1.0g,對於一個 100m2、高 2.5m 的住宅,如果不通風,只需水銀揮發 2.5% 就會超過汞蒸氣的安全濃度。
  • 2歲男孩咬碎體溫計,吞下了水銀,媽媽的明智做法連醫生都點讚!
    誤吞水銀怎麼辦 第一步,去醫院 孩子誤吞水銀後,首先做出的反應是送醫院進行觀察,因為水銀體溫計是由玻璃製成的,咬碎後,如果碎片進入體內,可能導致口腔、咽喉部、胃部等黏膜受損。如果水銀順著傷口進入血液,將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送醫院後首先要排除被玻璃劃破的危險,再檢查水銀到哪裡去了。
  • 2歲娃咬碎體溫計,吞下了水銀,媽媽的明智做法值得點讚
    誤吞水銀怎麼辦第一步,去醫院孩子誤吞水銀後,首先做出的反應是送醫院進行觀察,因為水銀體溫計是由玻璃製成的,咬碎後,如果碎片進入體內,可能導致口腔、咽喉部、胃部等黏膜受損。如果水銀順著傷口進入血液,將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送醫院後首先要排除被玻璃劃破的危險,再檢查水銀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