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正式生效,我國作為128個籤署國之一,公約規定,到2020年1月1日將全面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產品。
含汞產品離日常生活並不遠,家庭必備的水銀體溫計就是其中之一。隨著2020年的臨近,生產不含汞的新型體溫計成了製造商競逐的市場藍海。這片藍海中,嘉興福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逐漸嶄露頭角。
一支體溫計的創新之路
汞,這一重金屬,對人體的傷害因為1956年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而進入公眾視野。由於汞常溫下為液體,揮發後,空氣中濃度達到0.15mg/m3時,就可以引起人體中毒,汞中毒後,會對人的神經系統、腎臟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並且跨越幾代人一直存在於人的身體內。此外,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汙染。
許多家庭常備著水銀體溫計,當體溫計被打破,汞就會形成一個個小圓珠,四處滾落,無法收集。散落的汞會持續揮發,假設在一個15平方米的房間內打破一支體溫計,房間內的汞濃度可上升至0.25mg/m3,遠大於汞慢性中毒的0.15mg/m3標準。
正因為如此,包括中國在內的128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籤訂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到2020年,各締約國將全面禁止含汞產品,而支持採用精確、實惠和更安全的汞替代品。
但是汞的替代品在哪裡?位於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的福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據悉,該公司的創始人潘健武原來是上海鋼鐵工藝技術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獲得者。早在2013年初,他率先開展汞的替代合金、製備工藝以及相匹配的高真空灌裝設備的全產業鏈的開發研究。
潘健武告訴記者,為了研製出能夠替代汞的溫敏材料,他帶領公司的技術人員花費了數年時間,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他們把材料研究、工藝研究、裝備研製結合起來做,解決了許多相互關聯的難題。經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檢驗,其質量的關鍵指標——示值允許誤差遠優於國家標準,國家標準示值允差37℃、41℃分別為+0.10℃、-0.15℃,福寧牌的體溫計示值允差為-0.05℃,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
記者在福寧醫療器械公司內見到了這支無汞玻璃體溫計。從外形上看,它比水銀體溫計更大,呈扁圓柱體狀;從構造上看,它和水銀體溫計相類似,分成前後兩部分,前端裝金屬,後端為刻度;使用方法也相同。據了解,目前公司年產能為200萬支無汞玻璃體溫計,預計2019年可達到500萬支。
從上海轉戰而來的創業「父子兵」
實際上,潘健武今年已經85歲,作為上海的一名資深高級工程師,過去的幾十年,他一直生活在上海。「都這把年紀了,怎麼還會想來嘉善?」周邊的人不解。潘健武呵呵一笑:「為了新產品,也為了人民的健康事業。」他是一位閒不下來的老科學家,他與年輕人一樣正常上班。
潘健武介紹,早在2013年,他的團隊就開始研究無汞玻璃體溫計,立項之初就定下了「三步走」的發展路徑:小規模實驗、批量試製、擴大生產。隨著規模的擴大,上海的用地顯得捉襟見肘。他將目光轉向了上海周邊。而嘉善,對於他來說已非常熟悉,也幾乎是他的第一選擇。
延伸閱讀:
《水俁公約》——中國汞治理的風向標